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讨论首页
资讯学术本站会议
讨论专业文娱自建
百科辞典图库数字切片
教学讲堂培训网络学院
分享资源下载
文献杂志检索
人才求职招聘委托
社区博客科室学会
商家品牌产品求购
服务会诊书店邮局
当前位置:讨论区>自建讨论>专业
推广栏目:安必平细胞学|迪诺基因|吴秉铨基金|兰丁AI云诊断
当前所在小组:中华病理学杂志
回复:1 阅读:1452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年第37卷第1期 论著 文章的中文摘要

楼主 CJPA 离线 发表于 2008-01-23 13:11:00举报|关注(0)  快捷回复

310.44

难治性癫痫相关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中NMDA受体及微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表达= The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NMDA receptors and parvalbumin -positive neurons in intractable epilepsy related focal cortical dysplasia[刊,中]/刘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53),朴月善,王玮,陈莉,隗立峰,杨虹,卢德宏//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16~20

为了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中对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组成的变化,并探讨其NMDA受体及微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分布与表达的特点。对20例包括FCD全部4种亚型的癫痫手术切除标本及4例对照进行NR1、NR2A/B、PV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染色。结果:发现NR1亚单位在FCD巨大神经元及形态异常神经元胞质中的表达有增强;NR2A/B亚单位在FCD中的未成熟神经元、巨大神经元及形态异常神经元中有显著表达,并以未成熟神经元的胞质及突起内为著。与对照相比,FCD皮层的PV阳性神经元和纤维呈分散排列,PV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及背景染色都有显著下降,上述改变以FCDⅡ型的病灶处为著。果提示:FCD的异常神经元中有NMDA受体亚单位NR1和NR2A/B表达增加,同时在上述皮层中PV阳性神经元及纤维表达下调且分散。图12参17

关键词:癫痫;受体,氨基酸;免疫组织化学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项目(2006B63);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资助项目(20042D-0501810);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启动项目资助项目

 

310.44

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相关耐药蛋白表达情况的比较研究=Expression of 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s in brain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lepsy[刊,中]/王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53),朴月善,刘磊,陈莉,隗立峰,杨虹,卢德宏//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21~26

为了探讨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穹隆主蛋白3种蛋白在难治性癫痫相关病变脑组织中的分布、表达部位,及其在难治性癫痫发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取1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包括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5例、结节性硬化3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5例)致痫灶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利用针对上述3种蛋白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 结果:P-糖蛋白主要表达于病灶区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部位则主要为病灶区域内的神经元成分,而穹隆主蛋白在病变脑组织中的高度表达主要集中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气球细胞,另有部分神经元成分呈弱阳性表达。此外,P-糖蛋白和穹隆主蛋白在肿瘤性病变病灶区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于非肿瘤性病变,而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肿瘤性胶质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穹隆主蛋白的表达情况也不尽相同。 结果提示: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穹隆主蛋白均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发生过程,其表达部位不同,作用机制各异。图16表2参19

关键词:癫痫;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免疫组织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2504);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项目(2006B63);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资助项目(20042D-0501810);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启动项目资助项目

 

310·44

单核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与免疫表型分析= Extramedullary infiltration of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 monoblastic sarcoma: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phenotype analysis of 5 cases[刊,中] /左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病理学研究室,成都 610041),刘卫平,于建渤,李吉满,廖殿英//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7(1).—27~30 

探讨了单核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从1990-2006年诊断的102例髓系肉瘤患者中筛选出5例单核母细胞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研究和随访,以SP法检测其免疫表型。 结果:5例中男性3人,女性2人,2例为儿童,3例为成人。病程1周~12个月不等。4例有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有多发性皮肤病变。免疫表型:5例瘤细胞均表达CD68KP1、CD68PGM1、溶菌酶和CD45;均不表达髓过氧化物酶、CD15、CD163、脱氧核苷酸转移酶、CD117以及T和B细胞分化抗原。Ki-67指数为40%~80%。5例患者均有随访,4例死亡,1例存活,平均生存时间6.25个月。结果提示,单核母细胞肉瘤很少见,且预后差;在形态学上难以与粒细胞肉瘤和其他小细胞肿瘤相区别,须借助于免疫表型检测确诊。图10表1参10

关键词:肉瘤;白血病,粒-单核细胞,急性;免疫表型分型;诊断,鉴别

 

310.44

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分析=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ucocele-like lesions in the breast[刊,中] /丁华野(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100700),杨光之//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31~34 

探讨了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对9例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以SP法对细胞角蛋白AE1/AE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c-erbB-2和p5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AB和PAS法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3岁(平均34岁),乳腺均可触及肿物。肿物切面呈多囊性胶冻样。镜下可见多发性、充满黏液的囊肿,囊腔衬覆扁平-立方-柱状上皮,其中3例上皮有乳头状增生,1例有不典型增生。间质内可见黏液湖,其内无漂浮细胞。囊内及间质黏液呈AB及PAS染色阳性。囊肿衬覆上皮细胞及2例黏液湖内漂浮的上皮细胞团AE1/AE3阳性。囊肿上皮细胞外侧扁平肌上皮呈SMA、 p63阳性。c-erbB-2和p53染色均阴性。结果显示,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是一种独立的良性病变,容易误诊,需要与黏液癌等肿瘤进行鉴别。图8表1参8

关键词:乳腺疾病;黏液囊肿;诊断,鉴别

 

310.44

Twist基因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Expression of Twist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 and their differential diagnoses[刊,中]/何春年(河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石家庄050051),Lili He,Jin Q Cheng,陈士超,赵焕芬,翟金萍,张静//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35~39.

