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讨论首页
资讯学术本站会议
讨论专业文娱自建
百科辞典图库数字切片
教学讲堂培训网络学院
分享资源下载
文献杂志检索
人才求职招聘委托
社区博客科室学会
商家品牌产品求购
服务会诊书店邮局
当前位置:讨论区>自建讨论>专业
推广栏目:安必平细胞学|迪诺基因|吴秉铨基金|兰丁AI云诊断
当前所在小组:中华病理学杂志
回复:0 阅读:546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7期 论著 中文摘要

楼主 CJPA 离线 发表于 2010-11-26 17:21:00举报|关注(0)  快捷回复

310.44

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相关基因MGP的发现及其表达验证=Discovery and verification of matrix gla protein, a TNM and prognosis-related biomarker for gastric cancer[刊,中]/郭磊,郭晓波,蒋金玲,张佳年,计骏,刘炳亚,朱正纲,于颖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外科研究所200025)//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7)—436~441

目的通过对基因芯片数据库中一组大样本胃癌表达谱芯片的数据挖掘分析,筛选并验证与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方法:检索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库,对其中符合分析要求(大样本、病理分型、临床病理分期以及随访资料齐全)的胃癌表达谱芯片数据进行再挖掘分析。利用基因芯片显著性差异基因分析(SAM)方法筛选出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差异基因,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即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胃癌细胞株及54例胃癌组织MGP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观察MGP在胃癌中的定位特点。结果:通过对GEO开放数据库内GES4007数据的挖掘分析,发现14个基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显著相关,其中MGP基因表达升高与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定量PCR和Western bolt方法证实MGP在胃癌细胞系中存在不同程度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GP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内。RT-PCR分析54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内mRNA,结果显示22例癌组织MGP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0.7%)。MGP的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P=0.001)和预后呈明显相关(P=0.006)。结论公共数据库存储的芯片数据具有再分析价值。MGP基因是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相关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图5表2参20(齐文安)

关键词:胃肿瘤;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数据收集;预后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7.002

国家863重大项目(2006AA02A402,2006AA02A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961,30973486);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PJ200700367);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研究项目(09JC1409600)

E-mail:yingyan3y@yahoo.com.cn

 

310.44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免疫表型的临床病理意义=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n early gastric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刊,中]/熊振芳1,肖海2,谭云山1(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2.赣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7)—442~4446

目的:探讨胃、肠表型标志物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1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中胃表型标志MUC1、MUC5AC、MUC6和肠表型标志MUC2、CDX2的表达,并根据肿瘤细胞胃、肠表型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差异,将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分为3种类型:胃型、肠型和混合型癌。结果:胃型、混合型和肠型印戒细胞癌分别为53例(58.2%)、22例(24.2%)和16例(17.6%)。胃、肠表型标志表达水平与印戒细胞癌形态学分型无相关性(P>0.05)。两种肠表型标志MUC2和CDX2在早期黏膜下层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黏膜内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种胃表型标志MUC5AC和MUC6在早期黏膜下层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18/34)和20.6%(7/34)均显著低于黏膜内癌91.2%(52/57)和31.6%(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脉管浸润阳性组中,MUC2和CDX2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脉管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病变范围的扩大,CDX2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型印戒细胞癌比胃型印戒细胞癌更多见于早期黏膜下层浸润癌且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P=0.000和P=0.003)。生存分析显示,肠型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胃型印戒细胞癌(P<0.05)。结论:肠型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均较胃型印戒细胞癌差。胃、肠表型标志的胃印戒细胞癌分型有助于评价临床预后并有可能指导患者治疗。

关键词:癌,印戒细胞;免疫表型分型;淋巴转移;预后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7.003

E-mail: tan10794ys@yahoo.com.cn

 

310.44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病情况及其恶性潜能的病理学观察=Serrated lesions of colon and their malignant potential[刊,中]/王鲁平1,陈健2,宁浩勇3,张新忠4,程涓5,李琳1,王斌1,代小娟1,朱红艳1,苗金红1,王琳1(1.北京军区总医院100700;2.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病理科;3.海军总医院病理科;4.河北省巨鹿县医院病理科;5.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病理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7)—447~451

