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页/27条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回复:27 阅读:5619
32岁海归博士自杀:遗书称国内学术圈残酷无情(组图) 南方网

cqzhao 离线

帖子:5518
粉蓝豆:1071
经验:5755
注册时间:2008-09-29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05:21|举报|关注(0)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32岁海归博士自杀:遗书称国内学术圈残酷无情(组图) 南方网

32岁涂博士归国3个月后跳楼自杀,留下遗书“国内学术圈残酷无情” 



浙江大学位于玉泉校区的综合楼,9月17日凌晨,涂序新在11楼顶层跃下轻生。(资料图片)  



涂序新生前居住的公寓,大门已蒙尘多时。

  博士遗书  

  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没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怎么从3楼走到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的。  

  这位32岁的海归,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回国之前,他的悲剧毫无征兆,似锦前程在等待着他。  

  然而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他正在待业的妻子和3岁的孩子当时应该正在睡梦中,对即将发生的灾难浑然不觉。  

  可以确认的是,在浙江大学担任教职期间,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涂博士的非正常死亡,浙大提供的信息显示,就在跳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  

  涂博士离世后月余,各种猜测仍然在网上发酵。  

  从芝加哥到杭州  

  6月,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一家团聚在即,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1977 年,涂序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母亲是金华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他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9·11”之前顺利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  

  涂博士在个人网页上留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做研究,我也喜欢游泳,慢跑,打网球,看电影,还喜欢和研究组的人一起踢足球。”  

  今年6月,喜欢和同事一起踢球的涂博士,从芝加哥市返回中国。  

  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的材料记录,涂序新是今年1月通过电子邮件与该学院岩土所联系的。3月下旬,由该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博士来学院面试。  

  主持面试的正是岩土所所长陈云敏。他随后把涂博士带到学校人事处。分管人事处人才引进办公室的一位副处长朱晓芸,正是在此时第一次见到涂博士,她向他介绍了学校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按照惯例,她知道,只有学院看中的人,才会带到人事处来谈引进的细节,所以她觉得学院对涂的才干应该是重视的。  

  她后来和涂博士又进行了几次E-m ail交流,涂博士是她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之一。浙大正在加快步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以半百计。  

  3月结束在杭州的交谈后,涂博士回到芝加哥市。一个月后,浙大的录用通知发到了涂博士手上。他在接到这个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后,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愿意接受你们提供的岗位和待遇”。  

  浙大的电子邮件中,确认给涂博士提供教职,但并未明确具体的职称。  

  6月初,涂博士提前结束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国。本应于6月底毕业的他,向博士后老板申请了提前出站。他告诉妻子何晶(按照当事人意愿化名),国内有项目等着他。  

  何晶也是留美博士。和涂博士清华大学年级第一的成绩相比,何晶在国内的学习记录毫不逊色。她本科在北方某名校读经济相关专业,毕业后追随丈夫到了美国。她也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并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是她第二次跟随丈夫转换自己的生活环境。  

  涂博士选择归国并且定居杭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解涂的人说,他是一个孝子,姐姐一家在杭州生活,父母在金华,回到杭州于是成为首选。  

  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何晶也向浙大投了一份简历。  

  6月是令人愉快的季节,西湖的荷花开满池塘,这也是杭州最美的季节,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们的女儿,本来在金华老家由何晶父母抚养,可以预见的是,一家三口或许能在杭州团聚。  

  人才战略  

  涂博士属浙大“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每月到手的收入2000多元。  

  涂博士的回国,可以看做浙江大学“1311工程”的一部分。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的办公室,一份人才战略年计划的文件摆在案头上。  

  今年是人才战略年,几天前,沈文华告诉本报记者,浙江大学启动了“1311计划”,即建设一个结构分明的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  

  他补充说,大师这个称谓有点不准确,但至少应该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级别。核心人才属于在某个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造诣的教授,而涂博士应该属于 1000个学术骨干之一。浙江大学教授上千,但并不是所有教授都能够进入骨干队伍。换句话说,他感觉建工学院对涂博士的学术水平是很看重的。  

  涂博士归国有其时代背景。上个世纪末,公派被奖学金取代,最拔尖的一批学生手持G R E红宝书走出国门,美国、英国、德国,依次成为留学生的首选。涂博士就读的西北大学,正是美国名校之一,位于靠近芝加哥市的密歇根湖畔,在芝加哥市中心亦有分校区。  

  出国潮之后,最近几年,中国的海归潮初具规模。教育部统计的数据表明,2004年,海归人数超过两万人,2006年,超过四万留学生回到中国内地,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个数字突破5万。  

  在高校或者科研所任职,是海归大潮的一条重要支流。十年前,还不乏毕业于美国名校的海归博士回到中国某所知名学府、一进校就是教授的先例,而现在,行情有所缩水。  

  学校要主动走出海外筑巢引凤的,主要针对在海外拿到教职的资深学者。比如位于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还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浙大说,那些都是给“大师”们准备的。  

  年轻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评价说,并不是一进校就能担当重任。资历越深,掌握的资源自然才能越多。  

  虽然涂博士在和芝加哥朋友的交流中,对困难早有预见。然而,困难似乎比他想象中大得多。  

  涂博士并未如自己事先预料的那样,回国就有科研项目可做。6月,他回到老家浙江省金华市休息了一段时间。  

  7 月,涂博士回到杭州。28日,他租住在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学院提供的信息表明,涂博士居住的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在涂博士的讣告里也提到了这个公寓,说明“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  

