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讨论首页
资讯学术本站会议
讨论专业文娱自建
百科辞典图库数字切片
教学讲堂培训网络学院
分享资源下载
文献杂志检索
人才求职招聘委托
社区博客科室学会
商家品牌产品求购
服务会诊书店邮局
当前位置:讨论区>自建讨论>专业
推广栏目:安必平细胞学|迪诺基因|吴秉铨基金|兰丁AI云诊断
当前所在小组:中华病理学杂志
回复:0 阅读:1542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年第38卷第6期 论著 文章的中文摘要

楼主 CJPA 离线 发表于 2009-06-23 14:53:00举报|关注(0)  快捷回复

 

310·44

尸体解剖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差异分析=Analysis of discrepancies between clinical and autopsy diagnoses in 188 cases[刊,中]/ 蔡军1,姜叙诚1,傅国辉1,杜心垿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0025)//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366~369

分析尸体解剖病理诊断(简称尸检诊断)与临床诊断在不同类型医院和入院后病程时间(24 h内外)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88例尸体解剖资料,比较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差异及疾病分布。结果  188例尸解的误诊率为48.9%(92/188),一级医院的误诊率(25/33,75.8%)显著高于三级医院(38/96,39.6%;X2=12.861,P=0.000)和二级医院(29/59,49.2%; X2=6.179,P=0.016)。入院24 h后误诊率明显低于入院24 h内(X2=20.991,P=0.000)。漏诊率为33.5%(65/188),一级医院明显高于三级医院(X2=8.241,P=0.006)。入院24 h内各级别医院的漏诊率无显著差异,入院24 h后三级医院的漏诊率显著低于一级医院(X2=5.181,P=0.047)。误诊和漏诊的疾病分布以心脏病变、感染、动脉病变和肺栓塞等为主。结论  各级医院的临床诊断和尸检诊断差异较大。一级医院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显著高于三级医院,并与入院后病程时间密切相关。应提倡积极开展尸体解剖工作和临床病理讨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图1表4参6

关键词:尸体解剖;诊断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03

E-mail: xjiang@shsmu.edu.cn

 

 

310·44

医疗纠纷275例尸体解剖分析= Autopsy study of 275 medical dispute cases[刊,中]/ 谢志刚1,郑杰1(1.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100191)//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370~375

探讨医疗纠纷死亡病例的特点,尤其是尸检量、医院、科室、年龄及死亡原因分布特点,为完善医疗纠纷尸检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275例医疗纠纷尸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医疗纠纷尸检逐年增加,二三级医院的外科、妇产科及一级医院的门急诊为死亡纠纷好发科室,1岁以内围生期胎儿及幼童死亡病例比其他年龄组死亡病例更易导致纠纷,国际疾病分类表(ICD10)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围生期疾患、外伤或医疗过程附加因素三个大类在纠纷病例死亡原因多于其他大类。绝大多数死亡是疾病自然转归的结果,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死亡存在密切关系的病例只占13.5%(37/275)。对冠心病猝死、心肌梗死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的病理诊断应严格掌握诊断标准。结论  医疗纠纷尸检可以明确死因,保留证据,对解决纠纷至关重要。严谨细致的操作、规范的诊断及死因分析是做好医疗纠纷尸检工作的关键。图1表5参9

关键词:尸体解剖;死亡原因;诊断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04

E-mail:xie_zg@bjmu.edu.cn

 

310.44

尸检组织环氧合酶2、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冠状动脉的表达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关系= Expression of COX-2 and PAPP-A in coronary arter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 autopsy study of 42 cases[刊,中]/于霄1,赵俊军1,王波1,郭静2,庄永杰1,唐宁1,刘志双3,徐斌4,唐建武1,孙雷1(1.大连医科大学中日临床病理中心,大连116044;2.辽宁省抚顺矿业集团总医院;3.辽宁省瓦房店市公安局;4.大连公安局金州分局)//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376~379

