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07-03-22 12:57|举报|关注(0)
-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当他闲适地躺在沙滩上,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工作时,他的灵魂才会喊道;人生真美丽啊。"看见林语堂的这段话时,我想起自己坐在拉荷亚(La Jolla)的海边。中午时分,身旁的每个角落,都被太阳晒得通透。太平洋的海水,柔滑闪光象一匹蓝绸子,细小的白色泡沫,是轻微抖动时绸子上的褶皱。热风一下一下地拍脸,合着舒缓的波涛的节奏,让人有些昏昏欲睡。我忘了自己当时是不是象林语堂写的那样,"静躺着,把一条腿舒舒服服地绻起来, 一条手臂垫在头下作枕头",只记得附近有一个人在滑伞。他站在高坡上,向着海紧跑慢跑。 红色的尼龙大伞在身后飘起,忽闪忽闪,终于将他送上了空中。没有一丝云影的天上, 便出现一个活泼的亮点。我把相机对准他,看他在镜头中摇摆,俯冲,下滑,上扬,又一点点飞出画面,去更远的地方逍遥去了。
拉荷亚只是圣地亚哥(San Diego)众多海滩中的一个。这种悠闲的景致,几乎每时每刻,都可以在圣地亚哥的各个地方找到。这是美国最西南部的城市,终年日照充足,就算在冬天,也有一派茂盛的热带风光。记忆中汹涌澎湃的太平洋,在这里被太阳驯服了, 变得懒洋洋的,终日袒露着蓝宝石般幽深纯净的本色。
无所不在的散漫气息,便是圣地亚哥人所津津乐道的慢节奏,或曰 "慢步(slow pace)"。到了圣地亚哥才知道,热带风光,自有北方人所无法想象的瑰丽。所有的植物,因为饱吸了太阳的火焰,也因此具有火焰般热辣辣的特质。叶子都绿得发油,满城的花,开得大而妩媚。最多最美的是扶桑,英文名字叫"中国木槿(Chinese Hibiscus)"。饱满的鲜红色,花形如同旋转时张开的舞裙;最有趣的,是天堂鸟(Bird of Paradise),羽毛 状的花瓣,一根根向上攒起,金色与紫色交叠,如鸟之飞扬,蹁跹于圣地亚哥的大街小巷 。在这样的地方旅行,当然不适合过分紧凑的日程,也没有心思按照书上的描述,去一一拜访各种名胜古迹。最好的方式,也许就是跟着自己的感觉,随便走,在棕榈夹道的小街上,沿着天堂鸟的步子,或是扶桑花鲜红的指示,慢步。
其实,在城里一打听就会发现,来圣地亚哥,人人必看的明星是熊猫,供养在全美最大的圣地亚哥动物园里,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熊猫的黑白分明,让美国人感到痴迷 。记得在美国中部离我读书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某一年,那里的动物园举办熊猫巡回展览,人们从很远的地方跑来看,耐心地排队等待,虽然真正能看到熊猫的时间,只有宝贵的一小会儿。那次展览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却打破了动物园客流量的纪录,后来园中还特意塑了一对熊猫铜像,纪念这远方来客,为人们曾经带来的激动。对中国人来说,听多了"盼盼到家"的广告,又熟悉各种各样的熊猫造型,当然不会再有兴趣来看圣地亚哥的熊猫了。相比之下,也许圣地亚哥的野生动物园更有意思一些。 在那里,动物是自由放养的,要关起来的是游人。坐在观赏车里,看野鹿野马的奔腾,狮子老虎的无拘无束,与参观一般的动物园,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也许因为自己对这一类项目不太感兴趣吧,总觉得这些规模宏大的动物园和海洋世界, 与圣地亚哥的气质,有点格格不入。 走在城市的路上,到处是棕榈,美丽得让人心猿意马,舒服得只想无所事事,在这样的悠闲中,突然加入动物园的热闹,总有些难以想象。
