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讨论
商家
教学
人才
资讯
更多
书店
博客
会议
社区
文献
百科
讨论区
系统病理
疑难罕见
|
经典病例
|
冰冻病理
病理基础
|
病理艺术
|
法医病理
专科病理
头颈病理
|
神经病理
|
胸肺病理
消化系统
|
肝胆胰病
|
内分泌病
男性生殖
|
泌尿系统
|
女性生殖
乳腺病理
|
淋巴组织
|
血液病理
软组织病
|
骨组织病
|
儿科病理
皮肤病理
|
励民皮肤
|
炎性肠病
细胞病理
宫颈细胞
|
穿刺细胞
|
脱落细胞
读片讨论
乳腺病理
|
省市读片
|
有奖读片
驻京部队
|
微信病例
病理技术
常规技术
|
免疫组化
|
分子病理
学术交流
招生进修
|
国际交流
|
考试指导
专业外语
|
学科建设
|
UPMC
国际直通
推广专栏
安必平细
|
吴秉铨基
|
兰丁AI
桂林会议
|
八周年庆
|
庆典征文
商家活动
|
文章投稿
|
咨询会诊
帮助管理
求助答疑
|
版务管理
|
网站管理
全坛搜索
系统病理
专科病理
细胞病理
读片讨论
病理技术
学术交流
推广专栏
帮助管理
文娱讨论
自建讨论
文字版
立即发帖
当前位置:
讨论区
>
文娱讨论
>
心理论坛
推广栏目:
吴秉铨基金
兰丁细胞
公告:
亲,这里需要你
[2013-03-14]
上传病例基本要求
[2012-04-11]
会员中心
回复:0 阅读:1313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七集) 罗国正( 2020年2月)
888zhwcl
离线
帖子:119
粉蓝豆:5
经验:190
注册时间:2018-01-03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20-08-13 18:20
|
举报
|
关注(
0
)
浏览排序
[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七集)
罗国正
2020年2月
2898、当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健康、优雅、休闲的地享受着大自然美好的恩赐,渐渐就会形成一套审美标准。因际遇,回到滚滚红尘世界,到处都是追名逐利,尔虞我诈,为在荣辱、功过、成败、得失、财色拼命争夺、劳碌奔波,或天天用时间、精力、健康去获取生存资料、身外之物,有这套审美标准去衡量这些人和事,自然得不到美感,还很容易将事物分出很多层次的境界。
2899、优秀的人才,不会长时间在低层次的平台上不断地重复着低层次的活动。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他们一定会努力螺旋式上升,甚至直线上升,在更高层次的舞台,舒展更大的才华。
2900、明朝画家沈襄官至姚安太守,工画墨梅、墨竹,有优秀的美学观点。这么杰出的人物,但在查找的资料中,说他生卒年不祥。引起我有点感慨,由此可悟,一般人要想通过努力奋斗留名于后世是多么的困难,多数人只是一场春梦。尤其是有些人,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追求虚名,搞到连过正常日子都非常困难,应反思一下,是否值得?我以为,做人应先安排好生活,然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去进行更高的理想追求。
沈襄强调在审美对象中表达主体的意趣、兴致。,他说:“写梅全在兴致”,“意在笔先,兴致飞跃,得心应手”,画家应对自己的构思、物象进行感性批判后,筛选出主体需要的意趣、兴致,然后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他认为“未下笔时,全梅先在目中,然纵横批扫,自有意趣”。创作中“如在竹蓠茅舍,水畔山巅,自成一段光景”。
以上介绍沈襄的美学观点虽然不多,但精彩!首先他强调绘画要在审美对象中表达审美主体的意趣,创作时要意在笔先。不同于有些所谓的艺术家,不管自己的感受,只追求自己所创作的客体——艺术品,追求的是参观者、买家的喜欢,只要能换钱就行!机械地重复着创作的每一个细节,被客体的形成主宰了主体。根本没有了沈襄所讲的“意在笔先,兴致飞跃,得心应手”。他有一个重要的意思是:艺术家应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中积累更多的真实生活素材,并在脑海里留下细致、清晰的影像,在创作时将其与作品主题有关的影像提取出来,形成既客观又主观的审美环境、氛围,也是传说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想状况,把作品创作出来。对这点有深刻理解非常重要,我经常强调美学重要原理之一,就是美感的既客观又主观的道理。但如果不是优秀的艺术家,尤其刚学步的艺术家,很容易将作品搞成画蛇添足,或给人们的印象是娇柔造作,或太假了!甚至给大家看了之后,是人格分裂者的劣作。尽管如此,沈襄道出了创作时须用的真谛,这正如他所说:“如在竹篱茅舍,水畔之间,自成一段光景”。妙!