  这正是涂博士居住了两个月,而后纵身跳下的综合楼,它位于浙大玉泉校区正门的马路侧对面,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末的建筑。从简陋但还算干净的楼道上,可以一眼望到老校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成荫,朝气蓬勃的学生来来往往,校园内挂着学术交流会议的横幅。  

  综合楼的每层都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并排着的是给年轻教师做过渡安置用的住房。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套内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就像三个排放着的火柴盒,从外到内分别是厨房,客厅,卧室。浙大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综合楼住房月租2000元左右,略低于市场价,从工资里扣除。他们说,涂博士曾经在别的地方住过,对比后,还是搬到了这里。  

  涂博士生前住过的屋子,大门的纱窗蒙满灰尘,显示已经空置多时。隔壁却传来新鲜肥皂的香味,一间屋子门口放了很多小花盆,花香缭绕,是人间烟火的味道。涂博士纵身一跳,却把自己和人间烟火的味道隔绝了。  

  浙江大学分管人事的朱晓芸副处长告诉记者,涂博士的待遇按讲师发放。并且给他提供4万元的房贴,支持他在杭州购房、安家。这是浙大专门针对引进人才提供的特殊待遇。除此之外,涂博士还享受学校给所有教职工提供的待遇,包括在进入浙大的10年内,拿到每个月1500元的房贴,如果涂博士将来评上教授,这个数字会翻倍。收入里还包括每个月1000元的年轻教师津贴、国家规定工资、学院补贴。每个月的收入,应该足够他在学校安心教书治学。  

  然而,这也许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涂博士的女儿不久就要上幼儿园了,现在国内大城市的幼儿园收费不菲,比小学还贵。涂博士的妻子何晶也不顺利,她没能在杭州留下,只好一边住在老家带孩子,一边找工作。实际情况是,涂博士有一个家庭需要支撑。  

  夫妻二人虽然都是留学生,在美国有全额奖学金,但有小孩子要养,仍然不能在异国他乡存下一笔数目可观的钱,足以让他们在刚归国时作为缓冲。  

  而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房价毫不逊色于上海。浙江大学紫金新校区虽然位于并不那么被看好的西区板块,每平方米价格仍然要直逼2万元。  

  记者咨询了建工学院和涂博士同样职称的一位老师,他的待遇也是按照讲师发放,在扣除房租、所得税之后,每个月到手的有2000多元钱。这位老师和涂博士年龄相仿,国内某知名高校博士生毕业。以这位老师的收入计算,他若要贷款买下紫金校区附近一套90平米左右的住宅,以三成  

  首付计算,独立支付要不吃不喝将近20年。他没有掩饰失落的情绪。他的同龄人若早早参加工作,已赶在中国房产价格狂飙突进的21世纪初期,安居乐业。  

  意外的抑郁  

  在亲友、同行眼中,涂博士自信开朗,但自杀前一个月,他要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无从考证涂博士是否也有相似的心理落差。据他的亲属转述,他告诉家人,工资是按副教授资格发放。  

  可以确定的是,涂博士出事前,他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进行,他相继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留学归国人员座谈会、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会务工作,并担任了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  

  涂博士的悲剧发生后,学校去学生宿舍作过调查,了解到,从开学到他出事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一共去了5-6次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耐心解答疑问,为人师表。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也是在8月,他开始焦虑,并开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无从得知,涂博士的焦虑从何而来。从他搬到求是村综合楼,他大部分时间独自居住。  

  在他的妻子和至亲眼里,涂博士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这和他的朋友同学的印象相符。在芝加哥朋友眼中,涂博士对人热情宽厚开朗,对学术潜心追求。朋友回忆,涂博士还是湖边烧烤的积极组织者,给友人带去家乡的茶叶。  

  高中同学在回忆时,也无法把他和焦虑联系起来,他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在没有丁俊晖的年代里,只有小混混才打桌球,而涂博士的桌球技术是那一帮同学里最好的。  

  涂博士也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作为一个理科生,他还有自己人文方面的理解。清华校友录上,记录着涂序新和同学之间的辩论,在涂博士的发言中看得出,他虽然身在国外,但是对中国社会现状、法律问题很关注。他还讨论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应该起到的作用。  

  可以确定,即使焦虑过,涂博士在8月还没有绝望。学校提供的记录表明:  

  9月1日到8日,涂博士参加了浙大的新教师岗位集中培训。  

  9月8日,浙大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9月11日,涂博士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至少,他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还怀抱希望。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6天后,也就是9月17日凌晨2时,涂博士从11层楼顶跳下来。他写好了6页遗书,在遗书中,他向妻女、父母、姐姐表达了歉意。  

  就在前一天晚上,何晶还和丈夫通了个电话,约定第二天一早去看他。  

  涂博士是一个喜欢在学术圈发展的人,之前有他为了博士后研究职位,放弃美国得州工作职位的记录。在西北大学的个人简介中,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自我描述, “在 Finno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后,我继续跟随A ndrade教授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我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岩土建模和新的计算工具。我喜欢西北大学,在那里我能够与其他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在许多跨学科项目领域合作。”  

  涂博士的学术潜力已经部分得到了证明。用G 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可以搜到他发表的6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是SCI核心期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是2008年发表在《国际工程数值期刊》的一篇文章《微粒的标准计算静力学平衡》。  

  涂的研究,集中在岩土工程的计算方法和模型领域。在国内大搞工程基建的背景下,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杭州本市为例,去年年底,轰动全国的地铁塌方,正好是由于在偏软的地基中施工不当导致。  

  浙江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名列前几位,其中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岩土所所长陈云敏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也是国内岩土界的实力人物。他评价说,涂博士在科研领域做出的贡献是优秀的,这也是学院看重并从西北大学引进他的原因。对于涂的离开,陈表达了惋惜之情。  

  职称与坠楼  

  网络盛传浙大曾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学校认为指责不合常理。  

  从9月11日填报申报副教授信息到9月17日跳楼,涂博士到底经历了什么?  