不过,旅游业是圣地亚哥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不同的人到这里寻找不同的东西,当然没有理由厚此薄彼。远眺圣地亚哥的天际,市中心错落着高高低低的楼群,与其他的城市似乎大同小异, 可是仔细再看,就会发现很大的差别。不要说纽约的天边,拥挤着华尔街繁复的线条,就是其他一些城市,如芝加哥,旧金山,甚至规模不大的西雅图,市中心的那些楼,也大多属于银行,保险公司,或企业。可是在圣地亚哥,没有听说有什么重要的工业或大公司, 除了作为美国的军港,以及海边一两座大学,这个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似乎便是吸引人们来旅游和度假。市中心那几座最入眼的楼,都是旅馆和酒店。
圣地亚哥最好的酒店 - 科诺那多 - 却不在市中心,而在附近的一个岛上。说起住 店,我一直倾向于小巧安静的旅舍,它们似乎更多地浸染了当地的气息,住在里面,仿佛也是踏进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而我的一个朋友,出门时喜欢住在高级酒店里,问她,便会形容里面的种种舒适与方便。对我来讲,除了钱的因素,总觉得那些过于富丽的外表, 仿佛一道隔膜,将高级酒店与窗外的世界隔离开了。可是,当我面对科诺那多的时候,却真的希望自己很有钱,可以住在里面。它的外表 如同一座老式的城堡,红色木屋顶,白窗,白墙,头顶蓝天,前面是海,如一道童话中的布景,承载着悠长的历史。据说,托马斯爱迪生亲自为它设计电灯泡;温莎公爵在这里遇见辛普森太太,从此开始"不爱江山爱美人";玛丽莲梦露住在这里,拍了一部电影使圣地亚哥名胜大噪......即使没有这些往事,我想也不会减少人们对科诺那多的兴趣。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要入住城堡的好奇。实际上,这座1888年的建筑,已经不止是作为旅店 ,而是以它的恢宏与浪漫,成为圣地亚哥一个著名的景点。当夜晚的清风扑面而来,看明月随海潮升起,又渐渐升上科诺那多硕大的屋顶;或是在黄昏的时候,看万道霞光投进旅店的大厅,窗外的棕榈,渐渐抖动成黑色的剪影。红地毯与大舞厅所代表的旧式情调, 在科诺那多日复一日地上演,而越来越多的人,带着新的故事与梦想,住在这里,使它的辉煌,不但没有褪色,反而充满了新的生命。科诺那多让人怀旧。不只是怀念旧时的华丽,还有那时的闲情逸致。清晨在花园里走走,下午坐在靠椅里喝茶,往日的闲适,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的确已经成为一种奢侈。所以,即使自己住不起,也还是对科诺那多心存好感。毕竟,在它的海滩上漫步徜徉,使我暂时忘记了争分夺秒的信条,享受风和日丽,再趁着那点微醉的感觉,将北方冬季中积攒下来的阴郁,拿到阳光下面曝晒。身体是一团用得太久的老棉花,此时慢慢地,竟恢复了本来的轻松。
作为历史的标志,科诺那多所代表的,其实只是圣地亚哥的一小部分。这个地方的文化,给我的感觉,是三国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科诺那多属于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可以说是白人,或是西欧文明,在这里留下的印记。而西班牙人与墨西哥人,对这里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圣地亚哥的很多地名,都是以西班牙语命名的;原本轻快的英语里,也大量加入了西班牙语的浓稠语调;而棕皮肤,黑头发的墨西哥移民,在这个城市中,比其它的地方显著增多。
