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44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观察=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 and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刊,中]/余永伟1,候建国2,陈海棠3,曹广文3,王林辉2,许传亮2,孙颖浩2(1.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2.泌尿外科;3.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1).—721~725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 方法 对1990年1月—2006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706例)中的21例MCRCC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观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检测。结果 21例MCRCC患者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岁),男19例,女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例,18例因体检而偶然发现。10例肿瘤位于左肾,11例位于右肾。T1期18例,T2期2例,T3期1例。其中1例侵犯肾包膜,均无淋巴结转移。随访20例,无1例死于肾癌,未发现肾癌转移或复发病例。组织学观察,肿块最大径0.3~10 cm(平均3.6 cm)。切面呈多房性囊性,囊腔大小不等,囊腔间隔厚薄不均(0.1~0.5 cm,平均0.2 cm),内含淡黄色液体或胶冻样或血性液体。囊腔内衬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或淡嗜酸性。囊腔间隔内也可见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的透明细胞。Fuhrman 1 级16例,Fuhrman 2 级5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瘤细胞波形蛋白、ABC、CAM5.2、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CD10阳性表达6例。神经元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表达16例。分子遗传学观察,21例标本中,PCR扩增成功的有11例,5例发现微卫星变异,LOH的频率为27%(3/11),其中D3S1560基因座2例,D14S617基因座1例;MSI频率为18%(2/11),分别为D9S168 和D14S617各1例。结论 M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囊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图6表1参17
关键词:癌,肾细胞;肾疾病,囊性;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E-mail:yongweiyu@hotmail.com
310.44
114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免疫表型研究= Study on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immunophenotype of 114 case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刊,中]/邹泓,庞丽娟,胡文浩,李锋,李洪安,蒋金芳,梁伟华,孙振柱,王春,朗建勇(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32002)//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1).—726~731
研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复习114例肾细胞癌的的临床病理资料、HE切片,按2004年WHO肾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分类、随访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本组114例肾细胞癌包括5个类型,透明细胞癌77例(67.5%)、乳头状肾癌11例(9.6%)、嫌色细胞癌14例(12.3%)、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癌10例(8.8%)、未能分类肾肿瘤2例(1.8%)。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透明细胞肾癌主要表达CK(93.5%,72/77)、CD10(93.5%,72/77)、波形蛋白(75.3%,58/77),乳头状肾癌主要表达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11/11),嫌色细胞癌主要表达CD117(11/14),Xp11.2易位性肾癌TFE3、AMACR、CD10和CK的阳性率分别为10/10、11/11、10/11和8/11。结论 肾癌是一组形态学上各有特征的异质性肿瘤,在形态学基础上,CD10、波形蛋白、CD117、AMACR、CK7、TFE3有助于亚型的诊断。图14表4参17
关键词:肾肿瘤;病理学,临床;免疫组织化学
E-mail:lifeng7855@yahoo.com.cn
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项目(20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60169);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RCZX200784)
310.44
胰腺导管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18q21杂合性缺失及相关性分析=FISH detection of 18q21 LOH in human pancreatic ductal carcinoma and chronic pancreatitis[刊,中]/王文泽,周炜洵,梁智勇,曾瑄,高洁,武莎斐,刘彤华(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1).——732~736
目的:探讨18q21在人胰腺导管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杂合性缺失(LOH)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18q21上的位点RP11-729G3和RP11-850A17作为目的片段、选择接近18号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点RP11-621L6作为参照位点,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提取、纯化相应位点的 DNA,用切口平移法分别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后制成双色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0例胰腺导管腺癌和10例慢性胰腺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18q21 LOH情况,并收集、整理相应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0例胰腺导管腺癌中在RP11-729G3位点有25例(83.3%)有杂合性缺失,在RP11-850A17位点26例(86.6%)有LOH,其中25例在RP11-729G3 和RP11-850A17两个位点均有LOH,1例仅在RP11-850A17位点有LOH。10例慢性胰腺炎中均未发现18q21 LOH。经统计分析发现,18q21 LOH在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导管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P11-729G3 和RP11-850A17两个位点LOH有高度相关性(Phi系数=0.877),但和临床病理各因素间未发现明显相关。结论:18q21 LOH 在胰腺导管腺癌中属于高频事件,并且位点RP11-729G3和RP11-850A17的LOH有高度相关性,可能在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中18q21 LOH也能作为较特异的标记辅助诊断。图7表1参16
关键词:胰腺肿瘤;癌,胰腺导管;染色体,人,18对;原位杂交,荧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I02A14)
E-mail:liuth_pumch@yahoo.com.cn
310.44
具有细支气管肺泡癌特征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Lung adenocarcinomas accompanied with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feature[刊,中]/罗东兰1,刘艳辉1,庄恒国1,廖日强2,骆新兰1,徐方平1,张芬1 (1.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医学部,广州510080;2.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广州51008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1).——737~742
目的:进一步了解严格定义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伴有BAC成分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情况,以及各组织学亚型腺癌的发生率。方法:收集1998-2005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肺原发腺癌的病例共348例。按照2004版WHO肺肿瘤分类标准对所有组织学切片进行复习和分类,同时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并重点对纯BAC、BAC形态为主伴有局灶浸润的病例、腺癌伴有BAC成分等3组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纯BAC占腺癌病例的3.7%,而伴有BAC成分的腺癌则占了31.3%。大部分切除的肺腺癌都是由不同组织学亚型混合构成,混合亚型所占的比例为78.2%,混合亚型中的构成成分以腺泡样最为多见(88.2%),其次是BAC(40.1%)、乳头状(24.6%)、实性型(16.9%)等,最少见的构成成分是胎儿型腺癌样结构。对纯BAC病例、BAC形态为主伴有局灶浸润、腺癌伴有BAC成分3组病例的随访发现,前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均较长,两者总体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伴有局灶浸润的患者有部分在随访期间出现了进展;而腺癌伴有BAC成分组的病例总体生存率比前两组要差。结论:单纯的BAC、BAC形态为主伴有局灶浸润、腺癌伴有BAC形态的混合亚型具有独特的预后预测作用,而且在临床治疗中对生物靶治疗的具有独特反应性,应将其区分开,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图10表2参20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细支气管肺泡; 诊断,鉴别
E-mail: yanh_liu@yahoo. com
310.44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with basal-like immunophenotype [刊,中]/邬万新1 ,韩文兰2 ,张燕萍1 ,喻其霞2 ,温晓伟1 ,陆宁1 ,唐正英1 ,袁琳娜1 ,张怡1 ,王振1 ,王伟1 ,杨宏杰1 ,陈彩萍2 ,郭文利2 (1.浙江省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314000;2.乳腺病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1) . —743~748.