  他的死,最初是由分管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治安工作的派出所介入调查的。记者咨询了杭州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政治处,一位负责人告知,两天后,派出所询问了他的朋友、亲人、邻居、学校,警方排除了他杀嫌疑。  

  9月底,建工学院的网站上挂出了涂博士的讣告,解释了涂博士的死因———“因病”“坠楼”。浙大说,这是最后的调查结论,目前善后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学校没有具体解释“因病”和“坠楼”为何会联系在一起,他们说,这涉及涂博士的个人隐私。  

  涂博士死后,各种猜测仍然在网络上发酵。有归因于学校,有归因于家庭,有归因于博士的心理素质。人们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揣摩、猜测。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  

  对这种指责,浙大觉得不符合常理。  

  建工学院党政办公室科长金卫勇告诉本报记者,涂博士出事后,他们专门查看了学院和他来往的E -m ail,都是“教职”字样,没有出现“副教授”。  

  人事处副处长朱晓芸向记者介绍,“教职”的意思是,涂博士在海外有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经历,按惯例一进校就至少是讲师。至于能否拿到副教授职称,则要看 9月的评定。浙江大学一年有两次高级职称评议,第一次是5月的特评,专门针对海外归国人员,第二次是在9月,针对全校教职员工。  

  但不知何故,涂博士没有报名参加5月的特评,一些信息表明,他认为参加9月的评定更有把握。  

  而涂博士“因病坠楼”正好发生在9月职称评定期间,距离他填写申报信息不到6天。舆论普遍猜测,他的死是否和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有关,是否有人提前找他谈过话。  

  学校有关方面否认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建工学院说,9月上旬只是报名,工学部还没有公布文件,确认评选标准。  

  工学部是由土木、材料、环境等工科院系的资深专家组成,是相关院系高级职称评定的责任机构。岩土所所长陈云敏正好在这个机构担任副主任。他也否认有人能左右评选结果,他说,职称评定是民主评议,不是谁能说了算。  

  至于是否有人在职称评定前后找涂博士谈过话,已无法考证。人事处说,参评应该是涂博士的权利,谁能找他谈话让他不要参评?令他们感到惋惜的是,按照涂博士的条件,评副高职称并非没有把握,或许按正常的程序他是能评上的。  

  9月中旬,涂博士诊断出抑郁症,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他说,我只想安静地离开。  

  不知何故,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高危群体  

  他们从小就承担了太多社 会 期 望 ,而 以 世 俗 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立刻接近成功。  

  从归国到坠楼,不过3个月,涂博士就从逐渐焦虑到抑郁。他的死已经由浙大上报教育部。  

  9月29日,涂的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他是金华人,他的朋友、亲戚、同学从金华赶来,把大厅挤得满满的。他所在的建工学院部分领导、师生也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上,当着所有亲朋好友和同事的面,何晶泣不成声。追悼会的第二天,是女儿三岁生日。何晶希望,亲友在女儿懂事之前,帮她为孩子编一个美丽的谎言。耐人寻味的是,在她断断续续不多的言语中,她特别强调了涂序新发表的3篇SC I核心期刊文章,他的成绩是任何人都不能抹去的。  

  涂博士从小到大都是家庭的骄傲,家族弟妹学习的榜样。失去这个儿子、弟弟,他的父母、姐姐痛不欲生。他们不敢相信他已经离开。他的姐姐现在还无法正常上班。妻子也沉浸在悲痛中,和女儿度过了一个最难过的中秋节。  

  同在建工学院的一位年轻同事为他感到异常惋惜。这位年轻老师也同样是拿着低薄的薪水,年近而立,从小到大背负了太多希望,却仍然无法回报父母。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说,涂博士刚回国,适应环境有一个过程。学校让他当新生班主任,还让他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正是帮助他适应。但从事后看来,对他的关心还是稍微少了一点,没有注意到他的状态。他说,如果本校毕业,还有一个现成的朋友圈子可以倾诉。涂博士事件后,对青年教师会有更多关心辅导,特别是对从外校来的年轻教师和年轻海归人员。  

  涂博士所在的建工学院开始找年轻教师谈话,让他们有什么困难要和学院说。  

  年轻海归并非人们通常想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也有前途。然而事实是,他们也是一个高危群体。他们从小就承担了太多社会期望,而以当代中国社会的世俗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并没有立刻接近成功。  

  S现在香港某所高校当博士后,她和涂博士同一年出生。她说,他们这一代人从小是好学生,却错过了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她特别能理解涂和他的妻子。  

  追悼会第二天,正好是涂博士女儿的三岁生日,孩子还远未到懂事的年龄。鲜花丛中的父亲形容瘦削,无法吸引她的注意。她似乎认为,父亲只是睡着了,还会再醒。  

  但她的父亲涂博士永远不会醒了,父女有一张合影,孩子坐在父亲肩膀上,脸上写满笑,涂博士两手紧紧抓着孩子的脚,笑盈盈地望着镜头。这样的合影今后不会再有。涂博士只能在照片上看着女儿慢慢长大。  

  老同学追忆  

  “他是我们中的牛人”
  

  “土匪”是他初中时的外号,我曾经听他说,到了大学,他升级叫做“屠夫”了。一个身高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帅哥摊上这么个名字还能沾沾自喜,应该知道他是一个乐观通达的人。随便说一下,我的绰号叫“无赖”,但我却是小鸡肚肠耿耿于怀,谁这么叫我都会咬牙切齿一番的。  