这种语言与人种上的差异,转化为异国风情,使圣地亚哥在美国的城市里,独树一帜 。在包波公园(Balboa Park)里面,可以看到西班牙文化的痕迹。那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博物馆群,由几十座教堂般大小的建筑组成。即使对里面的展览不感兴趣,也一定要沿着长长的回廊,在公园里走一走,触摸一下西班牙风格的外壳。印象中,西班牙人是强悍的,黑色的面孔,大胆的眼风,隐藏不住的野性的表情;同时又是很富装饰性的, 绣花衬衫,层层叠叠的蕾丝裙,精工细作,满是热烈而繁复的花纹。带着这样的印象,走在安静的公园里。当鸽群腾起,一一飞过雕花立柱,穹顶回廊, 黑边吊灯的时候,昨日的精致与奢华,往往会让人有几分恍惚,会让人不停闪回那些曾经属于西班牙人的光辉岁月。这里过去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直到今天,在包波公园每个光影交接的角落里,似乎还能够找到一点古今明灭的暗示。
西班牙是历史,那么现在,因为与墨西哥只有一关之隔,所以墨西哥人对圣地亚哥的影响,当然要更大一些。最有情调的地方,大概是"老城(Old Town)",那里保留着19世纪初期,墨西哥式的民居,饭庄,酒馆,咖啡馆,露天舞台等各种生活场所。与包波公园的繁复相比,那里大多是简单而干爽的平房,平顶白墙,有时用棕色木板做成护墙,再配以棕色木顶。房前屋后的花,姹紫嫣红地靠在墙上,自有一种 来自民间的朴素和热闹。最好看的是老城中的墨西哥教堂。看着很小,两层楼左右,墙面一律刷成白色,天蓝色的屋顶,竖着白色十字架。简单老实的模样,让人很难想象出它所承担的严肃使命。
这个明快的墨西哥教堂,给人的感觉,与那些传统的大教堂完全不同。记得纽约的圣帕特利克教堂,掩映在楼群之中,里面点着无数的蜡烛,闪着幽暗神秘的光;华盛顿大教堂,以斑驳的彩绘玻璃而著名,阴暗的走廊里,不时能听到唱诗的歌;我去过波士顿的基督教科学殿堂,也去过盐湖城的摩门教总部,所有这些地方,无论是哥特式的尖塔,或是罗马风格的圆顶,都建得宏伟庄严,以权威般的高不可攀,让人惧怕,让人充分意识到自我的渺小,从而在恐惧与自责中,谨慎一生。可是这个墨西哥小教堂,却要还人以自然。白色的外表没有一丝阴影,可以让人毫不犹豫地走进去,检讨自己的错误,浑身轻松地走出来,再开始一个全新的自己。如果灵魂真的需要一个审查与指引的所在,那么,这是我喜欢的那种教堂,面对的仿佛是宽和的长者,可以让人自由地吐露心事。
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墨西哥人,都活得相对轻松自在一些。我想也许就是因为墨西哥人轻松的本性,才使圣地亚哥,成为一个慢节奏的城市。这种与现代生活不合拍的缓慢,如今反倒成为一种风景,吸引人们暂时脱离日常的轨道,与圣地亚哥一起,体会久违的慢步。
找一家小巧的墨西哥饭馆,坐在树荫浓密的院子里,花布大伞下,一对粗笨的皮椅, 大沙发似的,可以把身体蜷在里面,舒舒服服地,吃绵软的墨西哥土豆泥,黑豆泥,碎牛肉和玉米饼。不远处的小摊上,中年的墨西哥妇女在卖烤面包,黄澄澄,油亮亮的。她的货车上还有成串的红辣椒,以及彩纸扎成的大花,鲜艳无比的粉色,蓝色,叫不上名字, 可是那种花形,经常在墨西哥电影中见到。
到了晚上,天气渐渐凉爽起来,空气中混合着风与花的气息,让人舍不得进屋去,只想在花前树下摆张桌子,随便吃点什么,聊聊天。于是港口便有露天的海鲜摊子,城里有古老的煤气灯区,都是极热闹的所在。当然也有中餐馆,掩映在绿树花影里面,吃饱了饭走出来,扑面是花香,路边那种开着小白花的树,比丁香的味道,还要浓些,还要甜些。如果刻意要躲开这些热闹,那么就买一杯可乐,一张卷饼,包着新鲜的蔬菜沙拉,到人少的海边去。圣地亚哥的夕阳是不能不看的,一两棵棕榈,枝叶纷披,在晚霞中婆娑着 ;一只孤独的皮艇,桨叶翻飞,向着夕阳的方向,一直追过去;几个游人,坐在海边的石凳上,不时传过来一些轻声笑语......