    为了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时尸检标本中环氧合酶2(COX-2)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冠状动脉局部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相关性,从2002—2007年尸检例中筛选出有ACS发生的21例标本作为ACS组,选择未发生ACS的标本2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其左、右冠状动脉。以CD68标记巨噬细胞、α-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细胞,通过对这两种细胞的标记定位PAPP-A、COX-2的阳性部位。结果:(1)COX-2及PAPP-A的阳性部位均为内皮细胞胞质、巨噬细胞胞质、平滑肌细胞胞质。COX-2在ACS组平滑肌细胞胞质的表达阳性率为28.60%,在对照组平滑肌细胞胞质阳性率为4.76%,结果表明ACS组COX-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13,P<0.05)。(2)在ACS发生时,COX-2与PAPP-A在冠状动脉中膜平滑肌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r=0.88,P<0.05)。(3)非斑块处平滑肌表达PAPP-A强度明显强于斑块底部平滑肌(χ2=10.36,P<0.05)。结果提示,COX-2、PAPP-A可通过在冠状动脉局部发挥作用来参与ACS的发生。图5表3参15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尸体解剖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05

E-mail:sunlei100@yahoo.com.cn

 

310.44

意外电击致死16例尸检病理分析=Pathology of accidental electrocution: an autopsy study of 16 cases[刊,中]/罗泊涛,赵颖海,陈小毅,姜汉国(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湛江524023)//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380~383

探讨电击致死的诊断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 1月—2008年 7月受理的16例意外电击致死法医尸检案例。采用大体观察和HE镜下观察。结果:16例意外电击致死尸检肉眼具典型电流斑者仅5例,光镜下典型电流斑11例。非典型电流斑形态多样化,以单纯性表皮剥脱和颜色改变多见。体内器官病理变化主要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较明显和部分案例心肌间质灶性出血和血管内皮细胞极性化改变。结论:光镜下皮肤电流损伤是诊断电击致死的主要依据;而心肌的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图6表1参6

关键词:电击伤;尸体解剖;心肌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06

 E-mail:jim0120424@21cn.com

 

310.44

乳腺癌局部及腋窝淋巴结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的关系=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nfiltrating cytotoxic lymphocytes in breast cancer and the draining lymph nodes [刊,中]/王鸿雁1,何建军1,史秦峰2,来宝长2,丁海燕2,郑瑾2,王一理2(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710061;2.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384~388.

分析了乳腺癌局部肿瘤组织和腋淋巴结中浸润毒性淋巴细胞的数量、活化状态,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探讨其意义。对资料齐全且术前均未接受任何化疗和放疗的74例乳腺癌原发灶及所切除的腋淋巴结进行病理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并分为淋巴结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通过单克隆抗体CD8、粒酶B、穿孔素、CD56的检测,分析肿瘤局部及腋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在肿瘤局部浸润组织中CD8+细胞间质明显多于实质,淋巴结无转移组肿瘤局部[(35.7±16.0)个]及腋淋巴结CD8+ 细胞数[(53.0±18.2)个]均高于淋巴结有转移组[(23.7±9.6)个]和[(38.2±12.7)个],肿瘤局部CD8+ 细胞数在5年生存组[(32.9±14.1)个]显著高于死亡组[(20.1±9.9)个]。以粒酶B为毒性淋巴细胞活化标记时,毒性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和腋淋巴结中CD8+、CD56+细胞数均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与Ⅰ和Ⅱ期相比,在Ⅲ+Ⅳ期肿瘤组织和腋淋巴结中浸润的活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情况下,肿瘤组织中浸润的穿孔素 + 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粒酶B+细胞。结论:在乳腺癌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抑制其肿瘤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有一定意义。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可能是影响毒性淋巴细胞发挥抗瘤效应的重要因素。图6表3文献18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细胞,毒性;肿瘤转移,抑制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07

E-mail:wangyili@mail.xjtu.edu.cn

 

310.44

咽部特殊感染症病理特点及病原体检测的探讨=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specific infections in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刊,中]田澄1,张盛忠1,刘红刚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73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389~392