目的:分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生情况,并对锯齿状腺瘤与普通腺瘤的恶性潜能进行病理学比较观察。方法: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约5年中病理诊断为结直肠各类息肉和腺瘤的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经3名病理医师4~5轮阅片从中筛选出腺体具有锯齿状特征的息肉及腺瘤共258例,按文献标准分类。观察传统锯齿状腺瘤(TSA)及普通腺瘤异型增生程度。随机收集普通腺瘤(管状腺瘤160例及绒毛管状腺瘤27例)187例,浸润性腺癌36例作为对照。对部分TSA、广基锯齿状腺瘤(SSA)、管状腺瘤、浸润性腺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Ki-67、p53、β-catenin染色。结果:五所医院的5347例结直肠息肉/腺瘤中共筛选出锯齿状病变258例,占4.82%。其中增生性息肉(HP) 112例,占锯齿状病变43.4%(112/258);TSA 78例,占锯齿状病变30.2%(78/258);SSA 26例,占锯齿状病变10.1%(26/258);锯齿状病变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腺癌11例,占锯齿状病变4.3%。重点观察62例TSA的异型增生等级。62例TSA呈中度异型增生13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4例,浸润性腺癌癌旁有TSA成分2例。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30.6%,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腺癌占9.6%。收集的普通腺瘤187例,其中中度异型增生27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12例,13例在不同部位伴有浸润性腺癌,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27.8%,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癌占13.3%。TSA与普通腺瘤比较χ2=19.373,P=0.000。北京军区总医院19个月期间结直肠同时、不同部位具有锯齿状腺瘤及普通腺瘤13例(管状或绒毛管状腺瘤),其中锯齿状腺瘤13例中12例呈轻度异型增生,1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13例管状腺瘤中7例呈轻度异型增生,2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4例呈中度异型增生(两者相比χ2=5.432,P=0.052)。对两组病例进行了Ki-67、p53、β-catenin检测,在锯齿状腺瘤(TSA、SSA)和普通腺瘤(管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锯齿状腺瘤与腺癌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病率似较低。锯齿状腺瘤有明显恶性潜能,与普通腺瘤相比,锯齿状腺瘤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癌的病例有所减少。图8表2参15(齐文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瘤性息肉;癌前状态;增生;腺癌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7.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956);首都医学发展基金(2007-3025)

E-mail:bzwlp@yahoo.com

 

310.44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128 cases of T lymphoblastic lymphoma/ leukaemia[刊,中]/于兵1,杜金荣2,谢建兰1,于冉3,郑晓丹1,朱红1,周小鸽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 100050;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3.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7)—452~457

分析和总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的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特征,以提高对T-LBL/ALL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对128例T-LBL/ALL进行了研究。结果  男94例,女34例。男女比2.8:1。年龄4~88岁,平均27岁,中位年龄22岁。58例病变累及淋巴结,27例累及淋巴结外,43例淋巴结内外均有累及。其中73.3%(74/101)累及颈部淋巴结,42.6%(43/101)累及纵隔。病变以弥漫为主,少数呈结节状。多数病例的瘤细胞为中小细胞,少数瘤细胞较大。瘤细胞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94.5%,121/128)、CD34(49.0%,48/98)、CD3(72.2%,78/108)、CD7(96.3%,104/108)、CD43(88.9%,56/63)、CD79a(7.1%,5/70)、CD10(32.9%,25/76)、CD99(96.7%,58/60)、Pax-5(4.4%,4/91);128例髓过氧化物酶(MPO)均为阴性。共随访51例(39.8%),随访时间1~53个月。总体存活率69%;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不同年龄组中CD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上的病例CD3阳性率显著降低。CD10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5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显示,4例有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  T-LBL/ALL主要发生于青少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病例的肿瘤细胞以中小细胞为主,弥漫分布,但是也应注意到少数病例细胞较大,或结节状生长。免疫组织化学CD7、Pax-5、TdT、CD34、Ki-67五项抗体的组合应用可以帮助大多数病例的确诊。对极少数病例可辅以TCR基因重排检测。图6参11(王世贤)

关键词:淋巴瘤,淋巴母细胞;免疫表型分型;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7.005

E-mail:arhus@ccp.net.cn

 

310.4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Effec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umor neovascularization[刊,中]/何旭,王心蕊,杨旭芳,张丽红,牛云,李玉林(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1)//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7)—458~462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hMSC;利用pLEGFP-N1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hMSC(hMSC-EGFP);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EGFP的免疫表型及分化能力;通过建立BALB/C裸鼠实体瘤模型分别皮下接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hMSC-EGFP细胞与MCF-7混悬液)来观察hMSC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检测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MSC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体外诱导hMSC向内皮细胞分化,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 结果:hMSC-EGFP与hMSC形态相似,均呈成纤维细胞样;二者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在条件基质作用下,均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hMSC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单纯接种MCF-7组肿瘤平均血管密度为5.33±1.42,混悬液组为13.6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血管是由hMSC植入体内引起的宿主源性血管新生,只有少数血管的内皮细胞是由hMSC植入体内分化而来的;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能够通过其旁分泌作用促进hMSC的生长和迁移;经内皮诱导2周后,hMSC呈CD31阳性;hMSC能促进HUVEC的迁移。结论:MSC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图7表1参14(齐文安)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细胞,培养的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7.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872)

