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新闻.
局灶性前列腺萎缩病变的工作小组分类
魏栓增
前列腺上皮萎缩分为两类:弥漫性和局灶性。弥漫性多由于药物去势治疗造成。局灶性萎缩在前列腺临床标本中极为常见,但生物学意义不明,有人认为它是前列腺癌的前驱病变。另外,有些病变类似前列腺癌而在穿刺活检诊断中产生困难,因此认识局灶性萎缩也有临床意义。现阶段,对于前列腺的局灶性萎缩,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命名,以至于造成应用的混乱,不利于不同研究者结果的对比。以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病理系Angelo M. De Marzo 博士为首的工作小组根据形态学特征提出前列腺局灶性萎缩分类系统[1],并由有不同经验的34位病理医生检验其可靠性。经证实这种分类有很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这种分类命名应该有助于以后关于不同类型的局灶性萎缩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以下介绍该分类的内容。
前列腺局灶性萎缩的病变上皮细胞胞质少,造成多数病变低倍镜下颜色较黑。但有时胞质可以透明而且较多。所有萎缩上皮有两层细胞组成:基底细胞和腺腔细胞。虽然基底细胞有时不连续,且在HE切片中不易辨认,但应用基底细胞特异性角蛋白和P63免疫染色可清楚鉴定。局灶性前列腺萎缩可以分为4个亚类。
1.单纯萎缩(图1,2):低倍镜下,多数病变嗜碱性。相对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萎缩上皮细胞的顶端和侧面胞质少。腺泡大小正常,腺泡分布类似于正常上皮组织结构,单位面积的腺泡数目不增多,腺泡外形不规则。多数病变有慢性炎症细胞。
2.单纯性萎缩伴囊泡形成(图3,4):分为两种模式:含有很大直径的圆形腺泡(大于1毫米)和含有小而圆的腺泡。这种腺泡不仅仅是扩张,必须是囊状的圆形腺泡。此病变有很少或者没有炎症细胞。该类型常常腺泡呈背靠背排列,之间间质极少。
3.萎缩后增生(图5,6):低倍镜下病变亦嗜碱性。小而圆的腺泡呈叶状分布,中心常有扩张的导管。多数病变类似正常的静止期乳腺小叶。绝大多数病变上皮由顶端和侧面胞质少的低柱状上皮组成。由于多个小腺泡紧密排列,与正常组织比较单位面积的腺泡增多,而像增生性病变。一些病变有轻微到中度的核仁增大。此时有可能造成误诊为癌。多数病变有慢性炎症细胞。
4.部分萎缩(图7,8):大多数腺腔上皮细胞胞质少,但是较其他萎缩病变细胞的胞质多,而且胞质透明,核两侧有更多胞质。所以低倍镜下部分萎缩病变不嗜碱性。腺泡的结构分布可以类似于单纯萎缩和萎缩后增生。另外部分萎缩可以有中度核仁增大,易误诊为腺癌。
志谢 图片由 Angelo M. De Marzo博士(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Urology, 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 Baltimore, MD. U.S.A.)提供。
参考文献
[1] De Marzo AM,Platz EA,Epstein JI,et al. A working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focal prostate atrophy lesions.Am J Surg Pathol,2006,30(10):1281-1291.
(收稿日期:2006-10-08)
(本文编辑:齐文安)
图1,2 单纯萎缩 HE;图1示大且不规则的腺体,腔内没有乳头状突起 低倍放大;图2示萎缩的腺腔立方上皮,胞质少且颜色深 中倍放大
图3,4 单纯性萎缩伴囊泡形成 HE;图3示含有小而圆的腺泡 低倍放大;图4示萎缩的腺腔上皮,胞质极少 中倍放大
图5,6 萎缩后增生 HE;图5示病变中心可见导管样结构,周围腺泡呈叶状分布 低倍放大;图6示病变间质内有慢性炎症细胞 中倍放大
图7,8 部分萎缩 HE;图7示小到中等大小的淡染胞质的腺泡 中倍放大;图8示立方上皮细胞由于侧面的胞质较多而使核与核之间分隔较远 高倍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