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 2007-04-10 12:49:00 编辑
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是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混合构成的肾肿瘤。
同义词:肾盂囊性错构瘤、成人中胚层细胞肾瘤。
临床特点:男女发病率1:6,均见于成人,平均年龄46岁(更年期),临床症状有季肋部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等。约25%系偶然发现,患者常有雌激素治疗史。所有病例均可手术治愈。
大体所见:肿瘤发生于肾脏中央,为膨胀性生长的肿块,常突入肾盂,由多个囊腔和实性区域构成。
组织病理学:肿瘤构成复杂,由大囊、微囊和小管构成。大囊囊壁内衬柱状、立方上皮,有时形成乳头状簇。部分囊壁内衬尿路上皮。微囊和小管内衬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这些内衬上皮胞质或透明,或淡染,或嗜酸,或呈囊泡状。也有文献提及有的囊壁内衬上皮具有苗勒管的特点。微囊结构多样,有的为微囊伴周围丰富的间质,有的为密集簇状排列的微囊,有的形成复杂的分支状迷路,并引起囊腔扩张。这些成分常在肿瘤的同一区域混合存在。间质有多少不等的梭形细胞,这些梭形细胞核大,胞质丰富,有时粘液样间质和束状平滑肌细胞显著,常见致密的胶原,偶见脂肪组织。未见核分裂象和异型核的报道。
免疫组化:看似平滑肌的梭形细胞actin和desmin强阳性表达,梭形细胞的核常表达ER、PR。上皮成分常表达CK、vimentin,偶见表达ER。
遗传学:仅了解本瘤无发生于细胞性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基因异位,其他遗传学方面的情况知之甚少。
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是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混合构成的肾肿瘤。
同义词:肾盂囊性错构瘤、成人中胚层细胞肾瘤。
临床特点:男女发病率1:6,均见于成人,平均年龄46岁(更年期),临床症状有季肋部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等。约25%系偶然发现,患者常有雌激素治疗史。所有病例均可手术治愈。
大体所见:肿瘤发生于肾脏中央,为膨胀性生长的肿块,常突入肾盂,由多个囊腔和实性区域构成。
组织病理学:肿瘤构成复杂,由大囊、微囊和小管构成。大囊囊壁内衬柱状、立方上皮,有时形成乳头状簇。部分囊壁内衬尿路上皮。微囊和小管内衬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这些内衬上皮胞质或透明,或淡染,或嗜酸,或呈囊泡状。也有文献提及有的囊壁内衬上皮具有苗勒管的特点。微囊结构多样,有的为微囊伴周围丰富的间质,有的为密集簇状排列的微囊,有的形成复杂的分支状迷路,并引起囊腔扩张。这些成分常在肿瘤的同一区域混合存在。间质有多少不等的梭形细胞,这些梭形细胞核大,胞质丰富,有时粘液样间质和束状平滑肌细胞显著,常见致密的胶原,偶见脂肪组织。未见核分裂象和异型核的报道。
免疫组化:看似平滑肌的梭形细胞actin和desmin强阳性表达,梭形细胞的核常表达ER、PR。上皮成分常表达CK、vimentin,偶见表达ER。
遗传学:仅了解本瘤无发生于细胞性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基因异位,其他遗传学方面的情况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