2901明朝琴学家,杨抡著有《听琴赋》,他将人类的多种情感及反应,通过弹琴来表达出来。他的这些美学观点,无论是对艺术家或其他人都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审美价值。他是这样划分的:一、两馀风送晓烟轻;二、落花风里杜鹃啼;三、十里芦花鸿雁洲;四、锦帐罗衾眠绣榻;五、江边泪洒泣湘妃;六、天阔风停初霁雪;七、玉人回梦愁无聊;八、轰雷掣电吼狂风;……。更简约的表达就是:清、奇、幽、雅、悲、切、娇、雄等等。杨抡这样分类列出,就能让人们更容易理解、认识。其实,对这些人类感情、艺术的审美判断,是做人的基本功。不然的话,人面对现实世界如牛吃牡丹,不知美丑。所以杨抡说:只有“知音”才能理解和接受“治世正音”。他还提出“除非止是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弹”的观点。他说的对,否则,对牛弹琴,不知所谓。
2902、中国古代多少财气横溢的人物,生卒不详,使后人难以研究他们思想、成就的发展过程。明朝四川新都人篆刻家徐上达就是其中一个,但他的美学思想成果之丰富,令人惊叹,至今还在影响着后人。他强调篆刻方法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现在读起来,可以使人们从多个角度得到深刻的启示。
徐上达说:“有法者,有法法者。法之为法者,非将法,法者亦非,非则法何贵有?法之为法者,是将法,法者亦是,是则法何可无?这就是说,法、规则、方法、原理、理念等,如果离开在实际中有效地加以运用,就会失去它们本质特性和存在的价值。人们就应收集、寻求到已有的方法,并在刻章的过程、对印章的审美、鉴赏中体会、感受、领悟这些方法。其重要意思就是学以致用,学的关键在学法。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不要学那些不着边际,没有用处的东西。他又说:“我恶知印,冥搜于法;我恶知法,默会于印”。我是这样理解这段文字的:一个人在追求认识普遍性,去努力学习典范时,就会陷入共性之中,而失去了个性。学习的过程,常常是进入的过程,很多人因为学习某种东西,努力能深入地学习,但往往不能融化为自己的东西,出不来,越深入,越难出,但不深入,又学不到,这是两难的境地!没有了自己的东西,等于没有创造,没有了新鲜的贡献,只是增多了复制品而已!所以,有出入百家,然后,自成一家之说。这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他接着说:“初何以独智之可自为法也,亦因法知法,知法乃法尔脱自为法,方门张户没,各自一家,法安所法”。这段话可以这样来理解,大家都学习范本、典型,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体验,理解到法则、道理、规则,即悟道、入道了。由于每个优秀的境遇‘文化背景、个性特征、喜好有所不同,自己喜爱的审美标准不同,在创新的过程中,对所悟的道和加以发挥不同,所以“各自一家”,又出具体的新样本,同原先的范本有所区别。他讲出了艺术家不应只以方法为规范和方法,而世间的艺术又不能没有规范和方法这两方面的辩证关系。历史就是通过各个领域的点滴创新的积累而进步、前进!
他继续说:“篆刻小技,北夫不为,而熟知者堵中口固自具神理之妙,犹自寓神理之窍,正不易为者也”。他的意思,认为自己是做大事的人,不去玩雕虫小技的东西,但篆刻虽然小技,自有神妙的道理,它可以反映出一些审美的规律,人们可以通过它以一破三,从中得悟。这些足以教育那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人。志大才疏,眼高手低,这种人就麻烦事多啦!
