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4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雌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研究=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isoforms in eutopic and ectopic endometrium of ovarian endometriosis[刊,中]/刘爱军1 ,关铮2 ,张卓梅3 ,韦立新1 ,李亚里2 (1.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853;2.妇产科;3.武警总医院妇产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9)584~588
研究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以寻找其在不同病灶中的分布规律,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内异症患者的石蜡标本,包括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在位内膜60例(增生期30例、分泌期30例),以及正常子宫内膜30例(增生期和分泌期各1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ERα和ERβ的表达。染色结果半定量化,并分析比较各种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各组组织中,ERα和ERβ在腺上皮的表达与它们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ERα蛋白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在位内膜ERα的表达(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73.3%和76.7%)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3.4%和46.7%)和正常内膜的表达(腺上皮阳性表达率为56.7%,间质细胞50.0%),P均<0.05。ERβ蛋白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0%和76.7%)高于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8%和63.3%),后者又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6.7%和26.7%),P均<0.05。在位内膜的ERα和ERβ蛋白表达在增殖期均高于分泌期,P值均<0.05;异位内膜增殖期和分泌期的表达无差异。ERα和ERβ蛋白在不同部位表达的比较:在正常内膜中ERα的表达高于ERβ,P<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ERβ的表达高于ERα,P<0.05;而在位内膜中两种亚型表达无显著差别。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均有ERα和ERβ的表达,但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表达ERβ占优势,而ERα表达受限。ERα和ERβ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图6参13表2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雌激素受体亚型
刘爱军(Email:aliu301@yahoo.com.cn)
310.44
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SKP2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 Expression of Skp2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PV16/18 infection[刊,中]/潘保见1,陈嘉薇1(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20008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9)——589~593
研究Skp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原位杂交检测Skp2蛋白和HPV16/18 DNA在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Ⅰ级),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CINⅡ、Ⅲ级)和3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Skp2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呈阴性,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13.3%,4/2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也逐渐增强,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更强;HPV16/18 DNA在四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间差异无意义外(均为96.8%),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Skp2蛋白表达和HPV感染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中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Skp2过表达主要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形成的中晚期起作用,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恶性的指标,且可能与HPV16/18感染有协同作用。E7-Skp2-Rb可能是HPV感染诱导宫颈鳞状细胞癌形成的一条新致癌途径。图8参14表1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癌,鳞状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质类
陈嘉薇(E-mail:jiaweichen2000@sina.com)
310.44 病理学
1170例女性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分析= HER2 status in breast cancer of Chinese women: a study of 1170 cases using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刊,中]/ 曾瑄1,梁智勇1,武莎斐1,高洁1,周炜洵1,刘彤华1(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73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 9) . —594~598.