眼前所有这些明亮的色彩,让我开始理解了印象派的画,特别是高更,每一幅都红山绿树,鲜艳夺目。原来总觉得其中掺杂了太多画家的激情,现在才明白,实际的景色,同样可以无比艳丽。不只是景色,高更画中的红男绿女,人人都有一种梦中的表情,似乎要永远停留在某个遐想的瞬间。这种表情在圣地亚哥也很常见。没有人愿意在大太阳底下奔走疾呼,都是拖拖沓沓地,随时要找个地方,轻松地坐坐,悠闲地发一会儿呆。
没有人愿意重复自己。没有人愿意在宝贵的假期,满怀喜悦地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看到的只不过是原来生活的翻版。或者更糟,跑到一个繁忙的大城市里,看着别人更加匆忙的脚步,只会让自己徒添烦恼。不是经常有这种情况么?出门旅游,本来是为了避开大路的喧嚣,而特意挑选一条僻静的小巷,谁知巷子里随时有飞车掠过,尘土四散,噪音不停。这种感觉,让人多么失望。
而圣地亚哥给人的印象,恰恰相反,虽说是大城市,看起来倒更象海边的度假小镇。 它也有一个古老的市中心,拥挤着形形色色的摊贩与商店,但更多更好看的,其实是街边一幢幢别墅式的小楼,屋前屋后密密簇拥着花草。楼大多有两三层高,白墙,一律是金红的瓦,极厚重的,如波涛般在房顶整齐滚动。
说来奇怪,一年后在四川的青城山里,当我坐着缆车,看脚下徐徐掠过的山里民居时 ,突然想起了圣地亚哥的那些小楼。同是白墙瓦顶,却因为地域与气候的不同,两种建筑便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四川的房子,瓦是黑色的半圆,薄薄的,一片片压着屋顶,四角做出翘翘的飞檐;又因为潮湿,白墙上似乎总给人一些苔藓的想象。而圣地亚哥的小楼,墙里仿佛嵌进了阳光的颗粒,泛着明晃晃的光。这两种建筑,一中一西,或古朴清幽,或端庄明丽,真可以说是风格上的两个极端了。
看林语堂的文章,想着自己在圣地亚哥的小楼间,曾经漫无目的地穿行。文章中提到,做真正悠闲的自我,不但要有能力,还要有这样做的胆量。在今天,有多少人可以安然慢步呢?不管是出于争强好胜的心愿,或是因为环境而身不由己,生活与工作的步伐越来越快,稍微慢一些,自己就先怕赶不上时代的节奏。
我知道自己当然没有胆量,去悠闲地度过每一天;但至少,会找出一些日子,跑到圣地亚哥那样的地方去,在永远的沙滩与阳光之间,为自我松绑,慢步,而且如释重负。
"当他闲适地躺在沙滩上,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工作时,他的灵魂才会喊道;人生真美丽啊。"看见林语堂的这段话时,我想起自己坐在拉荷亚(La Jolla)的海边。中午时分,身旁的每个角落,都被太阳晒得通透。太平洋的海水,柔滑闪光象一匹蓝绸子,细小的白色泡沫,是轻微抖动时绸子上的褶皱。热风一下一下地拍脸,合着舒缓的波涛的节奏,让人有些昏昏欲睡。我忘了自己当时是不是象林语堂写的那样,"静躺着,把一条腿舒舒服服地绻起来, 一条手臂垫在头下作枕头",只记得附近有一个人在滑伞。他站在高坡上,向着海紧跑慢跑。 红色的尼龙大伞在身后飘起,忽闪忽闪,终于将他送上了空中。没有一丝云影的天上, 便出现一个活泼的亮点。我把相机对准他,看他在镜头中摇摆,俯冲,下滑,上扬,又一点点飞出画面,去更远的地方逍遥去了。
拉荷亚只是圣地亚哥(San Diego)众多海滩中的一个。这种悠闲的景致,几乎每时每刻,都可以在圣地亚哥的各个地方找到。这是美国最西南部的城市,终年日照充足,就算在冬天,也有一派茂盛的热带风光。记忆中汹涌澎湃的太平洋,在这里被太阳驯服了, 变得懒洋洋的,终日袒露着蓝宝石般幽深纯净的本色。
无所不在的散漫气息,便是圣地亚哥人所津津乐道的慢节奏,或曰 "慢步(slow pace)"。到了圣地亚哥才知道,热带风光,自有北方人所无法想象的瑰丽。所有的植物,因为饱吸了太阳的火焰,也因此具有火焰般热辣辣的特质。叶子都绿得发油,满城的花,开得大而妩媚。最多最美的是扶桑,英文名字叫"中国木槿(Chinese Hibiscus)"。饱满的鲜红色,花形如同旋转时张开的舞裙;最有趣的,是天堂鸟(Bird of Paradise),羽毛 状的花瓣,一根根向上攒起,金色与紫色交叠,如鸟之飞扬,蹁跹于圣地亚哥的大街小巷 。在这样的地方旅行,当然不适合过分紧凑的日程,也没有心思按照书上的描述,去一一拜访各种名胜古迹。最好的方式,也许就是跟着自己的感觉,随便走,在棕榈夹道的小街上,沿着天堂鸟的步子,或是扶桑花鲜红的指示,慢步。