徐上达还认为:篆刻如帮人建房,须“会主人之意,酌地势之宜”。“耐性沉思”,“意匠经营,终当讨出天然巧处”,再“画图像,立间架”。从内到外观相配,能“上下相承,左右相对,参差有理,文字自如”,达到整体与局部协调的和谐。这就涉及艺术家与客户之间两种审美观念、价值观的碰撞与磨合,还有报酬方面的利益制衡等关系。如果完全没有利益关系,就正如杨抡所说“不是知音不与弹”。徐上达以上所讲的,不只是对篆刻者,以至艺术家、企业经营者等等,很多时做事的方法和步骤都如此。所谓按部就班就是如此。如果连这个都不能沉着气来冷静思考,认真一步步都做,这样会非常容易出问题。
他对上面的讲法做了这样的补充:“栽酌成章,使自外护以至中居,安排各当,将弹丸之地亦见备无限精深,更不见寸收百纳,斯称妙自然”。这正是认真用心将事情做好、做细、做妙的美学精神境界。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现在很多人就是缺少这样的精神。
他非常重视传统的审美,他说:“人有千态,印有千文,吾能逐一切见摹似,其可领略者神而已”。又说:“是故,有法而法自应者,亦有依法而法违者”。他强调消化传统优秀的法,通过创造,做到精、美,从而达到“传神”的效果。能这样,不管你做很小的事情,其气场也很大!
他提出多个审美范畴:曲、正、雅、变、纯、动、健、古、化、神等,作为印章艺术创作的重要标准。“典者,有根据,非杜撰也”。“典而不正,虽典奚为?”“正而不雅,则矜持板执,未离俗气”。“雅而不变,则但知其一,莫之其它,亦终拘泥,而不足以语通方”。“变而不纯”,“有乱家教”;“纯而不动”,“有形无神”;“动而不健”,“物求其绳直而已”;“健而不古”,“圭角毕露”;“化而未神,犹可仿佛摹似”。徐上达讲得非常到位,没有深厚的功力,讲不出这样精神的话,这不但对艺术家在创作时有很大审美价值,对人们做人、做事都有很大参考价值。只有优秀的审美标准储于内,并练就纯厚的功夫,才能外化为优美的客体,这些客体充满艺术品质。
徐上达的美学观点,反映当时的篆刻艺术已经成熟。从他的观点看,我归纳如下:通过努力学习和艺术实践,实现悟法、得法、变法,能结合现实应用自如,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创作主体,只有这样的优秀主体,才能外化出优秀的客体。这外化的过程要有个性特征,注意行与神、动与健、雅与变等有机地、灵活运用,篆刻的过程要通晓情意、势态、边栏、格眼、空地疆理、纵横、回文、阴阳文、满白文、栅子文等等形式美中,感悟和运用动与静、巧与拙、奇与正、丰与约、肥与瘦、顺与逆等关系中非常自然地“传神”。例如他所说的:“动,言笔飘然飞动也;静,言笔肃然镇静也”,等诸多美学命题。总之,徐尚达的美学观点已较为系统,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七集)
罗国正
2020年2月
2898、当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健康、优雅、休闲的地享受着大自然美好的恩赐,渐渐就会形成一套审美标准。因际遇,回到滚滚红尘世界,到处都是追名逐利,尔虞我诈,为在荣辱、功过、成败、得失、财色拼命争夺、劳碌奔波,或天天用时间、精力、健康去获取生存资料、身外之物,有这套审美标准去衡量这些人和事,自然得不到美感,还很容易将事物分出很多层次的境界。
2899、优秀的人才,不会长时间在低层次的平台上不断地重复着低层次的活动。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他们一定会努力螺旋式上升,甚至直线上升,在更高层次的舞台,舒展更大的才华。
2900、明朝画家沈襄官至姚安太守,工画墨梅、墨竹,有优秀的美学观点。这么杰出的人物,但在查找的资料中,说他生卒年不祥。引起我有点感慨,由此可悟,一般人要想通过努力奋斗留名于后世是多么的困难,多数人只是一场春梦。尤其是有些人,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追求虚名,搞到连过正常日子都非常困难,应反思一下,是否值得?我以为,做人应先安排好生活,然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去进行更高的理想追求。
沈襄强调在审美对象中表达主体的意趣、兴致。,他说:“写梅全在兴致”,“意在笔先,兴致飞跃,得心应手”,画家应对自己的构思、物象进行感性批判后,筛选出主体需要的意趣、兴致,然后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他认为“未下笔时,全梅先在目中,然纵横批扫,自有意趣”。创作中“如在竹蓠茅舍,水畔山巅,自成一段光景”。
以上介绍沈襄的美学观点虽然不多,但精彩!首先他强调绘画要在审美对象中表达审美主体的意趣,创作时要意在笔先。不同于有些所谓的艺术家,不管自己的感受,只追求自己所创作的客体——艺术品,追求的是参观者、买家的喜欢,只要能换钱就行!机械地重复着创作的每一个细节,被客体的形成主宰了主体。根本没有了沈襄所讲的“意在笔先,兴致飞跃,得心应手”。他有一个重要的意思是:艺术家应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中积累更多的真实生活素材,并在脑海里留下细致、清晰的影像,在创作时将其与作品主题有关的影像提取出来,形成既客观又主观的审美环境、氛围,也是传说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想状况,把作品创作出来。对这点有深刻理解非常重要,我经常强调美学重要原理之一,就是美感的既客观又主观的道理。但如果不是优秀的艺术家,尤其刚学步的艺术家,很容易将作品搞成画蛇添足,或给人们的印象是娇柔造作,或太假了!甚至给大家看了之后,是人格分裂者的劣作。尽管如此,沈襄道出了创作时须用的真谛,这正如他所说:“如在竹篱茅舍,水畔之间,自成一段光景”。妙!
