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讨论首页
资讯学术本站会议
讨论专业文娱自建
百科辞典图库数字切片
教学讲堂培训网络学院
分享资源下载
文献杂志检索
人才求职招聘委托
社区博客科室学会
商家品牌产品求购
服务会诊书店邮局
当前位置:讨论区>自建讨论>专业
推广栏目:安必平细胞学|迪诺基因|吴秉铨基金|兰丁AI云诊断
当前所在小组:中华病理学杂志
回复:2 阅读:2078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年第40卷第1期 论著 中文摘要

楼主 CJPA 离线 发表于 2011-02-15 10:11:00举报|关注(1)  快捷回复

310.44

GPC3等抗体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 significance of GPC3 and other antibodies in well-different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刊,中]/杜经丽,韦立新,王玉兰(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853)//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11~16

目的:探讨GPC3、CD10、CD34及甲胎蛋白(AFP)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HCC)、高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H-DN)、低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L-DN)、肝硬化结节、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和肝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80例HCC(30例高分化HCC、50例进展期HCC)、30例DN(18例H-DN、12例L-DN)、36例肝硬化结节、20例FNH及20例肝腺瘤分别进行GPC3、CD10、CD34及AFP抗体标记,分析这些抗体在肝结节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GPC3的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HCC中为92%(46/50),在高分化HCC中为66.7%(20/30),在H-DN中为2/18,在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无表达。GPC3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进展期HCC,而高于H-DN、L-DN、肝硬化结节、FNH、肝腺瘤,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10在进展期HCC中的失表达率为78%(39/50),阳性细胞比率>50%的仅为2%(1/50);在高分化HCC中失表达率为43.3%(13/30),阳性细胞比率>50%的为16.7%(5/30),而在H-DN、L-DN、肝硬化结节中失表达率分别为0、0、2.8%(1/36),阳性细胞比率>50%分别为15/18、11/12、80.6%(29/36);在FNH和肝腺瘤中失表达率均为20%(4/20), 阳性细胞比率>50%均为60%(12/20)。CD10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细胞比率高于进展期HCC,而低于在H-DN、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的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34在进展期HCC、高分化HCC中的表达范围绝大部分在25%~100%,阳性细胞数>50%的为76.0%(38/50)和70.0%(21/30);而在H-DN和L-DN中的表达范围多集中在5%~25%,阳性细胞数<25%的分别为16/18、10/12;在肝硬化结节表达范围在0~5%,阳性细胞数<25%的为27.8%(10/36)。在FNH与肝腺瘤中的表达范围在25%~50%。CD34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细胞数与进展期HCC中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于H-DN、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的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AFP在高分化HCC中阳性表达率为20%(6/30),在进展期HCC 中阳性表达率为44%(22/50),在H-DN、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均未见表达。AFP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进展期HCC,而高于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C3、CD10、CD34及AFP在高分化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GPC3是一个敏感及特异的标记物,其与CD34、CD10及AFP联合使用对诊断高分化HCC以及鉴别其与DN、FNH、肝腺瘤、肝硬化结节具有教高的应用价值。图12参20(齐文安)

关键词:肝脏肿瘤; 肝细胞癌;肝腺瘤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1.01. 004

E-mail:weilx301@263.net

310.44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238例临床病理分析=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238 patients[刊,中]/陈伶俐,纪元,许建芳,卢韶华,侯英勇,侯君,宿杰·阿克苏,曾海英,谭云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17~22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FN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复习大体标本及光镜下组织学特点,按照现有的分类标准对FNH行组织学分类,并对所有患者随访。 结果:238例FNH患者中男性145例,女性93例,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39.1岁。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33例中,188例无相关症状,216例无乙型和(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史,232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为阴性。有影像结果的185例中123例(66.5%)经影像诊断为FNH。大体观察上238例FNH标本包含284枚病灶,平均直径3.7 cm,215例(90.3%)单发,172枚发生于肝右叶,115枚(40.5%)切面可见星状疤痕或呈结节状。光镜下观察238枚FNH病灶,229枚(96.2%)为经典型FNH,6枚为毛细血管扩张型FNH,3枚为混合性增生与腺瘤样型FNH,未见到细胞不典型FNH。173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无FNH相关性死亡,2例患者于术后2年和4年复发。结论:FNH是对肝脏内局部异常血流的反应性肝细胞增生性疾病,无女性好发倾向;毛细血管扩张型FNH应归类为肝细胞腺瘤,该组无细胞不典型FNH;超过66%的病例可经影像诊断。图7表2参21(齐文安)

关键词:肝脏疾病;增生;诊断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1.01.005

E-mail: tan10794@yahoo.com.cn

310.44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穿刺标本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in the needle hepatobiopsy specimen: report of 5 cases with review of literature[刊,中]/赵爱莲,周立新,李向红(北京肿瘤医院病理科100142)//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23~26

目的:提高对经皮肝穿刺活检标本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肿瘤医院1999—2010年3016例肝穿刺活检标本中5例诊断EH的病例,回顾性分析5个病例的光镜下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polymer二步法)检测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结果:5例均为女性,年龄23~47岁,平均39岁。4例B超显示肝多发实性肿物并考虑转移癌;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光镜下肿瘤细胞上皮样、排列成短条索状或小巢状,包埋于特征性黏液玻璃样基质中,可见明显的胞质内空泡;瘤细胞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血管标志物CD31、CD34、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偶见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论:肝穿刺活检标本中,如果病变具有典型的EH形态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同时又有临床及影像学支持,即可明确诊断;应用多种抗体组合有助于肝穿刺活检标本E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表1图5参9(齐文安)

