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讨论首页
资讯学术本站会议
讨论专业文娱自建
百科辞典图库数字切片
教学讲堂培训网络学院
分享资源下载
文献杂志检索
人才求职招聘委托
社区博客科室学会
商家品牌产品求购
服务会诊书店邮局
当前位置:讨论区>自建讨论>专业
推广栏目:安必平细胞学|迪诺基因|吴秉铨基金|兰丁AI云诊断
当前所在小组:中华病理学杂志
回复:0 阅读:1208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年第39卷第1期 论著 文章中文摘要

楼主 CJPA 离线 发表于 2010-03-18 10:32:00举报|关注(0)  快捷回复
310.44
Twist转录因子、E-N-钙黏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Expression of Twist, E-cadherin and N-cadherin in breast carcinoma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刊,中]/马怡晖,王凯,李磊,卢朝辉,陈杰(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5~9
为研究上皮间质转化因子Twist转录因子(简称Twist)和相关蛋白E-和N-钙黏蛋白(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了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浸润性导管癌、38例浸润性小叶癌和41例导管内癌以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wist、E-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1)三种病理类型乳腺癌组织中,Twist阳性率分别为46.4%(26/56)、79.0%(30/38)和26.8%(11/41),其中浸润性小叶癌中Twist阳性率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分别P=0.002、0.000);E-cadherin阳性率分别为78.6%(44/56)、29.0%(11/38)和80.5%(33/41),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中E-cadherin阳性率显著高于浸润性小叶癌(分别P=0.000、0.000);N-cadherin阳性率分别为53.6%(30/56)、68.4%(30/56)和31.7%(13/41),其中在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导管内癌(分别P=0.033、0.001);(2)135例乳腺癌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P=0005,Spearman相关系数-0.239);Twist和N-cadher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00,Spearman相关系数0.319);(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分化组中N-cadherin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组(P=0.004);(4)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转移组中Twist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37)。结论:Twist、E-和N-cadherin在三种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较大。Twist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转移相关。N-cadherin阳性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相关。检测这三个指标可为研究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机制及评判其生物学行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图4文献14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Twist转录因子;钙黏着糖蛋白类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0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课题(2006BAI02A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599, 3047197);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080201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023013
E-mail:xhblk@163.com
 
310.44
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in radial sclerosing lesions[刊,中]/张小丽1,杨光之2,丁华野2(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太原030001;2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10~13
为观察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讨论鉴别诊断问题。收集了44例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或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44例均发生在女性,年龄17~54岁(平均40.3岁)。31例会诊者中13例误诊为癌。镜下病变呈放射状,中央为纤维瘢痕区,其内常有受压变形的腺管,周围有放射状分布的扩张腺管及不同增生程度的导管和小叶,可伴大汗腺、柱状细胞化生增生,其中14例见坏死,8例伴不典型导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纤维瘢痕组织内假浸润的变形腺管周围有肌上皮,旺炽性增生的上皮呈CK5/6阳性。本观察显示,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有特殊的形态特点,易误诊为癌,需与导管内癌、小叶性肿瘤、小管癌、浸润性导管癌鉴别。图6文献5
关键词:乳腺疾病;诊断,鉴别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04
E-mail:dinghuaye444@yahoo.com.cn
 
310.44
富于间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病理形态、增生间质细胞组织起源和临床并发症关系探讨= Stroma-rich variant of hyaline-vascular Castleman’s disease: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histogenetic study[刊,中]熊焰1,张莹1,王颖1,那加1,李挺1(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34)//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14~18
对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滤泡间区内间质细胞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以及组织来源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间质细胞在疾病形成以及副肿瘤天疱疮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选取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23例,收集详细临床资料,分析组织病理形态,对全部病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为CCL21、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CD21、CD35、S-100蛋白和CD34。按照Danon等的标准进行分类,将滤泡间区占淋巴结面积大于50%的病例归入富于间质型,其余为普通型。结果显示:23例中,富于间质型14例,普通型9例。富于间质型病例伴副肿瘤天疱疮11例,普通型无一例伴副肿瘤天疱疮,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泡间区内间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普通型9例,CCL21、MSA均为阳性,CD21、CD35、S-100蛋白、CD34均为阴性;富于间质型14例,CCL21阳性13例,MSA阳性13例,CD21、CD35、S-100蛋白、CD34均为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在病理上存在普通型和富于间质型两种表现,两者在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是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滤泡间区内最主要的间质细胞,其特征性的免疫表型为CCL21+/MSA+/CD34-/CD21-/S-100-。富于间质型患者易于伴发副肿瘤天疱疮,可能与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的过度增生有关,详细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图8参10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间质细胞;网状细胞;天疱疮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05
 