其实,在城里一打听就会发现,来圣地亚哥,人人必看的明星是熊猫,供养在全美最大的圣地亚哥动物园里,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熊猫的黑白分明,让美国人感到痴迷 。记得在美国中部离我读书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某一年,那里的动物园举办熊猫巡回展览,人们从很远的地方跑来看,耐心地排队等待,虽然真正能看到熊猫的时间,只有宝贵的一小会儿。那次展览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却打破了动物园客流量的纪录,后来园中还特意塑了一对熊猫铜像,纪念这远方来客,为人们曾经带来的激动。对中国人来说,听多了"盼盼到家"的广告,又熟悉各种各样的熊猫造型,当然不会再有兴趣来看圣地亚哥的熊猫了。相比之下,也许圣地亚哥的野生动物园更有意思一些。 在那里,动物是自由放养的,要关起来的是游人。坐在观赏车里,看野鹿野马的奔腾,狮子老虎的无拘无束,与参观一般的动物园,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也许因为自己对这一类项目不太感兴趣吧,总觉得这些规模宏大的动物园和海洋世界, 与圣地亚哥的气质,有点格格不入。 走在城市的路上,到处是棕榈,美丽得让人心猿意马,舒服得只想无所事事,在这样的悠闲中,突然加入动物园的热闹,总有些难以想象。
不过,旅游业是圣地亚哥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不同的人到这里寻找不同的东西,当然没有理由厚此薄彼。远眺圣地亚哥的天际,市中心错落着高高低低的楼群,与其他的城市似乎大同小异, 可是仔细再看,就会发现很大的差别。不要说纽约的天边,拥挤着华尔街繁复的线条,就是其他一些城市,如芝加哥,旧金山,甚至规模不大的西雅图,市中心的那些楼,也大多属于银行,保险公司,或企业。可是在圣地亚哥,没有听说有什么重要的工业或大公司, 除了作为美国的军港,以及海边一两座大学,这个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似乎便是吸引人们来旅游和度假。市中心那几座最入眼的楼,都是旅馆和酒店。
圣地亚哥最好的酒店 - 科诺那多 - 却不在市中心,而在附近的一个岛上。说起住 店,我一直倾向于小巧安静的旅舍,它们似乎更多地浸染了当地的气息,住在里面,仿佛也是踏进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而我的一个朋友,出门时喜欢住在高级酒店里,问她,便会形容里面的种种舒适与方便。对我来讲,除了钱的因素,总觉得那些过于富丽的外表, 仿佛一道隔膜,将高级酒店与窗外的世界隔离开了。可是,当我面对科诺那多的时候,却真的希望自己很有钱,可以住在里面。它的外表 如同一座老式的城堡,红色木屋顶,白窗,白墙,头顶蓝天,前面是海,如一道童话中的布景,承载着悠长的历史。据说,托马斯爱迪生亲自为它设计电灯泡;温莎公爵在这里遇见辛普森太太,从此开始"不爱江山爱美人";玛丽莲梦露住在这里,拍了一部电影使圣地亚哥名胜大噪......即使没有这些往事,我想也不会减少人们对科诺那多的兴趣。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要入住城堡的好奇。实际上,这座1888年的建筑,已经不止是作为旅店 ,而是以它的恢宏与浪漫,成为圣地亚哥一个著名的景点。