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朱雄增
2008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由美国(SH)和欧洲(EAHP)血液病理学协会的8位专家负责修订,参与修订的病理学家共75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并由100位国际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WHO临床顾问委员会,在2007年2月和3月分别在Chicago和Airlie House, VA讨论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以及淋巴瘤分类,提出修改意见,2007年9月在Lyon举行病理学家共识会议定稿,于2008年9月出版。由于WHO分类原则未变,即按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来定义每一个类型淋巴瘤,并提出可能起源的假定相应正常细胞和分化阶段,每种淋巴瘤都是一个独立病种(disease eatity)。因此,WHO分类仅对原有类型作必要的修正和补充,并增加了近年来被认识的和明确的新类型。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在WHO分类中没有变动。以下对2008年分类中有关成熟B细胞肿瘤和成熟T/NK细胞肿瘤作一简要解读。
一、 成熟B细胞肿瘤
(一)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
1.分级和弥漫性区域 研究显示FL1和FL2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上没有差别,故将两者并合在一起。目前,虽有人认为FL3B可能是滤泡型DLBCL,但还没有足够的资料保证FL3B和DLBCL可以归在一起。因此,WHO分类仍然依据中心母细胞的多少将FL分成3级:FL1-2=CB少(“低级别”);FL3A=CB多(>15/hpf),仍存在中心细胞(CC);FL3B=成片CB。
在FL中如果存在含有15CB/hpf的弥漫性区域,则不再诊断为“FL伴有弥漫性区域”,而应直接诊断为DLBCL伴有FL(1-2级、3A级和3B级)。
2.亚型和变型
(1) 儿童滤泡性淋巴瘤(paediatric follicular lymphoma):肿瘤好发于青少年或年轻男性。病变局限,形态学上常有大滤泡,类似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PTGC),CB常>15个/hpf,淋巴结的正常结构湮没。免疫组化显示CD10+、bcl6+、CD43+,但bcl2-。分子遗传学分析可证实为克隆性增生,但常无t(14;18)。肿瘤大多能完全治愈,通常不播散,预后好。
(2) 原发性肠道FL(primary intestinal follicular lymphoma):肿瘤好发于小肠,尤其十二指肠(85%)。形态学、免疫表型(bcl2+、CD10+、bcl6+,常IgA+)和遗传学相似于淋巴结FL。临床上常无症状,往往在镜检时偶尔发现,表现为多个小息肉,有时可有腹痛症状。病变大多数局限(ⅠE-ⅡE期),局部切除能治愈,很少复发。推测肿瘤可能引起自MALT中的滤泡成分。
(3) 滤泡内肿瘤(“原位”滤泡性淋巴瘤)[intrafollicular neoplasia(“in-situ”follicular lymphoma)]:淋巴结结构正常,在一个或多个滤泡中存在bcl2+/CD10+克隆性B细胞。临床上常偶尔发现,除少数病例可或先或后,或同时在其他部位有典型FL外,大多数病例不伴有FL。“原位”FL不需要治疗,但需予以随访,因为有些病例会发展为FL。有人认为淋巴结“原位”FL相当于在正常人血中检测到的BCL2R细胞微小克隆群体,必须受到第二次“打击”才能发展为FL。
3.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follicule centre lymphoma, PCFCL) 现认为PCFCL是一种独立病种,临床上表现为头皮、前额或躯干的孤立性或局限性皮肤斑块、结节或肿块。肿瘤由滤泡中心细胞(FCC),通常是小和大CC混合少量CB而成,呈滤泡、滤泡弥漫或弥漫生长。免疫组化显示bcl6+、CD10+/-、bcl2-(或弱+),CD5-和CD43-。滤泡树突细胞CD21+或CD35+。遗传学上,Ig基因克隆性重排,大多数病例无t(14;18)或BCL2基因重排。PCFCL预后很好,5年生存率>95%,细胞学分级或生长方式(滤泡或弥漫)与预后无关,局部放疗或手术切除可治愈。
(二)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1.2008年WHO分类中将不能归入已知任何类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非特指性类型列为DLBCL,NOS,这是DLBCL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除原WHO分类中的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LBCL包括在 这一类外,还将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的DLBCL以及发生于老年人伴EBV感染的DLBCL也包括在内。原WHO分类中的一些形态学变型如中心母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和间变性变型仍列出,但缺乏明确的临床特点,也无明确与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在2008年WHO分类,依据肿瘤基因表达谱(GEP)列入能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分子亚群,即起自生发中心B细胞(GCB)样和活化B细胞(ABC)样的DLBCL。在目前尚不能普遍开展GEP分析的情况下,可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bcl6和MUM-1将DLBCL分为GCB样(CD10+、bcl6+/-、MUM-1-)和非GCB样(CD10-、bcl6-/+、MUM-1+)二个免疫组化亚群,GCB样DLBCL对治疗反应和预后比非GCB样DLBCL好。此外,CD5+DLBCL的预后不良,故也列入免疫组化亚群。
2.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primary cutaneous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leg-type”) 一种起自活化B细胞的侵袭性皮肤淋巴瘤,约占所有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5-10%。肿瘤好发于老年女性,中位年龄70岁。肿瘤大多位于小腿,偶可位于其他部位,临床表现为迅速进展多个皮肤结节,可有溃疡形成。镜下,瘤细胞较单一,类似免疫母细胞(IB)和CB,浸润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一般不累及,免疫组化显示CD20+、bcl2+/-、CD10-、bcl6+/-和MUM-1+。遗传学上无t(14;18),GEP分析显示细胞增殖相关基因上调。腿型DLBCL比皮肤其他部位DLBCL侵袭性强,预后较差,患者年龄大、皮肤病变多和bcl2阳性表达是不良预后因素。
