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个小小建议:
中华病理学杂志作为中国首席病理学专业杂志,应该及时组织病理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对目前一些诊断或认识上争议较大问题或热点问题,制定该问题的中国提倡性的共识或尽量引导大家有个倾向性的统一。然后通过中国病理学杂志这个平台尽可能进行诊断标准或认识的统一,引领中国病理医生及时更新、分享该问题的国际前沿性认识和研究成果。标准统一,才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例如:GISTs、胃炎中国共识发表后,对诊断标准的统一作用很大,对治疗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位临床医生抱怨病理科:你们病理医生有的说上皮内瘤变、有的说异型增生、有的还说不典型增生,咋这么混乱?这话很值得我们思考!
以下是引用CJPA在2008-4-7 9:32:00的发言: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中华病理学杂志的关注。我这里解释一下。您第一次收到的协议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收稿回执,目的是告知作者稿件收到以及稿号,同时再向作者确认所有作者都同意投稿。 我们发出回执的同时,稿件发给审稿人送审。因中华病理学杂志采用的是专家审稿、编委会定稿制度,给出的退修意见或退稿意见都是综合审稿专家及编委会意见,然后反馈给作者。不过,审稿难免会有疑义,如作者对这些意见有异议,可告知编辑部,并申诉理由,我们会再次提交编委定稿会讨论。 关于有无影像资料是否影响刊用,我想很大程度要根据文章内容和审稿专家意见确定了。如很多呼吸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等,需要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进行诊断,有影像资料可能就会很重要。 毕竟我个人不清楚您稿件的具体情况,不好做更深入的解释。 再次感谢您对杂志的支持,希望您今后能把更多好的稿件投给我们:)
|
感谢答复!
……!!!
06年8月29日<中华病理学杂志社>曾收到一位"作者"的读片资料"左胸壁肿物"(肾脏管状囊性癌胸壁转移的),编号为BL2006-631,根据编辑部的要求把肾脏原切片和转移病灶一并寄往编辑部请专家审阅后,最终稿件退回,在退回函中,作者强烈要求让国外编委杨熙明教授审阅,并把原稿寄去,后获悉07年8月香河会议杨教授来,常秀青老师又手机短信告诉作者,把所有资料拷盘特快寄去,几经周折虽然文章已刊登在<中华病理学杂志>08年第二期上,但是收稿日期已推迟了将近8个月,其间不同作者相同读片文章发表在<临床实验病理学杂志>07年第四期上,"作者"看到其他作者最先发表的文章后,不无遗憾的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最初要是杨熙明教授审稿,或许这位"作者"就是肾脏管状囊性癌国内首例报道者……!!!
以下是引用SAWU在2008-4-4 10:09:00的发言:
告状 去年,指导学生总结了一篇BOOP。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生先斩后奏投稿于中华病理学杂志,不几日收到协议等,签字寄出...半年后被退稿,退稿理由是无影响资料。无影响资料就不能刊录吗?为什么在第一次签协议时不告知? |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中华病理学杂志的关注。我这里解释一下。您第一次收到的协议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收稿回执,目的是告知作者稿件收到以及稿号,同时再向作者确认所有作者都同意投稿。
我们发出回执的同时,稿件发给审稿人送审。因中华病理学杂志采用的是专家审稿、编委会定稿制度,给出的退修意见或退稿意见都是综合审稿专家及编委会意见,然后反馈给作者。不过,审稿难免会有疑义,如作者对这些意见有异议,可告知编辑部,并申诉理由,我们会再次提交编委定稿会讨论。
关于有无影像资料是否影响刊用,我想很大程度要根据文章内容和审稿专家意见确定了。如很多呼吸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等,需要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进行诊断,有影像资料可能就会很重要。
毕竟我个人不清楚您稿件的具体情况,不好做更深入的解释。
再次感谢您对杂志的支持,希望您今后能把更多好的稿件投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