2901明朝琴学家,杨抡著有《听琴赋》,他将人类的多种情感及反应,通过弹琴来表达出来。他的这些美学观点,无论是对艺术家或其他人都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审美价值。他是这样划分的:一、两馀风送晓烟轻;二、落花风里杜鹃啼;三、十里芦花鸿雁洲;四、锦帐罗衾眠绣榻;五、江边泪洒泣湘妃;六、天阔风停初霁雪;七、玉人回梦愁无聊;八、轰雷掣电吼狂风;……。更简约的表达就是:清、奇、幽、雅、悲、切、娇、雄等等。杨抡这样分类列出,就能让人们更容易理解、认识。其实,对这些人类感情、艺术的审美判断,是做人的基本功。不然的话,人面对现实世界如牛吃牡丹,不知美丑。所以杨抡说:只有“知音”才能理解和接受“治世正音”。他还提出“除非止是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弹”的观点。他说的对,否则,对牛弹琴,不知所谓。
2902、中国古代多少财气横溢的人物,生卒不详,使后人难以研究他们思想、成就的发展过程。明朝四川新都人篆刻家徐上达就是其中一个,但他的美学思想成果之丰富,令人惊叹,至今还在影响着后人。他强调篆刻方法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现在读起来,可以使人们从多个角度得到深刻的启示。
徐上达说:“有法者,有法法者。法之为法者,非将法,法者亦非,非则法何贵有?法之为法者,是将法,法者亦是,是则法何可无?这就是说,法、规则、方法、原理、理念等,如果离开在实际中有效地加以运用,就会失去它们本质特性和存在的价值。人们就应收集、寻求到已有的方法,并在刻章的过程、对印章的审美、鉴赏中体会、感受、领悟这些方法。其重要意思就是学以致用,学的关键在学法。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不要学那些不着边际,没有用处的东西。他又说:“我恶知印,冥搜于法;我恶知法,默会于印”。我是这样理解这段文字的:一个人在追求认识普遍性,去努力学习典范时,就会陷入共性之中,而失去了个性。学习的过程,常常是进入的过程,很多人因为学习某种东西,努力能深入地学习,但往往不能融化为自己的东西,出不来,越深入,越难出,但不深入,又学不到,这是两难的境地!没有了自己的东西,等于没有创造,没有了新鲜的贡献,只是增多了复制品而已!所以,有出入百家,然后,自成一家之说。这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他接着说:“初何以独智之可自为法也,亦因法知法,知法乃法尔脱自为法,方门张户没,各自一家,法安所法”。这段话可以这样来理解,大家都学习范本、典型,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体验,理解到法则、道理、规则,即悟道、入道了。由于每个优秀的境遇‘文化背景、个性特征、喜好有所不同,自己喜爱的审美标准不同,在创新的过程中,对所悟的道和加以发挥不同,所以“各自一家”,又出具体的新样本,同原先的范本有所区别。他讲出了艺术家不应只以方法为规范和方法,而世间的艺术又不能没有规范和方法这两方面的辩证关系。历史就是通过各个领域的点滴创新的积累而进步、前进!