关键词:肝脏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穿刺活检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1.01.006

E-mail:ailianzhao@163.com

310.44

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Epithelioid sarcoma-like hemangioendothelioma: 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three additional cases[刊,中]蔡俊娜1,彭芳2,李里香2,成宇帆1,王坚1(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南昌330006)//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40(1)―27~31

为了探讨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3例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结果:3例均发生于成年男性,分别因左颈部肿块、髂部疼痛和双侧颈肩区复发性肿块就诊。镜下肿瘤由梭形和上皮样的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在形态上有移行。瘤细胞呈片状、模糊结节状或交织条束状排列,间质伴有胶原化。1例于结节中央可见凝固性坏死,形态上类似上皮样肉瘤。3例肿瘤内均无明显的血管形成,但其中1例于局灶区域可见胞质内空泡形成,类似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瘤细胞同时表达上皮性标记和内皮标记。3例均经手术切除,其中2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和14个月均健在,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另1例术后6年内复发5次。结果提示: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属于一种少见的中间型血管内皮瘤,兼具上皮样肉瘤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部分形态。仅凭光镜形态有时较难确定其内皮细胞分化,必须借助于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关系较为密切,可能是后者的一种富于细胞性梭形细胞变型。图14参13(常秀青)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肉瘤;血管内皮瘤,上皮样

前两位作者对本文具有同等贡献,均为第一作者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1.01.007

E-mail:lhzllx@163.com

 

 

310.44

滤泡变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及遗传学分析=Follicular variant of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genetic study of 2 cases[刊,中]/詹鹤琴1,朱雄增1,李小秋1,周晓燕1  (1.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39(1)—32~36

 观察滤泡变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遗传学改变,探讨其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 方法  对2例滤泡变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除CXCL13为三步SP法外,其余均为EnVision法)和EBER原位杂交方法分析肿瘤免疫表型和EB病毒感染状况,并分别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IgH、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和ITK/SYK融合基因转录本表达情况。 结果  2例患者均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镜下观察,例1示紧密排列的滤泡/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结节内无明显生发中心,肿瘤细胞以中、小透亮细胞为主。例2左颈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滤泡/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但右颈病变大部分区域呈现典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组织学图像。2例肿瘤细胞均表达滤泡辅助T细胞标记(CD3、CD4、CD10、PD1及CXCL13阳性)。例1的EBER原位杂交阴性。例2有散在EBER阳性的反应性转化B细胞存在。分子遗传学检测示2例均有TCR基因单克隆性重排而无ITK/SYK融合基因表达。结论  滤泡变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作为一种少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变型,不但免疫表型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相似,其组织学形态也与后者有着相似或重叠之处,提示两者密切相关或存在互相演进关系。图10参22(王世贤)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外周;淋巴瘤,滤泡型;免疫表型分型;基因重排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1.01.008

E-mail: leexiaoqiu@hotmail.com

 

310.44

四种常见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中新月体细胞构成= Cellular components in crescents of four common types of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刊,中]/ 王晨1,2,邹万忠1,郑欣1,鄂洁1,王素霞1,赵明辉1,刘刚1(1.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39(1)—37~41

比较4种常见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GN)中新月体细胞成分及其细胞增殖的变化。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5例CGN,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型CGN 10例、新月体型IgA肾病12例、寡免疫复合物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CGN 12例、新月体型狼疮性肾炎11例,新月体中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壁层上皮细胞)、CD68(巨噬细胞)、巢蛋白(足细胞)和podocalyxin(成熟足细胞)、CD3(T淋巴细胞)、CD15(中性粒细胞)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进行计数。 结果  在4种不同类型CGN细胞新月体中壁层上皮细胞11.4(0.0, 95.0)%、巨噬细胞8.0(0.0, 35.0)%和足细胞5.5(0.0, 22.0)%,构成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细胞新月体中约50%细胞为各种标志物均呈阴性的“裸细胞”;podocalyxin阳性的成熟足细胞比例0.5(0.0, 9.6)%远小于巢蛋白阳性的足细胞5.5(0.0, 22.0)%;PCNA阳性细胞比例为44.7(16.7,83.3)%,并可见PCNA和巢蛋白、PCNA和CK及PCNA和CD68共表达细胞。 结论  不同CGN细胞新月体的形成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壁层上皮细胞、足细胞、巨噬细胞主动参与了细胞新月体形成;细胞新月体中足细胞可能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分化,其中部分“裸细胞”可能来源于退分化的足细胞。图7参17(王世贤)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细胞增殖;免疫组织化学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1.01.009

E-mail: liugang2003@medmail.com

 

 

被赞数:0
1 楼 发表于 2011-03-25 11:28: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嗯,有道理,呵呵,谢谢指正
2 楼 发表于 2011-03-24 23:45: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GPC3等抗体在......中的表达......"这样的表述是否妥当值得商榷。

从文中可以看出,应该是应用GPC3、CD10、CD34及AFP抗体,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病变组织中GPC3、CD10、CD34及AFP蛋白表达

是否应该为"GPC3等在......中的表达......"较为妥当?

回复:2 阅读:2078
共1页/2条<<1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本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