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shihong4699 离线
shihong4699 离线
Dr. cqzhao
I am very sorry!
对于这个病例,我虽然没有把肿块全部取材,但是也取了很多,包括肿块周组织以及交界区域!
实在没有看到明确的浸润,大多数图像都类似于3和8图中的血管一边的腺体,看似有点怪怪的,但是不是明确的浸润图像,但是淋巴结内确实是癌转移的图像,位于边缘淋巴窦内一小块地方(绝对不是污染导致),成片的癌细胞连在一起,当时考虑既然淋巴结有转移,就一定有浸润了,但是又没有确切的浸润证据,所有就借阅一本病理诊断图谱上的一个报告---即早期浸润,凭感觉来的吧!!!
唯一不足的地方,我没有做P63和SMA标记肌上皮
以下是引用shihong4699在2009-11-21 18:03:00的发言:
Dr. cqzhao I am very sorry! 对于这个病例,我虽然没有把肿块全部取材,但是也取了很多,包括肿块周组织以及交界区域! 实在没有看到明确的浸润,大多数图像都类似于3和8图中的血管一边的腺体,看似有点怪怪的,但是不是明确的浸润图像,但是淋巴结内确实是癌转移的图像,位于边缘淋巴窦内一小块地方(绝对不是污染导致),成片的癌细胞连在一起,当时考虑既然淋巴结有转移,就一定有浸润了,但是又没有确切的浸润证据,所有就借阅一本病理诊断图谱上的一个报告---即早期浸润,凭感觉来的吧!!! 唯一不足的地方,我没有做P63和SMA标记肌上皮 |
Thank 楼主for your explanation.
I understand and agree with your reasonable 推断.
as 同行, give you some suggestion
1. 凭感觉来的吧. This is wrong. As pathologists we should have evidence.
2 If we studied the case well and still are not 100% sure our diagnosis, we can use some words, sucah as, suggestive, maybe, possible, suspicious.
3. For this case myoepithelial stains should be done if it is possible.
4. If we try our best to investigate the case and still do not see the invasion, just report carcinoma is situ in the excisional specimen. The surgons need to think if the invasive carcinoma is still present in the patient's breast. Radiologists need to do more study.
No any mean to critisize your report. just discuss some priniciple of pathology.
shihong4699 离线
ZQH19811029 离线
n03553522119 离线
首先, 非常感谢Shihong医师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例判断”小叶原位癌是否有早期浸润”的好教材, 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研究和提高。有以下思考, 供参考:
1) 腋下淋巴结1/22有癌转移(转移癌是否为小叶癌形态?), 表明原发灶内一定存在浸润性癌, 它要么是取材未取到或在石蜡组织块中切片未切到, 要么是我们”视而不识”, 癌细胞太”狡猾”。
2) 原发病灶5X4X2.5cm, 颗粒状? 一般认为: 小叶原位癌在临床上是难以触及到肿块的, 能否提供一张大体照片,显示一下癌灶的大小?
3) 就提供的9张镜下照片来分析:
图1低倍示2个明显扩大的被癌细胞充实的末端导管-小叶单元;
图2中倍可见小叶内部分癌巢外形不规则, 小叶内间质粘液变性和纤维增生, 细胞数量增多, 其间散在单个的异型细胞;
图3、4、5、6都有肿瘤细胞的坏死;
图7、9为癌细胞向外蘑菇形的突出,
图8血管淋巴管旁少量异型细胞。
4) 高度怀疑图2小叶间质内有微浸润, 图3图4小叶间间质有微浸润;
5) 因此, 建议IHC标记AE1/AE3和CK7来寻找浸润的癌细胞。因为小叶原位癌微浸润在常规HE切片中可很象”炎症细胞”和”间质细胞”, 靠光镜观察很难鉴别,非常容易漏诊; 有时“间质细胞的增多”是提示微浸润的唯一线索。
文献报导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的病例, 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率约为10%。因为病理医师不能常规的去检查整个肿瘤标本的全部切片, 很有可能漏掉微小的浸润灶。我们的工作越仔细, 漏诊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就要挑战自己。
对于冰冻诊断中如何鉴别是否存在微浸润, 从技术上讲是非常困难或不可能, 与手术医师良好的沟通是关键。
如果观察到微浸润, 病理报告中应该表明最大直径(?1mm, ?2mm. ?5mm)和病灶数量(?);和鉴定微浸润的方法((HC标记?).
最后用我国一位最著名的软组织病理专家的一句格言与大家共勉”病理医师诊断不是靠眼睛看出来的, 而是靠鼻子嗅出来的”
看的仔细,分析的透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