当夜晚的清风扑面而来,看明月随海潮升起,又渐渐升上科诺那多硕大的屋顶;或是在黄昏的时候,看万道霞光投进旅店的大厅,窗外的棕榈,渐渐抖动成黑色的剪影。红地毯与大舞厅所代表的旧式情调, 在科诺那多日复一日地上演,而越来越多的人,带着新的故事与梦想,住在这里,使它的辉煌,不但没有褪色,反而充满了新的生命。科诺那多让人怀旧。不只是怀念旧时的华丽,还有那时的闲情逸致。清晨在花园里走走,下午坐在靠椅里喝茶,往日的闲适,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的确已经成为一种奢侈。所以,即使自己住不起,也还是对科诺那多心存好感。毕竟,在它的海滩上漫步徜徉,使我暂时忘记了争分夺秒的信条,享受风和日丽,再趁着那点微醉的感觉,将北方冬季中积攒下来的阴郁,拿到阳光下面曝晒。身体是一团用得太久的老棉花,此时慢慢地,竟恢复了本来的轻松。
作为历史的标志,科诺那多所代表的,其实只是圣地亚哥的一小部分。这个地方的文化,给我的感觉,是三国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科诺那多属于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可以说是白人,或是西欧文明,在这里留下的印记。而西班牙人与墨西哥人,对这里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圣地亚哥的很多地名,都是以西班牙语命名的;原本轻快的英语里,也大量加入了西班牙语的浓稠语调;而棕皮肤,黑头发的墨西哥移民,在这个城市中,比其它的地方显著增多。
这种语言与人种上的差异,转化为异国风情,使圣地亚哥在美国的城市里,独树一帜 。在包波公园(Balboa Park)里面,可以看到西班牙文化的痕迹。那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博物馆群,由几十座教堂般大小的建筑组成。即使对里面的展览不感兴趣,也一定要沿着长长的回廊,在公园里走一走,触摸一下西班牙风格的外壳。印象中,西班牙人是强悍的,黑色的面孔,大胆的眼风,隐藏不住的野性的表情;同时又是很富装饰性的, 绣花衬衫,层层叠叠的蕾丝裙,精工细作,满是热烈而繁复的花纹。带着这样的印象,走在安静的公园里。当鸽群腾起,一一飞过雕花立柱,穹顶回廊, 黑边吊灯的时候,昨日的精致与奢华,往往会让人有几分恍惚,会让人不停闪回那些曾经属于西班牙人的光辉岁月。这里过去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直到今天,在包波公园每个光影交接的角落里,似乎还能够找到一点古今明灭的暗示。
西班牙是历史,那么现在,因为与墨西哥只有一关之隔,所以墨西哥人对圣地亚哥的影响,当然要更大一些。最有情调的地方,大概是"老城(Old Town)",那里保留着19世纪初期,墨西哥式的民居,饭庄,酒馆,咖啡馆,露天舞台等各种生活场所。与包波公园的繁复相比,那里大多是简单而干爽的平房,平顶白墙,有时用棕色木板做成护墙,再配以棕色木顶。房前屋后的花,姹紫嫣红地靠在墙上,自有一种 来自民间的朴素和热闹。最好看的是老城中的墨西哥教堂。看着很小,两层楼左右,墙面一律刷成白色,天蓝色的屋顶,竖着白色十字架。简单老实的模样,让人很难想象出它所承担的严肃使命。
这个明快的墨西哥教堂,给人的感觉,与那些传统的大教堂完全不同。记得纽约的圣帕特利克教堂,掩映在楼群之中,里面点着无数的蜡烛,闪着幽暗神秘的光;华盛顿大教堂,以斑驳的彩绘玻璃而著名,阴暗的走廊里,不时能听到唱诗的歌;我去过波士顿的基督教科学殿堂,也去过盐湖城的摩门教总部,所有这些地方,无论是哥特式的尖塔,或是罗马风格的圆顶,都建得宏伟庄严,以权威般的高不可攀,让人惧怕,让人充分意识到自我的渺小,从而在恐惧与自责中,谨慎一生。可是这个墨西哥小教堂,却要还人以自然。白色的外表没有一丝阴影,可以让人毫不犹豫地走进去,检讨自己的错误,浑身轻松地走出来,再开始一个全新的自己。如果灵魂真的需要一个审查与指引的所在,那么,这是我喜欢的那种教堂,面对的仿佛是宽和的长者,可以让人自由地吐露心事。
