网站首页|讨论首页
资讯学术本站会议
讨论专业文娱自建
百科辞典图库数字切片
教学讲堂培训网络学院
分享资源下载
文献杂志检索
人才求职招聘委托
社区博客科室学会
商家品牌产品求购
服务会诊书店邮局
当前位置:讨论区>自建讨论>专业
推广栏目:安必平细胞学|迪诺基因|吴秉铨基金|兰丁AI云诊断
当前所在小组:永恒的丰碑
回复:73 阅读:6774

高风亮节,人所共仰 --忆导师武忠弼教授!缅怀我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武忠弼教授, 寄自美国的纪念文

楼主 小荷 离线 发表于 2009-10-08 23:29:00举报|关注(0)  快捷回复

高风亮节,人所共仰 -----忆导师武忠弼教授

谈东风

 

2006年底武汉同济海外病理学者回母校讲学时与校,院领导及武教授等合影

 

前排:李荣山博士,谈东风博士,武忠弼教授,李培根院士校长,冯友梅校长,沈四九博士,龚树生主任

后排:王国平主任,张办事员,杨义书记,王华敏博士,李和院长,屈振宏博士,郑新龙博士,吴人亮教授

 

    武忠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武忠弼教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我有幸成为他的一名弟子。我83年在武汉同济本科毕业后,读病理硕士,1985年攻读病理博士,均师从武教授。在他去世两周年之际,我撰写本文缅怀恩师。

  

    武教授从1936年求学于同济、后执教于母校直至临终 (2007 年 11 月 8日),栉风沐雨70余载。他为促使母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与裘法祖并称为同济双璧。五十年代末,他去德国研究电子显微镜。其后,他主攻超微结构病理,为发展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呕心沥血。武教授论著丰硕,曾获国家, 国家教委、卫生部多奖。     

    

    我记得一九七九年十月的一天上午,武教授在三大教室给我们78级二大班的同学讲病理学总论。尽管我们当时有幸得到由他主编刚刚出版的全国病理教材,但武教授在一个小时的课程中完全没用他的教科书。他用了四个病理病例给我们作了深动简洁的介绍。他最后强调,作为大学生,只背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最重要的不是拼命考试全优,而是应该懂得自学的重要性,学会恰当而充分地填充自由空间。课后他还认真地聆听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他敏捷的思路,渊博的学识给我们年轻一代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对研究生有三个基本要求。首先要会充分利用图书馆,要博览群书,尤其要重视查阅最新出版的文献。84年他要求我读100篇相关论文,然后对自己的课题制定缜密的计划。第二,施行计划时必须自己动手。研究生要运用好实验室,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独立的操作。他以为,这样的自主意识才会对研究生自己成才有积极意义。当时为了建立一个接近人类肝癌的动物模型, 他让我自己去江苏启东崇明岛(中国肝癌高发区)购买黄曲霉毒素和 参观当地的肝癌基地。第三,每个研究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博士生要学好二门外语,熟知自己的专业词汇。武老的言传身教,对后辈学子影响深远。

 

    武教授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为得到第一手资料,他先后三次亲自去荆州江陵,对公元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木乃伊器官进行详细系统研究。他的著作《江陵凤凰山168号墓西汉古尸研究》对考古学和人类学重大贡献。自从由他一手筹办的武医实验中心楼落成起(83年夏), 他的办公室就成了他的家, 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24年。很多师生都会记得当年他四楼办公室彻夜不眠的灯光。武老博闻强记,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和丰实的人文底蕴。一有空他就在电脑前或打字机上撰写书信文稿,先后主编主译及合编20余部专著,发表180余篇专业论文,撰写数十篇医学科普文章。据亲友和医护人员回忆,武教授在2007年3月7日接受手术时,他还处于麻醉后的昏睡中。突然,老人连声说:“我的鼠标呢?鼠标哪去了?!”在武教授生命中的所有记忆里,只有工作永远是难舍的!

 

    作为中德医学界“交流大使”,武教授曾往返德国近六十次。尽管他工作繁忙,他十分关心中国留学生。88年冬,他访问埃森大学时,对 中国留德学生感触颇深地说,中国学生在国外以刻苦著称,但不会像德国学生一样有丰富的课外活动。 中国学生应建立向课本外拓展的意识。

 

    武教授开朗达观、幽默风趣。我最后一次见武教授是2006年11月30日,当时应王国平主任的邀请,回国参加同济国际临床病理研讨会。看到年迈(87岁)但依然谈笑风生的老人, 我提醒他要注意 休息。“没事,我身体棒得很,”他笑着说。接着又对身边李培根校长开玩笑,“你不会撤我的职吧?”即便在病重期间,他还是开朗风趣。我与武教授最后一次通话是在他临终前二周左右。当他夫人杨宜娣教授告诉他,我从美国休斯顿打来的电话时,他平静坦然地说:“下次你回来时,我就出院了。” 他的声音微小而坚定。

 