为了探讨咽部特殊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特点,研究其病原体的检测方法,以提高特殊感染症的诊断水平。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近10年咽部61例黏膜溃疡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简易的组织芯片染色技术,对61例咽部黏膜溃疡组织,用PAS、Giemsa、革兰、美蓝、改良的Warthin-Starry(W-S)及抗酸染色进行集中染色,比较各种染色方法对病原体的染色效果,找出不同病原体的最佳染色方法。结果显示:组织切片内发现密螺旋体23例,短螺旋体10例,分支杆菌4例,鼻硬结杆菌4例,霉菌侵袭1例,细菌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1例,扁桃陷窝放线菌2例。非特异性细菌感染16例。结果提示, 螺旋体、鼻硬结杆菌均以改良的W-S染色效果最佳,真菌染色应根据真菌的不同类型联合应用革兰及PAS、W-S染色进行鉴别,分支杆菌以传统的抗酸染色效果最好。图10参11

关键词:鼻咽疾病;感染;诊断试验,常规;染色与标记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08

E-mail:zhangshengzhong@263.net

 

310·44

子宫内膜上皮内肿瘤形态学诊断及PTEN表达情况=Morphological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expression of PTEN[刊,中]/ 周炜洵1,梁智勇1,高洁1,刘彤华1(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393~396

 

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肿瘤(EIN)病理诊断标准及PTEN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病变51例,复习切片按照EIN诊断标准重新诊断,与原诊断进行比较。同时全部病例做免疫组织化学PTEN染色,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 经重新诊断,2例原诊断单纯增生者有小灶EIN存在,3例原诊断不典型增生者不足EIN标准。增殖期子宫内膜、良性增生、EIN、子宫内膜样癌PTEN缺失率分别为4/8、4/8、16/24及9/11。各组缺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 结论 EIN组织学诊断标准是可行的,但与传统应用的子宫内膜增生分类有一定的差别。PTEN缺失在诊断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不能作为确定诊断的依据。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肿瘤;癌,子宫内膜样;PTEN磷酸水解酶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09

E-mail: liuth_pumch@yahoo.com.cn

 

310·44

宫颈腺癌和腺上皮内肿瘤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和蛋白表达= Muta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in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and gland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刊,中]/黄明1,李文才1,高冬玲1,王玉萍2,古雅丽3(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3.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397~401

探讨PTEN基因的表达和突变在宫颈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腺癌、20例宫颈腺上皮内肿瘤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并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宫颈腺癌、宫颈腺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宫颈腺上皮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23/42)、25.0%(5/20)和100%(28/2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型和子宫内膜型宫颈腺癌组织中PTEN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9/19)和20.0%(2/10),其他组织学变型PTEN 蛋白阳性表达率92.3%(12/13)。宫颈腺癌、宫颈腺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宫颈组织中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19.1%(8/42)、45.0%(9/20)和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7χ2=12.70;P均<0.05);黏液型和子宫内膜型宫颈腺癌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21.1%(4/19)和40.0%(4/10),其他组织学变型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宫颈腺癌的发生与PTEN基因的突变和蛋白表达产物缺失有关,PTEN基因的突变和蛋白表达产物缺失可能是宫颈腺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图10表4参22

关键词:宫颈肿瘤;PTEN磷酸水解酶;突变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10

E-mail: liwencaipatho@yahoo.com.cn

310.44

黑色素瘤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Pilot study of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endothial cells induced by B16 melanoma cells in vitro[刊,中]/倪春生,赵楠,孙涛,赵秀兰,王星辉,古强,孙保存(天津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30007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402~407