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墨西哥人,都活得相对轻松自在一些。我想也许就是因为墨西哥人轻松的本性,才使圣地亚哥,成为一个慢节奏的城市。这种与现代生活不合拍的缓慢,如今反倒成为一种风景,吸引人们暂时脱离日常的轨道,与圣地亚哥一起,体会久违的慢步。
找一家小巧的墨西哥饭馆,坐在树荫浓密的院子里,花布大伞下,一对粗笨的皮椅, 大沙发似的,可以把身体蜷在里面,舒舒服服地,吃绵软的墨西哥土豆泥,黑豆泥,碎牛肉和玉米饼。不远处的小摊上,中年的墨西哥妇女在卖烤面包,黄澄澄,油亮亮的。她的货车上还有成串的红辣椒,以及彩纸扎成的大花,鲜艳无比的粉色,蓝色,叫不上名字, 可是那种花形,经常在墨西哥电影中见到。
到了晚上,天气渐渐凉爽起来,空气中混合着风与花的气息,让人舍不得进屋去,只想在花前树下摆张桌子,随便吃点什么,聊聊天。于是港口便有露天的海鲜摊子,城里有古老的煤气灯区,都是极热闹的所在。当然也有中餐馆,掩映在绿树花影里面,吃饱了饭走出来,扑面是花香,路边那种开着小白花的树,比丁香的味道,还要浓些,还要甜些。如果刻意要躲开这些热闹,那么就买一杯可乐,一张卷饼,包着新鲜的蔬菜沙拉,到人少的海边去。圣地亚哥的夕阳是不能不看的,一两棵棕榈,枝叶纷披,在晚霞中婆娑着 ;一只孤独的皮艇,桨叶翻飞,向着夕阳的方向,一直追过去;几个游人,坐在海边的石凳上,不时传过来一些轻声笑语......
眼前所有这些明亮的色彩,让我开始理解了印象派的画,特别是高更,每一幅都红山绿树,鲜艳夺目。原来总觉得其中掺杂了太多画家的激情,现在才明白,实际的景色,同样可以无比艳丽。不只是景色,高更画中的红男绿女,人人都有一种梦中的表情,似乎要永远停留在某个遐想的瞬间。这种表情在圣地亚哥也很常见。没有人愿意在大太阳底下奔走疾呼,都是拖拖沓沓地,随时要找个地方,轻松地坐坐,悠闲地发一会儿呆。
没有人愿意重复自己。没有人愿意在宝贵的假期,满怀喜悦地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看到的只不过是原来生活的翻版。或者更糟,跑到一个繁忙的大城市里,看着别人更加匆忙的脚步,只会让自己徒添烦恼。不是经常有这种情况么?出门旅游,本来是为了避开大路的喧嚣,而特意挑选一条僻静的小巷,谁知巷子里随时有飞车掠过,尘土四散,噪音不停。这种感觉,让人多么失望。
而圣地亚哥给人的印象,恰恰相反,虽说是大城市,看起来倒更象海边的度假小镇。 它也有一个古老的市中心,拥挤着形形色色的摊贩与商店,但更多更好看的,其实是街边一幢幢别墅式的小楼,屋前屋后密密簇拥着花草。楼大多有两三层高,白墙,一律是金红的瓦,极厚重的,如波涛般在房顶整齐滚动。
说来奇怪,一年后在四川的青城山里,当我坐着缆车,看脚下徐徐掠过的山里民居时 ,突然想起了圣地亚哥的那些小楼。同是白墙瓦顶,却因为地域与气候的不同,两种建筑便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四川的房子,瓦是黑色的半圆,薄薄的,一片片压着屋顶,四角做出翘翘的飞檐;又因为潮湿,白墙上似乎总给人一些苔藓的想象。而圣地亚哥的小楼,墙里仿佛嵌进了阳光的颗粒,泛着明晃晃的光。这两种建筑,一中一西,或古朴清幽,或端庄明丽,真可以说是风格上的两个极端了。
看林语堂的文章,想着自己在圣地亚哥的小楼间,曾经漫无目的地穿行。文章中提到,做真正悠闲的自我,不但要有能力,还要有这样做的胆量。在今天,有多少人可以安然慢步呢?不管是出于争强好胜的心愿,或是因为环境而身不由己,生活与工作的步伐越来越快,稍微慢一些,自己就先怕赶不上时代的节奏。
我知道自己当然没有胆量,去悠闲地度过每一天;但至少,会找出一些日子,跑到圣地亚哥那样的地方去,在永远的沙滩与阳光之间,为自我松绑,慢步,而且如释重负。
标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