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44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刊,中]/ 杨文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喻林,陆洪芬,张廷璆//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4).—233~237.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14例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采用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ER、PR、p63、细胞角蛋白(AE1/AE3、34bE12)和CK5/6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研究囊内乳头状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14例囊内乳头状癌患者发病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5.4岁。发现乳腺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镜下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以较纤细的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纤维血管轴心衬覆高柱状上皮细胞,无肌上皮细胞(9例);另一种以张力高的筛孔或实性结构为主,其间仍可见纤维血管轴心(5例)。肿瘤细胞核一般为低级别。14例囊内乳头状癌中11例为单纯性囊内乳头状癌,1例伴有导管原位癌,2例伴有浸润性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ER和PR弥漫强阳性,CK5/6和34b E12阴性或局灶弱阳性。肿瘤内未见肌上皮细胞。而肿瘤外围肌上皮消失或仅有散在染色。结论 囊内乳头状癌是一种发生在老年妇女的少见肿瘤,在临床、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上的独特性有助于鉴别诊断。图8参11
关键词:乳腺肿瘤;癌,乳头状;诊断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310.44
乳腺癌中KiSS-1与核转录因子-κBp5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Relationship and clinic significance of KiSS-1,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 p50,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刊,中]/伊雪,李常颖,张素华,王献华,李占清,杨方(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唐山 06300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4).—238~242
摘要:探讨了KiSS-1、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组织(BC)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52例乳腺组织标本(乳腺癌组织92例,乳腺增生组织30例,癌旁乳腺组织30例)和伴有癌转移的腋窝淋巴结54枚中KiSS-1、NF-κBp50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2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 KiSS-1 mRNA的表达。应用CMIAS真彩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进行积分吸光度 (IA)值测定,并计算其平均IA值。结果:(1)与癌旁乳腺组织表达比较,KiSS-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Ⅰ~Ⅱ级中(13.59±6.24)明显高于Ⅲ级(9.53±4.57)、TNM分期高(Ⅰ~Ⅱ期12.35±6.15,Ⅲ~Ⅳ期7.53±4.93)、在淋巴结转移率高的乳腺癌中的表达减弱(9.61±5.25,无转移组为13.06±5.89)甚至缺失;其在淋巴结转移灶(3.47±1.59)中的表达(IA值)明显低于其相应的原发灶(10.02±3.80)。乳腺癌组织中KiSS-1 mRNA表达(10.84±4.90)与 KiSS-1蛋白表达(11.67±6.22)有较好的一致性。(2)NF-κBp50、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上调程度随着乳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TNM分期的增加、淋巴结转移及瘤块增大而逐渐增高。结论 KiSS-1蛋白在乳腺癌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下降,并分别与NF-κBp50、MMP-9蛋白表达呈负相关;NF-κBp50与MMP-9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KiSS-1蛋白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扩散。表3图6参12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KiSS-1;NF-κB;明胶酶B;肿瘤转移;转录因子TFⅢ类
唐山市科委资助项目(06134601a-2611 )
310.44
胃动素及其前体mRNA在正常人甲状腺和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Expression of motilin and its precursor mRNA in normal parenchyma,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of human thyroid[刊,中]/徐珞(青岛大学医学院 病理生理教研室,266021),钟凤,郭菲菲,赵文娟,孙向荣,魏晓芳//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4).——243~249
目的:探讨胃动素和胃动素前体mRNA基因在正常人甲状腺的表达,比较人甲状腺胃动素前体mRNA基因序列与人小肠胃动素前体mRNA基因序列的异同;观察胃动素活性肽和胃动素前体mRNA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并比较它们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表达的异同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Southern Blot 杂交和分子克隆等技术,克隆并测定人甲状腺和人小肠黏膜内胃动素前体mRNA基因序列;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Western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观察胃动素和胃动素前体mRNA在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异同。