310.44
共刺激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s in Ulcerative Colitis and its pathologic significance[刊,中]/李方1,陈阿静1,杜鹃1,张燕1,宫恩聪1,石雪迎1(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北京100191)//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19~24
为了探讨共刺激因子及淋巴细胞亚型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关系,以及在肠黏膜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64例)、缓解期(51例)及正常结肠黏膜(20例)石蜡标本中共刺激因子CD86和可诱导共刺激因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的表达及分布;检测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例活动期,2例缓解期)及5例正常对照结肠黏膜的冷冻标本中共刺激因子CD28的表达及分布。同时检测CD4、CD8和CD20阳性淋巴细胞在肠黏膜中的分布,分析其与共刺激因子表达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共刺激因子CD86在固有膜淋巴单核细胞及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活动期>缓解期>对照组(P<0.05或P<0.01);而ICOS在固有膜淋巴单核细胞表达为活动期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ICOS在肠上皮细胞表达为活动期高于缓解期(P<0.01)。CD28表达为活动期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5或P<0.01)。固有膜间质、上皮细胞间及小血管壁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CD4/CD8比值,以及CD20+B淋巴细胞数量均为活动期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共刺激因子CD86、ICOS在溃疡性结肠炎肠上皮细胞和固有膜淋巴单核细胞中存在表达上调现象,提示共刺激因子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度激活。图9表5参12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淋巴细胞亚群;共刺激因子
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2011)
E-mail: zhsh6812@yahoo.com.cn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06
 
310.4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学与恶性转移潜能相关性研究=Study on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metastasizing potential of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刊,中]/杨博,谭云山,纪元,刘弢,曾海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 上海200032)//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25~3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恶性转移潜能相关性。方法:收集45例SPT标本,利用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依据形态学综合评分,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波形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抗胰糜蛋白酶、CD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PR、嗜铬粒素A、突触素、AE1/AE3、β-catenin、p53、Cyclin D1、CD34、Ki-67表达,将以上结果同临床随访资料(分为非转移组和转移组)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非转移组和转移组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平均直径和大体包膜情况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单独形态参数(核分级、核分裂象、细胞异型性、血管内瘤栓、渐进性坏死巢、凝固性坏死)并不能区分非转移组和转移组,但核分裂象、血管内瘤栓和渐进性坏死巢在转移组较非转移组更为常见。依据形态学综合评分,非转移组41例中,39例(95.1%)综合得分<5分,转移组综合得分全部≥5分。免疫组织化学非转移组与转移组比较,β-catenin、p53、CyclinD1、CD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核增殖指数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例SPT患者中,平均随访37.4个月, 8例失访,33例无瘤生存,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转移,目前无1例死亡。 结论:SPT的核分裂象、血管内瘤栓和渐进性坏死巢对于预测肿瘤的恶性转移潜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形态学综合评分对于预测SPT的恶性转移潜能具有重要价值;核增殖指数Ki-67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图9表4参11
关键词: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诊断,鉴别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07
 E-mail: ji.yuan@zs-hospital.sh.cn
 
310.44
应用BIOMED-2引物检测眼附属器淋巴瘤Ig基因重排的初步研究=Application of BIOMED-2 primers in the analysis of Ig gene rearrangement in ocular adnexal lymphoma: a pilot study[刊,中]/王玉川,王犁明,郝朋,应铭,韩瑞芳,林锦镛(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300020)//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31~34
目的:初步评价BIOMED-2引物在辅助诊断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3例眼附属器淋巴瘤,均为甲醛固定的石蜡包埋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扩增管家基因β-actin检测其质量,应用BIOMED-2标准化基因重排检测系统中IgHB和IgKB两套多重PCR引物进行Ig基因的PCR扩增,并利用基因扫描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性分析。结果:76.2%(48/63)淋巴瘤石蜡包埋标本的DNA可扩增出300 bp大小的β-actin,适于基因重排检测。IgHB和IgKB多重PCR引物的淋巴瘤检出率分别为79.2%(38/48)和68.8%(33/48),二者联合的检出率为91.7%(44/48)。结论:应用较少的BIOMED-2引物结合基因扫描技术能检测出大多数眼附属器淋巴瘤,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图1表2参10
关键词:眼肿瘤; 淋巴瘤; 基因重排; 聚合酶链反应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08
 
