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2019年《全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如此计算,我国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按发病率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新发病例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 按死亡率排位,前五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攀升的数字加剧了人们对于癌症的恐惧,也使得癌症早期筛查这一技术和体检项目进入公众视野。到底什么样的疾病适合早筛?癌症早筛的网络为何难以形成?上市公司和新兴公司纷纷布局的癌症早筛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承担早筛的功能?癌症早筛会被纳入医保吗?
但并非所有的癌种都适合做早期筛查。适合做早期筛查的癌种有3个特点:一是发病率高,人群大才具有卫生经济学意义;二是死亡率高,大家才能足够重视,像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死亡率低的癌种早筛则没有这么迫切;三是肿瘤的发展周期足够长,这样给早筛预留足够的窗口期。如果发展期短,一经发现已是癌症晚期,则早筛意义不大。
数据显示,美国癌症的五年生存率达66%,中国大概是39%左右。差异如此之大,除了医疗技术外,中国60%-80%的癌症患者被发现和诊断的时候是中晚期也是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中国食管癌的早诊率只有10%。
相比于要抽取一定量的血液进行液体活检,使用可自行采集样本,再寄送到实验室检验的癌症居家筛查,被认为是癌症早筛的发展趋势。
对于筛查来讲,最为重要的是依从性,即大家愿意去做这个事,如果早筛要去医院抽血,就会让他们觉得麻烦,而且还会产生更多时间、交通等成本。居家筛查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能让大家不会因为取样困难、流程繁琐而对癌症早筛望而却步,就是很大的贡献了。
癌症居家早筛的确很美好,但是,那两个对早筛检测的评估关键性指标特异性(specificity)和敏感度(sensitivity)有保证吗?
所谓敏感度,指的是在人群中发现阳性患者的比例;特异性指的是检测发现的阳性患者是真正阳性的比例。敏感度越高,漏诊率越低;特异性越高,误诊率越低。
赵平也认为,癌症居家早筛的权威性、科学性是最重要的,如果专家不认,检测就白做,所以癌症居家早筛产品需要与专家一起做临床试验来验证。
而且,癌症居家早筛并不等于诊断。做了早筛,仍然需要进行常规体检。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说到,癌症早筛面向普遍人群,重点关注存在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目前早筛技术相对成熟的癌种有宫颈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和上消化道癌。
陈万青指出,目前我国癌症筛查尚未进入医保,居民进行相关临床检查需要自费,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癌症筛查的重要性。“即使是提供免费筛查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好多人都不愿意参加,说明公众对于早筛的意识还不强,需要大力开展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