为了以大样本量准确地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各种异常HER2基因类型及其频率,采用PathVysionTM探针试剂盒,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分析1170例拟采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或相关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石蜡切片标本的HER2基因拷贝状态。结果: 直接用FISH分析的1170例标本中,408例(34.87%)阴性,762例(65.12%)阳性,其中信号成簇扩增者87例,占全部阳性病例的11.42%;其余675例中,低度扩增159例(23.56%),中度扩增422例(62.52%),高度扩增94例(13.93%)。1170例中,FISH结果为临界值(结果不确定)的14例(1.20%),其中比值为1.8~2.0的HER2阴性临界者1.23%(5/408),比值为2.0~2.2的HER2阳性临界者1.18%(9/762);17号染色体非整体性发生率为73.00%(854/1170),其中亚二体性为22.65%(265/1170),低多体性为38.38%(449/1170),高多体性为11.97%(140/1170);17号染色体多体性50.34%。阳性762例中,二体性182例(23.88%),亚二体性184(24.15%),低多体性300(39.37%),高多体性96(12.60%);17号染色体多体性51.97%。阴性408例中,二体性134例(32.84%),亚二体性81例(19.85%),低多体性149例(36.52%),高多体性44例(10.78%)。17号染色体多体性47.30%。HER2基因单等位基因缺失者占1170例之2.39%(28例),17号染色体单体性在FISH阳性病例中占5.00%(38/762),在FISH阴性病例中占4.41%(18/408);HER2比值<1.5的患者占1170例之32.30%,占FISH阴性408例之92.65%;比值介于1.5~2.2之间的占9.23%(108/1170)。结论 经临床筛选出拟进行生物靶向及相关治疗的中国内地女性乳腺癌患者FISH检测HER2扩增率高,其中以HER2基因中度扩增为常见类型;17号染色体非整体性,尤其是17号染色体多体十分常见,其意义值得关注。表1文献19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HER2;染色体畸变;荧光原位杂交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基金资助项目(2004BA720A08)
通信作者:刘彤华(E-mail:liuth@pumch.ac.cn)
310.44 病理学
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意义= Significance of IL-1β expression and microvascular density in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breast [刊,中]/ 崔力方1,郭晓静1,位嘉1,刘芳芳1,谷峰1,范宇1,郎荣刚1,付丽1(1.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科 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9) . —599~603
研究了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和间质微血管密度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00例IMPC、97例浸润性导管癌(IDC)中IL-1β和CD34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比较其差异并分析IMPC中IL-1β、CD34的表达与ER、PR、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1)IMPC中IL-1β的表达与I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2)IMPC中IL-1β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χ2=7.538,P=0.023)、组织学分级(χ2=6.556 ,P=0.038)及淋巴结转移个数(P=0.008)呈正相关,而与ER呈负相关(Z=-2.106,P=0.035);(3)微血管密度:IMPC组(66.4±15.9)个明显高于IDC组(60.0±14.1)个,t=2.995,P=0.003,且在IMPC中淋巴结转移组(68.8±13.9)个,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4±20.7),t=-3.459,P=0.001;IMPC中组织学Ⅱ、Ⅲ级组(68.3±15.0)个,显著高于Ⅰ级组(59.9±17.6),t=-2.281,P=0.025,而微血管密度与ER、PR、Ki-67表达无相关性。IL-1β表达增高、间质微血管密度增加可能是促进乳腺IMPC肿瘤细胞增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键因素。图6表2参25
关键词:乳腺肿瘤;癌,乳头状;白细胞介素1β;肿瘤转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667)
通信作者:付丽(E-mail:fulijyb@hotmail.com)
310.44 病理学
不同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中染色体的异常及其意义= Frequency of genetic aberrations in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of different sites [刊,中]/李百周1,陆洪芬1,周晓燕1,杨文涛1,孔蕴毅1,范月珍1,施达仁1(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 9) . —604~608.
探讨了不同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中t(11;18)/API2-MALT1、t(1;14)/IgH-bcl-10、t(14;18)/IgH-MALT1和其他遗传学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意义。收集196例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包括胃53例[其中9例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分]、眼眶50例、涎腺20例、肺20例、肠17例、皮肤17例、肝脏8例、甲状腺5例和其他部位6例(包括舌根2例,胰腺、喉、声带和肾脏各1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别检测API2-MALT1、bcl-10、MALT1和IgH基因的异常。结果显示,在196例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融合基因共检出25例(12.8%)。但是在不同部位,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从高到低依次为肺(45%,9/20)、不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22.7%(10/44)、涎腺(15.0%,3/20)、肠2/17、眼眶2.0%(1/50)。而在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皮肤、甲状腺、肝脏和其他散发部位均未发现API2-MALT1融合基因。在196例中,1例肺MALT淋巴瘤同时显示IgH基因和MALT1基因异常,可能是t(14;18)/IgH-MALT1异常。3例(2例不伴DLBCL成分的胃和1例肺)同时显示IgH基因和bcl-10基因异常,可能是t(1;14)/IgH-bcl-10异常。此外,用MALT1基因探针检测中,6例(2例涎腺、2例肝脏、1例伴DLBCL成分的胃和1例甲状腺)可能为18号染色体3体;3例(2例胃和1例肠)为MALT1基因扩增。在MALT淋巴瘤中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低,但在不同部位,这些异常的发生率存在差异,这种现象提示发生在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尽管组织形态学特点类似,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图6参17
关键词: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染色体畸变;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通信作者:施达仁(E-mail: shidaren2000@yahoo.com)
310.44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pilocytic astrocytoma[刊,中]赵有财,李南云,周晓军,周航波,马恒辉,章如松(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2)//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9).―609~614
