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讨论首页
资讯学术本站会议
讨论专业文娱自建
百科辞典图库数字切片
教学讲堂培训网络学院
分享资源下载
文献杂志检索
人才求职招聘委托
社区博客科室学会
商家品牌产品求购
服务会诊书店邮局
当前位置:讨论区>自建讨论>专业
推广栏目:安必平细胞学|迪诺基因|吴秉铨基金|兰丁AI云诊断
当前所在小组:永恒的丰碑
回复:1 阅读:2086

病理学家秦光煜

楼主 扬帆 离线 发表于 2010-10-06 19:45:00举报|关注(0)  快捷回复

    秦光煜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的病理学家,学术造诣极深。他治学严谨,勤于学习,诲人不倦,培养了大批病理学人才。他科研兴趣广泛,对麻风病理学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成绩卓著,为我国病理学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秦光煜教授1920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疗本科,193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协和工作。亲朋好友劝他从事待遇优厚的临床医疗工作,他本人对临床内科也有浓厚的兴趣,但还在作学生时,秦光煜便深感我国基础医学落后,制约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他认为当一名临床医生只能为少数病人解除疾苦,只有整个医学事业发展了,才能为更多的群众解除疾苦,获得优厚待遇,并不是他学医的本意,他说服了家人、同学、亲友,毅然放弃了临床医生的职位,留协和医学院病理科任教,选择了病理学作为终生献身的事业。
    秦光煜1930年至1942年任协和医学院病理科助教、讲师、副教授。1940年赴美研修脑病理学和脑肿瘤病理学。曾先后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纽约蒙桑纳医学院与当地学者切磋脑病理和脑肿瘤病理,表现出他坚实的病理形态基础和渊博学识,深得美国同行的赞誉。1942年至1948年受聘为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教授兼科主任。1948年南来广州,受聘为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兼病理科主任。
    秦光煜教授治学严谨,培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严格而又细致。他给青年教师复查病例,要求事前有充分准备,详细观察标本,找好文献,提出初步诊断意见。复查时,秦教授边看标本,边询问,并作好笔记,联系临床,提出诊断根据,最后才字斟句酌写出诊断和总结,严格认真。一位教师请秦教授复查血液病的病例,因尸解时没有取骨髓,复查时受到秦教授严厉批评:“血液病不取骨髓,缺乏科学根据,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以后不得再出现这类情况。”这位教师现在回忆说:“当时秦教授声色俱厉,几十年过去了,但记忆犹新。”一位青年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写了别字,把“蜡”样变性,写成“腊”样变性。秦教授在教师会上很严肃地批评该教师,认为是由于备课不充分,作为教师绝对不容许出现这样的错误。
    秦教授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写作论文时,也十分耐心细致,对初次写论文的教师,他亲自复查标本,指导文献检索,确定论文重点。初稿完成后,他逐字逐句,包括标点符号,反复修改多次,才最后定稿。秦教授就是这样“身教、言教和笔传”,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病理师资和研究生。
    秦光煜教授科研兴趣广泛,对肿瘤、内分泌、血液病、脑瘤、寄生虫病和麻风病等病理研究均有较深造诣,著述甚多,发表了40多篇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论文。秦光煜教授在学术上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对麻风病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麻风病长期以来流行于我国沿海各省。极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一医疗职业,对麻风病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50年代前后,麻风病肆虐广东,一些流行地区甚至发生活埋麻风病人的悲剧。为了尽早消灭麻风病,1955年广东省委成立了麻风病防治领导小组,秦教授是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秦光煜教授的科研兴趣是从事肿瘤研究,不过他也常说:“科研工作要结合实际,才能出成果。”因此,当学院领导把麻风病基础研究的任务交给他时,他愉快地接受了,并坦诚地向学院领导表示:“虽然我个人的兴趣是研究肿瘤,但政府要消灭麻风病,我义无反顾地接受此任务,为尽早消灭麻风病作出微薄的贡献。”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麻风病的基础研究没有很好开展,麻风病的病理诊断标准、分类、临床与病理关系、病人出入院标准、病变组织发生等方面认识不一致。秦光煜教授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广泛收集麻风病人的皮肤病变组织。为了全面观察麻风病人全身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他首先提出开展麻风病人的尸体解剖。尸体解剖本来就是很艰苦的工作,麻风病人的尸体解剖就更是困难。对麻风病人的尸体进行解剖,要克服很大的心理压力,没有对科学献身的精神是很难办到的。秦光煜教授及其助手,在荒郊茅屋内将尸体垫上木板,解剖者蹲在地上进行操作,真是盛夏一身汗,严冬打哆嗦。他们就是这样不怕艰苦,克服困难进行研究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收集到100例麻风病人尸解材料。他从大量的活检和尸检材料研究中,结合临床资料,对麻风病的病变发生、发展、各类型及其亚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提出了独到见解,被国际麻风学界誉为“创造性工作”。
    辛勤的耕耘获得了丰硕的收获。秦光煜教授与其助手们根据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深远影响的麻风病病理研究论著,至今仍为麻风病理学研究的经典性文献。
    麻风病理学研究的成果,为临床防治提供了理论根据,在此过程中也为广东省和邻省培养了大批麻风病理专门人材,他们至今仍活跃在各地的“麻防”线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东省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广东省麻风病的年发病率已从1958年的19.72/10万,到1988年下降为0.4/10万。秦光煌煜教授在我国消灭麻风病的事业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人民将永远怀念他!(熊敏  宗永生)

简历:

1902年11月20日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20年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附中。
  1930年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0~1942年 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科助教、讲师、助教授。
  1940~1941年 赴美国研修脑病和脑肿瘤病理。
  1942~1948年 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兼病理科主任。
  1948~1953年 任岭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兼病理科主任。
  1953~1969年 任华南医学院(后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兼病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法医学教研室主任,病理形态研究室主任,中山医学院院务委员。
  1954年 任卫生部病理形态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全国病理学会理事,《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
  1969年4月4日 在广州被造反派关押自缢身亡。
被赞数:0
1 楼 发表于 2010-11-10 21:57: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Whiteflower_4018-small
回复:1 阅读:2086
共1页/1条<<1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本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