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姓 名: | ××× | 性别: | 年龄: | ||
标本名称: | |||||
简要病史: | |||||
肉眼检查: |
epithelial: 请问老师在Ki67和P53标记胃粘膜时,Ki67的阳性有何特点?
答:正常胃粘膜ki67一般在胃粘膜颈部增殖活跃区域,一般p53阴性。
6896: 请教老师:直肠粘膜内浸润性腺癌,并可见脉管瘤栓,未浸润粘膜肌,还报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吗?怎么报好?
答:客观的报高度上皮内瘤变(相当于黏膜内癌),固有层脉管内见癌栓----这样的病例很可能不仅仅是高度上皮内瘤变,备注要说明:取材局限,请结合临床。
kint123: 黄老师,胃也存在与增生性息肉样的锯具状病变,大体可能不一样,但镜下的确有,目前有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吗?
答:普通的息肉常常出现锯齿状结构。但常无异型增生和嗜酸性细胞质。
赌具: 请问:P53表达在好多时,来鉴定为不典型增生与癌前变?谢谢黄老师!
答:p53表达很多时,一般常为肿瘤性病变(dysplasia或carcinoma)。
holly: 謝謝黃老師!問題:大肠癌解剖部位的不同,预后不同,是基于右半结肠癌组织学诊断锯齿状腺癌的基础上吗?難道所有右半結腸癌都是微衛星穩定的嗎?
答:右半结肠癌一般肿块大,隆起肿块,梗阻明显,预后与左半结肠相比较好。多与微卫星不稳定有关。医学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并非所有。
sanxia: 低度病变时kI67的指数可以很高吗?
答:关键是看形态学,没有哪一个独立指标能明确说明问题。免疫只能供参考。
红树林: 请问老师,胃的粘膜内癌可以直接报早期胃癌吗?
答:如果是活检病例,不推荐报早癌;如果大黏膜或外科切除,则可以报。
问心无愧: 请问黄老师现在还能用腺瘤性息肉这个名词吗?
答:胃肠道内所有的外突肿块都可以认为是polyp,也就是广义的息肉,例如间叶性、上皮性等等,我们所说的息肉是狭义的,老外眼中的“腺瘤性息肉”相当于我们的“腺瘤”。
zchzmf: 请问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不一致时如何与患者解释?胃镜取几块合适?
答:不一致有可能真正的不一致,也有可能临床医生取样误差问题。胃镜一般窦2,体2,有异常加取。
southsheep6317: 请问老师Ki67阳性指数多少以上有意义?
答:阳性细胞的位置更重要,颈部正常时一般阳性率就高。但如果小凹表面很高,就有可能有问题。关键要结合形态,形态是基础!
核仁大通常是细胞异型性的表现,而修复性再生也可增大,两者怎样鉴别?
答:低度瘤变时常无核仁,表现为核浓染,拉长,核质比大;高级别时可有核仁。修复时小凹常弯曲不圆滑,核随浓染,但核质比低,核常圆形,增大不明显。
在胃和肠中中增生性息肉如何诊断的?
答:腺体和间质增生,无上皮内瘤变。
大肠印戒细胞癌也须浸润粘膜肌才诊断吗?
答:不需要。这是例外。
能根據大體的大小診斷鋸齒狀息肉還是腺瘤嗎?
答:不是。有蒂时,伴有上皮内瘤变是锯齿状腺瘤,无上皮内瘤变是增生性息肉。无蒂时,可不出现上皮内瘤变。
老师能具体说说形态上胃的腺瘤样增生和不完全肠化如何区别吗?后者也看不到杯状细胞,核有时也拉长,跟前者很像啊?
答:一般不诊断为“腺瘤样增生”。不完全和完全大小肠化生的区分现在认为意义不大。我们就不要自己折磨自己了。临床也看不懂。
p53来鉴别是修复增生还是瘤变?
答:瘤变有时阳性。修复一般不会。
胃体腺息肉状增生,有的腺管扩张,诊断什么息肉呢?除胃贲门,其他地方腺体扩张都是异常的?
答:为什么腺体不可以出现潴留扩张呢?我们常见啊!
黄老师,左、右半结肠发生的癌治疗效果不一样,为什么?