为了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对68例PA进行观察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所染抗体包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Ki-67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MA)。获得51例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3~66岁,平均年龄20.1岁,男35例,女33例。术前病程3 d至14年,平均371 d。影像学检查有囊性变者41例,增强后有强化者43例。发病部位以小脑最多见,为33例(48.5%)。肿瘤全切除者35例,部分切除者31例,不详者2例。随访51例,其中生存44例,复发7例,死亡7例。生存者中,生存2个月至10年4个月,平均生存48.1个月。组织学特征为:组织呈双相结构,由致密区梭形细胞伴Rosenthal纤维和疏松区多极细胞伴微囊及嗜酸性颗粒小体组成。部分病例出现细胞核异型性及偶见核分裂象,17例有肿瘤沿蛛网膜下腔侵犯。1例间变型PA。GFAP全部病例瘤细胞呈弥漫阳性表达,Ki-67除1例间变型PA为10%外,均表达较低。蛛网膜下腔侵犯处网状纤维染色多为阳性,EMA阴性。结果提示:PA属WHOⅠ级星形细胞瘤,肿瘤全切除后无需放疗,一般预后良好。肿瘤沿蛛网膜下腔侵犯是PA的主要特点,加上部分病例瘤细胞核异型深染,常因此误诊为较高级别的星形细胞瘤。肿瘤部分切除者复发率较高。肿瘤位于脑干部位者及间变型PA预后较差。图12参17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显微镜检查,电子;预后
李南云(E-mail:liny1951@yahoo.com.cn)
310.44
非小细胞肺癌中窖蛋白1和pERK1/2表达及预后相关性研究=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caveolin-1 and pERK1/2 and progno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刊,中]/刘宏侠1,邢凌霄2,汪宏斌3,杨俊泉3 ,孙玉满1(1.唐山市协和医院病理科,063000;2.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研究室,石家庄050017;3. 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科)//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9).——615~6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窖蛋白1与pERK1/2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0例NSCLC及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窖蛋白1与pERK1/2的表达。结果:窖蛋白1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5.6%(105/160)和100%,P=0.002。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56.8%(46/81)和75.7%(53/70),P=0.015;Ⅰ~Ⅱ期阳性率为58.2%(53/91),Ⅲ~Ⅳ期阳性率75.4%(52/69),P=0.024;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77.8%(56/72),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55.7%(49/88),P=0.003。窖蛋白1阳性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71.4%、37.1%、17.1%)低于窖蛋白1阴性患者(89.1%、69.1%、43.6%),P=0.000。pERK1/2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1.3%和0,P=0.000;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53.1%(43/81)和71.4%(50/70),P=0.021;Ⅰ~Ⅱ期阳性率为49.5%(45/91),Ⅲ~Ⅳ期阳性率76.8%(53/69),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0.6%(58/72),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45.5%(40/88),P=0.000。pERK1/2阳性1年、3年、5年生存率(74.5%、42.9%、19.4%)低于pERK1/2阴性(82.3%、56.5%、37.1%),P=0.002。窖蛋白1与pERK1/2负相关,P=0.000。结论:窖蛋白1在NSCLC中低表达, pERK1/2在NSCLC中高表达。 窖蛋白1蛋白阳性表达和pERK1/2蛋白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及侵袭、转移相关。窖蛋白1和pERK1/2可作为NSCLC一个预后预测的指标。图6表2参15
关键词:癌,非小细胞肺;窖蛋白1;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E-mail: xinglingxiao@hebmu.edu.cn
310.44
RNA干扰抑制α3神经型尼古丁受体的表达对SH-SY5Y神经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Influence of inhibited gene expression of α3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by RNA interference on anti-oxidation of SH-SY5Y cells[刊,中]/唐智,安宇,齐晓岚,肖雁,单可人,官志忠(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4)//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9).―620~624
为了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α3神经型尼古丁受体(nAChR)基因表达后该受体对神经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来了解α3 nAChR的神经保护作用。设计并体外合成α3 nAChR的特异性编码siRNA序列的寡核苷酸,退火后克隆至pSliencer 3.1-H1 neo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α3 nAChR PSilencer 3.1-H1 neo。将α3 nAChR PSilencer 3.1-H1 neo转染SH-SY5Y细胞,用含G418的培养液筛选,挑选阳性克隆后采用即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α3 nACh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1 μmol/L β-淀粉样肽1-42(Aβ1-42)处理转染细胞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测定细胞活力;用比色法测定其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α3 nAChR siRNA表达质粒,转染后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克隆株,与对照组相比,α3 nAChR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抑制率分别为98%和66%);经转染处理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不同程度的降低;抑制α3 nAChR 基因表达后能增强Aβ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提示:成功构建的α3 nAChR siRNA表达质粒能特异性抑制α3 nAChR基因表达,α3 nAChR基因表达抑制后可引起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并增加Aβ的神经毒性,表明α3 nAChR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神经保护作用。图7参15
关键词:RNA,小分子干扰;神经母细胞瘤;氧化性应激;细胞系,肿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60045);科技部基金资助项目(2004DFB 02800,2006DFA3353);贵州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J字[2007] 2092号);贵阳医学院院基金(S200703;C2007-10)
官志忠(E-mail: zhizhongguan@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