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页/56条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回复:65 阅读:12537
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质量问题专贴

清香情浓 离线

帖子:1101
粉蓝豆:2839
经验:1371
注册时间:2009-09-24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02-04 10:01|举报|关注(3)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细胞学专区开设的几个专栏,更多的是关于诊断方面的讨论。但是很多帖子争论激烈,并不是由于病例本身有多么疑难,而是由于制片质量太差,诊断标准实在无从把握,只好连蒙带猜的发表意见。这样的讨论虽然热烈,可并不能给我们的实际工作解决更多的问题,也许下一次碰到了还是弄不明白。因此在开设安必平专栏的时候,我就有这么一个想法,一定要将病理技术与病理诊断更好的结合起来,为大家带来一些实用性更强的资料,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诊断医生关注制片质量,解决制片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液基细胞学的发展。由于以前没留意收集一些制片质量不好的片子,因此先建立这样一个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质量问题转帖,大家能把一些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集中起来,便于交流讨论,更便于同行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借鉴。

液基细胞学的开展与推动,一定需要细胞学诊断医生更多的关注液基细胞制片质量,通过镜下观察,指导病理技术人员解决制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个人从事液基细胞学制片工作有5年多时间,制片数量超过5万例,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制片方面的心得。两位版主hay老师和 zhangjianxin老师,开展液基制片的时间更早,经验也更加丰富,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大家共同参与,一定能为液基细胞学的发展做更多有意义的工作。

一张好的液基制片,不管诊断如何,起码看起来人都感觉要舒服很多。哪怕就从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开始,都希望大家长期关注此贴。

标签:
4
signature
清香淡淡,情深为浓。
添加参考诊断
×参考诊断
  

晨风 离线

帖子:240
粉蓝豆:41
经验:473
注册时间:2008-11-10
加关注  |  发消息
21 楼    发表于2010-09-24 15:36: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学习啊
0
回复

幸运草 离线

帖子:210
粉蓝豆:4
经验:342
注册时间:2010-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22 楼    发表于2010-09-12 19:3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本帖最后由 于 2010-09-12 19:54:00 编辑
以下是引用掌心0164在2010-2-4 21:39:00的发言:

 制片质量的前提需要临床医生有好的取材、好的固定、好的技术员好的制作、好的染色和好的封片。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标准来就行;但是标准何在?人员如何培训?

质量控制,难做啊
1

坏蛋
回复
signature
幸运草:一叶代表真爱;二叶代表健康;三叶代表名誉;四叶代表幸福。

xiaogang 离线

帖子:5664
粉蓝豆:48
经验:6068
注册时间:2008-12-18
加关注  |  发消息
23 楼    发表于2010-09-07 14:22: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这是提示要更换苏木素了
0
回复

清香情浓 离线

帖子:1101
粉蓝豆:2839
经验:1371
注册时间:2009-09-24
加关注  |  发消息
24 楼    发表于2010-07-02 16:58: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细胞核染色深,一般情况下大家总想到就是苏木素染色时间长了,其实决定染色深浅的原因很多,首先需要在镜下观察,如果细胞界限清楚,那么常见的原因就是染色时间问题;如果细胞界限不清楚,深染(如图所示),那么常见的原因是次缓冲液PH值》8.0,过于碱性所致,或者较长时间没有更换,失效导致。

最好能有图片上传,可能判断起来更有针对性些。

  • 图1
  • 图2
0
回复
signature
清香淡淡,情深为浓。

poy 离线

帖子:215
粉蓝豆:8
经验:504
注册时间:2008-06-23
加关注  |  发消息
25 楼    发表于2010-06-11 10:24: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请问老师:细胞核染色深怎么办?染色时间不长总是有些细胞核不清楚.
0
回复

xiaogang 离线

帖子:5664
粉蓝豆:48
经验:6068
注册时间:2008-12-18
加关注  |  发消息
26 楼    发表于2010-05-31 14:06: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0
回复

ocjocj 离线

帖子:213
粉蓝豆:19
经验:515
注册时间:2008-03-26
加关注  |  发消息
27 楼    发表于2010-05-12 12:38: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在液基片子出现棕褐色物质,可能为苏木精沉渣,应定期过滤。
0
收起回复
  • jcw62:  过滤也没用!如何解决!
    2012-10-02 07:53
  • 坏蛋:  换新的吧
    2012-10-03 09:16

SOS991229 离线

帖子:1561
粉蓝豆:1747
经验:1886
注册时间:2008-01-15
加关注  |  发消息
28 楼    发表于2010-05-11 23:29: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0
回复