答:分子发生的基础不一样,生物学行为也有差异。
Ki67和P53标记鉴别非典型增生与癌前病变同样用于其它部位吗?
答:只是个参考,别迷恋。
锯齿状腺瘤是高级别瘤变?低级别?
答:可高可低。
萎缩性胃炎多少时间随访。
答:看年龄和有无异性增生的情况,没有统一的标准。
圆形核与杵状核有什么意义?
答:要结合圆和柱状核的具体改变程度评估。
大肠粘膜内印戒细胞癌也不转移吗?谢谢
答:可发生转移。
腺瘤样不典型增生与再生性不典型增生?
答:前者用法不规范,会误导临床。
粘膜内见局灶粘液细胞癌,IHC示CK+,CD68-;但大体标本亦为粘膜内,仅有局灶粘膜肌浸润,故风险很大,再遇类似如何报告?谢谢老师!
答:可以诊断癌,客观描述浸润深度、脉管情况和切缘淋巴结累及等等。
有观点认为腺瘤型不典型增生发展为肠型胃癌,而再生型不典型增生发展为胃型胃癌,是这样吗,也许这个观点过时了?
答:没听过这个观点,能有文献分享一下吗?
不典型增生与异型增生不同义?
答:在消化道,前者一般指对溃疡、创伤、腐蚀、糜烂等等的反应性改变;后者常指肿瘤性改变。
kint123: 炎症非常明显,但异型腺体为杆状核,可以直接报异型增生吗?
答:表面小凹或隐窝表面如果也是如此,可以认为是异型增生。
epithelial: 那既然ki67都是阳性,还有何意义呢?那不是只染P53就行吗?
答:形态学最关键,难以明确时,才把免疫染色拉过来参考。
蔷薇: 黄老师,当结肠腺瘤的成分达到多少才能诊断腺瘤呢?
答:各别腺体可报异常隐窝灶,几个可报微腺瘤,广泛时报腺瘤。根据情况,别搞得太复杂,把校花医生搞懵了。
kint123: 伴有肠化且有异型增生时,可报萎缩,不伴有肠化时,则报腺瘤吗?
答:看看表面小凹上皮有无异性,如果有即可报瘤变。
小燕子: 您用腺瘤样增生这个诊断吗?
答:不用。这是个含糊的诊断。
hellokailiang: 请问老师Ki67阳性指数多少以上有意义。
答:位置更重要。
kint123: 在取材表浅时,如何区分增生性息肉与广基锯齿状腺瘤?
答:部位右半结肠,锯齿+膨胀隐窝+倒T形或L形结构,是特证性结构。
kint123: 杆状核不是APC通路的典型表现吗?
答:杆状核常为上皮内瘤变的形态,并非所有都与APC有关。
以下是引用kint123在2010-3-26 21:52:00的发言:
有部分问题是我提的,可能当时表述不清,这里重复一下: 1.胃的锯齿状表现:并非见于息肉,而是见于胃炎,国内第一篇有关SSA的综述是我写的,所以对这一形态比较敏感,我院每年胃镜活检在12,000例以上,见过不少这样的胃炎表现,由于一直在做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科研,没时间研究这个,希望知道国际上对这一表现的研究进展。 2、长时间做消化病理的人都知道,胃的异型增生并不只包括核增大、核仁明显等,还有杆状核表现,类似于结直肠的腺瘤,此外,在炎症明显时修复表现即核增大核仁明显,有丝分裂增多等,一般对于这一表现,我采用降一级的报告方式,即轻度不报 3、伴有肠化且有异型增生时,可报萎缩,不伴有肠化时,则报腺瘤吗? 在日本,有扁平腺瘤一说,国内未采用,但工作中的确有这样的病例,例如临床诊断疣状胃炎,但镜下表现为腺瘤,且无任何肠化表现,这时怎么报?我采用“部分区域呈腺瘤样改变,伴低级别上皮内瘤” 4、在取材表浅时,如何区分增生性息肉与广基锯齿状腺瘤? 这个问题当时老师好像说的是无法区分吧, 从我的工作经验来看,的确非常困难,标记Ki-67可能有帮助 补充一个,胃和肠的增生性息肉是完全不同的病变,看看书就知道了 另有一个问题,当时没时间问 十二指肠的胃黏膜异位与胃黏膜化生有明确的诊断区分指标吗? |
有部分问题是我提的,可能当时表述不清,这里重复一下:
