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链球菌感染后多见,也可见于病毒、寄生虫和其它细菌感染后。
2. 病理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强调电镜下肾小球上皮细胞下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
|
3. 临床表现
前驱感染,潜伏期(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后1-3周)急性肾炎综合征。
4.实验室检查
血尿
蛋白尿
肾功能异常
实验室检查:ASO阳性、一过性C3下降 。
5. 诊断
前驱感染史
急性肾炎综合征
一过性C3↓, ASO↑
肾活检指征。
6. 鉴别诊断
引起急性肾炎综合征的其它疾病
–其它病原引起的急性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系统性疾病肾脏损害。
7. 治疗
休息对症治疗
–控制感染
–限盐
–利尿
–降压透析支持。
8. 预后
94%以上病人完全恢复; 少于1%病人因救治不当而死亡;6~18%病人遗留尿异常。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多病因所致的一组病
–急性肾炎综合征
–肾功能急剧恶化
–病理表现新月体肾炎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急进性肾炎
–由原发性肾小球病转化而来
2. 病理
免疫病理分型:
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
Ⅲ型:非免疫复合物型,ANCA(+)
Ⅳ型:ANCA(+)的Ⅰ型
Ⅴ型:ANCA(-)的Ⅲ型
3.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衰竭
三种新月体肾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
4. 诊断
早诊断要点:
–临床怀疑急性肾炎,但没有及时恢复
–肾功能进展快
–出现少尿、无尿和严重高血压
–出现较严重的贫血
–及时检查GBM抗体和ANCA
–必要时尽快肾穿刺
5. 鉴别诊断
引起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其它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重症急性肾炎
* 重症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继发性急进性肾炎
* Goodpasture 综合征
* SLE
* 过敏性紫癜
引起少尿性急性肾衰竭的非肾小球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间质性肾炎
–梗阻性肾病
6. 治疗
强化治疗
1)强化血浆置换:适用于I、III型(置换液:血浆,5%白蛋白;每次2-4升,10次左右);
2)甲基强的松龙冲击伴环磷酰胺治疗:适用于II、III型, I型较差(7 ~ 15mg/kg,即: 0.5~1.0g/次 , 3次为一个疗程,可用1-3个疗程;环磷酰胺口服2~3mg/Kg(总量6~8g,用于I、II、III 型)或静脉400mg ~ 600mg/月 × 6次, 600mg/3月 × 4次(总量8~10g,用于III型)对症治疗
替代治疗
7. 预后
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与预后相关的指标:
–病理指标:免疫病理类型 III>II>I
新月体数目
新月体类型
肾间质病变
–临床指标:少尿、无尿
肾功能损伤程度
强化治疗是否及时
–抗体滴度:抗GBM抗体
ANCA
三、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也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病理
较轻
–轻微病变
–轻度系膜增生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3.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单纯蛋白尿和/或血尿
–尿蛋白小于1.0g/d
–镜下或肉眼血尿
无以下临床症状
–水肿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4.诊断和鉴别诊断
单纯 血尿 的鉴别诊断
–肾小球源性还是非肾小球源性
–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炎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功能性
–体位性
5. 治疗
无特殊治疗,需定期监测
避免加重因素
清除感染灶
6. 预后
大多数肾功能长期稳定
少数进展为慢性肾炎
个别进展为肾病综合征
四、IgA肾病
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免疫病理示系膜区以IgA或IgA为主的沉积
–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
–10年内10-20%病人进入终末肾衰竭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推测粘膜免疫与发病有关
2. 病理
光学显微镜:
–最多见是系膜增生性肾炎
–除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外,其他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 均可见到
免疫荧光:以IgA为主
电子显微镜:系膜区团块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3.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隐匿性肾炎
慢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4. 诊断
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病理表现多样
–前驱感染,潜伏期短,一般在3天以内
–血尿突出
–血清IgA水平可升高
5. 鉴别诊断
和其它原因血尿鉴别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薄基底膜肾病
与继发性肾脏IgA沉积为主的疾病鉴别:
–HSP
–肝硬化
–狼疮性肾炎
6. 治疗
结合临床和病理综合考虑
7. 预后
临床
–高血压
–持续/大量蛋白尿
–肾功能不全
肾脏病理
–各种不同的病理类型预后不同
遗传因素
五、慢性肾小球肾炎
以慢性肾炎综合征表现,最终可能发展到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病情迁延、缓慢进展
–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肾功能逐渐进行性减退