救命稻草 离线

帖子:33
粉蓝豆:3
经验:135
注册时间:2010-04-23
加关注  |  发消息
29 楼    发表于2010-05-11 22:2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0
回复
signature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掌心0164 离线

帖子:2403
粉蓝豆:504
经验:2925
注册时间:2009-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30 楼    发表于2010-05-11 09:15: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顶一个,经典的“经验之谈”。
0
回复
signature
掌心0164

清香情浓 离线

帖子:1101
粉蓝豆:2839
经验:1371
注册时间:2009-09-24
加关注  |  发消息
31 楼    发表于2010-05-11 06:48: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如果不注意制片环境及操作流程,制片中经常会见到污染成分。特别是一些形态与念珠菌类似的污染菌,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判读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鉴别:

1.,看整体:污染菌常漂浮在片子中,或者是单独出现背景中,多的时候彼此缠绕如杂草一般。念珠菌感染则常常串起在鳞状上皮团之间。

2,看反应性改变:污染菌不引起细胞的增生,也不引起细胞的虫蛀样改变及嗜双色改变。念珠菌感染可以引起鳞状上皮的普遍性增生,有较明显的反应性改变。

3,看具体形态:污染菌染色常较浅,多为灰红色或蓝绿色,念珠菌为红色;污染菌无竹节状典型特征,多为面条状或串珠状;污染菌的芽孢不如念珠菌典型,或没有。

4,看出现概率(很简单也很重要):一批制片中如果出现菌丝的比例过高(个人觉得超过30%),首先要考虑污染。

解决污染的方法:

1.,彻底清洗机器管道

2,检查载玻片,盖玻片是否清洁

3,更换自配的试剂,特别要注意清洗试剂瓶,污染菌往往长在瓶壁与瓶底

4,实验室环境差的话,建议安装紫外线灯

2

kelan121..

jcw62
收起回复
signature
清香淡淡,情深为浓。

et666 离线

帖子:386
粉蓝豆:18
经验:658
注册时间:2008-03-11
加关注  |  发消息
32 楼    发表于2010-05-06 14:47: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好帖!这是最基本的 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0
回复
signature
王秀娥

新学生 离线

帖子:60
粉蓝豆:1
经验:84
注册时间:2008-08-26
加关注  |  发消息
33 楼    发表于2010-04-30 22:53: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清香情浓在2010-4-26 10:10:00的发言:

随着气温回暖,雨水增加,许多地方(南方尤其严重)的制片中都会出现污染现象,对诊断及阅片心情都会造成影响。

那么怎么判断是污染还是来源于标本本身?请有经验的网友参与讨论。

 

图片中的现象我也遇到过。经管道冲洗及新配次缓液后重新制片,上述现象消失。可以证明不是标本的问题,应该是制片过程中污染。
1

灵草仙芝
回复

zbl909 离线

帖子:32
粉蓝豆:2961
经验:33
注册时间:2009-04-14
加关注  |  发消息
34 楼    发表于2010-04-30 17:41: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应该是污染
0
回复

风雪夜行人 离线

帖子:251
粉蓝豆:27
经验:337
注册时间:2009-10-12
加关注  |  发消息
35 楼    发表于2010-04-26 21:14: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幸运草1在2010-4-17 12:20:00的发言:

 是的,曾经碰到过N多次,将片子重新过二甲苯再湿封片就可以了,不过一批片子一起染色,一起封片,为什么有的片子就没有这种情况,令我费解。

 

如果从二甲苯缸中同时拿出很多片来封的话,先前封的还好,后面的就开始出现二甲苯干的现象了,然后这种现象就出现了.不信,您试试........(片子一做不好,我就亲自动手)

0
收起回复
  • lwj3246:  可能是你那儿温度大
    2013-07-22 16:37

清香情浓 离线

帖子:1101
粉蓝豆:2839
经验:1371
注册时间:2009-09-24
加关注  |  发消息
36 楼    发表于2010-04-26 10:1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随着气温回暖,雨水增加,许多地方(南方尤其严重)的制片中都会出现污染现象,对诊断及阅片心情都会造成影响。

那么怎么判断是污染还是来源于标本本身?请有经验的网友参与讨论。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 图6
  • 图7
  • 图8
  • 图9
  • 图10
0
收起回复
  • lwj3246:  前面四张是污染,后几张来源于标本本身,有纤毛菌和念珠菌及菌丝。
    2013-07-22 16:36
signature
清香淡淡,情深为浓。