目的:体外观察和分析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现象和过程,初步分析肿瘤细胞分泌血管生长因子(VEGF)-a在该诱导过程中的时序关系。方法:利用Transwell系统进行BMSCs与B16细胞共培养,利用免疫荧光、蛋白印迹、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BMSCs经B16诱导后向内皮细胞分化的过程,利用ELISA检测培养液内VEGF-a的水平。结果:BMSCs表型鉴定为CD44+/CD73+/CD90+/CD105+/CD166+/CD34-/CD45-/CD133-,经B16诱导后出现内皮细胞标志物VEGFR-1、VEGFR-2和vWF的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共培养48 h后VEGFR-1、VEGFR-2及vWF均可见明显表达,72 h时VEGFR-2表达量较48 h时增加了1倍,vWF表达量增加了约3倍。共培养体系培养基中可检测到由B16细胞分泌的VEGF-a量随时间增多。结论:B16细胞可能通过分泌VEGF-a来诱导BMSCs具备血管内皮细胞表型,提示BMSCs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图6表1参19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黑色素瘤; 内皮细胞;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11

国家自然基金(30770828)

E-mail:sunbaocun@yahoo.com

 

310.44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介导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活性与乳腺癌细胞表柔比星耐药性的关系=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nfiltrating cytotoxic lymphocytes in breast cancer and the draining lymph nodes [刊,中]/肖兰1,胡建莉2,崔文1(1.山东省济宁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17073;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408~413.

探讨了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介导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活性与乳腺癌细胞表柔比星耐药的关系。用SB203580(15 μmol/L)干预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检测MCF-7/Adr及MCF-7细胞内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细胞凋亡及细胞内表柔比星浓度、EGR-1蛋白活性改变、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EGR-1 mRNA表达;P糖蛋白、磷酸化p53及p38蛋白表达。结果:p38MAPK通路激活的MCF-7/Adr细胞经SB203580(15 μmol/L)干预24和48 h后,(1)MCF-7/Adr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分别由(0.54±0.17)%和(0.81±0.16)%提高为(25.36±1.17)%和(38.21±1.25)%,P<0.05,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2)MCF-7/Adr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2.45±2.36)及(41.66±3.12),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DMSO组MCF-7/Adr细胞的(14.17±1.45)及(16.28±0.63),P<0.01;MCF-7/Adr细胞对表柔比星药物的耐受性显著降低;(3)增加了MCF-7/Adr细胞的EGR-1活性,IC50分别为(21.53±2.17)和(8.77±1.02),低于空白对照组(40.74±2.56);伴随p38MAPK通路活性抑制和EGR-1 mRNA表达增加,磷酸化p5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P糖蛋白显著下调。本结果提示p38MAPK通路与乳腺癌表柔比星耐药密切相关,可能与p38MAPK通路介导的的EGR-1表达相关,EGR-1激活抑制了其下游耐药基因转录,从而使表柔比星耐药得以逆转。图6表1文献17

关键词:乳腺肿瘤;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表柔比星;P糖蛋白;衔接蛋白质类,信号转导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12

E-mail:cuiwenmd@sina.com

 

310.44

恶性胶质瘤细胞株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Differential proteomics in glioblastoma[刊,中]/赵占考1,姜忠敏1,刘晓智2,齐丽莎1,秦晓静1(1.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神经外科,天津  300162)//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6).―414~417

为了寻找和鉴定恶性胶质瘤细胞株的蛋白质组差异蛋白表达谱,为以其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提供必要参考,提取3例恶性胶质瘤细胞株CHG-5、TJ899和TJ905的总蛋白,等比例混匀后行双向电泳,正常胶质细胞为平行对照,筛选和鉴定差异蛋白质点,并就其中部分蛋白质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实体瘤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3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0个得到成功鉴定,它们主要分属于细胞骨架蛋白、代谢相关蛋白、肿瘤细胞迁移,以及应激与炎性反应相关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和实体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蛋白质组技术结果相一致。结果提示,恶性胶质瘤细胞株与正常胶质细胞比较具有明显的多个差异蛋白表达,它们可能共同参与脑胶质细胞的瘤变过程。图3表1参14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蛋白质组学;电泳,凝胶,双向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09.06.013

E-mail:lxz0907@yahoo.com.cn

被赞数:0
回复:0 阅读:1542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本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