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页/11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回复:11 阅读:3205
漫谈病理工作者如何创新(四)

新兵 离线

帖子:0
粉蓝豆:1
经验:0
注册时间:2008-02-29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08-03-11 23:17|举报|关注(0)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漫谈病理工作者如何创新     新兵

第四 创新与重复
编者同志, 这篇文章是九年前我应某杂志副主编的约稿写的,寄出前还请政治教研窒的教授把过关。寄去以后,再也设有回音。我几次电话探向,也得不到明确答复。最后我建议把稿子退回来,也不予理采。最后,我认为他们的心态是,稿子怕不符合中央精神,而又怕退了稿后另出现问题,所以采取不了了之的办法。几年来我真没找到合适的办法处理我带着感情写的这篇稿子。有幸遇到您和您知名的华夏网
能给这稿子见天日的机会。我未作任何修改,可否发表请裁决。衷心希望您与网友提出意见。谢谢!

 

科学的创新与重复
一、科学的创新
引  言
1999年8月23-26日全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特别强调了创新,并部署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这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所采取的极其重要的步骤。在国内,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一系列理论上,学术上,经济上以及政治上的重大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国际上,这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创新步伐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结构革命深刻影响的正确反应。这一切变化的关键与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既然创新是第一位的,是生产力发展的源头,因此大力提倡,充分强调也不会过分。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问题的另一方面——重复。不但创造性思维发展成新规律、新发现、新发明,以及新工艺的过程需要重复及验证,而且由创新的成果发展成生产力的产业化过程,也是重复放大的过程。创新与重复是科学实践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互相依赖,相互渗透,又互相排斥,相互制约。一方面创新依靠重复验证和再现它的成果, 但另一方面,仅仅满足于重复就是保守,缺乏新意,甚至可以阻滞创新的发展和完善。


当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提倡创新,鼓励创新,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创新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人们具体了解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如何领导创新,如何为创新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还要使人们了解创新要求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工作,而且要认识进行重复性工作的必要性,并能认认真真地进行必要的重复或再实践的工作,为正确开展创新铺平道路。

 

(一)创新的形势
从人类历史看,人类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二百多万年来,在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经过钻木取火,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到蒸气,电能,原子能的利用,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人类近万年的发展长河中,有文字记载的不过四五千年,科学的大发展也就是近100年—200年的事,相比之下后者是多么短暂啊!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迄今也不过54年的时间,经过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芯片的发展,计算机已由类似巨大房间的体积缩小到方便携带的工具。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已经透渗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物理学家能通过计算机利用数据捕获到中、微子的踪迹;天文学家利用计算机装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太阳系外的行星的影像,医学家用计算机化的扫描仪,CT及核磁共振,能观察到小于1公分大小的占位病变;药学家根据细菌病毒等的分子结构,就可以设计既能针对病源体又能适用于人体的药物。目前计算机价格一降再降,更新换代愈来愈快,体积愈来愈小,功能愈来愈多,用途愈来愈广。现已确信不但电视、VCD及计算机将融为一体,更主要的是计算机及其网络将形成了网上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所谓超资本主义经济,促进了公司的合并,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进程。


另以生物医学为例,自前一世纪人类对生物(动物、植物等)结构的观察与研究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更小的亚细胞水平,目前可以说达到了分子水平。50年来,科学家已把生物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及DNA的分子结构,包括它们的成分的更小的分子结构也搞得一清二楚。其中每一小段也就是一个基因都代表了父母(或亲代)的一个特性,如皮肤的颜色,血型等等。目前还发现了许多工具酶等,它们既可以把不同基因切开分离出来,又可把它们拼接起来,人工地构建成一个新的基因,不但如此,而且还可以在量上成千上百倍地对这种新基因进行扩增。这就是所谓的基因重组或者叫基因工程技术。因而这种DNA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农业,就会创造出稳产高产的新品种粮食,可以产生高营养的牛、羊等牲畜,甚至得到含有某种药物的牛乳,显著缓解并丰富人类餐桌上的供应。人类基因组工作的完成将大大推进了对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相信在本世纪人类有希望解决癌症的治疗难题,并通过组织工程、器官工程在体外克隆培养人的心、肺等器官,对一些绝症病人进行器官移植。