目的:探讨Twist基因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状况,寻找更特异的标记物,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滤泡状腺瘤(FA)和良性乳头病变(BPL) 的鉴别诊断。 方法:以50例PTC为研究组,以48例FA和BPL47例作对照组。在自制组织芯片上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标记,检测Twist基因蛋白和HBME-1,并CK19进行对照。 结果:3种指标(Twist、HBME-1、CK19)阳性表达率:在PTC组分别为100%(48/48)、94.0%(47/50)和78.0%(39/50);在FA组分别为0、6.7%(3/45)和0;在BPL组分别为7.0%(3/43)、2.1%(1/47)和0。PTC组分别与FA和BP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种指标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100%、96.4%和97.7%,特异度分别为:94.0%、95.7和95.1%,准确度分别为:78.0%、100%和91.9%。 结论:Twist可应用于辅助诊断PTC,并可应用在对FA或BPL的鉴别诊断。图3表1参13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癌,乳头状;角蛋白;转录因子;Twist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资助项目(06007)

 

310.44

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tumor of spleen[刊,中]/贡其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10029 ),范钦和,周志韶,张智弘,虞梅宁,王震,王聪,张炜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40~44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观察1例脾脏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大体和光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21、CD23、CD35、Clusterin、S-100、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a、CD68、ALK、CD30、CD31、CD34、CD3、CD20,原位杂交检测EBER,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和病因机制。结果: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好发于腹腔内脏器,尤以肝、脾多见,患者以女性为主。一般肿瘤较大,切面灰白质韧,中心有出血或坏死。镜下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中见弥散分布的滤泡树突细胞,形似炎性假瘤。高倍镜下滤泡树突细胞胞质淡染,胞界不清,核卵圆形或杆状,染色质空泡样或点彩状,居中可见小的紫色核仁。部分瘤细胞显示异型性,核膜皱褶,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梭形瘤细胞波形蛋白强阳性;Clusterin、SMA、CD68均阳性;CD35局部弱阳性,S-100弱阳性;CD21、CD23、CD1a、ALK、CD30、CD31、CD34均阴性。背景淋巴细胞CD3阳性,灶性区CD20阳性。原位杂交:梭形瘤细胞EBER阳性。结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图6表1参17

关键词:脾肿瘤;树突细胞,滤泡;疱疹病毒4型,人

 

310.44

人脐血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发生活性及其参与人恶性胶质瘤细胞异种移植瘤血管新生的作用=Vasculogenic potential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malignant glioma neovascularization [刊,中]/张华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重庆400038),陈飞兰,徐承平,卞修武//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45~50

为了观察人脐血源性内皮祖细胞 (EPC) 血管生成能力和在恶性胶质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EGM-2培养液中培养获得EPC。取生长到第7~10天的细胞进行CD34和VEGFR-2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刺激下EPC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采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在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皮下移植,于接种肿瘤后第7天经尾静脉注射EPC (每只5×105),并于接种肿瘤后第28天取材检测肿瘤微血管和EPC组织分布及定位,采用抗人CD31和抗鼠CD31免疫荧光双标记肿瘤微血管,计算人源性EPC来源的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比例。结果:培养的细胞在第7~10天时可见条索样结构,生长并逐渐融合形成铺路石样排列的单层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和VEGFR-2。在VEGF刺激下EPC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外源性EPC能特异性归巢到异种移植瘤组织并形成新生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 (18.68±1.32)%。结果提示:EPC在体内外具有形成血管能力,并参与异种移植瘤血管新生,提示其在恶性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图5参10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胶质瘤;新生血管化,病理性;肿瘤移植;移植,异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552)

 

310.44

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关系=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α7 neuronal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d its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刊,中]/齐晓岚(贵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及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550004),官志忠//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51~55

  为了探讨α7 神经型尼古丁受体 ( nAChR) 表达改变与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代谢、细胞存活率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关系,以了解 α7 nAChR 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该受体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关系。设计并合成 α7 nAChR 基因特异性小分子干扰 RNA (siRNA),转染 SH-SY5Y 细胞;用20 μmol/L DMXB 处理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方法检测转染细胞及 DMXB 处理后的细胞 α7 nACh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1 μmol/L β-淀粉样肽25-35 (Aβ25-35) 处理细胞,测定分泌型APP、总APP蛋白表达的变化;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四氮基偶氮唑蓝 (MTT) 方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转染 siRNA 后,与对照组相比,α7 nAChR mRNA 及蛋白表达量降低(抑制率分别为80%和69%)、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分泌型APP表达下降、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能增强Aβ 的细胞毒性作用;用DMXB处理细胞后能使α7尼古丁受体的表达增加23%、增加分泌型APP的表达、并能对抗Aβ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增强。结果提示:α7 nAChR可能通过增强α-分泌酶对APP的切割、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及对抗Aβ的神经毒性作用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表达减少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密切的关系。图6参10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RNA干扰;淀粉样β蛋白前体;细胞系,肿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60045);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4DFB02800);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项目(20072092)


本帖最后由 于 2008-01-23 13:14:00 编辑
被赞数:0
1 楼 发表于 2008-02-01 22:36:00|举报|引用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还有呢?
回复:1 阅读:1452
共1页/1条<<1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本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