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 阅读:5862
美学心得(第二百二十一集) 罗国正 (2021年4月)

888zhwcl 离线

帖子:119
粉蓝豆:5
经验:190
注册时间:2018-01-03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21-05-12 17:01|举报|关注(0)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美学心得(第二百二十一集)

罗国正

20214月)

 

2975、清朝印学家孙光祖说:“印章之道,先识篆隶”,“识字之序,先秦篆、汉隶之易者,后其古文、籍文之难者”。 “字既识矣,当习书法”,“学书之要,先务执笔”,并强调心正、身正、手正、管正,再画正、竖正。到“手与心齐”,“心和气平”。对作品审美要“胸无一事,安逸自得”,“气静神闲,天机动荡,疾徐高下,左右咸宜”,创作时也要取得此效果。他认为:“用笔之法,偏易而正难,露易而藏难;方易而圆难;折易而转难;架搭易而孤立难;点画重叠排偶易而变化难”。应以静穆、古朴、庄雅、宏壮的风格来展现气象。他以“去短集长,力追古法,自足专家,如范金琢玉,各成良器者,能品也”;“体备诸法,斐然成文”,“使人对之怡然穆然者”,为妙品;“自出心裁,头头是道,错综变化,莫可端倪”,为神品;“气韵高举”,为逸品。他强调:“书虽一艺,与人品相关”,““资禀清而襟度旷”,“心术正而气骨刚”,“胸盈卷轴,笔自文秀”。

孙光祖以上的美学观点,首先强调学习的顺序,然后讲学习的方法和须注意的要点,再提出审美的心理,并讲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他还从多方面提出审美标准和他本人所主张的审美风格,最后强调创作主体对品行的重视。孙光祖为后学们指出了循序渐进地学习、修炼、创作走向成功的路径。是渐悟的思路,打好基础,扎实地一级一级提升,最终实现理想。或者说,围绕自己所追求的目标,逐步充实自己,使之成为优秀主体,再外化出优秀的客体。

 

2976、李塨是清初思想家,认为音乐“或过刚而杀伐,或过柔淫靡,则均失之”。“是乐之得失,惟雅淫分,不以南北判也”。这是一种观点。如果从当代来看,已有地球村概念,我认为:音乐既可南北分,也可东西分,又可雅淫分,还可刚、柔和刚柔兼备分。不能随便说,哪种是好,哪种肯定不好。而是在特定的情景,或特定的剧情需要,恰如其分配乐就是好。

 

2977、清初琴学家徐常遇是广陵琴派的先行者,他两个儿子都继承其琴学,曾轰动京师,被称为“江南二徐”。可见三父子造艺之深。他认为古琴曲有特殊“义理”,不能随意增删,要增删,也“非具特识,能识作者之旨不可”。他强调:“古曲没有不尽善处。可删不可增。盖删得不当,如玩古字画之有破损。其未损处,故仍未尝减色也”。“至于增加,如一碗清水,投入污浊,并其本来清洁之水亦浊而无还原之日矣”。徐常遇所讲这个道理,不只在艺术上,还可以应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等的方方面面,非常值得深思,应紧记在心,关键时刻可能用得上。人们应该明白到,到了一定境界的历史人物,他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人格内涵,在特定的情景下所发生的活动,其中包括他们的言行、作品,在场的人都难以完全理解,更何况隔了若干年的后来者,就更难理解。所以,在他们的优秀作品上,作出减删、或增加,很容易漏洞百出,更何况后来者远未到那精神境界,都做或减或增的事,笑话百出就在所难免。常言道,修旧如旧。选择参加修旧的,应该是非常专业的人才,否则的话,会将贵重文物破坏。又如一个年青的女子,要嫁入一个大家族,或一个大学毕业的年青人,要去一个百年老店的大集团里工作等等,里面都有长期沉淀的丰富文化结构,和有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习惯,都须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磨合期,这有点象一幅优秀的作品,添加了新的东西,如何使新加的东西与原作品保持高度一致呢?这就是生活、工作的艺术。如果完全不一致,结果就是:只能淘汰。这些,都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值得深思、研究。

 

2978、清朝诗人、诗论家赵执信,山东益都人。康熙进士。十七岁入翰林。可谓神童级英才,少年得大志。广州有句俗语:“少年得志,阎罗王猪肉”。意思是人过早得志,由于经验不足,会得意忘形,易早亡。所谓“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也是带有这种意境。赵执信因国丧期间饮酒观剧被革职,这真是因小失大,时人有“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就是写他。虽然命运给了赵执信的大教训,但他还是成为诗人、诗论家,享年八十二岁。在革职前,官至春坊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如下:

1、推崇儒家思想和唐诗,不赞成“神韵”说,主张诗道,应“使后世因其诗知其人,而兼论其世,是又与于礼义之大者也”。(他为王士禛亲戚后辈,而与王不合,反对王的“神韵说”,但对取王的《渔阳诗则》部分入《声调谱》刻印行走。)

2、诗之美在于整体,“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3、以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诗境界,“设格甚宽,后人得以各从其所近,非第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极则也。”

4、反对严羽的“兴趣”说,认为他是“痴人说梦”。

5、批判王士禛他不喜欢杜甫、白居易,就是放弃中华古诗优秀传统。

6、“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诗尚有事在”。

7、从“意达”到“简澹高远,兴寄微妙”,又“潆回澄澈”,而“非有意为之”,为最美。



标签:美学心得 罗国正
0
回复:2 阅读:5862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