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以下是引用孤独的中性粒在2010-11-16 15:00:00的发言:
恩 关于这个我还想补充一点, 我们有时候能看见细胞学很确定阳性的片子 补做hp-DNA时结果却是阴性。老师说这是因为HPV一过性感染 虽然病毒已经消退 但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尙在恢复过程中,也就是说 机体反映会“迟钝”一些。所以 并不是所有细胞学阳性的病例都需要做HPV-DNA的。 班门弄斧 不对的地方还希望老师指点。
|
很好的解释,谢谢孤独的中性粒。
细胞学有问题,有挖空现象,HPV-DNA检测结果阴性,可以多方面原因影响,包括检测的方法,如果只根据是否有高危型感染来判读阳性结果,那么一些低危型的HPV感染,就可以出现细胞学有表现,HPV-DNA检测为阴性。
因此,细胞学有挖空现象,或者细胞学为ASC-US的病例,加做HPV-DNA检测,主要目的还是联合起来以提高阳性预测值,对临床诊疗提出更有效的建议。
以下是引用新学生在2010-4-30 23:42:00的发言: 遇到“挖空细胞”时,我们往往加一句“建议做HPV-DNA检测”。不知这样做是否可行? |
没有必要。我觉得理解以下几个观点,就能说明问题了:
第一: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HPV感染引起。
第二:挖空细胞只是HPV感染的一种细胞学形态改变。
第三:HPV感染不一定引起细胞学的形态改变,也不一定引起临床病变。
第四:HPV感染在人群中的几率很高,绝大部分是一过性的,可以自然消退。
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建议30岁以后的妇女筛查时同时采用细胞学与HPV检测,两者都是阴性的情况下,能延长筛查间隔。至于细胞学判读为ASC-US的,也可以加做HPV检测,根据其结果采用不同的临床诊疗方法(可参见ASCCP指南)。
关于HPV,有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明确下。那就是HPV与尖锐湿疣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报告中容易弄混淆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尖锐湿疣是一临床诊断,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由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准确的说是由HPV低危型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亚型为6和11型。因此在我们的细胞学诊断里,不要出现尖锐湿疣的诊断名词。
其次,尖锐湿疣在女性宫颈处生长还是很少见的,常见部位为外阴。记得杨斌老师曾说过宫颈尖锐湿疣引起的细胞学改变(LSIL)只占1%左右。因此我们镜下见到挖空细胞,报考虑HPV感染还说得过去,要是报考虑湿疣病变,就显得过于武断了。
第三,HPV高危型的持续感染才是致宫颈癌的病因,低危型的HPV感染单独导致宫颈癌发生还未见报道,即使有也只是低危型伴随高危型导致。因此,见HPV感染引起的挖空细胞,就报湿疣病变,实际上就是告诉医生和病人只是一种良性病变,不会发展为宫颈癌,这样的认识说严重点,是不负责的。
第四,关于HPV感染的报告,我看了赵老师的帖子,重温了杨斌老师的讲座后,我更正下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对这样的细胞改变,按TBS报告,最准确的应该是:LSIL。一定要去强调HPV感染,反而对临床对病人有误导。
在判读HPV感染时,有时候会遇到细胞形态学改变不是很典型的情况,这种不典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挖空细胞特征不明显。第二:异常细胞数量极少。在这种情况下,按照TBS诊断标准,判读为ASC-US。
对于这样的非典型细胞改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诊断明确的HPV感染的片子中去寻找一些不典型的细胞,是最准确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积累到一定经验后,对于那些由类湿疣病变引起的ASC细胞,就很容易把握住了,在报告结果中,也可以建议这样的病人做HPV-DNA检测。
图片复习类湿疣病变引起的ASC-US细胞改变。
正如赵老师与掌心老师所说,按照TBS分类,HPV感染是直接划入LSIL的范畴,不存在带那么多尾巴。但是我前面在争论一中也提到了,这个观点目前国内的争议还非常多,由此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报告形式,这也是中国特色:)。正如巴氏五级分类法在国内沿用了二十来年后,我们改为改良巴氏五级分类一样。
我个人目前的报告方式为第九或第十种,即:
低度病变(LSIL),见HPV引起的细胞学改变
低度病变(LSIL),见HPV引起的挖空化细胞。
典型的图片复习HPV感染时成片聚集的细胞学改变。
以下是引用wukequdai在2010-1-19 21:57:00的发言: HC2方法还适用吗? |
HC2的全称叫 Hybrid Capture 2 System ,利用的是杂交捕获技术原理,简单来讲就是结合抗体捕获和化学发光信号的检测技术,是目前国内用于HPV-NDA检测最广泛,最权威的技术。
这一技术检测出13种高危亚型,但是不能分型。因此我前面提到的争论二中,如果是后面一种学术观点被证实或广泛接受的话,HC2很有可能就不适用了。
其实关于HPV的话题很多,稍感遗憾的就是这个帖子没有更多的朋友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讨论,毕竟个人的看法有时候不是很准确或者对问题的解答不是很清晰。
我就TBS诊断中关于HPV的报告方式放在最后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是因为这和我们的日常工作关系非常密切,我先就自己碰到一些报告方式罗列出来,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平时是如何报告的,然后我们再讨论。
报告方式
一:低度病变(LSIL)
二:湿疣病变
三:尖锐湿疣
四:低度病变伴HPV感染
五: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一级伴湿疣病变
六:挖空细胞改变
七:见挖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八:低度病变,见挖空细胞,符合(考虑)HPV感染
九:低度病变,见HPV引起的细胞改变
十:低度病变,见HPV引起的挖空化细胞。
以上十种报告方式只是我见到的一部分,大家觉得哪种最合适,或者你自己有更加准确的报告方式,欢迎发表意见一起讨论。
双核的出现在HPV感染中非常常见,典型的图片复习这个特点。(由于还不会删除图片,编辑的时候有3张重复了)
关于HPV学术上的争议非常多,也很热门。我提两点,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这方面的讨论,大家一起学习提高。
争议一:在TBS报告系统中,HPV是否应该划入LSIL的范畴。现有的体系中,HPV感染引起的挖空细胞形态学改变,是属于LSIL的判读范畴的。但很多人对此有不同看法,SIL指的是上皮内瘤变,CIN1也有着非常明确的诊断标准,而很多HPV感染的挖空细胞,异型程度远远达不到瘤变的诊断标准,将一些核异型特点不突出,但是挖空细胞特点明显的HPV感染划入LSIL是否能被大家完全接受?
