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KING781003 离线
各位老师,请帮忙判断以下病理报告是什么性质的肿瘤.
肉眼所见
1*0.5*0.5CM的淋巴结一枚,灰黄色.1.2*1*0.5CM的淋巴强一枚,灰红色.1.5*1.5*1CM的淋巴结一枚,灰白色,鱼肉样.
11*10*4CM的肿物一堆,切面灰白色,鱼肉样.
病理诊断:
送检(右颈部)多枚淋巴结,其中部分小的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改变,大的淋巴结部分区域见弥漫异 型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见异型弥漫大的淋巴细胞浸润,其中一枚淋巴结内见大片状彻底性坏死种不典型郎罕氏巨细胞,综合分析判断:病变符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到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病理改变,考虑合关有结核改变.
免疫组化:1号:CD3(-) CD43(+) CD20(+) CD79a (+) KI67(+50%) BC1-2(+) CD30(-) CD10(-) BC1-6(少量细胞+) ALK(-) CD2(部分细胞+)
冰2号: BC1-2(滤泡-)
病情状况以下:
我母亲,女,58周岁,农村妇女,发病前身体状况好,但农活较累营养较差,2010年下半年8-12月有长期咳嗽情况2011年3月发现右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如拇指头般大,直径5-10MM不等.2010年下半年有长期咳嗽情况,考虑是肺结核引起,拍胸片显示肺部有炎症,2011年5月初在湛江遂溪慢病站,吃抗结核药,医治一个半月,颈部淋巴结核变大,拍胸部X片,显示对结核药有吸收,因颈部结核变大,且服结核药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后输液肿功能正常后,放弃慢病站抗结核治疗,区间做胸部心肺CT排除肺部肿瘤可能,2011年7月民间医生用中药外敷,淋巴结核处,一个月后(8月份)将结核核敷出,如小手头般大,伤口化脓,2011年8月到10-月期间服用中药消肿,其间结核处伤口有肿块,未见消退,10-11月中旬期间,肿块迅速长大,如鹅蛋盘大,12月初于湛江农垦肿瘤医生做外科手术切除后化验结果如上面所示,谢谢!
以下是引用xljin8在2010-9-1 6:54:00的发言:
非常好的问题!试做解答: 1)WHO2008定义FL3级是指中心母细胞〉15/HPF,它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大小分化程度来区分,1-2级与3级预后不同; 2)就组织结构来讲,可根据肿瘤性滤泡的多少,WHO2008又分(1)>75% = 滤泡为主、(2)25%-75%=滤泡+弥漫、(3)<25% = 局部滤泡。 3)您讲DLBCL与FL3级易混淆可能是FL伴有弥漫性大B细胞(DLBCL)区域, 大多为后二种情况。显然,肿瘤中弥漫性大B细胞区域越广泛、诊断为DLBCL的可能就越大。 4)鉴别诊断关键点:a.临床活检的代表性,如果病理科收到的淋巴结标本中只有DLBCL形态,那么错诊是临床淋巴结取样误差造成, 病理诊断无法避免。b.如果淋巴结中有,但由于取材或镜下观察时遗漏了FL区域。在我国FL诊断率偏低,大都是最后一种情况。 5)诊断滤泡性淋巴瘤究竟需要观察到多少个肿瘤性滤泡?第3版AFIP淋巴组织和脾脏肿瘤分册中讲的:“只要观察到一个典型的肿瘤性滤泡,就可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FL)。 6)争议(不同观点):肿瘤诊断组织病理学(第3版)1188页陈国璋教授讲到(滤泡性淋巴瘤中的弥漫性区)尽管有不同的意见,一般认为FL中出现弥漫性区域表示疾病进展。对于1-2级的FL,弥漫性区域达25%-50%, 才影响预后;但是对于3级FL,只要出现弥漫区域,无论多少,都影响预后。因此,陈国璋认为:对于3级FL出现弥漫性大B区域,应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7)WHO2008观点(P223页):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只要出现DLBCL区域就要把DLBCL做为首要诊断,然后估计一下DLBCL和FL的百分比(%),分别列出。文中提到: 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3级(A或B)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绝对不正确的。应该诊断为 1. DLBCL( %)2.FL, 3级(A或B)( %)。 8)事实上,去分化的概念被病理学广泛运用,如去分化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就不是诊断为:MFH, MFH( %),高分化脂肪肉瘤(亚型)( %)。因此,陈国璋教授的观点并没有什么不妥,只不过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已。就将来讲,DLBCL可能根据其临床演变,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瘤、小B细胞淋巴肿瘤(套细胞淋巴瘤除外)等其他低级别(或惰性)淋巴瘤,疾病进展期向DLBCL的转化。 9)对于临床治疗,如果FL3级中出现DLBCL区域,就是“稍过诊断”为DLBCL对治疗也无影响,都是采用R-CHOP方案。对于预后,3级FL比DLBCL稍好,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循证医学依据来证明。 10)无肿瘤性滤泡,能否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 WHO2008是肯定的。但有严格的诊断要求:1.滤泡中心细胞和中性母细胞构成、2.滤泡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3.t(14;18)易位。
您对上述争议有何评论?