  他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但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这点毫无疑问。如果说抛开他硕大的耳朵和手脚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毛笔字是自小一直到大学都没有停止(练习)。还有就是球打得好。我说的球是台球。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没有丁俊晖和傅家俊的时代,打台球是街头混混才干的事情。我永远记得在海淀图书城附近,一干同学打台球被“土匪”涮得一塌糊涂的场景,他那谦虚的得色至今我还能回想起来。要说玩,他是一个会玩的人。简单地说,他是我们那批人中的牛人。要说吃,他也能吃,一次请客带我们去清华墙外的一个晒麦场,7元钱一斤的涮羊肉吃得人人肚圆。一个会玩会吃的牛人倘若又是年年清华年级第一,世界顶级的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博士,那算不算一个super牛呢!顺便说一句,这小子口才和笔头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倘若说一定要挑个毛病的话,如果他觉得他有道理,他是绝对不会低头的。还有就是,他爱脸红。  

  网友:今天得到一个噩耗,我的同学涂序新自杀身亡

  睡梦罗汉:悼念涂序新同学  

  今天得到一个噩耗,我的同学涂序新自杀身亡。这是一个难以接受和想象的事实。因为土匪同学,在我心中是一个充满乐观,永远面带微笑的人。  

  土匪是他的初中时的外号,我曾经听他说,到了大学,他升级叫做屠夫了。一个身高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帅哥摊上这么个名字还能沾沾自喜,應該知道他是一个乐观通达的人。随便说一下,我的绰号叫无赖,但是我却是小鸡肚肠耿耿于怀,谁这么叫我都会咬牙切齿一番的。  

  我和他小学同校,初中同班,高中同校,大学同城,受到的教育环境是大体上差不多的,但是我在他面前,永远自惭形秽,因为差距太大了,这种差距就像杭州到西伯利亚这么远.这也是毕业后10多年没有什么联系的原因。他是一个严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他不会浪费他的天资,要知道他长了一颗硕大的脑袋.虽然没有联系,但是陆陆续续还是知道他的一些情况.比如,他在清华拿到了土木和法学的双学位,在美国西北大学读博士,做研究。我并不知道几个月前他已经回国,更不会想到几天前他会放开尘世。  

  他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但是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这点毫无疑问。如果说抛开他硕大的耳朵和手脚外,留给我影响最深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毛笔字是自小一直到大学还是没有停止.还有就是球打得好。我说的球是台球。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没有丁俊晖和傅家俊的时代,打台球是街头混混才干的事情。我永远记得在海淀图书城附近,一干同学打台球被土匪涮的一塌糊涂的场景,他那谦虚的得色至今我还能回想起来。要说玩,他是一个会玩的人。简单的说,他是我们那批人中的牛人。要说吃,他也能吃,一次请客带我们去清华墙外的一个晒麦场,7块钱一斤的涮羊肉整整人人肚圆.一个会玩会吃的牛人倘若又是年年清华年级第一,世界顶级的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博士,那算不算一个super牛呢!顺便说一句,这小子口才和笔头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倘若说一定要挑个毛病的话,如果他觉得他有道理,他是绝对不会低头的。还有就是,他爱脸红.  

  我和土匪单独接触很少。在北京念书,周末同学间串校是很普遍的。好歹清华我还有一个同学,土匪弄个破自行车带着我夜游了一番,讲解荷塘月色当年和现代的典故,比如为什么附近的路灯老是被砸坏的缘由等等,顺便“参观”了一次食堂,晚上住在他寝室一个周末回家的北京同学床上,参与了一次清华级的卧谈会。这算是我不多的一次和土匪单独交往。  

  土匪在我眼里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这样的人也许天堂很多,世间留存的却很少很少.他的自杀,让我相信,抑郁是一种病魔.真的,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一个能够承受压力的人,不是那种遇到挫折会自暴自弃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是,这又到底是为什么?  

  想到此,心中份外悲伤,顿时很无语。土匪,能做你的同学我很高兴,愿在天的那一边你能过的开开心心,顺顺畅畅!  

  愿生者节哀.

  “九月二十九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涂序新老师遗体告别仪式在杭州殡仪馆举行。参加告别仪式的有学院领导、学校相关部门、部分师生及涂老师亲属与同学,共100余人。  

  涂序新老师于2009年9月17日凌晨2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终年32岁。  

  涂序新老师1977 年8月生于浙江金华,1995年9月——2001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2000年6月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6月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1年9月——2007年6月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得岩土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6月中旬回国到学院工作。  

  涂序新老师为人真诚善良,对待同事细心周到,受到大家的尊重;对待学生,耐心解答疑问,多次深入新生宿舍与学生交流,受到学生的爱戴。涂序新老师学识渊博、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对研究工作认真执着,精益求精。  

  借此机会,感谢学校各部门及学院师生的关心!  

