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同济新闻网 NEWS.TONGJI.NET
6月14日,我国外科手术的开创者之一、器官移植学科的奠基者、中科院资深院士、德高望重的人民医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裘法祖,因病在武汉辞世,享年94岁。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专门发来唁电并敬献花篮。
中央领导在批示中说,裘法祖院士从医70年,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报推出两篇追记裘法祖院士的报道,以此缅怀裘院士,激励后来人。
医者仁心
在中国做医生的没有不知道裘法祖的名字,因为五年的医科大学读的就是他的书。
裘法祖被认为外科全才,他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的手术方法,他还是脑死亡立法、器官移植学科的奠基者。
但是问到他一生中最大的成绩的时候,他却丝毫没有提到这些。
在很多场合,裘法祖都会提到一句话: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医德必须高尚。
裘老的学生、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曾见过这样一幕:裘老趴在病床边,通过观察病人的小便流量,来诊断病情。
裘法祖曾接待一老农妇来诊,病人说她肚子不适已有很长时间。问过病情后,裘老仔细按、摸她的腹部。临走时,这位农妇拉着他的手激动地哭了:“跑了五六家医院,没有一个医生摸过肚子。”
5月27日,94岁的裘老辞世前18天。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举着X光片的画面,成了定格在四川来汉伤员心中最感人的镜头。
评价:同济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安民:裘老活着,是医者楷模;他去了,标杆仍树立在医者心间。
斗室泰斗
他是誉满中外的外科泰斗,大武汉属于他的却只有50多平方米的斗室。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林荫深处,有一幢浅红色的小楼,房子已经很旧了,斑驳的墙面记载着岁月的沧桑。
小楼的三层是一套仅仅50多平方米的房子,摆放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家具。
50年来,身边的邻居换了一批又一批,裘法祖一直居住在这间斗室。在这里,他创下了中国医学界的一个又一个“第一”。
不少院士住别墅,配专车。医院领导为此曾多次上门,要给这位资深院士换间大房子,他始终婉拒。裘老说,房子虽小,但自己对它很有感情。
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楼梯,身后保姆帮着推,年过九旬的他每次上三楼,都很艰难。院领导担心他的安全,“强行”要给他装部电梯,做了两年的思想工作,他勉强同意,前提是费用自己出。
如今,电梯图纸仍躺在案头,斯人却与世长辞。
评价:病理生理学著名教授冯新为:创伟业,不一定需要十分优越的生活条件,包括舒适、宽敞的场所。
上善之乐
作为名人,裘法祖获得很多荣誉和一些奖金,他对这些很淡定。他常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2004年,裘法祖九十华诞之际,他慨然出资140万元,设立裘法祖普通外科医生青年基金,以奖励在普通外科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青年人。
这140万元是裘法祖获得的四项大奖总和。
上世纪90年代初,裘法祖每月工资700多块,他常拿出一部分去帮别人。有一次,同事吴在德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开玩笑地说:你这点收入,算是刚脱贫,管好自己的生活吧。裘法祖却一笑:我有一乐,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同济医学院老院长吴在德:在现代社会,不少人“一切向钱看”,裘老的金钱观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