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姓 名: | ××× | 性别: | 女 | 年龄: | 27岁 |
标本名称: | |||||
简要病史: | 左乳肿块1年余。 | ||||
肉眼检查: | 灰白肿块,最大径1.5cm,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 |
liguoxia71 离线
sunxiaofeng 离线
木村氏病的近义词有金氏病,嗜酸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嗜酸性淋巴滤泡性肉芽肿。
1937年,天津的金显宅大夫首先在中国的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论述了此病。后来日本人木村在英文杂志上发表文章论及此病,很快被西方人知晓,故称为木村氏病。该病在西方人中极少见,主要见于亚洲人。1969年Wells和Whimster将此病与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混淆起来了。他们认为木村氏病可能是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又称上皮样血管瘤)的晚期阶段,他们当时并没有看到木村氏病的切片。1979年日本学者Kawada提出两者并不是一回事,1985年以后西方许多知名病理学家和Rosai和Allen等人均认识到两者的区别。但许多人由于接受了过去的混淆的论点,至今仍认为两者是一回事。
[镜下表现]
组织学上,木村氏病粗看上去象一种炎症性疾病,如寄生虫感染,Mikulicz氏病,腮腺炎症性疾病等,主要表现为嗜酸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常有IgE沉积;病变常累及局部淋巴结、唾液腺、骨骼肌;血管增多但没有血管内皮细胞的上皮样改变。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常沿着增生的小血管发展,有时甚至形成嗜酸性微脓肿。
一些木村氏病的患者伴有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肾病综合症症状,同时血清IgE升高,显示其为免疫性的疾患。
木村氏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上皮样血管瘤)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改变,而前者无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