  附涂序新博士来学院的主要经历  

  2009年1月,涂博士通过电子邮件与学院岩土所联系,申请教师岗位;  

  3月24日,由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博士来学院面试;  

  4月21日,学院将《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发给涂博士,涂博士于次日通过电子邮件表示“本人愿意接受你们所提供的岗位和待遇”;  

  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聘用合同;  

  7 月28日,涂博士租住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此后,他相继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留学归国人员座谈会、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会务工作,并担任了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  

  9月1日到8日期间,涂博士参加了学校在之江校区举行的新教师岗位集中培训;  

  9月8日,学校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9月11日,涂博士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9月17日,涂博士于凌晨2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

 

标签:
0

cqzhao 离线

帖子:5518
粉蓝豆:1071
经验:5755
注册时间:2008-09-29
加关注  |  发消息
1 楼    发表于2009-10-23 05:29: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This is not 海外见闻. It is a sad new from China. There are many ways for living or surviving. There are no reasons for him to choose this one. I feel sad for his family members.
0
回复

全子 离线

帖子:3318
粉蓝豆:74
经验:3546
注册时间:2006-10-19
加关注  |  发消息
2 楼    发表于2009-10-23 08:48: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遗憾,可惜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他这样做对父母对家人对社会,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

珍惜生命,活着并快乐着吧

逝者安息

0
回复

yangsi 离线

帖子:334
粉蓝豆:839
经验:418
注册时间:2006-09-28
加关注  |  发消息
3 楼    发表于2009-10-23 10:58: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本帖最后由 于 2009-10-23 11:01:00 编辑

 很明显,是中国特色的高级职称晋升制度害死了他,就像收容制度害死那个大学生孙志刚一样。

标榜由学术专家民主评议的中国职称制度,实际上是比科举还恶心的人治举荐制度,靠的是关系和金钱。

为什么就不能以考代评?因为有人从人为的评审中谋利。现行高级职称评审制度不废除,中国科学必亡。

0
回复
signature

病理医生杨连君

柳眉儿 离线

帖子:95
粉蓝豆:2
经验:95
注册时间:2007-08-30
加关注  |  发消息
4 楼    发表于2009-10-23 11:1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如果不喜欢国内,可以继续出国啊,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路?!

唉!!!叹息!!!

0
回复

cqzhao 离线

帖子:5518
粉蓝豆:1071
经验:5755
注册时间:2008-09-29
加关注  |  发消息
5 楼    发表于2009-10-23 11:17: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海归博士的自杀,能否惊醒大学的"大师梦" 新京报

在高校的“大师情结”之下,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朝少数的“大师级”人物集中,普通的教师,只有跟在“大师们”、“准大师们”之后打工,卖苦力,拿着糊口的工资。

 《华商报》10月22日报道,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在跳楼前6天,他刚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给该博士口头承诺,却未能履行。这位博士在遗书中说,“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回国后没有科研可做、每月除去房租只剩下2000元、超高的房价……等等,被认为是海归博士自杀的原因。令人关注的是,他是浙江大学“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这就让人纳闷:引进的“学术骨干”,回国后为何难以开展科研?为何待遇如此之低?

 浙大的“1311计划”其实已透露出答案,据悉,“1311计划”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我不知道那位博士回国前,是否根据这些数据做过算术。这里不妨简单算一下,100位大师,按每位年薪50万计算(22日的《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大学准备引进10至20名杰出人才、80至100名学科带头人,最高年薪可达百万元人民币,50万年薪只是武汉大学的一半),就是5000万,再按每位科研启动经费200万计算(对“大师”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就是2个亿。也就是说,仅100位“大师”就要花去两个来亿。还需要继续计算300位核心人才和100个创新团队吗?这一路算下来,算到学术骨干,留下的资源就可怜得剩那么一点点了。

 媒体的报道,也揭示出“计划”的主体是大师们:位于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还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那些都是给“大师” 们准备的。100位大师,好大的气派!可问题是,放眼全中国高校,有多少真正的大师?分析今日一些高校的“大师”人物,水平不一定是“大师”,条件待遇却一定是“大师级”;更有众多“大师”级人物,多处兼职,处处领薪,早先浙大传出的院士课题组论文造假案,当事的院士,是浙大聘来兼职任院长的,每年到校工作时间不长,连自己署名发表论文也“不知情”,不知浙大是否给他“大师级”年薪?

 在高校的“大师情结”之下,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朝少数的“大师级”人物集中,普通的教师,只有跟在“大师们”、“准大师们”之后打工,卖苦力,拿着糊口的工资。学术的理想和激情,在不能自主的科研中,渐渐丧失,所能生出的“理想”就是,有一天媳妇熬成婆,挤入“大师”队伍,然后拥有学术资源的配置权,再让一帮年轻人干活,自己坐享其成。也有的年轻人接受不了现实,比如这位博士,发出“残酷、无信、无情”之叹,做出极端之举。

 有研究表明,物理学、化学、医学、经济学等诺贝尔奖获奖者取得成果平均年龄为40.16岁,35岁取得成果最多。并指出,一生中黄金创造期大致是 26岁至46岁年龄段。因此,重视为青年学者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国际上的共识。在美国的博士教育中,几乎很少有博士没有全额奖学金的,读博士期间,博士们就不为自己的生计担忧,全额奖学金足以让他们全心投入研究。而获得大学教职之后,一个普通讲师就可以独立开展研究,可以指导博士生。

 我国高校近年来办学资金越来越充裕,但是,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好转,原因就在于学术资源的配置,掌握在行政权、学术权拥有者手中。与国外大学一校之内教授待遇相差不大不同,国内高校不同学科、不同学术头衔的教授,待遇相距很远,有的甚至达10倍,更不用说普通教师与那些“大师级”教授的待遇差距了。

 在中国高校的“大师计划”之下,有为的青年学者要么陷入焦虑,要么走上“运作大师路线”。这样的大学大师梦,也可能只是做梦了。这次海归博士的自杀,能否惊醒大学的美梦呢?

