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前天早上7点多来到了北京,祖国的首都,可能天气不好,天雾蒙蒙的,感觉空气很不干净的样子,伟大首都在我的第一印象中似乎打了折扣。不过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旅游的,天气好坏与学习好坏应该没有必然联系吧。
刚来北京,首要的是解决住宿问题,由于医院宿舍非常有限,只能自行解决了,来之前上网搜罗各类租房信息,来了后,再打电话给各家中介,看了三个房源,最后选了一个位于西三环地铁口附近的一间带阳台次卧,价格当然也不菲,但是就这地价格都差不多,没法还价,如果我一个人住肯定是稍微奢侈了点,好在我老婆马上也来北京进修,她进修的医院在北京的最中心,也不解决住宿问题,据说一个稍好点的铺位都要一千好几,所以我干脆提前租间房两人住,相互有个照应。交完租房定金后我直接拿钥匙住进去了,因为周围宾馆实在太贵。
第二天一早就起来,步行30分钟到医院报到,报到结束后就去进修科室打招呼,9点多去的,他们科室还在读片,一群人围着多头显微镜,看着、讨论着。于是,没敢打扰,继续到医院各地办理各种卡,诸如图书卡、门禁卡、洗浴卡等等。
办好各种卡之后,再次来到科室,这次终于见到了科主任,说明来意,主任看起来很和蔼可亲的样子,说是每周争取带我们教学读片,他说会坚持下去的。我想也是吧,如果不心系祖国病理事业的发展,也不会辞去国外医学院的工作回国吧。有了这次接触对进修充满了信心。
北京的秋天是凉爽的,早上一改昨天灰蒙蒙的样子,天空一片晴朗,打电话回家对老婆说这里很凉爽,家里还热吗?她回我道,家里也降温了,也很凉快,勿挂念。
结语
前天下午,当我签完最后一份报告,和搭档交接好工作上的一切事宜,和各位老师告别后,跨出进修单位病理科大门时,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说实话,我们念书也念了这么多年了,也毕业了很多次,不论是小学毕业、中学毕业亦或是大学毕业,都没有这种失落感。因为小学毕业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失落,中学毕业远离了“高山”的生活,而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能步入社会,挣钱养家糊口了,都有一种满兴奋和新奇的感觉。而今,一年进修时光的结业而不是毕业却让我念念不舍。因为我知道我跨出大门后,明天将不会再来这里了,将不会见到这些可爱的老师们了,将不会和我曾经搭档一起奋战一线了,将不会听到老师们对我的教诲了,将不会和同事一起去食堂打饭了,将不会…….。我努力打量这里的一切,我希望可以把这里的一切美好的都印在心底。
我想对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仁说些心理话。曹大夫,李主任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大师的风范,我现在依然清晰记得李主任第一次对我的阅片点评,我也时刻不忘您那爽朗的笑声,有好几次都想问您,您是如何保持每天都这么快乐的和充满活力的?您要知道快乐是会传染的,至少我已被您传染。当然,曹大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吾辈一生的奋斗目标,喜欢看您在显微镜下给我们指点迷津,希望看您查阅文献的那种熟练感觉,喜欢和您在一起对现有的体制时不时愤青一回。还有薛大夫,在来之前我对您的大名早有耳闻,虽然我们之间交流不算太多,但您对我们的严格要求,让我们受益匪浅,记得最后一批报告提交给您,您花了一个上午阅完,并点评我的出错的地方,很喜欢您的这种复查完当场点评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记住错误,避免再犯。
还有我的搭档白大夫,和您搭档十个月,喜欢您那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喜欢您聪明好学的态度,在您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北医系统住院医所需的品质,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尝试,努力刻苦,相信这些品质是您成为大师的基石,您给我们这些进修医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嗨,还有坐在我身旁的两个钮(柳)大夫,因为是南方人,经常分不清到底是LIU还是NIU,所以,原谅我有时直呼其名了。我不会忘记,感冒时LIU大夫给我带来的感冒药,也不会忘记NIU大夫给我们带来日本的趣闻,留日9年,让您对日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让我们这些没出过国门的人对日本这个邻国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不是抗战剧中的那个日本。
还有,我们的路大夫、赵大夫、李大夫、马大夫……,我想对你们说,你们对我帮助、爱戴和宽容,我会铭记在心。在这一年里,是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才让我在这里度过了快乐而充实的一年,感谢的话就放在心里了。
最后,我想说,嗨,伙伴们,我的进修时光正式结束了,我也已经回到家了,看到了可爱的宝宝,我开心。稍作调整后,我又要踏上工作岗位。谨以此贴纪念我在北京的一年进修生活,愿和所有正在进修的和即将进修的或已经进修结束的同仁共勉!