从以上两个例子的创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1、从时间的概念来看,现代科学发展所用的时间与古代相比,确如弹指一瞬间。这说明在人类的科学发展中,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它正以奇异的速度在飞奔向前。
2、从影响的深度来看,创新在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但对某个专业产生耳目一新的改革,同时它也对人类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能说这种创新影响不深刻吗?
3、从联系的广度看,重大的科技创新的发展如前所述,往往有广泛的联系与影响,不但对多种专业,甚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而且不同创新之间也会产生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甚至嫁接出崭新的领域,人们预测到应用生物的DNA、RNA设计计算机。
4、人类创新可能会危胁人类的安全,原子弹曾让人们担心过,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机器人的完善与推广,克隆人类自己,都影响人类的生存,但是人们会在自己的灭绝成为可能之前停下来,认真思考。
这就是当前创新的形势与现状。

 

(二)什么是创新
创新的出发点和目的
创新是技术革命和科学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发现新规律,发明新工具,确定新现象,设计新工艺,完美新技术以及研制新产品。这些新情况要求往往是从某种专业上,生产上,设计上,或者理论上等遇到的或提出的。所以一般创新往往是有明确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提出来的。当然,有些创新也可能是偶尔的发现,偶然的事件。总之创新的关键或者核心是“新”字,要在“新”字上下工夫。想别人所未想,作别人所未作。
模清国内外最新情况。


首先要设法弄清楚,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创新,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了。若是一个解决过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在文献上寻找解决的办法,向国内、外单位参观学习的办法,购买专利的办法,购买生产线,购买设备的办法等等来解决。所以要创新地解决某一问题,必须下工夫摸清国内外有关这问题研究的现状。不能采取不求甚解,走马观花,摸不清底实而想当然。甚至进行一些完全重复的工作。
怎样才能摸清情况呢?


现在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提供的信息,既能够了解解决各种问题的当前情况,又能大大简化手续,加快速度。


各个专业的信息,一般都编辑在相关索引的杂志上。有的可以查到当前研究论文的题目,作者及出处,有的可查到文章的摘要,根据这些还可以查到全文。在使用计算机以前,要查阅有关文献,多用的是“手捡”。就是用手翻看一本本的杂志。这既浪费时间,又很难找全所需要的文献。


而现在一般各专业的索引杂志,如生物医学等索引(Medlene), 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都建立了各种的信息网,数据库,如亚呼(Yahoo),文献管理(reference manager)。国家及著名大学图书馆也纷纷成立网站如哈佛大学等等,这样就使以往需要化几个月的工作现在计算机上就可以进行。用几个小时或几天就可以完成,真正达到了“秀才不出门,使吃天下事”的程度。


从事科学研究,要熟悉国内外研究现状,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新在哪里。有人说:“我的工作是国内首创”,要知道一般的科学研究本身是没有国界的。“发明”已经存在的东西,就不能算发明,而“发现”了已经证实的规律也不能算新规律。所以查“新”的工作对科学研究来说是极端重要的。


但是我们不能把创新的“新”字绝对化了。有时外国有了的东西,我们不得不自己研制,这也是创新。譬如“两弹一星”,外国发展出来的时间比我们早。但这些技术,他们对我们是绝对保密的,不可能通过购买他们的专利,向他们参观学习,就能制造出来的,为了我们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就必须自力更生创造性地研制出我们自己的“两弹一星”。因此,这些通过艰苦努力而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的功臣们接受国家授予的最崇高的奖赏是当之无愧的。


从一个工厂赶超先进来说:超过先进,必然是一种创新。那赶上先进,有没有创新呢?我认为仅仅赶上先进,总体来说不能算是创新。但是,在“赶”的全部活动中,仍可能在具体步骤上,技术上,工艺上有明确的创新。所以超先进有创新,赶先进的过程也会有某种创新。对一个单位来说,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增加了利润都包含着创新的作用及意义。我国的创新工程,是全体人民的工程,最近建立的一些创新基金就特别寄希望于中小型企业及大学生。

 

(三)创新要求艰苦踏实的工作
创新首先需要创新的思维。新的思维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踏踏实实地工作。来源于科学观察,物质生产,社会活动等等,而不是来源于说大活,乱吹牛,搞浮夸及表面上美丽的言词,慷慨的许诺,某些管理者的发号施令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创新思维的来源。