E-mail: ylli@jlu.edu.cn

 

310.44

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在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中的定位及=表达差异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LIC1 in hepatocarcinoma ascites cell lines with high or low potentials on lymphatic metastasis[刊,中]/宋美英1,唐建武1,孙明忠2,刘淑清3,王波1(1.大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116044;2.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教研室;3.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7)—463~466

目的:研究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中的定位、定位及表达差异。方法:以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和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P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LIC1在高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中的定位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CLIC1在Hca-F细胞中高表达,是Hca-P细胞的1.6倍;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化学结果显示CLIC1定位于Hca-F和Hca-P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功能形式的细胞膜定位更多存在于Hca-F细胞中,并且在Hca-F细胞中的表达强于Hca-P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LIC1在Hca-F细胞中的表达是Hca-P细胞的1.6倍。结论:CLIC1在Hca-F和Hca-P细胞中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Hca-F细胞中高表达,且在Hca-F中更多定位于细胞膜,可能在肝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图4参15(齐文安)

关键词:肝肿瘤; 氯化物通道;  细胞,培养的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7.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468;30572098)

E-mail:jianwutang@163.com

 

310.44

应用细针吸取细胞技术诊断乳腺导管病变的细胞学指标=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diagnosis of ductal lesions of breast[刊,中]/ 狄方,王念黎(澳门镜湖医院病理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7)—467~472

探讨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乳腺导管病变的有效和联合的指标,以建立有效的乳腺导管病变的FNAC诊断模式。收集澳门镜湖医院6年内400例有随访结果的乳腺FNAC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按组织学诊断结果分为导管上皮非增生性病变(104例)和增生性病变(163例)及癌(133例) 三组,对涂片进行60个细胞学指标分析,再根据各指标的程度或量采用半定量分级评估。以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病变分类,研究各指标对诊断导管病变的意义。采用Logistic多重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0例良、恶性病变组,上皮细胞团中掺杂肌上皮细胞(P<0.05)、上皮细胞排列成大的细胞团(P<0.05)、上皮细胞排列成小的细胞团(P<0.05)、细胞质内空泡(P<0.05)和细胞套细胞(P<0.1)为有统计学意义的鉴别诊断指标。最重要的鉴别指标为上皮细胞团中有无掺杂有肌上皮细胞。良性病变的诊断指标为上皮细胞团中掺杂有肌上皮细胞,联合大量的上皮细胞排列成大的细胞团,94.4%为良性病变,中等至大量的上皮细胞排列成小的细胞团,倾向为增生性病变;癌的诊断指标为上皮细胞团中无掺杂肌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排列成小的细胞团,细胞质内空泡和细胞套细胞。上皮细胞团中无掺杂肌上皮细胞时, 癌占81.3%。(2)267例非增生性和增生性病变组,上皮细胞团中见不规则的细胞间腔隙(P=0.001)、上皮细胞团成松散排列(P<0.05)和细胞核深染(P<0.1)为诊断增生的有意义指标。两结构指标在涂片中出现的量越多,越提示为增生。单一上皮细胞团中见不规则的细胞间腔隙,增生性病变占70.1%;当中等至大量时增生占82.7%,若同时伴上皮细胞团成松散排列,诊断增生的阳性预测价值为87.5%。(3)伴不典型细胞学改变的FNAC35例中,组织学诊断26例增生,多为导管上皮增生性纤维腺瘤,极少数为不典型增生或癌。结论:在乳腺病变的FNAC诊断中,结构指标较细胞指标更重要,联合指标和对其量的评估可更有效地鉴别良恶性病变、非增生性和增生性良性病变;对伴不典型细胞学改变的病例应避免误诊为癌,均应做组织活检。图13表2文献17(霍临明)

关键词:乳腺疾病;癌,导管,乳腺; 增生;细胞学;活组织检查,细针;诊断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7.008

E-mail:gnafid@yahoo.com.cn

 

 

被赞数:0
回复:0 阅读:546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本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