结果:(1)正常人甲状腺组织有胃动素和胃动素前体 mRNA 的表达,且胃动素和降钙素(CT)共表达于同一细胞,即甲状腺C细胞;(2)人甲状腺组织内胃动素前体 mRN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报道的人小肠胃动素前体mRNA基因序列 ( BC112314, NCBI,美国) 完全相同;(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实验以及real-time PCR结果均显示,正常人甲状腺和甲状腺肿瘤组织内均有胃动素和胃动素前体mRNA的表达,其中甲状腺髓样癌和嗜酸性腺瘤胃动素及其前体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0.01);但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胃动素和胃动素前体mRNA的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0.01);而结节性甲状腺肿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胃动素和胃动素前体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甲状腺组织有胃动素和胃动素前体 mRNA 的表达,且胃动素主要表达于甲状腺C细胞;人甲状腺组织胃动素前体 mRNA基因序列与人小肠胃动素前体m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甲状腺髓样癌和嗜酸性腺瘤内胃动素及其前体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而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内胃动素及其前体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胃动素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分泌活动参与其生理活动的调节,胃动素可能与临床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嗜酸性腺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图1表3参12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促胃动素;降钙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642,30670780)
310.44
AIB1 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 Role of AIB1 gene in development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opathologic significance[刊,中]/徐方平(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医学部,广州510080),刘艳辉,庄恒国,李丽,骆新兰,文剑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4).―250~254
为了探讨AIB1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运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203例ESCC组织中AIB1基因扩增及其编码的AIB1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15例ESCC能成功进行FISH检测,其中5例(4.4%)呈现AIB1基因高水平扩增;10例(8.7%) AIB1基因低水平扩增。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发现94例(46.3%)ESCC的肿瘤组织出现AIB1蛋白的过度表达;而且AIB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有明显相关性,53.7%的T3~4期ESCC(66/123)呈现AIB1蛋白过度表达,远较T1~2期(35.0%,P=0.008)高。进一步对AIB1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AIB1基因高水平扩增的ESCC全部出现AIB1蛋白过度表达;10例AIB1基因低水平扩增的ESCC中8例出现AIB1蛋白过度表达;剩余100例 AIB1基因无扩增的ESCC中,仍有41例呈现AIB1蛋白过度表达。结果提示:AIB1基因通过基因扩增及其他分子机制导致了其编码蛋白的过度表达,促进了部分亚群ESCC的发生和进展过程。图4参22
关键词:食管肿瘤;组织阵列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荧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00367)
310.44
糖蛋白5B在真菌性鼻窦炎曲霉菌和毛霉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MUC5B antibody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Aspergillus species and Mucorales of fungal sinusitis[刊,中]/朴颖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刘红刚,刘宪军//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4).——255~258
目的:探讨糖蛋白抗体在真菌性鼻窦炎活检组织中的曲霉菌和毛霉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01-2006年间66例真菌性鼻窦炎活检标本存档蜡块,其中真菌球29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12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4例,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例;确认曲霉菌属44例(烟曲霉菌31例,黄曲霉菌7例,土曲霉菌6例),毛霉科真菌22例(毛霉菌14例,根霉菌8例)。用糖蛋白(MUC)2、MUC5AC和MUC5B抗体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真菌,并与过碘酸-雪夫(PAS)和Grocott环六亚甲基四胺银(GMS)特殊染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UC5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和土曲霉菌总阳性率为90.9%,毛霉菌和根霉菌总阳性率为4.5%,二者差异有条件下统计学意义(P<0.001); MUC2和MUC5AC均为阴性; PAS和GMS染色上述真菌均为阳性。 结论:MUC5B抗体可作为检测组织内真菌的有效指标,应用MUC5B抗体可以对真菌性鼻窦炎中曲霉菌属和毛霉科真菌进行鉴别。图5表2参15
关键词:糖蛋白类;鼻窦炎;曲霉菌属;毛霉菌目
310.44
骨髓活检在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Clinicopathologic studies of 13 cases of 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emia[刊,中]/王微(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天津 300020),陈辉树,刘恩彬,杨晴英,方立环,孙福军,钱林生//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4).——259~263
探讨骨髓活检在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CEL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标本进行常规骨髓活检塑料包埋,通过H-G-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并分析组织切片的病理学特点。有4例患者的随访资料。 结果 (1) 13例CEL患者男:女为12:1。中位年龄40岁(23~67岁)。具有CEL的各种相关表现如发热、贫血、出血等,并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组织。(2)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达(18.1±16.2)×109/L;(3)骨髓活检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占绝对优势,其他各系如中性粒细胞、红系及巨核细胞相对减少。网状纤维染色(+)6例,(2+)4例,(3+)3例。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少数肥大细胞散在分布。(4)随访4例患者目前病情平稳。结论 结合CEL患者临床表现,骨髓活检在CE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图4表2参8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血病;病理学,临床;诊断,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