 □熊丙奇(学者) 
0
回复

cqzhao 离线

帖子:5518
粉蓝豆:1071
经验:5755
注册时间:2008-09-29
加关注  |  发消息
6 楼    发表于2009-10-23 11:23: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本帖最后由 于 2009-10-23 11:26:00 编辑

 Surprised to see we have so many 大师们 in China. 1311计划”其实已透露出答案,据悉,“1311计划”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

I do not know what they mean. Who made these terms? Who made the decision or evaluation? They Should be 大师 的大师.

Interesting

0
回复

全子 离线

帖子:3318
粉蓝豆:74
经验:3546
注册时间:2006-10-19
加关注  |  发消息
7 楼    发表于2009-10-23 11:3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中国的制度确实埋没了很多人才,助长了不少庸才,对现实中的一些恶心事不在这里评说,因为社会本来就复杂,但是我始终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用乐观和韧劲去克服困难、适应环境的人令人佩服,人活一辈子,能展示你自己的地方很多,那个所谓的“大师”不做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了吗?
0
回复

wfbjwt 离线

帖子:6628
粉蓝豆:163
经验:7418
注册时间:2006-10-08
加关注  |  发消息
8 楼    发表于2009-10-23 12:16: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1、个人心理健康很重要;

2、社会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本本分分做人,认认真真工作,足矣。

1

12422676..
回复
signature
嫁人就嫁灰太狼,学习要上华夏网。

海上明月 离线

帖子:9476
粉蓝豆:1172
经验:10007
注册时间:2009-08-29
加关注  |  发消息
9 楼    发表于2009-10-23 12:4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为之叹息.
0
回复
signature
王军臣

全子 离线

帖子:3318
粉蓝豆:74
经验:3546
注册时间:2006-10-19
加关注  |  发消息
10 楼    发表于2009-10-23 12:52: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cqzhao在2009-10-23 11:23:00的发言:

 Surprised to see we have so many 大师们 in China. 1311计划”其实已透露出答案,据悉,“1311计划”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

I do not know what they mean. Who made these terms? Who made the decision or evaluation? They Should be 大师 的大师.

Interesting

中国的“大师”就是这样被造出来的,大师多了,这个单位就出名,出名了就什么都好说了呗,中国人看重名气,有了名气就上头有人,上头有人就好办事,好办事可以做成功大师,做了成功大师有钱有地位,有钱有地位就是成功人士……

其实海龟的待遇比土猪还是好多了

忘了,赵老师也是中国人,别拍我多嘴啊

0
回复

恶黑 离线

帖子:11
粉蓝豆:1
经验:13
注册时间:2009-09-22
加关注  |  发消息
11 楼    发表于2009-10-23 16:18: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全子在2009-10-23 12:5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cqzhao在2009-10-23 11:23:00的发言:

 Surprised to see we have so many 大师们 in China. 1311计划”其实已透露出答案,据悉,“1311计划”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

I do not know what they mean. Who made these terms? Who made the decision or evaluation? They Should be 大师 的大师.

Interesting

中国的“大师”就是这样被造出来的,大师多了,这个单位就出名,出名了就什么都好说了呗,中国人看重名气,有了名气就上头有人,上头有人就好办事,好办事可以做成功大师,做了成功大师有钱有地位,有钱有地位就是成功人士……

其实海龟的待遇比土猪还是好多了

忘了,赵老师也是中国人,别拍我多嘴啊

人走了,不管怎么样走的,都很令人悲伤。不好笑地!

 

0
回复

恶黑 离线

帖子:11
粉蓝豆:1
经验:13
注册时间:2009-09-22
加关注  |  发消息
12 楼    发表于2009-10-23 16:2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怒了!海归博士自杀,浙大竟发如此讣告

网络    2009-10-22 19:54:28
我老终于也怒啦,看看咱“第一流大学”的讣告的水平。不好意思,我老对文字比较敏感,这么干我老真受不了啦!!!

  九月二十九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涂序新老师遗体告别仪式在杭州殡仪馆举行。参加告别仪式的有学院领导、学校相关部门、部分师生及涂老师亲属与同学,共100余人。(没啥问题,领导在前这是规矩)

  涂序新老师于2009年9月17日凌晨2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终年32岁。(坠楼!!还是因病!大家经讨论认为,以后很多时候可以说:因病上吊、因病投河、因病被自杀、因病……这位讣告写手啊,因病和坠楼有因果关系吗?几乎是以暗含幽默的方式公布讣告?)

  涂序新老师1977年8月生于浙江金华,1995年9月——2001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2000年6月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6月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2007年6月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得岩土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6月中旬回国到学院工作。(没啥问题,我老不骂人)

  涂序新老师为人真诚善良,对待同事细心周到,受到大家的尊重;对待学生,耐心解答疑问,多次深入新生宿舍与学生交流,受到学生的爱戴。涂序新老师学识渊博、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对研究工作认真执着,精益求精。(他妈的,看到这里虽然说了点人话,但感觉怪怪的,尤其是什么“多次深入新生宿舍”)

  借此机会,感谢学校各部门及学院师生的关心!(开始感谢了?要不要开始庆功?还有在讣告上感谢的?还“借此机会”?)

  附涂序新博士来学院的主要经历

  2009年1月,涂博士通过电子邮件与学院岩土所联系,申请教师岗位;

  3月24日,由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博士来学院面试;(看到没,“由学校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看到没!还国际机票呢!逝者面试时还喝了你们的水,要不要说出来?总之,浙大出钱了!浙大买单了!浙大牛逼了!这句话的前半句要是翻译成英文,在美国是会被人笑死的!)