3.病毒相关DLBCL 2008年WHO分类列入两种,一种是老年人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 of the elderly),好发于老年男性,预后差,EBV(LMP-1和EBER)阳性;另一种是起自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LBCL(large B-cell lymphoma arising in HHV8-associated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多中心性Castleman病(MCD)常有Kaposi肉瘤相关人疱疹病毒(KSHV/HHV8)感染证据,这种病毒基因组含有与人IL-6基因同源基因,IL-6在促进活化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上起重要作用,IL-6水平增高也与浆细胞疾病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关。起自HHV8相关MCD基础上的LBCL好发于老年男性,形态学上,瘤细胞类似浆母细胞、IB或CB,免疫组化显示CD20-/+、CD79-、MUM-1+、CD138-、CD38-/+,IgL常为λ+,HHV8+肿瘤的侵袭性强,预后差。
(三) 中间性(灰区)B细胞淋巴瘤
1.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点(B-cell lymphoma, unclassifiable, 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nd Burkitt lymphoma) 这种肿瘤在形态学上,瘤细胞中等到大,免疫表型显示CD10+、bcl6+,但bcl2+,Ki67常>90%,遗传学上MYC和BCL-2基因都有重排。这种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上介于DLBCL和BL之间的肿瘤很难归入任何一种明确类型的B细胞淋巴瘤,临床上肿瘤好发于成年人,侵袭性强,存活期通常<1年,故2008年WHO分类将这种灰区淋巴瘤单独列入,以利于更好地研究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2.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B-cell lymphoma,unclassifiable, 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nd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这种灰区淋巴瘤大多介于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和结节硬化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NSCHL)之间。瘤细胞大,成片状生长,有些细胞类似腔隙细胞或RS样细胞,纤维束和炎症性背景通常不明显,免疫表型显示LCA+、CD30+、CD20+/-、CD79+/-、PAX5+、CD15-/+(弱、散在)、CD10-和bcl6-/+。临床上肿瘤好发于20-40岁男性,大多位于纵隔,具有侵袭行为,预后比CHL或PMBL差,常可致死。目前认为介于DLBCL(PMBL)和CHL(NSHCL)之间的灰区淋巴瘤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独立疾病。
二、成熟T/NK细胞肿瘤
(一) EBV相关T细胞克隆性淋巴组织增生
1.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systemic EBV-positive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 childhood)这是一种与EBV慢性活动性感染相关的T细胞克隆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亚洲的儿童。肿瘤最常累及肝和脾,也可累及淋巴结、骨髓、皮肤和肺。镜下见上述器官由无明显异型小T细胞浸润,伴组织细胞增生伴噬红细胞吞噬细胞增多症,T细胞CD2+、CD3+、CD8+、CD56-、TIA-1+、EBER+、TCR基因重排。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常可致死。
2.水痘痘疮样淋巴瘤(hydroa vaccineforme-like lymphoma) 一种起自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与EBV相关的罕见淋巴瘤,好发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儿童和少年,常有虫咬过敏和对日光敏感。病变主要累及日光暴露部位,尤其面部。临床表现为水肿和丘疹水疱性发疹,可有坏死、溃疡、结痂、留下痘疮样瘢痕。病情进展可累及淋巴结、肝和脾,伴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形态学上,瘤细胞中等,密集于真皮层,尤其皮肤附件和神经束周围,并可侵犯和破坏血管。肿瘤向上可侵犯表皮,向下扩展到皮下脂肪组织,皮肤表面可有溃疡形成。免疫组化显示CD2+、CD3+、CD8+、CD43+、CD45RO+、TIA-1+、GrB+、CD4-、CD5-和CD7-,此外,CD56+/-、CD57-,约<30%病例CD30+。TCR基因可有重排,但起自NK细胞的病例TCR基因无重排,EBER+。本病临床经过不一,如病变仅局限于皮肤,局部可反复复发长达10-15年,如肿瘤播散到其他器官,预后差,2年生存率仅36%。
(二)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新类型
1.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gamma-delta T-cell lymphoma, PCGD-TCL) 一种起自具有细胞毒表型活化γδT细胞的少见肿瘤。肿瘤好发于成人,无性别差异。病变主要累及四肢皮肤,侵犯表皮和真皮,形成多个斑块、结节或肿瘤,表皮可有溃疡形成,有时肿瘤主要侵犯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瘤细胞中等到大,侵犯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表皮浸润可轻度親表皮或呈明显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样浸润,皮下结节可为脂膜炎样。瘤细胞常侵犯血管,可见凋亡细胞和坏死。免疫组化显示CD3+、CD2+、CD7+/-、CD5-、CD4-和CD8-/+。TCRδ+,但βF1-。此外,TIA-1+、GrB+、GrM+、perforin+、CD56+/-。TCRγ基因重排,EBER-。PCGD-TCL的侵袭性强,对化疗和/或化疗不敏感,5年生存率为33%。