争议二:宫颈癌是由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引起的。虽然这个观点现在被大家所普遍接受,但是同样也是争议最大的。首先,有学者研究表明低危型HPV感染也出现在宫颈癌的病例中。其次,有学者提出,只有同一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半年)才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病因。如果这个学说成立,那么对现有的不能分型的HPV检测方法是个非常大的冲击。
典型的图片复习HPV感染的细胞形态学其它特点:病变细胞可单个或者成片出现,部分细胞的胞浆表现为角化不良,巴氏染色为橘黄色。
图一图二主要说明角化不良现象,图三与图四比较HPV感染和糖原溶解的特点(糖原溶解不会出现角化的胞浆,很少成片出现)
HPV的检测方法:
首先我们要说细胞学也是HPV的检测方法之一,当然并不是感染了HPV就一定能有细胞形态学方面的表现。因此这种方法不敏感,特异性低。简易,便宜是细胞学检查HPV的特点。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HPV检测技术有:杂交捕获(HC2);多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反向点杂交(RDB)。这三种技术各有优缺点,简单来说就是HC2的特异性高,阴性即是阴性;PCR的敏感性很高,漏诊的可能性很小;RDB则是能直接明确基因亚型。共同点则是费用都非常昂贵。
典型的图片复习HPV细胞学形态改变的胞浆特点:周边浓集,常累及表层浅表层细胞。
HPV的感染形式。
HPV分为高危型与低危型,低危型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有争议的地方我会放在后面的内容里讨论,这里说的只是目前比较流行与公认的观点)
高危型中,主要致病性的HPV 16和18型。有研究表明16型更常见在鳞癌病变,18型更常见在腺癌病变。
在基因水平上,又分为游离型与整合型两种感染形式。游离型是指病毒DNA位于宿主染色体之外,侵犯鳞状上皮底层细胞,表现为宫颈良性病变,CIN1;整合型是指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侵犯鳞状上皮由底层到中表层细胞,表现为CIN3,宫颈癌。
典型图片复习HPV感染细胞形态学的第二个特点:核的异型性。表现为偏位,深染,体积增大,双核。以上特点不是在同一病例或者某个细胞中均有体现,只是总结出的常见特征。
HPV感染的细胞形态学是非常有特点的,诊断起来并不困难。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个人觉得了解一些与HPV相关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患者,医生,家庭,社会等方面,HPV有着更高的关注程度。
我下面的帖子,一边复习形态学特点,一边就以下几个问题,与大家逐步讨论学习,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1.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2.HPV的感染形式
3.HPV检测方法比较
4.学术上的争议点
5.TBS诊断HPV的报告方式及误区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已有研究发现HPV与宫颈癌有关,90年代以后,被确认为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99.7%的宫颈癌都可检测到高危HPV DNA.而HPV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99%NPV)
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癌症病变中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癌症。
典型的图片复习HPV感染引起的挖空细胞之空晕特点:宽幅,透亮,不规则。注意与糖原溶解的核周空晕相鉴别。
HPV感染引起的挖空细胞是非常有特点的,我个人有这样几点体会:
1.核周空晕:透亮,不规则,宽幅。
2.核的异型。
3.周边浓集的胞浆。
HPV感染可以引起非常明显的核周空晕,但并不是出现了核周空晕就一定是HPV感染,在糖原溶解,核固缩等情况下都可以出现核周空晕现象。因此要掌握HPV感染所致挖空细胞的核周空晕三个要点:第一,透亮。这个特点在低倍镜下都非常的明显,透亮的感觉就如一张白纸,不着任何色彩,与糖原溶解所致的朦胧感是很好鉴别的。第二,不规则。HPV感染引起的空晕,一般都不圆整,而糖原溶解引起的则是非常规则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第三,宽幅。HPV感染引起的核周空晕幅度往往较宽,有的时候,幅度过宽把周边的胞浆都压缩成了一层皮。这个特点能很好的区分HPV感染与核固缩引起的核周小空晕。
核的异型可以从小到大,有时候HPV感人引起的核异型程度很小,可能仅仅表现为核的深染,偏位。但有时候核的异型程度很大,能达到CIN1的形态学改变。此外,双核的出现也是HPV感染一个比较常见的特点。双核加空晕往往提示有HPV的可能。
胞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表层或浅表层的细胞,常染成红色或浅蓝色。HPV感染引起的病变细胞,胞浆由于被推挤到周边,染色加深,境界清楚。
掌握了这三个特点,诊断HPV感染就思路比较清楚了,也能很好的避免把糖原溶解误诊为HPV感染。
最后发两张图片,比较下HPV与糖原溶解。(第一张为HPV感染,第二张为糖原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