他继续说:“篆刻小技,北夫不为,而熟知者堵中口固自具神理之妙,犹自寓神理之窍,正不易为者也”。他的意思,认为自己是做大事的人,不去玩雕虫小技的东西,但篆刻虽然小技,自有神妙的道理,它可以反映出一些审美的规律,人们可以通过它以一破三,从中得悟。这些足以教育那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人。志大才疏,眼高手低,这种人就麻烦事多啦!
徐上达还认为:篆刻如帮人建房,须“会主人之意,酌地势之宜”。“耐性沉思”,“意匠经营,终当讨出天然巧处”,再“画图像,立间架”。从内到外观相配,能“上下相承,左右相对,参差有理,文字自如”,达到整体与局部协调的和谐。这就涉及艺术家与客户之间两种审美观念、价值观的碰撞与磨合,还有报酬方面的利益制衡等关系。如果完全没有利益关系,就正如杨抡所说“不是知音不与弹”。徐上达以上所讲的,不只是对篆刻者,以至艺术家、企业经营者等等,很多时做事的方法和步骤都如此。所谓按部就班就是如此。如果连这个都不能沉着气来冷静思考,认真一步步都做,这样会非常容易出问题。
他对上面的讲法做了这样的补充:“栽酌成章,使自外护以至中居,安排各当,将弹丸之地亦见备无限精深,更不见寸收百纳,斯称妙自然”。这正是认真用心将事情做好、做细、做妙的美学精神境界。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现在很多人就是缺少这样的精神。
他非常重视传统的审美,他说:“人有千态,印有千文,吾能逐一切见摹似,其可领略者神而已”。又说:“是故,有法而法自应者,亦有依法而法违者”。他强调消化传统优秀的法,通过创造,做到精、美,从而达到“传神”的效果。能这样,不管你做很小的事情,其气场也很大!
他提出多个审美范畴:曲、正、雅、变、纯、动、健、古、化、神等,作为印章艺术创作的重要标准。“典者,有根据,非杜撰也”。“典而不正,虽典奚为?”“正而不雅,则矜持板执,未离俗气”。“雅而不变,则但知其一,莫之其它,亦终拘泥,而不足以语通方”。“变而不纯”,“有乱家教”;“纯而不动”,“有形无神”;“动而不健”,“物求其绳直而已”;“健而不古”,“圭角毕露”;“化而未神,犹可仿佛摹似”。徐上达讲得非常到位,没有深厚的功力,讲不出这样精神的话,这不但对艺术家在创作时有很大审美价值,对人们做人、做事都有很大参考价值。只有优秀的审美标准储于内,并练就纯厚的功夫,才能外化为优美的客体,这些客体充满艺术品质。
徐上达的美学观点,反映当时的篆刻艺术已经成熟。从他的观点看,我归纳如下:通过努力学习和艺术实践,实现悟法、得法、变法,能结合现实应用自如,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创作主体,只有这样的优秀主体,才能外化出优秀的客体。这外化的过程要有个性特征,注意行与神、动与健、雅与变等有机地、灵活运用,篆刻的过程要通晓情意、势态、边栏、格眼、空地疆理、纵横、回文、阴阳文、满白文、栅子文等等形式美中,感悟和运用动与静、巧与拙、奇与正、丰与约、肥与瘦、顺与逆等关系中非常自然地“传神”。例如他所说的:“动,言笔飘然飞动也;静,言笔肃然镇静也”,等诸多美学命题。总之,徐尚达的美学观点已较为系统,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标签:
美学心得 罗国正
0
回复:0 阅读:1313
【免责声明】
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p> </p>
您最多可输入
10000
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图片:
名称:
描述: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国际病理学会
中国远程病理中心
病理学园地
中国医师学会病理科医师分会
中华病理技术网站
IACP
美加病理学学会
CAPA
美国临床病理学学会
美国研究病理学学会
台湾病理学会
美国病理学主任联合会
美国病理学家学会
中国妇产科在线
中国病理学网
中国妇产科网
东京大学病理学系
皇家奥亚病理医师学院
Cancer Cytopathology
Royal College of Pathologists
台北医科大学病理科
好大夫在线
烟台健康网
中华医学信息网
影像园
爱查快递
脊椎病
白天使
广西健康网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