2.原发性皮肤CD8阳性侵袭性親表皮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CD8-positive aggressive epidermotropic cytotoxic T-cell lymphoma) 一种起自CD8+的αβ型细胞毒性T细胞的罕见肿瘤。肿瘤好发于成人,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或播散性皮肤斑块、结节或肿瘤,病变中央常溃疡形成和坏死。疾病可播散到肺、睾丸、CNS和口腔黏膜等部位。瘤细胞小、中等或大,明显多形性,浸润表皮,呈苔藓样,有明显Paget样親表皮生长,也可在表皮下呈结节状浸润。表皮可萎缩或棘细胞增生,常伴有坏死、溃疡和水疱形成。皮肤附件和血管也可受侵犯和破坏。免疫组化显示CD3+、CD8+、βF1+、TIA-1+、GrB+、perforin+、CD2-、CD4-、CD5-、CD7-/+。TCR基因重排,EBER-。肿瘤具有很强侵袭性,中位存活时间仅32个月。
3.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CD4positive small/medium T-cell lymphoma) 一种起自CD4+、由小至中等多形性T细胞组成的肿瘤。肿瘤好发于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面部、颈部或躯干上部孤立性斑块或结节,偶为单个或多个丘疹、结节或肿瘤,但从不出现蕈样肉芽肿(MF)中的皮肤斑片。瘤细胞小或中等,可有少量大细胞,浸润真皮和皮下组织,不同于MF,偶可局限性侵犯表皮。免疫组化显示CD3+、CD4+、CD8-、CD30-、TIA-1-、GrB-。TCR基因重排,这有助于与假性T细胞淋巴瘤鉴别。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良好,尤其孤立的局限性病变,5年生存率60-80%。
(三)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阳性与ALK阴性(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
1.ALCL,ALK+ 起自活化的成熟毒性T细胞。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远多于女性(男女之比6.5:1),可累及淋巴结和结外,临床上具有侵袭行为,但能治愈,预后好,5年生存率达80%。瘤细胞大、奇形,呈粘附性生长,形态学上有小细胞变型和富于组织细胞变型。免疫组化显示CD3+/-、CD45RO+/-、LAT+、CD30+、ALK+、EMA+、CD25+、TIA1+。遗传学上t(2;5),(p23;q35)。WHO分类(2008)已将ALCL,ALK+列为一种不同于ALCL,ALK-的独立疾病。
2.ALCL,ALK- 肿瘤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年龄60岁),无性别差异。临床上具有侵袭行为,预后介于ALK+ALCL和PTCL,NOS之间,5年生存率48%。瘤细胞形态学与ALK+ALCL相同,瘤细胞大,胞浆丰富,核呈马靴样(“标记细胞”),呈粘附性生长。免疫组化显示CD3+、CD45RO+、CD20-、PAX5-、CD30+和ALK-。无t(2;5)。由于ALCL,ALK-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预后不同于ALCL,ALK+和PTCL,NOS,WHO分类(2008)也予以单独列出。
参考文献
Swerdlow SH, Campo E, Harris NL, Jaffe ES, Pileri SA, SteinH, Thiele J, Vardiman JW(Eds).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 IARC, Lyon 2008
附录:
2008年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和ICD-O编码 |
前体淋巴组织肿瘤 |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非特指性 9811/3 |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伴频发性遗传学异常 |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q34;q11.2);BCR-ABL1 9812/3 |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伴(v;11q23),MLL重排 9813/3 |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伴t(12;21)(p13;q22);TEL-AML1(ETV6-RUNX1) 9814/3 |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伴低二倍体 9815/3 |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低二倍体ALL) 9816/3 |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q32);IL3-1GH 9817/3 |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E2A-PBX1(TCF3-PBX1) 9818/3 |
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 9837/3 |
|
成熟B-细胞肿瘤 |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9823/3 |
B细胞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9833/3 |
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 9689/3 |
多毛细胞白血病 9940/3 |
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 9591/3 |
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 9591/3 |
多毛细胞白血病-变型 9591/3 |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9671/3 |
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 9761/3 |
重链病 9762/3 |
α重链病 9762/3 |
γ重链病 9762/3 |
μ重链病 9762/3 |
浆细胞骨髓瘤 9732/3 |
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 9731/3 |
骨外浆细胞瘤 9734/3 |
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 9699/3 |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9699/3 |