讲得太好了! |
以下是引用学浅在2010-8-31 19:38:00的发言:
滤泡淋巴瘤3级常是当成弥漫大B了,该如何防止类似错误呢? |
非常好的问题!试做解答:
1)WHO2008定义FL3级是指中心母细胞〉15/HPF,它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大小分化程度来区分,1-2级与3级预后不同;
2)就组织结构来讲,可根据肿瘤性滤泡的多少,WHO2008又分(1)>75% = 滤泡为主、(2)25%-75%=滤泡+弥漫、(3)<25% = 局部滤泡。
3)您讲DLBCL与FL3级易混淆可能是FL伴有弥漫性大B细胞(DLBCL)区域, 大多为后二种情况。显然,肿瘤中弥漫性大B细胞区域越广泛、诊断为DLBCL的可能就越大。
4)鉴别诊断关键点:a.临床活检的代表性,如果病理科收到的淋巴结标本中只有DLBCL形态,那么错诊是临床淋巴结取样误差造成, 病理诊断无法避免。b.如果淋巴结中有,但由于取材或镜下观察时遗漏了FL区域。在我国FL诊断率偏低,大都是最后一种情况。
5)诊断滤泡性淋巴瘤究竟需要观察到多少个肿瘤性滤泡?第3版AFIP淋巴组织和脾脏肿瘤分册中讲的:“只要观察到一个典型的肿瘤性滤泡,就可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FL)。
6)争议(不同观点):肿瘤诊断组织病理学(第3版)1188页陈国璋教授讲到(滤泡性淋巴瘤中的弥漫性区)尽管有不同的意见,一般认为FL中出现弥漫性区域表示疾病进展。对于1-2级的FL,弥漫性区域达25%-50%, 才影响预后;但是对于3级FL,只要出现弥漫区域,无论多少,都影响预后。因此,陈国璋认为:对于3级FL出现弥漫性大B区域,应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7)WHO2008观点(P223页):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只要出现DLBCL区域就要把DLBCL做为首要诊断,然后估计一下DLBCL和FL的百分比(%),分别列出。文中提到: 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3级(A或B)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绝对不正确的。应该诊断为 1. DLBCL( %)2.FL, 3级(A或B)( %)。
8)事实上,去分化的概念被病理学广泛运用,如去分化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就不是诊断为:MFH, MFH( %),高分化脂肪肉瘤(亚型)( %)。因此,陈国璋教授的观点并没有什么不妥,只不过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已。就将来讲,DLBCL可能根据其临床演变,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瘤、小B细胞淋巴肿瘤(套细胞淋巴瘤除外)等其他低级别(或惰性)淋巴瘤,疾病进展期向DLBCL的转化。
9)对于临床治疗,如果FL3级中出现DLBCL区域,就是“稍过诊断”为DLBCL对治疗也无影响,都是采用R-CHOP方案。对于预后,3级FL比DLBCL稍好,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循证医学依据来证明。
10)无肿瘤性滤泡,能否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 WHO2008是肯定的。但有严格的诊断要求:1.滤泡中心细胞和中性母细胞构成、2.滤泡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3.t(14;18)易位。
您对上述争议有何评论?
谢谢提问!
本病例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要非常慎重。如果是DLBCL, 怎么进一步分亚型?是非特指类型还是特指类型或不能分类?非常困难!
Ki-67 指数是判断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但是,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活跃,如Kikuchi 坏死性淋巴结炎,在其增殖期,细胞的增殖活性非常高、核分裂像很多。 对于母细胞性淋巴瘤/白细胞、Burkitt 淋巴瘤等,其增殖活性则更高(一般大于95%)。因此,Ki-67指数的高低并不能证明或说明病变性质是良性或恶性,只有当诊断建立在肿瘤的基础上,可作为:1)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指标,根据Ki-67指数的百分数来辅助鉴别良性或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瘤还是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2)低度恶性或高度恶性。3) 反应性还是肿瘤性(星形细胞增生还是星形细胞瘤, WHO1级)当然,对一些“超常”的Ki-67指数增高,要警惕自己的诊断是否有偏差?
本病例增生的B淋巴细胞大、中、小都有、以中等大小为多数。细胞大小不一,代表细胞不同的分化程度。CD38阳性B细胞也有弱有强,提示B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一;Kappa和Labda二种轻链都有阳性细胞,提示轻链非限制性表达,为非克隆性增生。
有老师提出诊断为“不能分类B细胞淋巴瘤, 具有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征”,但是Ki-67指数没有大于95%,形态学也不具有“不典型Burkitt淋巴瘤特征。
以上分析带有主观性,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