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0 阅读:1791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六集) 罗国正 (2020年1月)

888zhwcl 离线

帖子:119
粉蓝豆:5
经验:190
注册时间:2018-01-03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20-09-05 17:00|举报|关注(0)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六集)

罗国正

20201月)

 

2891、明朝书画家倪元璐主张:“以性灵传笔墨,以绳尺传才力,以学问传意思,以道理传兴会”。“凡画不性灵不法,不绳尺不法,不学问不空,不道理不怪。此皆以小离为其大合”。“意山而山,意水而水,亦似云行,亦似雨起,别有天地,非必画理。坡公有言,不在形似,吮毫之徒,未有明此”。“惟淡故远,非简不奇”。“我法自见,为可贵尚尔”。

倪元璐是注重传统的传神思想,并将画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性有机结合,他推崇苏东坡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美学观点和审美个性,认为绘画和文学创作有共同的审美规律。

倪元璐是天启二年进士,在仕途路上较为通畅,他先后担任要职:编修、国子祭酒、兵部侍郎、户、礼部尚书。李自成打入北京,他自缢而死。他书画俱工,所画山水,喜用皴法大、小斧劈、不屑于描头画角,效果达到苍莽葱郁。由于他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官场经历,又长期积累书画创作经验。所以,能留下一些美学的心得,是非常自然的事。不幸的是,他刚好遇上大时代的变迁,凭一己之能,无力回天,终以悲剧结束。这类悲剧,在历史上不乏例子。在现实中,也很少人能顺顺利利地渡过一生,这是人们值得反思的大问题。虽然他官做到很大,令他长久留名于世的,主要还是他的美学理念和文学、艺术。

 

2892、明朝文学家张岱认为只有深静、灵敏、具足文化素养的有闲之士,才能真正欣赏到自然之美。张岱这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很多人一辈子没有闲过,身心除了睡觉外,基本上没有宁静过来,文化素养也不够水平欣赏到自然之美,这样渡过一生,真是个大遗憾。欣赏自然之美,其实是主客体的互动过程,以主体的心得到愉悦、怡情为落实,是身心在宁静、安乐中的一种享受,从中感悟主客互动之道,互存之道,感悟出美的境界,感悟出生命的真谛。

 

2893、明朝画家陈洪绶主张绘画要:“气运兼力,飒飒容容”。画作的神品是“至能若无能”。他将画家分为四个层次:“画者有入神家、有名家、有作家、有匠家”。他认为画家要“唐之韵,运宋之版;宋之理,得元之格”,方可“横行天下”!他认为当下的弊端就是“今人不师古人,恃数句举业饾饤或细小浮名,便挥笔作画。笔墨不暇责也,形似亦不可比拟”。他主张绘画要结构上“部署法律”,“虽千门万户,千山万水,都有韵致”。

陈洪绶的美学观点主要是继承传统绘画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意趣。他这些观点的确立,与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早年跟蓝英学画,后又跟刘宗周习理学,召为舍人后,在宫中作画,有机会临历代帝王像,纵观宫内藏画。清军入后,出家云门寺,一年多就还俗。后来曾在绍兴、杭州卖画。与北平崔子忠齐名,有“南陈北崔”的说法。他平生作品甚丰。

 

2894、明清之际的文学家、书法家黄猷定,少时好声色犬马,耗尽家产,以诗古文词自负,史可法惜其才,征为记室。大清入关后,渐脱世俗,自乐于诗文,晚年住在西湖僧舍。他还善于书法,行笔如龙搏虎跃。他的美学思想:“如老将横刀砍阵。笔墨所到,山不暇树,云不暇懒,……。然颇为俗笔所诋,由胸中多数行书,少轻媚气耳。诗文皆然,岂独画哉?”主将文学家、艺术家人格气质与审美素养、风格有着密切联系,崇尚气势磅礴之美,厌恶轻佻妩媚。

 

2895、明朝画家赵左主要的美学观点如下:

1、画山水大幅,务以势为主。山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串;林木得势,虽参差背向不同,而各自条畅;石得势,虽奇怪而失理,即平常亦不为庸;山坡得势,虽交错而自不繁乱。

2、皴擦勾斫分披纠合之法,即在理势之中。至于野桥村落,楼观舟车,人物屋宇,全在想其形势之可安顿处,可隐可藏处,可点缀处,先以巧笔为主,复详观似不可易者,然后落墨,方有意味。

3、取势布景,合而观之,若一气呵成;徐玩之,又神理凑合。

4、若非用笔用墨之高韵,又非多阅古迹及天资高迈者,未易语也。

赵左的美学观点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即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造势论、天才论、气韵论。他所强调的是势和韵味是按“以其理然”,并在大势中自然地安插与主题相关景物,进一步丰富其势,笔墨从中蕴含着韵味。我以为做到这样,非常不容易。书、画、意要练出上层功夫方可。不少山水画家按此路修行,效果真出来了!

