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阅片心得
1. 有干酪样坏死,郎罕氏细胞,上皮样细胞诊断为干酪性结核。如只有干酪样坏死,也可诊断,但只有郎罕氏巨细胞却不能诊断。
2. (咽部,扁桃体)等发生的乳头状瘤(鳞状上皮)可看到鳞状上皮乳头状生长,乳头中央有纤维脉管束,而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上皮向内也呈乳头状生长,但乳头却无纤维脉管束。
3. 正常胃粘膜为粘膜肌层,上面为功能层,也就是胃底腺,再向上为吸收上皮(脉凹上皮)上有胃小凹,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正常时上皮细胞的核位于基底部,只有一层,如上皮增生,核可立起来或肥胖或不位于基底,或可有几层细胞。
4. 诊断胃炎时,看到有中性白细胞时,就为活动性。临床常有胃痛。看到嗜酸,淋巴,浆细胞时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5. 看胃镜片子时,如能看到粘膜肌,功能层,吸收上皮时最好。这样可根据炎细胞 不同程度的浸润分为浅表,萎缩。炎细胞 只浸润在固有膜可以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如炎细胞 浸润了上述三层的2/3以上时浅表性重度,介于1/3~3/2为中度。
6. 萎缩性胃炎:主要看功能层,如1/3的腺体萎缩为轻度,如3/2以上的功能层腺体萎缩为重度,中度介于其中。
7. 看片时如看到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时存在,且萎缩间隔出现时可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因为这是疾病发展的过程,开始是炎细胞 浸润,是间长了就可能出现腺体萎缩,被炎细胞代替故看到萎缩间隔性出现。
8. 如胃镜取较浅表或较切面的关只有功能和吸收上皮时可根据炎细胞的多少定轻,中,重度。如炎细胞不多时可疹断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9. 胃底腺中看到的胞浆嗜酸性红染的为壁细胞,颈部多见,细胞柱状或锥体形,胞质呈空泡状,胞核嗜硷性的为主细胞,数量最多,底部为多。
10. 胃体腺的腺上皮比较红染。
11. 如送的胃粘膜很好,无什么病变时,可下描述性诊断,如所送胃粘膜组织未见著变,或如所送胃粘膜组织间质灶性轻度炎细胞浸润。
12. 胃粘膜上皮肠化时,可看到潘氏细胞,该细胞顶部有颗大的嗜酸性颗粒,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
13. 胃腺体上皮不典形增生的一个指标是看胞核是否向腺腔移动,移动越多,就越不好。
14. 紧的透亮细胞癌的特点是胞浆清亮,核很小,圆。
15. 十二指肠的功能腺称为布氏腺。
16. 老年人(绝经后)宫腔内膜薄,腺少。;
17. 脂褐色,多在心肌,核的两端。
18. 宫颈粘液腺鳞状上皮化生,一般从腺底层细胞发生,把腺上皮上推(腔仍保留)。
19. 癌组织筛状排列时,它的孔一定要圆。
20. 大肠不典型增生:核的大小,核层次增多,核上移,杯状细胞减少。
21. 判断癌的标准:
22. 甲亢的指标:(1)腺上皮增生,变为柱状,高柱状,甚至乳头状突起。(2)滤泡边有吸收空泡,胞质浓染。(3)间质中有淋巴沉积,甚至淋巴滤泡。
23. 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区别是甲状腺腺瘤有完整的包膜,而后者包膜常不完整,并有结缔组织伸入分隔,腺泡大小不一,并有分泌液溶合成大片的现象。
24. 卵泡有两层细胞构成,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
25. 甲状腺肿在恢复期也可有淋巴组织增生。
26. 卵泡膜细胞在激素作用下----黄体化----黄体----纤维化----(玻璃样变性)------白体。
27.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标准:(1)要有腺窝脓肿,腺旁及腺上皮间脓肿。(2)杯状细胞减少。(3)腺上皮增生。
28. 溃疡边缘的修复性胃粘膜呈舌状或指状突起,粘膜下水肿,纤维,血管,炎细胞。
29. 溃疡癌变的要点是溃疡底部无癌,癌在溃疡边上,而癌性溃疡,则溃疡底部有癌组织。
30. 溃疡的四层结构:渗出,坏死,肉芽组织,瘢痕组织。
31. 中耳的胆脂瘤实质就是表皮囊肿,只是部位不同,又如长在脑的“珍珠瘤”也呈表皮样囊肿。
32. 在黑色素瘤中常可见有瓣状细胞,(有两个核,似豆瓣,连接两个核的地方,一定要靠近核膜。
33. 在看平滑肌瘤中,不能只以细胞的异型性来定良恶性,主要看瘤体大小,边界及生长方式,要综合考虑。(一般超过10厘米就可定恶性。)
34. 基底细胞乳头状瘤,表现为瘤体只向上生长,底部和正常的基底层平齐,如瘤体既向又向下浸润性生长,就为基底细胞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