–病理表现多样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极少数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大多数发病机制不明。
–免疫介导炎症反应
–非免疫、非炎症因素
2. 病理: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 ||||
| ||||
| ||||
| ||||
| ||||
|
3.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隐袭
临床表现多样,时轻时重,慢性迁延
基本表现:
血尿
蛋白尿
水肿
高血压
肾功能渐进性减退,终至慢性肾衰竭。
4. 实验室检查: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高血压肾损害
6. 治疗:
治疗目标
–阻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
–改善症状
措施
–控制血压在理想水平:若蛋白尿 ≥ 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 1g/d,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ACEI或AII受体拮抗剂
–避免加重因素。
8. 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理类型
–临床表现
–保护措施。
六、肾病综合征
定义
8226;尿蛋白大于3.5g/d
8226;血浆白蛋白小于30g/L
8226;水肿
8226;血脂升高
1. 病因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2. 病理生理
8226;大量蛋白尿
8226;血浆蛋白降低
8226;水肿
8226;高脂血症
3. 病理类型
8226;肾小球微小病变
822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8226;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8226;膜性肾病
822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4.临床表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各种病理类型及其主要临床特征
微小病变型肾病: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好发于青少年占肾活检的50%,肾病综合征的30%起病方式: 急性或隐匿起病肾病综合 15%-30%轻度患者对激素敏感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 好发于青壮年常有前驱感染。起病较急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肉眼血尿。常见肾功能下降、高血压、贫血出现早。多数病人血清C3持续下降。治疗困难。 |
膜性肾病:
|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起病隐匿,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无肉眼血尿。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好发于青少年 隐匿起病 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3/4病人镜下血尿,偶有肉眼血尿 就诊时常有肾功能下降和近端小管损伤 治疗反应差 |
5.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并发症
感染
原因:蛋白质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抑制剂
部位和表现:呼吸道 泌尿道皮肤导致复发及疗效不佳
血栓栓塞
原因:血液浓缩、粘稠、凝血、抗凝、纤溶失衡、利尿剂、激素
部位和表现:肾静脉、肺血管、下肢、 下腔、冠脉、脑血管等
影响疗效和预后
急性肾衰竭
原因:肾前性
特发性
及时合理处理可明显改善预后
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蛋白丢失的后果:
营养不良和发育异常
免疫球蛋白丢失
金属结合蛋白丢失
内分泌素结合蛋白丢失
药物结合蛋白丢失
高脂血症的后果: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
肾小球硬化
6.诊断
诊断步骤:
– 是否肾病综合征?
– 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见表:肾病综合征病因分类)
– 病理诊断是什么?
– 肾功能如何?
– 有无并发症
7.鉴别诊断
明确肾病综合征诊断后,应除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及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 HSP
– SLE
– 糖尿病肾病
– 肾脏淀粉样变性
– 骨髓瘤导致的某些肾损害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 家族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8.治疗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 休息,适量活动
– 限盐
– 正常量优质蛋白饮食
– 充足热卡摄入
– 少饱和脂肪酸饮食
对症治疗:
– 利尿消肿:利尿不宜过快、过猛。
– 减少尿蛋白控制血压使用ACEI。
– 其他
主要治疗:
– 糖皮质激素
使用原则:
8226; 足量(1mg/kg, 8~12w)
慢减 (10%,1~2w)
维持(半年至一年)
8226; 剂型考虑
8226; 病人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
8226; 副作用:感染 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 细胞毒药物:
8226; 环磷酰胺用法:
用量(2mg/kg/d, 总量6~8g)
副作用:肝损害 性腺抑制 脱发 胃肠反应等
8226; 其他:
氮芥
环孢素
骁悉
爱若华
– 中医中药:不可乱用
8226; 利水
8226; 减少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副作用
8226; 免疫抑制药物:雷公藤多甙
8226; 增加肝脏白蛋白合成:黄芪
8226;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8226; 影响治疗反应的因素:病理类型、治疗不规范、存在合并症、个体反应差
9.预后
预后差异大,影响因素:
8226; 病理类型
8226; 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
8226; 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