310.44
肾损伤因子-1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kidney injury molecule-1 in renal epithelial neoplasms[刊,中]/董迎春1,2,吴波1,王建东1,饶秋1,马恒辉1 章如松1,周航波1 陆珍凤1,周晓军1(1.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 210002;2.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麻醉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35~39
探讨肾损伤因子-1(KIM-1)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取136例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6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2例,肾嫌色细胞癌13例,嗜酸细胞腺瘤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7例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4例,用KIM-1和肾特异性钙黏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并分析其表达与透明细胞癌分级和分期关系。结果  KIM-1在肾原发性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转移性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8%(49/63)、91%(20/22)、1/13、7/7和88%(21/24),7例嗜酸细胞腺瘤均阴性。在肾原发性透明细胞癌中,KIM-1弥漫阳性表达更易发生于Furhman细胞核Ⅲ/Ⅳ级的病例(P=0.010)。肾特异性钙黏蛋白主要表达于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结论  KIM-1仅表达于损伤的近曲小管和由其起源的肿瘤,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肾特异性钙黏蛋白合用可以提高原发性肾脏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类的准确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率。图10参13表2
关键词:肾肿瘤;肿瘤,腺和上皮;肿瘤,多原发性;肿瘤转移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813);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06Z37)
E-mail:nanjing_81@yahoo.com
 
310.44
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Prepubertal-type vulva fibroma: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two cases[刊,中]/刘霞1,马遇庆1,王坚2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54;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40~43
探讨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PV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  分析2例PVF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 结果  1例发生于8.5岁幼女,1例发生于54岁成年女性,均以右侧大阴唇复发性肿块就诊。大体上,肿块不明显,切面呈灰白色,纤维组织样。组织学上,病变位于真皮层内,周界不清。细胞密度低,由稀疏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大量的胶原纤维样间质组成。梭形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病变向皮下组织延伸,在邻近的脂肪组织之间、血管之间或在神经周围穿插性生长,形成类似错构瘤样的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梭形细胞主要表达波形蛋白,部分弱阳性表达CD34,不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结蛋白、h-caldesmon、CD99、S-100蛋白、bcl-2、β-catenin、ER和PR。结论  PVF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前幼女外阴的良性间叶性病变,偶可发生于成年人。PVF可能代表了一种外阴正常间叶组织的过度增生。临床上近1/3的病例如切除不净可发生局部复发,偶可自发性消退。熟悉PV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有助于促进对此种独特病变的认识,避免误诊。图9参12
关键词:青春期;纤维瘤;外阴肿瘤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10
310.44
17beta-雌二醇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表达及乳腺癌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
的影响= Effects of 17β-estradiol on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MCF-7
cell by regulation expression of claudin-6[刊,中]/刘亚芳吴琼,许晓
明,任玥,于丽娜,全成实李玉林(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1)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44~47
研究雌激素调控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表达以及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用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MCF-7细胞后,采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claudin-6表达与17β-E2浓度和时间效应关系;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17β-E2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法检测17β-E2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17β-E2能够诱导MCF-7细胞表达claudin-6,其诱导表达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0.005 μmol/L和24 h;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17β-E2组claudin-6主要表达于细胞膜;CCK-8结果显示,0.005 μmol/L 17β-E2作用24 h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0.005 μmol/L 17β-E2作用24 h具有抑制MCF-7细胞迁移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7β-E2可以调控claudin-6表达,同时具有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推测17β-E2调控claudin-6表达可能在影响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图4参14
关键词:乳腺肿瘤;雌激素;连接蛋白类;Claudin-6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807);高等学科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2006018307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05141)
E-mail:quanchengshi@yahoo.com
 
31044
突变型APP基因转染对神经细胞尼古丁受体的影响=Influence of APPSWE transfection on nicotinic receptors in cultured neuronal cells[刊,中]/安宇1,唐智1,齐晓岚1,肖雁1,2,单可人1,官志忠1,2(1。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4;2。贵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48~51
为了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物质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高表达对神经型尼古丁受体(nAChR)的影响。将含有瑞典家族性AD双突变的APP670/671基因(APPSWE)转入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和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得到体外构建的高表达APPSWE细胞模型;用即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APP mRNA、可溶性APP和总APP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ACh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放射性配体[3H]-Epibatidine进行nAChR-配体结合试验。结果显示:转染APPSWE质粒的SH-SY5Y细胞和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中APP mRNA和总AP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SH-SY5Y细胞的培养液中检测到αAPP分泌量下降;SH-SY5Y细胞转染组a7 nAChR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a3 nAChR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且[3H]-Epibatidine配体结合位点明显减少;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转染组a4 nAChR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但其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APP蛋白高表达使体外培养神经细胞中nAChR发生改变,其中a7 nAChR表达水平升高,而含a3和a4亚单位的nAChR表达水平降低,表明APP代谢紊乱可对nAChR产生一定的影响,在A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图6参9
关键词:淀粉样b蛋白前体;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元;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系,肿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986);科技部基金项目(2006DFA33530);贵州省科技厅项目(黔科合J字[2007] 2092号)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0.01.012
被赞数:0
回复:0 阅读:1208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本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