  4月21日,学院将《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发给涂博士,涂博士于次日通过电子邮件表示“本人愿意接受你们所提供的岗位和待遇”;(嗯,至于你们履行没履行,是另一个问题,这里不骂了,要不然太长了)

  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聘用合同;

  7月28日,涂博士租住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此后,他相继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留学归国人员座谈会、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会务工作,并担任了 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极品段!极品段!我老拍案惊奇,我老佩服得高山滚鼓、前仰后合,我老看得老泪纵横、感激涕零……看到没,浙大提供了房子耶!57平方米呢!更绝的是,里面还有很多很多设备,让诸位海归和海不归大开眼界:独立厨房的耶!不是筒子楼!还有卫生间呢——可惜没说独立卫生间;还有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多全啊,要是再有烤箱的话不活脱脱是个美国公寓?还有床铺和桌椅呢!妈的当海归是北朝鲜来的啊?

    喘口气,继续分析:在一个人的讣告上,会出现诸多电器和类似信息,单看这一段还以为转租房子呢!总之,浙大真好哇,提供这么多东西,海归这儿看来是谁也亏不了,连微波炉都有了呢!就不用像我老当初那样,和人一起去沃尔玛花二三十美元去买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新的,因为没说 ——对于让海归用新微波炉,恐怕讣告上也得加一条“电器和家具还都是新的呢!”写讣告的人,一看就是中专会计出身,算账列清单真麻利啊!某大学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果然是高手不问出身,在下服了!)

  9月1日到8日期间,涂博士参加了学校在之江校区举行的新教师岗位集中培训;(没毛病)

  9月8日,学校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9月11日,涂博士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看到没,“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暗含的意思我不说了,反正我懒得去分析)

  9月17日,涂博士于凌晨2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大团圆!因病、坠楼!到此全文达到结局,此病极是了得,居然会让人坠楼,而且还不是失足坠楼!这样写,难道有些人、有些“第一流”大学不觉得无耻吗?)

    (全文完。我无话可说,我只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在中国即使像狗一样卑微,像猪一样肮脏,也得选择活着,否则你的讣告上会出现微波炉!)

  (在这十数天或是二十天前,地球另一边的一个叫做美国的国家的某个大学里,也有人为Dr.Tu发了简短的讣告(大意,我记不得了):涂博士不幸去世,他曾工作求学于我们这里,做出了不少贡献。我们每个人都为他悲伤,希望他在天堂安息。

  ——但是,我深深的确定,上面没有写这个大学曾经给过他工资、保险、公寓、微波炉、家具,也没有写他在这里住在有热水、有独立卫生间、有独立厨房、有电磁炉和烤箱的住处——当然也不会提到机票和住宿。)
0
回复

恶黑 离线

帖子:11
粉蓝豆:1
经验:13
注册时间:2009-09-22
加关注  |  发消息
13 楼    发表于2009-10-23 16:25: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浙大博士之死 挑开无数海归内心的苍凉

东北网    2009-10-22 21:32:28
9月17日,浙江大学任讲师的海归博士涂序新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在跳楼前6天,他刚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该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

  没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从3楼走到11层纵身跃下的。这位今年6月才从美国回到国内的32岁海归,拿到了浙江大学的教职资格,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可爱的孩子,前程似锦等待着他。然而,仅仅在国内呆了三个月,这位浙大的学术骨干竟毫无征兆地选择了这样一个悲剧的结束。人们扼腕叹息,更疑问重重,究竟是什么让一个青年才俊选择了如此决然的离开?

  悲剧的发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肇因。触摸涂序新的生命轨迹,我们也许更能看清无数海归人的心理路径——从小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保送名牌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直至博士后,是家庭的骄傲与期待。如此履历,回国面对的却是税后两千块的工资,同是博士却无法找到工作的妻子,还有那坚挺的房价和高额的幼儿园学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很容易让这位年轻学人陷入现实困顿。实际上,涂序新身上有相当一部分海归的心理印痕:从小生活在众星捧月的教育环境中,留学海外长期接受独立学术、优厚生活环境的熏陶,对国内现实缺乏了解,抱着一腔家国情怀归国后,面对巨大的现实落差,无法承受家庭期待与现实负重。

  这或正是无数海归们内心的苍凉,也或可归结为涂序新之死的海归群体心理因素。当然,作为一个有志于学术,在SCI核心期刊均有论文发表的年轻学人,现实困境完全可以视为短暂问题,真正压垮他的,或正是他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学术。尽管网络盛传其申请职称失利、学校口头承诺未能实现等问题,我们已无法考证。但从其留下的的遗书中,谈及“国内学术圈现实:残酷、无信、无情”,却似乎已经说明他最后的学术信仰断裂。

  的确,当下国内高校的高度行政化、学术圈子化,足以让一个长期接受国外自由、独立学术氛围熏陶的海归深感水土不服。正如一位海归学者所说:“圈子,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圈子,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在国外,圈子都是以专业领域集结的学术圈子,国内高校的圈子不但有学术圈,还有行政圈,更有学术与行政相互交融的圈子,其中的利益关系纵横交错,各圈各有利益代表。在这样的学术生态下,做学术更像是做关系,没有了学术的纯粹与简单。这也许正是涂序新对国内学术圈现实的解读:残酷、无信、无情,也或正是其申报职称所带来绝望的最终肇因。

  无论从个体因素还是从学术因素解读海归涂序新之死,都是一个太过沉重的话题。一个生命的逝去,本不应承载太多的猜测与揣度,但却应有对现实人群的关怀,以及对肇因的反思与改进。唯有如此,这样的个人悲剧,才不至成为群体症候延续下去。
0
回复

恶黑 离线

帖子:11
粉蓝豆:1
经验:13
注册时间:2009-09-22
加关注  |  发消息
14 楼    发表于2009-10-23 16:34: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美国和加拿大双博士,毫无预兆地从Toronto, DON MILLS高架立交桥跳下

倍可亲(backchina.com) 获得美国和加拿大双博士头衔的大陆移民蒋国兵,毫无预兆地从Toronto, DON MILLS高架立交桥跳下,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redirect.php?fid=64&tid=395012&goto=nextoldset
2006-7-21,加拿大《星星生活周报》率先报道了一则惊人消息:双料博士蒋国兵跳桥身亡!作为曾经的湖北省高考状员,清华大学高才生、研究生及当时最年轻的副教授,获得美国和加拿大双博士头衔的大陆移民蒋国兵,毫无预兆地从DON MILLS高架立交桥跳下,这一突发事件,犹如一颗惊雷,顿时在整个华人社区炸响!