离别
刚刚乘公共汽车回到住所。在车上,内心不禁有点空落落的感觉,因为又告别了一位和我一起来院进修的同仁,她订的明天的车票,今晚是我们说再见的日子。
一年不算长,但也绝不算短了,突然就要各奔东西,让我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想起刚来时我们一起报道的时刻,一起去科室见主任的时刻,一起去北医冒着风雪听课的日子,一起和共用显微镜跟主任看片的日子,太多的一起了,这么多的一起让我们成为了工作中很好的工作伙伴,私下里很好的朋友。虽然,即将离别(已经离别了),但是我想我们都会珍惜在一起的这段进修时光,都会怀恋这里的一切。这段时光是那么的单纯和谐,那么的积极向上,那么的充满温暖。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你能更上一层楼,祝福你们全家幸福安康。
今晚也应该是主任带我们最后一次读片了,因为主任说曾答应我们LIU大夫要在她走之前,给我们讲一次神经系统的带教读片,明天LIU大夫就要回了,所以今天晚上主任无论如何都要带我们读片,因为他说过的一定要做到。两个多小时在神经系统的各类经典病例中悄然而逝,主任说把每类肿瘤最典型的给你们看了,碰到任何肿瘤都要先归类,归好类别再具体分型,主任的教导使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很感动。每天都这么加班加点干活,还要抽出宝贵时间给我们读片,我已记不清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多少次的带教读片,也记不清多少次带我们看会诊看到公交车快没了的时候。在这即将离别之际,相信我们所有进修同仁内心都会有种感动和感激。我想,我们感激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所学的东西学以致用,不要辜负了主任对我们的一片期望。
下周等我交接好工作后,我也要踏上归途。归途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希望我们都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去面对工作,面对困难,面对生活!
跟主任看会诊片的体会
进修这么长时间以来,一旦有时间一般向主任办公室跑,和主任一起看会诊片。主任会诊日那天会诊片会很多,平时妇科和泌尿系统的也不少,每天几例或十几例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几个进修医师只是和主任一起看,看完了之后我们再输报告,最后主任审核后打印。后来,主任说我们早已经掌握了他的写报告格式和方法,让我们先看,看好了先输到电脑里,这样他和我们边看边修改,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看了一段时间,心里有些体会,想和大家分享。首先,病人来会诊,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他是要知道具体得了什么病,根据你出的会诊报告,临床能给予治疗方案的。主任经常和我们说,会诊不是简单告诉患者,得了某某疾病就完事了,那是乡镇卫生院都能做到的,很多情况下要明确疾病的来源,特别是一些穿刺的小标本等。要让临床医生看到你的报告知道怎么去治疗。比如说有一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患者在之前单位会诊的结果乳腺微乳状癌转移,因为恰巧也患者做了乳腺穿刺,乳腺的穿刺形态也是微乳头状结构,所以原会诊单位理所应当认为是乳腺来源的微乳头状癌了,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患者曾经有卵巢癌的病史。在作出结果前,之前卵巢癌的切片有没有调出来看,就不得而知了。患者来的目的是乳腺的肿瘤,腋窝的转移灶及以前卵巢癌,三者到底什么关系?主任当然是非常仔细,要求患者把所以以前的资料和切片都拿过来,只有看到全部资料才下结论。结果通过形态学分析和组化证实乳腺和腋窝的病灶都是来源于卵巢的高级别浆液性癌。“不是不可能,就怕你想不到”主任经常说的一句话。对于其他一些病例,他也时常告诫我们,不要简单一句“中分化腺癌”了事,哪里来的,你做工作了吗,如果你工作都做了,还是明确不了,没关系,因为你尽力了,就怕你什么也没做,一句腺癌,打发别人走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没错,是癌啊,但是患者来的目的不仅仅知道是癌,他还要知道原发灶来源等更多的信息。所以我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尽量对每一例发的病例都要问心无愧,都要提供更为详尽的对临床所需要的信息,来满足临床大夫和患者的需求。
其次的体会是,全国病理科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且不说诊断水平。单从切片质量和蜡块编号上也可以窥见一斑。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很多医院蜡块不编号,如肿瘤5个蜡块都是一个号,患者拿来几张切片都是一个号,你想说某张切片需要切点白片来做组化,但你不知道选哪一张,因为都是一个号,不得以,还得把需要的那张切片给复印了,再拿给患者家属回去切白片,也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传统,包括一些省级的三甲单位也这么干,我觉得很不利于病理科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有,就是一张切片上裱好几个蜡块,最多的有四个不同蜡块裱在同一张切片上,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节约片子的费用还是节约人力,这样做看起来很费劲,而且还容易漏,但有些知名的医院也这么做,会让你很无语。以上两点只是会诊切片问题的非常小的缩影,其他包括切片质量、染色等等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有时真的让你难以忍受。我在想长期看那种片子的病理大夫,精神上也挺受折磨的。
