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页/1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回复:1 阅读:1573
【转】海外华商的新形象与旧形象

胖胖 离线

帖子:112
粉蓝豆:768
经验:275
注册时间:2015-07-06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5-07-10 14:44|举报|关注(0)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7月6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代表时表示,希望华侨华人打造华商在世界上的“新形象”,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业兴业,团结互助,诚信守法经营,承担社会责任,为当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李克强总理的这番话立意是华商的“新形象”,内容中更多涉及的却是他们的“旧形象”——或换言之“传统”。那么,千百年来海外华商的“旧形象”或传统又是怎样的?


传统认为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航海并不发达,且陆地周边被不易通行的高山大漠所阻隔,加上农耕和儒学的传统让多数朝代视农为本,视商为末,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外华商的早期发展。


但即便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早期海外华商仍然努力开拓遥远的海外市场:在陆上,千百年来无数商队赶着骆驼、车马往来于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铁器、药品、钱币等输出到欧亚各国,并引入西瓜、芝麻、苜蓿、胡萝卜、葡萄、棉花等中国本土原本没有的特产;在海上,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居民驾着独特的中国海船甘冒风波,将中国的商路拓展到东洋(日本、琉球群岛)、南洋(东南亚各国)和西洋(印度、中东地区、非洲东海岸等)。如今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的“一路一带”,正是历史上由一代代华商用汉水、鲜血和生命踏出的陆、海两条商路的拓展和延伸。


海外华商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周边形成影响延续至今的“汉文化带”,流通甚至制造中国式铜钱,流行中国文字,并在汉字基础上发展本国文字;中国的指南针、瓷器制造技术和品茶习惯等在华商的影响和推动下传遍“三洋”,于此同时,许多华商也将海外的棉纺织技术、改良的印刷术、玻璃工艺、宗教和饮食文化习惯带回中国本土,一些源自外国的乐器(如琵琶、箜篌)成了中国民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一些侨乡,叶落归根的华商造起一座座富有异国情调的民居,而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又赫然矗立着中式的牌楼、石狮子和古典园林,这种别具一格的文化互通,华商可谓居功至伟。


在一些华商聚集的地方,富于组织性的华商们担负起维护当地社会治安、抵御外侮和平息叛乱的使命,如在菲律宾,明成祖时福建晋江籍华侨商人许柴佬曾出任过“吕宋总督”达19年之久,在抵御海盗侵袭、维护市场稳定方面作出贡献;在印尼,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客家商人罗芳伯创建了亚洲最早的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在维持地方、抵御殖民入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些武装华商集团还以独特形式影响国内政治,如汪直集团虽然勾结倭寇,骚扰地方,却在客观上打破了明朝阻碍国际商务发展的海禁,而郑芝龙集团不仅在明末清初影响了中国和东亚地缘政治大局,他和儿子郑成功对台湾的经营和收复,更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在拉美,许多华商积极投身于当地独立运动,他们中许多人的名字至今彪炳这些国家的反殖独立史册。


许多华商背井离乡系出于生活所迫,不少人甚至以“猪仔”、“华工”等身份漂洋过海,他们发挥华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苦力”做起白手起家,然后成为小本经营的小商人。在欧美亚非不少国家都流传着华人先辈开洗衣房、小餐馆的故事,这些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的小本经营项目,曾长期是从底层做起的海外华商创业兴业艰难跋涉的第一步。


海外华商“旧形象”中最突出的美德之一,是遵纪守法,在北美曾有人感慨“华人是最守信用的小商人”,他们尊重当地法律、风俗和习惯,踏踏实实地谋利生息,为当地社会、经济添砖加瓦,拾遗补缺。


海外华商“旧形象”中另一个有口皆碑的美德则是强烈的互助精神。近代中国国力衰弱,外交保护经常不到位,各地华人纷纷组织各种同乡会、同业会和社团,相濡以沫,共度难关。


许多海外华商有浓厚的桑梓之情,他们将故土称作“唐山”,自己称为“唐人”,在国内最艰难的时候,华商们的侨汇帮助许多乡亲渡过难关;在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早期,华商扮演了启蒙者的角色,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南海简村继昌隆丝厂,投资人就是旅加南海籍华商陈启源。海外华商还毁家纾难,积极支援辛亥革命、中国抗战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今天的发展、繁荣和强盛,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少海外华商扮演了沟通海内外的桥梁作用,为当时枯燥的中国经济生色;在一些特殊的时间、国度,海外华商填补了本土华商的空白,苦心孤诣地维护了中国海外市场的一方存在。今天中国已是世界性贸易大国,“中国制造”行销天下,海外华商在艰难年代的草莱开辟功不可没。


当然,海外华商的“旧形象”也并非净是正面,其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如虽遵纪守法却怯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虽团结互助却沉溺帮派,虽善于适应环境却往往习惯于“内循环”,虽勤俭持家却相对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此外,“杀熟”、“抄近”等一些不那么“闪光”的习惯,也不同程度影响着海外华商的“整体旧形象”。


必须看到,许多老一辈海外华商出身草根,操劳大半生,文化程度相对不高,起点也普遍较当地商人低得多,很多今天看来不能理解的做法、习惯,都只是迫于生活压力的无奈选择;还应看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海外华商在不少国家遭到不公正待遇,甚至被禁止与家人团聚、禁止与当地人结婚、禁止置业,或被迫缴纳“人头税”,在某些特定时段,他们还不得不忍受外国当局和“唐山”旧政府的双重歧视(如乾隆皇帝就曾将荷兰殖民者压迫、杀害印尼华侨、华商视作好事,不许地方官员进行干预),今天的我们不应苛求于先辈。


如今时代不同,海外华商的素质、构成、实力都与先辈们不可同日而语,应该如何将“旧形象”推陈出新,树立“新形象”?


对“旧形象”中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今社会、经济、法律常态的,应继承并发扬光大;对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东西则应大胆“换装”,代之以更鲜活的“新常态”,唯如此,海外华商的“新形象”才能继往开来,光彩照人。

标签:华商 李克强 华侨
0

涣涣 离线

帖子:569
粉蓝豆:413
经验:1253
注册时间:2015-07-06
加关注  |  发消息
1 楼    发表于2015-07-22 08:46:04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0
回复
signature
风行水上,涣。
回复:1 阅读:1573
共1页/1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