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9699/3 |
滤泡性淋巴瘤 9690/3 |
儿童滤泡性淋巴瘤 9690/3 |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9597/3 |
套细胞淋巴瘤 9673/3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性 9680/3 |
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大B细胞淋巴瘤 9688/3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DLBCL 9680/3 |
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 9680/3 |
老年人EBV阳性DLBCL 9680/3 |
DLBCL伴慢性炎症 9680/3 |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9766/3 |
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9679/3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9712/3 |
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 9737/3 |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9735/3 |
起自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 9738/3 |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9678/3 |
Burkitt淋巴瘤 9687/3 |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点 9680/3 |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 9596/3 |
|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
T细胞幼淋巴瘤性白血病 9834/3 |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9831/3 |
慢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9831/3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9948/3 |
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9724/3 |
水泡痘疮样样淋巴瘤 9725/3 |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9827/3 |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9719/3 |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9717/3 |
肝脾T细胞淋巴瘤 9716/3 |
皮肤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9708/3 |
蕈样肉芽肿 9700/3 |
Sézary综合征 9701/3 |
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
淋巴瘤样丘疹病 9718/1 |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9718/3 |
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9726/3 |
原发性皮肤CD8阳性侵袭性親表皮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 9709/3 |
原发性皮肤小/中CD4阳性T细胞淋巴瘤 9709/3 |
周围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性 9702/3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9705/3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ALK阳性 9714/3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ALK阴性 9702/3 |
|
霍奇金淋巴瘤 |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性霍奇金淋巴瘤 9659/3 |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9650/3 |
结节硬化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9663/3 |
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9651/3 |
混合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9652/3 |
淋巴细胞消减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9653/3 |
|
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 |
组织细胞肉瘤 8755/3 |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9751/3 |
朗格汉斯细胞肉瘤 9756/3 |
交指树突细胞肉瘤 9757/3 |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9758/3 |
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 9759/3 |
中间性树突细胞肿瘤 9757/3 |
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
|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
早期病变 |
浆细胞增生 9971/1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PTLD 9971/1 |
多形性PTLD 9971/3 |
单核性PTLD |
单形性PTLD(B和T/NK细胞型)* |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 |
组织学表型斜体字是暂定名,WHO工作小组认为目前尚没有足够证据识别为独立疾病。
*ICD-O编码按相应的白血病或淋巴瘤分类中的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