观察了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ER、PR、HER2、Ki-67、CK5/6、CK1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58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以筛选BLBC,比较BLBC与其他免疫表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中22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45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 BLBC 46例(10.0%)。癌灶直径平均3.3 cm。58.7%(27/46)出现推挤性生长方式,52.2%(24/46)出现地图状坏死,30.4%(14/46)癌灶中心出现无细胞纤维化区域以及63.0%(29/46)癌灶周边和间质内有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主要排列成不规则、紧密实性结构。 Ki-67高表达(>25%)在BLBC中占43.5%(20/46)。CK5/6、CK14和EGFR阳性分别见于58.7%(27/46)、43.5%(20/46)和65.2%(30/46)的BLBC病例。BLBC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66.9%,低于管腔A型乳腺癌,与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LBC在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中所占比例为10%,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但诊断BLBC仍必需结合其免疫表型。BLBC是预后比较差的乳腺癌亚型之一。表1图13文献20
关键词:乳腺肿瘤;癌,基底细胞;诊断;免疫表型分型;诊断;预后
基金项目:浙江省嘉兴市科学技术局重点基金资助项目(2006AZ2005)
E-mail:wanxinwu@hotmail.com
310.44
黏液素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Expression of mucin glycoproteins and cytokeratins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刊,中]/赵时梅1,朱雄增2,纪元1,侯君1(1.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1).——749~75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黏液素蛋白(MUC1、MUC2、MUC5AC、MUC6)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并结合各种细胞角蛋白(CK7、CK19、CK20)的表达,寻求有效的免疫标记组合,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相鉴别。方法:选取标本肝内胆管癌100例,肝转移性结直肠癌2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EnVision法,进行MUC1、MUC2、MUC5AC、MUC6、 CK7、CK19和CK2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MUC1、MUC2、MUC5AC、MUC6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2%、22%、8%;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1%、47.6%、19.0%、23.8%。CK7、CK19和CK20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53%、15%;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14.3%、90.5%、85.7%。其中MUC2、MUC6、CK7、CK2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黏液素和细胞角蛋白联合应用,在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MUC2-、MUC6-、CK7+、CK20-提示为肝内胆管癌,而MUC2+、MUC6+、CK7-、CK20+提示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图10参24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肝内; 肿瘤转移; CA-15-3 抗原
E-mail:ji.yuan@zs-hospital.sh.cn
310.4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凋亡及Fas和Bcl-2表达的影响= Effect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on apoptosis of rat mesangial cells and Fas and bcl-2 expression[刊,中]/林伊凤1,马端2,梁旺2,蒋涛1,赵仲华1,张农1 (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200032;2. 上海医学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1).——754~759
观察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recombinant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rTFPI)对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 MsC)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相关的凋亡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人肾穿组织中TFPI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正常大鼠MsC中TFPI表达;将rTFPI及其不同结构域蛋白分别作用于大鼠MsC,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MsC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MsC细胞凋亡率;DNA片段凝胶电泳(DNA Ladder)分析MsC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激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以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内TFPI表达高于轻微病变者;正常大鼠MsC中有TFPI表达;rTFPI及其C末端能诱导大鼠MsC发生凋亡,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活性形式的Caspase-3和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rTFPI能诱导正常大鼠MsC发生凋亡,并且其主要功能区位于C末端,死亡受体Fas/Fas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rTFPI诱导MsC凋亡的过程。图9参17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系膜细胞;凋亡;Fas;Bcl-2
E-mail: nzhang@fudan.edu.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931)
310.44
Ryanodine受体2基因沉默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Effect of ryanodine receptor 2 gene silencing 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rat myocardial cells[刊,中]/郭竹英1,矫强1,王世婷1,徐芒华1,高丰厚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实验中心,20190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11).―760~764
观察应用RNA干扰阻断Ryanodine受体2(RyR2)合成是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有保护作用。分离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并建立I/R模型。应用RNA干扰技术阻断RyR2表达,分别检测对照组、RNA干扰组、I/R模型组、RNA干扰+I/R模型组细胞凋亡率、RyR2 mRNA、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和损伤(60.1%比5.5%,P<0.05),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上升(平均荧光强度21.2比7.6,P<0.05),RyR2表达变化不明显(20.1比22.7,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平均荧光强度37.2比85.1,P<0.05)。相对于I/R组,siRNA干预组细胞RyR2表达显著下降(6.8比20.1,P<0.05),LDH、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上清LDH为48 IU/L比125 IU/L,AnnexinⅤ阳性细胞31.2%比60.1%,钙离子浓度为平均荧光强度8.6比21.2,均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55.8比37.2,P<0.05)。结果提示:在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中RyR2基因沉默对心肌I/R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图6参14
关键词: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RNA干扰;心肌再灌注损伤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044119720)
E-mail:zyguoo@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