    武教授高风亮节,人所共仰。1985年秋和2002年春,获联邦德国总统先后统授予他“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德国星级大十字功勋勋章”,以表彰他在中德友好中所作的贡献。获“德国大十字勋章”的还有裘法祖院士。而“德国星级大十字功勋勋章”是迄今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级别的勋章。武忠弼教授也因而成了我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裘老曾说:“他(武教授)的才华远远超过我,但他一直甘于做我的助手”。我个人以为,武教授的心胸更为宽广:他不是仅仅甘于做谁的助手,而是甘于为母校的发展,为病理事业,为医学教育事业,为促进中德友好和医学交流,做一名无私的奉献者。

 

    武教授去世当晚,同济医学院的300多名学生,在学子苑一层自发组织起悼念活动。次日晚,更有数千师生在星星点点的烛光中,回忆武教授的生平,缅怀武教授的业绩。据考证,这在迄今同济医学院百余年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武教授,您永远深深地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谈东风博士

2009年10月8日寄自美国休斯顿

 

 

 


 

本帖最后由 于 2009-10-09 12:24:00 编辑
被赞数:0
1 楼 发表于 2009-11-09 14:42: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伟大的成就,多数是那些不是为了追求名利的人创造的!

2 楼 发表于 2009-10-18 21:15: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武忠弼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 楼 发表于 2009-10-17 20:55: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谦谦君子在2009-10-9 8:19:00的发言:

 病理界的骄傲,病理人永远的榜样!!!

4 楼 发表于 2009-10-16 20:38: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深切缅怀一代宗师!
5 楼 发表于 2009-10-16 17:06: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深切缅怀武忠弼教授,病理事业后继有人
6 楼 发表于 2009-10-16 11:26: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病理学作为潜龙还得在渊一段时期。
7 楼 发表于 2009-10-15 23:54: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虽然我没见过您,但我是读您的书成长起来的,谢谢您,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8 楼 发表于 2009-10-15 23:45: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本帖最后由 于 2009-10-15 23:52:00 编辑
以下是引用海上明月在2009-10-15 23:29:00的发言:

 同济病理不会走向"没落"。团结起来就是力量!全国病理人团结起来,病理前景一样有希望。

武教授仙逝即将两周年。在这里缅怀他,纪念他老人家。

 

"没落”是加引号的。

 

如果政府给病理学一个正确的定位(这也是武教授一直努力和希望的!),病理将会腾飞!我们共同奋斗吧!

9 楼 发表于 2009-10-15 23:40: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非常赞同海上明月老师的回复!有这么多海内外同济病理的老师和朋友们,同济病理不会走向“没落”。病理人团结起来,就会前途光明!未来是美好的,要有信心!
10 楼 发表于 2009-10-15 23:29: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同济病理不会走向"没落"。团结起来就是力量!全国病理人团结起来,病理前景一样有希望。

武教授仙逝即将两周年。在这里缅怀他,纪念他老人家。

11 楼 发表于 2009-10-15 22:49: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本帖最后由 于 2009-10-15 22:52:00 编辑
以下是引用掌心0164在2009-10-10 8:08:00的发言:

武老的丰功伟绩在中国病理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从杨述祖教授(真正的外检大家)和伍老(超微病理大家)相继离开人世;同济病理相继走向"没落".缅怀前人的时候,我们后人也得反思和奋进呀!~~~

 

 

同济病理相继走向"没落",是因为中国病理学走向"没落", 而中国病理学走向"没落"是政府给病理学不正确的定位促成的。病理学应该是临床学科,不是吗?!

 

 

12 楼 发表于 2009-10-15 22:30: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liangwus在2009-10-15 22:21:00的发言:

 深切怀念一代宗师!

武忠弼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在上世纪40-50年代曾用自制的温箱来做石蜡切片

 

我也看过那篇发表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上的文章。很感人。

13 楼 发表于 2009-10-15 22:21: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深切怀念一代宗师!

武忠弼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在上世纪40-50年代曾用自制的温箱来做石蜡切片

14 楼 发表于 2009-10-14 23:28: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清香情浓在2009-10-9 8:45:00的发言:

 回想当年在校学习《病理学》时,武忠弼主编几个字历历在目,我们都是您的弟子。

深切缅怀武忠弼教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5 楼 发表于 2009-10-14 14:56: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深切缅怀武忠弼教授!

16 楼 发表于 2009-10-14 14:50: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向敬爱的武忠弼教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17 楼 发表于 2009-10-14 09:12: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床头的专业书最好看的还是那本外科病理学,上下册的,武老主编。也是这本50年的初版带我走进病理世界的。我在2002年又去武老那里进修,虽然没有见到他,但还是受他所萦绕的学习病理的气息所包绕。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和能力。谢谢他。深切缅怀先辈!!

注:

全国统编病理学1-4版, 武老主编

外科病理学,上下册的第一版,杨述祖教授主编,再版由武医和中山医合编

18 楼 发表于 2009-10-13 22:17: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一代宗师,学习的楷模
19 楼 发表于 2009-10-13 22:17: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同济双壁啊,香消玉损了,深切缅怀武忠弼教授
20 楼 发表于 2009-10-13 21:59: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缅怀一代大师,时常有感恩之心,反思我辈之不足,只能继续努力以告慰前辈了。
回复:73 阅读:6774
共4页/73条<<123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本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