    蒋国兵,这个有着不同寻常背景的人,在多伦多以这种绝决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一道不断扩散的波澜,震荡着中、加、美华人的心!特别是同样有着移民身份的美加华人同胞,更是痛惜不已,并引发出对这一事件的广泛讨论……

    蒋国兵的死,由于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究竟出于何种原因,我们已经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喜爱研究哲学问题的蒋国兵是否能够用语言去解释自己的行为,也未可知。然而,他的死,比之之前华社发生的种种自杀事件,似乎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意味,让人不得不思考。
0
回复

Rebecca 离线

帖子:2771
粉蓝豆:52
经验:3408
注册时间:2006-09-25
加关注  |  发消息
15 楼    发表于2009-10-23 19:1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扼腕叹息!确实是病了——抑郁症多半会这样结束自己。

死者当安息!无论如何,是值得同情的,是很悲哀、很不幸的一件事。

看来没有充分准备好,不要轻易转换自己生存的环境,无论是回来、还是出去~看来都是一样的。 

0
回复
signature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

小荷 离线

帖子:8546
粉蓝豆:97
经验:12725
注册时间:2006-09-11
加关注  |  发消息
16 楼    发表于2009-10-23 20:06: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是啊!一定是病了,否则不会这样选择!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回来啊!

有时候看似乐观的人,可能内心更脆弱。很多人以为他很乐观,对他关注的就会少一些。

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该放弃的就放弃,快乐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0
回复
signature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掌心0164 离线

帖子:2403
粉蓝豆:504
经验:2925
注册时间:2009-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17 楼    发表于2009-10-23 22:44: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中国每天自杀的人很多;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自杀的,还不只一个;我们在为他们惋惜的同时,我们能做的是要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其实随着海归人才的增多;在国内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的人数也会增多。其实这只是一个个案,我们同情他的家人的同时;也痛恨他的狠心。我们只有好好的活着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影响他人;不能要求刚回来就让别人以他为中心。我同情他活着的家人,不同情自杀的弱者(除非有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
0
回复
signature
掌心0164

全子 离线

帖子:3318
粉蓝豆:74
经验:3546
注册时间:2006-10-19
加关注  |  发消息
18 楼    发表于2009-10-26 08:01: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恶黑在2009-10-23 16:18:00的发言:

人走了,不管怎么样走的,都很令人悲伤。不好笑地!

 

请不要曲解,我笑的不是离去的那个人,另外,笑的背后还有悲哀
0
回复

wangzhihui 离线

帖子:179
粉蓝豆:22
经验:277
注册时间:2007-07-21
加关注  |  发消息
19 楼    发表于2009-10-27 13:34: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死者安息!活着的要快乐、坚强!
0
回复

wfbjwt 离线

帖子:6628
粉蓝豆:163
经验:7418
注册时间:2006-10-08
加关注  |  发消息
20 楼    发表于2009-10-28 12:22: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39岁海归博士在河滩非正常死亡疑为自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8日04:52  扬子晚报

  海归博士、潜力无限的年轻教授、湖南大学以50万重金引进的特殊人才,在39岁这个人生与事业的“黄金时期”却离开了人世。这个让人扼腕叹息的人就是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南方圆,近日他在湘江河滩上非正常死亡,疑为自杀。而他今年5月1日刚结婚,并买了新房。

  据了解,南方圆于1970年生,湖北浠水人,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先后在美国、加拿大学习工作,并在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同时记者了解到,南方圆是2008年被湖大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湖大给了他50万的科研经费和安家费。记者从该院2009年7月份的教职工工资单上看到,南方圆当月的工资是10000元,而该院书记当月的工资收入是5300多元。“他的工资收入是全院当月最高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南方圆在学校很受重视,收入在长沙完全可以过得很好,生前的条件非常好。

  对于南方圆的死因,学校老师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他犯有精神抑郁症。一个认识南方圆的老师说,南方圆在回国前可能就有这个病,南方圆结婚时,他妻子还不知道他的病情。结婚后,他妻子发现他有时候深更半夜莫名其妙地跑出去,为此夫妻俩还闹过矛盾。

  对于南方圆死亡时的情形,湖南大学一位行政领导如是描述:因为南方圆精神有问题,他母亲专门过来照看他。出事那天,他母亲见他一个人走出去,跟踪了一段路程,后来看他往回走,就放心了。没想到他并没有回家,等发现他时,已经死于湘江河滩上。对于各种渠道盛传南方圆跳湘江自杀的消息,这位校领导说事实与传言不符,因为湘江枯水,所以南方圆是摔死而不是淹死。死亡地点在一个下河的陡坡,究竟是不小心摔死还是自杀,目前还不清楚。

  (三湘都市报供稿)

0
回复
signature
嫁人就嫁灰太狼,学习要上华夏网。
回复:27 阅读:5619
共2页/27条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