幸运草 离线

帖子:210
粉蓝豆:4
经验:342
注册时间:2010-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37 楼    发表于2010-04-17 12:2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是的,曾经碰到过N多次,将片子重新过二甲苯再湿封片就可以了,不过一批片子一起染色,一起封片,为什么有的片子就没有这种情况,令我费解。
0
回复
signature
幸运草:一叶代表真爱;二叶代表健康;三叶代表名誉;四叶代表幸福。

海浪信使 离线

帖子:1547
粉蓝豆:161
经验:2339
注册时间:2006-09-26
加关注  |  发消息
38 楼    发表于2010-04-10 17:44: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掌心0164在2010-3-26 13:2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清香情浓在2010-3-23 15:4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掌心0164在2010-3-19 8:5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清香情浓在2010-3-17 13:44:00的发言:

陆续上传一些制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细胞中出现这些物质,大家也许碰到过吧,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解决?

很常见的现象,英文叫:Cornflaking现象(我翻译:麦麸样或麦片样现象),不知道准确的翻译;如果细心注意主要这种现象常累及成熟的鳞状上皮细胞;其本质就是小的气泡聚集在一起,主要是在封片过程造成的;可以脱去二甲苯之后重新封片来解决。

不知道掌心是否能解释得更加清楚些,这个现象的确是由于封片引起的。但具体是哪步环节没注意导致?怎么解决就能完全避免?

    说实话,回答这个问题我很难做出很科学而详细的解释;只是遇到这种现象找了一下原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用湿性封片(过了二甲苯马上加树胶封盖)这种现象就很少见,我是在想是不是还是与片子晾干再封片或树胶本身不纯或者树胶分布不均扩散速度不一致等等都是各人猜测。一些小的气泡聚集(这些小气泡肉眼很难看到),一般来说这种现象不严重的时候不影响判读。至于这种现象能否杜绝我没有办法回答。由于做技术是我偶然为之的工作,很多技术问题我也是求教我们的技术员和技术专家;我很难回答的全面或正确与否。但是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湿性封片来减少。

如果酒精的浓度达到要求、在酒精中的时间达到要求,那么如轮你是湿性封片还是晾干封片,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了!
1

lwj3246
回复
signature
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不是选择正确的,而是选择不让你后悔的!

掌心0164 离线

帖子:2403
粉蓝豆:504
经验:2925
注册时间:2009-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39 楼    发表于2010-03-26 13:25: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清香情浓在2010-3-23 15:4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掌心0164在2010-3-19 8:5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清香情浓在2010-3-17 13:44:00的发言:

陆续上传一些制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细胞中出现这些物质,大家也许碰到过吧,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解决?

很常见的现象,英文叫:Cornflaking现象(我翻译:麦麸样或麦片样现象),不知道准确的翻译;如果细心注意主要这种现象常累及成熟的鳞状上皮细胞;其本质就是小的气泡聚集在一起,主要是在封片过程造成的;可以脱去二甲苯之后重新封片来解决。

不知道掌心是否能解释得更加清楚些,这个现象的确是由于封片引起的。但具体是哪步环节没注意导致?怎么解决就能完全避免?

    说实话,回答这个问题我很难做出很科学而详细的解释;只是遇到这种现象找了一下原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用湿性封片(过了二甲苯马上加树胶封盖)这种现象就很少见,我是在想是不是还是与片子晾干再封片或树胶本身不纯或者树胶分布不均扩散速度不一致等等都是各人猜测。一些小的气泡聚集(这些小气泡肉眼很难看到),一般来说这种现象不严重的时候不影响判读。至于这种现象能否杜绝我没有办法回答。由于做技术是我偶然为之的工作,很多技术问题我也是求教我们的技术员和技术专家;我很难回答的全面或正确与否。但是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湿性封片来减少。
0
收起回复
  • 坏蛋:  是不是湿封片的时候,一下把全部片子都拿出来了,在一张一张的封片,我觉得,在二甲苯中,封一张拿一张,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2012-10-03 08:34
signature
掌心0164

清香情浓 离线

帖子:1101
粉蓝豆:2839
经验:1371
注册时间:2009-09-24
加关注  |  发消息
40 楼    发表于2010-03-23 15:51: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下面这两幅图中的东西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跟前面提到的在细胞胞浆里出现的棕褐色物质是一样吗?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发表下高见。
  • 图1
  • 图2
0
回复
signature
清香淡淡,情深为浓。
回复:65 阅读:12537
共3页/56条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