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人工智能一直是企业巨头布局和资本关注的明星项目,近年来细分领域下的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热度不断提升。
医疗人工智能创业融资势头正劲
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是两大热门领域的一次结合。目前,人工智能可以覆盖诊疗的整个过程,面向医生、患者、医院和医药企业都有不同的功能。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将主要在药物研发、智能机器人、信息化管理、健康管理、医学影像、影音交互以及辅助诊疗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这些领域里的代表企业有汇医慧影、推想科技,深耕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研发;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功能,被运用到人工智能语音交互里,打造出一系列导诊机器人;思派网络和连心医疗,做肿瘤专业数据分析,着眼于提高肿瘤医生的工作效率。
这些企业,有的已经发展较为成熟,能够独当一面提供服务,有的还在初创阶段,盈利方式尚不明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企业的发展都还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医疗人工智能行业一共发生27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17亿人民币,行业领跑者已经进入B轮阶段。今年这一领域的融资仍然十分活跃,推想科技在今年3月完成了3亿元的C轮融资。同月,思派网络获得了由IDG资本领投的数千万C轮融资。今年4月深睿医疗获得了1.5亿元B轮融资。
在多起融资中,还有很多资本活跃在种子轮、天使轮、A轮的早期风险投资阶段,说明资本和市场看好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创业公司仍有很大机会,不排除这些后起之秀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加速立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医疗人工智能这一新兴的、正在快速发展的领域,必须完善政策规范。
2017年7月8日,由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医疗的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将在2025年前初步建立AI法律、伦理和政策体系;其二是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和关键共性技术体系;以及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知,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规划。
国家加速立法是意义深远的,医疗人工智能是新型产业,与传统医疗服务相比要更加严谨慎重。医疗机器人、医疗大数据等医疗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还涉及到伦理的问题。缺乏法律规范可能让医疗人工智能暂时按照自由的方向发展,但是初步形成法律规范,促进行业洗牌,淘汰不合格企业,则会促进医疗人工智能更加健全的发展。
医疗人工智能企业需化潜力为实力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衡,医患矛盾不断,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必须增大供给量。但是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像其他行业一样加大投入就能马上增加产能,医生培养周期长,难度大,短期内不可能大批量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生。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医疗开始发展,预约挂号、缴费充值、远程问诊、在线咨询等服务,用互联网连接医生和患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的结合,会进一步协助医生解决诸多问题,提高医生、医院效率。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正在帮助医疗服务者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行业潜能巨大。
医疗人工智能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还需要跨过几道槛,一是高质量的数据壁垒要打破,二是患者隐私问题保护要规范,三是人才及伦理观念要达成共识。跨过这几道槛,再加上医疗资源的强需求,医疗会成为人工智能下一片争夺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