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姓 名: | 患者 | 性别: | 女 | 年龄: | 67 |
标本名称: | 宫腔内肿瘤 | ||||
简要病史: | 绝经20年,阴道出血 | ||||
肉眼检查: | 宫腔内小乳头状肿块,切面未见明显肌层浸润 |
华夏病理/粉蓝医疗
为基层医院病理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努力让人人享有便捷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服务。
子宫内膜腺体不典型增生先于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出现
摘要:子宫内膜腺体不典型增生(EmGD)是一个新的概念体系,它通常与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有特定的联系.有人建议将子宫内膜腺体不典型增生看作UPSC的一种真正的癌前病变,根据我们最近的研究显示两者在形态学和分子水平有关联。本研究应用回顾性研究方式,通过观察它们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检测是否EmGD出现在UPSC发展之前,并界定从EmGD的出现到充分发展为UPSC的时期。250例UPSC 和258例良性病例被用于本次研究。为了鉴定是否EmGD 出现在UPSC 之前,我们重新观察了所有可得到的子宫切除前3个月或更早的子宫内膜活检标本。这包括来自UPSC的27例活检标本和29例良性对照组的标本。那些在子宫内膜形态学上异常,与原来活检时的诊断一致且符合EmGD的病例,将被记录下来。在所有子宫切除前的内膜活检标本中,我们在形态学上确诊为EmGD的共10例;包括27例UPSC组中的9例(33%),29例良性对照组中的1例。除1例来自UPSC组未进行检测和1例来自良性对照组的得分为0分外,10例形态学上诊断为EmGD的病例均显示p53染色的高得分(5分)。
所有EmGD病例均表现为高MIB-1指数,但形态上表现为良性的病例则为低的MIB-1指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回顾性地研究这些确诊为EmGD的病例。从确诊为EmGD到出现子宫内膜上皮内浆液性癌或完全发展为UPSC的时间为16到98个月,平均为33个月。我们得出结论,EmGD的出现早于UPSC的发生。这一发现支持了我们最近提出的UPSC发展模型建议,这一模型认为EmGD很可能是UPSC的癌前病变。更深入的研究需要集中探讨其分子及细胞学机制、可逆性和UPSC发展的危害和EmGD的临床处理。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体不典型增生(EmGD) 子宫内膜上皮内浆液性癌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学习并翻译abin老师的留言:
图1 病例1是子宫切除前16个月的子宫内膜活检标本。在不明显的子宫内膜息肉一侧表面有局灶性的EmGD区域(A图,箭头所指);高倍镜下可更清楚地见到EmGD细胞轻到中度异型性(A图右上角)。p53免疫组化染色(B图及其放大图像)突出显示了EmGD细胞,EmGD得分7分(百分率2分,强度3分,异质性2分)。图1A中其余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腺体显示p53阴性。随后的子宫切除标本显示子宫的浆液性EIC。这张浆液性EIC的图片显示了从EmGD区域(C图,腺体上半部分)到浆液性EIC区域(C图,腺体下半部分)的过渡。(放大倍数,A,B为×40,C为×200)。
学习并翻译abin老师的留言:
图3. 病例3为萎缩的子宫内膜表面不典型增生的腺体。子宫内膜活检标本显示萎缩的子宫内膜部分剥离。萎缩的子宫内膜有两处EmGD病灶,其中一处在表面(A图箭头所指),另一处为2个小的乳头状小叶(图3A的中央)。在C图(图3A的箭头处放大)和高倍镜视野(图3A的右下角)可以分别更清楚地观察到这两处EmGD病灶,其细胞有轻到中度的异型性。表面的EmGD病灶p53免疫组化染色得分为6分(D图)。遗憾的是乳头状病灶区域的p53染色切片丢失了。图3B为子宫切除标本中的癌肉瘤标本,发生在子宫内膜活检后98个月。癌的成分为浆液性的恶性细胞,而肉瘤成分为同源型。高倍镜下可以见到有丝分裂。(图3B右上角)(放大倍数,A和B为×100,C和D为×200)
学习并翻译abin老师的留言:
图8 病例8为子宫切除前29个月子宫内膜疏松的碎片状组织中的EmGD病变标本。从HE染色切片来看,有2个小的子宫内膜碎片存在异型性细胞,它们有大量的嗜伊红染色的胞浆。细胞核的异型性包括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多,核的位置异常,这些都与图4、5、6中EmGD病变的情况一致。形态学上,细胞核的异型性程度是与EmGD的诊断标准相匹配的。此处没有相应的p53 和MIB-1染色是因为进一步切片时目标区域缺失。在良性的子宫内膜息肉中没有发现明显的EmGD病变(图片没有显示)。现有切片中没有发现子宫内膜的破坏性变化。(放大倍数,×100)
学习并翻译abin老师的留言:
图9 病例9为子宫切除前24个月的内膜活检标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