 

2896、明朝篆刻家潘茂弘主张篆刻须博古、从古,得古法,从而体现出敦朴神气,但又不能绝对以古人的作为标准而影响创作。他说:“篆作凝神静思,预想字形,须相亲顾盼,意在笔前,刀在意后”。“运刀之法,悬刀而行。悬提则筋骨有馀力,缓急勿失其宜”。他认为“筋骨者胜”。“须要飘扬洒落,出入精神”。他提倡“美人纤丽”,“隐隐精神”,“云中飞鹤”的风格。他又说“名称千古, 必虚心以入其境,唯不知矝,方能得心应手。如自满之人,必未知精微。要之,错纵中偏宜齐整,工致处洒落其风情”。

潘茂弘强调创作主体人格、传统修养、心境在创作时外化为客体作品之间的微妙关系。他还强调创作前要有腹稿,聚精会神地想好作品每个局部之间的配搭和呼应的结构关系,“意在笔前”。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就能亦须要飘扬洒落地进行创作,在缓急有度中形成有筋骨的作品,并通过作品反映出创作主体的精神。

 

2897、明朝篆刻家朱简,好远游、工诗、擅刻,尤精古篆,自成一家。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对艺术和各类型的审美,都有很大参考价值,现列出如下:

(1)吾所谓章法者,如诗之有汉,有魏,有六朝、三唐,各具篇章,不相混漫。

(2)他列出篆刻的弊病有多种:学无渊源,偏凑合为“篆病”;不知运笔,依样描补的“笔病”;转折峭露,轻重失宜的“刀病”;专攻乏趣,放浪脱形的“章病”;心手相乖,因便苟完的“意病”。

(3)范金以型,绳木以榘。

(4)刀法背后“传笔法”。“吾所谓刀法者,如字之有起,有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不得孟浪。非雕镂刻画,以钝为、以碎为奇之刀也”。“刀法也者,所以传笔法也”。“刀法浑融,无迹可寻”,是“神品”之美。“善刀而藏诸”的“游刃”之美。

(5)得古人印法,在博古印;失古人心法,在效古印。善求古人精神心画于金铜剥蚀之馀,鲜不毕露其丑态。

(6)仑仑囫囫,大道其蒙,南北归宗,趣异轨同。同之渭玄,夫岂不然。攻,吾无坚,趋,吾无前,其传者,不传者,若而人,若而人!

(7)代有升降,作有真膺,字有异同,格有正变,体有雅俗,用有工拙,欲使作者心腕昭然,于沿习讹文中,要以还之古初。

(8)时趋新异,芰、痴嗜不同,而汉代衣冠,褫胡元非服,不亦僻哉!

综观朱简的主要观点,他深受孙过庭《书谱》观点的影响和传统书法理念的影响。他主张练好书法是创作篆刻作品的基础,通过感悟书道,方可得到篆刻之道的真谛,以熟练的毛笔转换为刻刀,用刀如用笔,就能刀刀通畅自如,得到古人的心法,并发扬光大,刻出佳作。他还主张善于总结各个年代具有范本性的作品规律,努力学习,在掌握前人神髓的基础上,结合艺术家自己的审美意趣、艺术流派、个性特点进行创作,使作品达到优秀的境界。同时,通过作品表述自己的理念,阐释了道。虽然朱简主张艺术家创作要个性化和有所创新来形成作品,但他的主要观点还是强调循古,这也反映了他的复古鉴赏的美学态度与个性化和创新的观点之间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不只在朱简身上存在,在很多艺术家的言论上也有所反应。在当今的艺术界也存在两派:循古派和创新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循古的,缺少了创造力,没有提供新技法、新样式;创新的,急于求成,基础打不牢固就创新,搞出了不少劣品。能两方面都做得较好的,都是较优秀的艺术家,其作品成为人们优质的精神食粮。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标签:美学心得 罗国正
0
回复:0 阅读:1791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