1.胃的锯齿状表现:并非见于息肉,而是见于胃炎,国内第一篇有关SSA的综述是我写的,所以对这一形态比较敏感,我院每年胃镜活检在12,000例以上,见过不少这样的胃炎表现,由于一直在做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科研,没时间研究这个,希望知道国际上对这一表现的研究进展。
锯齿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上皮增生所致,而胃炎常为无明显增生(浅表胃炎)、甚至萎缩(萎缩性)改变。只有反应性胃病/胃炎时,才会出现表面小凹上皮再生性改变,出现水草样弯曲形态,不是真正的锯齿。息肉出现锯齿状改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每个人如果留心都有可能看到。SSA一般出现于右半结肠,胃很少见。随着内镜技术发展,胃肠道活检确实越来越多,我们也要逐渐重视非肿瘤性病变,你们一年万例以上,确实不少,我们去年也有2万例。希望大家以后多多交流。
2、长时间做消化病理的人都知道,胃的异型增生并不只包括核增大、核仁明显等,还有杆状核表现,类似于结直肠的腺瘤,此外,在炎症明显时修复表现即核增大核仁明显,有丝分裂增多等,一般对于这一表现,我采用降一级的报告方式,即轻度不报。
非常同意你对异型性的描述,杆状核一般见于低级别上皮内肿瘤。而炎症性继发改变时,细胞单层,核常为圆形、增大、核仁易见。
3、伴有肠化且有异型增生时,可报萎缩,不伴有肠化时,则报腺瘤吗?
在日本,有扁平腺瘤一说,国内未采用,但工作中的确有这样的病例,例如临床诊断疣状胃炎,但镜下表现为腺瘤,且无任何肠化表现,这时怎么报?我采用“部分区域呈腺瘤样改变,伴低级别上皮内瘤”
萎缩的出现不取决于异型增生,按照update的悉尼共识:萎缩分为肠化型和非肠化型,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了。腺瘤的出现必须要有上皮内瘤变,与肠化有无没有关系。
4、在取材表浅时,如何区分增生性息肉与广基锯齿状腺瘤?
此时,组织学确实难以区分,但锯齿腺瘤常有细胞质嗜酸性该变。内窥镜下,有助于区分,增生性息肉常为窄基的polyp,不是广基。
从我的工作经验来看,的确非常困难,标记Ki-67可能有帮助
这个我没做过,以后可以试试,谢谢您的提醒!
十二指肠的胃黏膜异位与胃黏膜化生有明确的诊断区分指标吗?
固有层见胃体型黏膜腺体一般称异位;胃窦黏液腺常称为化生。但有争议。
有部分问题是我提的,可能当时表述不清,这里重复一下:
1.胃的锯齿状表现:并非见于息肉,而是见于胃炎,国内第一篇有关SSA的综述是我写的,所以对这一形态比较敏感,我院每年胃镜活检在12,000例以上,见过不少这样的胃炎表现,由于一直在做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科研,没时间研究这个,希望知道国际上对这一表现的研究进展。
2、长时间做消化病理的人都知道,胃的异型增生并不只包括核增大、核仁明显等,还有杆状核表现,类似于结直肠的腺瘤,此外,在炎症明显时修复表现即核增大核仁明显,有丝分裂增多等,一般对于这一表现,我采用降一级的报告方式,即轻度不报
3、伴有肠化且有异型增生时,可报萎缩,不伴有肠化时,则报腺瘤吗?
在日本,有扁平腺瘤一说,国内未采用,但工作中的确有这样的病例,例如临床诊断疣状胃炎,但镜下表现为腺瘤,且无任何肠化表现,这时怎么报?我采用“部分区域呈腺瘤样改变,伴低级别上皮内瘤”
4、在取材表浅时,如何区分增生性息肉与广基锯齿状腺瘤?
这个问题当时老师好像说的是无法区分吧,
从我的工作经验来看,的确非常困难,标记Ki-67可能有帮助
补充一个,胃和肠的增生性息肉是完全不同的病变,看看书就知道了
另有一个问题,当时没时间问
十二指肠的胃黏膜异位与胃黏膜化生有明确的诊断区分指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