最后,我想提个建议,全国病理学术会议特别多,但是关于技术方面的会议真的不多,我希望能多开一些技术方面的会议,从最基本的技术规范做起,要让每个从事病理技术行业的人都能够接受一次最基本的规范培训,只有规范了,才有质量可讲,否则一切都是空话,就像丁伟老师说的“病理技师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员,还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进修结束前夕感言
看了一下上次发帖的时间,转眼两个月又过去了,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我的进修生涯就结束了。
前几天由于晋升职称的事情,回原单位一趟,这也是从进修以来第一次回原单位,说来也有头十个月的时间了。科室依然是如以前,安静,空旷,只是来了两个90后,似乎科室氛围更活跃一些,也不知进修结束回去后,能否融入她们的世界。
说说回去的感受吧,医院虽然荣升为省级三甲单位,硬件上可能还过得去,但是软件上和其他医院相比还是有所差距的。医院的发展绝不能拘于形式,一定要有内涵。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这样才能进步和发展,而不是想一出,做一出。晋升中级职称,让我们准备一大堆材料,关键是没有任何人去看,不仅是劳民伤财,而且毫无意义。写篇综述还要把参考文献全文都附上,光打印参考文献全文我就打印了上百页,比其他关键材料要厚好几倍,可是审查的时候,评委只说了句参考文献全部是英文的。我想医院每个人如果都天天做这样没有意义的事情,哪里来的进步和发展。如果你想考察一个人,其实有很多方法,弄一堆其他科室对你一点都不了解的专家来评判,是不是有点武断呢。
好在,整个过程我已经经历了,也结束了,说实话,对结果我并不是很看重,当然如果能晋升的上,对我也是一种鼓励。但是不论结果如何,都改变不了我踏踏实实努力做一名合格病理医生的理想。就像我在述职报告中说的,为医院病理科及全国的病理事业哪怕尽一丁点的责任,那也是奉献。
最后,在进修最后关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也不枉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
终于可以静下来写点东西了
2013年2月和3月可以用黑色俩月来形容了,因为老一批的进修生离开,新一批来的没有参与排班,所以只剩下两个进修生和住医院们,分成三组,轮流转,最多每周取材4次,还有冰冻、发报告之类的,忙的晚上回家,什么都不想干。现在好了,黑色俩月终于结束了,4月份新来的进修生也排班了。这样分四组,每周有那么一天可以稍微轻松点,可以潜下心了读点书,因为光干活不读书,进步也不大。这是我和其他住院医的切身体会,也是主任对我们的告诫,学东西千万不要鸭毛淋水,一晃而过,学一个病要学透,这样才能由此及彼,融会贯通。
2013年3月将要过去,我的进修生活也进行了一大半了,再有5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要离开了。从刚开始的不熟悉到现在的习惯,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是;已经习惯了每天坐公交去上班,已经习惯了北京的干燥,已经习惯了北京难得一见的蓝天;也习惯了食堂的饭菜、北京的自来水味儿、还有那一腔京味的北京话;可是当你习惯到想融入这个圈子的时候你得离开了,离开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离开那既敬佩又不舍的老师,离开那在一起的甘苦日子。就像晓松《如丧》所说:“我们终于老的可以说说未来”,当我们经历世态变迁、潮气潮落,才会心境坦荡,我想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老的可以说说自己的未来,可以数着钱和日子等待永逝降临,但绝不是现在。
3月末的午后,给自己放松一下,一杯咖啡,一缕阳光,还有点滴思绪......
2009xiaocao 离线
年度总结
这次的年度总结写的不是自己的,而是所在进修单位病理科的年度总结,看他们怎样总结1年的工作的。
下午4点半开始,所有大夫都停下工作,来到病理科的学术厅,听科主任的总结报告。当然,总结报告也是主任花时间写好,做成ppt,边讲边放幻灯,幻灯有图有表,这样大家一目了然,本年度常规工作增加了都少,科研进行了多少,技术开展了哪些新项目,等等一目了然。进步的要表扬,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当然要进行改正。主任报告做的很细,如报告的一些书写格式,患者有无治疗病史等等都要求初诊大夫先做好工作,这样上级大夫一目了然,效率也会提高很多,不会漏掉一些细节。这样规范的要求,对我们小大夫也是一种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能比学会某种疾病诊断更加重要。主任报告结束后,有人提出补充意见,大家在一起讨论,气氛很融洽,我个人觉得这种总结方式挺好的。(注:以下图片仅供网络交流,绝无它意,还望照片中的同道能够包涵,没经过你们允许发布)
一口气读完了你写的进修点滴,非常棒,1年的时间真的很富有喔!真幸福,不过一年也是很快过的。加油!
本来就很喜欢你曾经写的博文,今天的这些帖子也是非常棒。
喜欢你在博文的一句话:只有我们病理科把工作做细了,做完善了,临床科室才会依赖你,才会信任你,这样病理科的主导地位才会越来越显现出来,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病理工作要做好,需要我们病理人自己更多的付出,更具责任心,是为病理事业做贡献,更加是在为整个医学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