从具体的基层单位和个人来说,要认识创新不仅仅只是科学家,科研单位以及大学的事,而要求所有的单位和个人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创新看成是轻而易举的事,一哄而上就能解决的事。首先创新依靠认真而踏实的工作,往往需要反复实验,深入调查,充分论证,仔细观察以及不断改进。另外它还需要艰苦的努力。创新的道路一般都是崎岖坎坷,很少是平坦大道。有成就的科学家,技术革新能手,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往往都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毅力,不怕牺牲的品质,经过艰苦地攀登,踏实地工作,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

 

(四)营造创新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宣传教育,为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教育制度,国家,省部设立了科技成果评奖办法,1985年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继而又有“863”高科技,火炬计划,攀登计划,“973”等等。在科研资助的体制上、基本上采用自由申请加竞争的方式,替代了以往上级机关拨款的办法,并逐步增加了科学研究,技术革新资助的力度。通过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自由报考,双向选择分配以及鼓励留学,欢迎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政策,奠定了人才培养的正规途径及新体制,活跃了人才市场。改善了科学技术创新的环境,使我国的创新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但是,目前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即使将1999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800美元计算,仍属低水平收入国家水平。从科学发展(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我们排位较后。所以,国家对科研与创新的资助还十分微薄,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仍很大。在体制改革上待进一步完善,在人才结构上还存在一定缺陷,少数具体单位的管理者,还依靠吹牛、浮夸,好大喜功,甚至弄虚作假以粉饰单位和个人的政绩,腐败之风急待严治。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好转,国家对创新的资助的力度会逐渐加大。科学技术创新的本身及其产业化也将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水平也会不断改善,我国创新的环境的建设最终一定也会一年好过一年。

 

科学的创新与重复
二、科学的重复
前面谈到科学的创新与重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一般情况下,创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创新是目的,一切为了创新。但是在特定条件下,重复也会转为支配地位,没有重复就不能明确创新,重复也可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 科学重复的概念
科学的重复是针对创新而言的,就是依靠同样的创新条件,用同样的创新方法,将创新的结果重现出来。由此可见重复包括三个“同样”,创新包括三方面的重复,即条件(也就是材料)、方法以及结果。


有许多名词与科学的重复的含义类似,如科学的再实践,科学的验证,以及科学的再现。为什么不用这些名词之一?而用一个“消极的”、“贬意的”的词呢?这是因为其它名词不能充分表达科学的重复的真正含义。再实践有重复的意思,但它是一个富含哲学道理的名词,并未指出用什么具体条件,什么方法,得出怎样的结果;验证是重复的目的,能重复出来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是经过验证的创新,但是达到验证的目的,也可采用完全不同的条件与方法,可以经过完全不同的途径;而再现一词也有类似的缺陷。而重复有照样重来一遍的意思,包括采用同样的条件、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因此尽管重复包含有“消极”的意义,但它更贴切、更明确又更通俗。


(二) 创新本身包含着重复
在科学实践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新现象,第一次出现的预期结果,只能是一种新苗头,很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一种假象。只有在同样的条件下,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才能证明它是一种创新。因为新苗头、新结果必须经得起重复才算是真正的创新,所以在创新形成中就必须包括必要的重复,创新本身就包含着重复。


有成就的科学家,慎重的科学工作者,受到正规教育和严格训练的青年科技人才,都能理解为什么创新本身就包括着重复。他们在工作中就能心体力行重复自己的有苗头的发现、规律、工艺、结果,使它们成熟为真正的创新、新发现、新工艺、新规律、新结果。


(三) 成果转化是放大重复
科学研究成果、新技术及新工艺转化为生产力,是创新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理论的创新,即使目前不能转化为生产力,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在转化过程中,一般都需要中间试验(中试),农业上的大田试验,医药学的Ⅰ、Ⅱ、Ⅲ级临床实验。所谓中试就是放大重复,用按比例放大的材料,设计放大的方法,得到放大的效果。只有经过成功的中试,再进一步放大重复,才能以达到生产规模和临床广泛的应用。


中间试验和进一步放大生产,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仍然要不断总结经验,修正缺点,进一步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创造,进一步优化。但其核心还是要用放大的材料,放大的方法,重复出放大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重复达到生产规模。


当然,也会有部分“创新”经不起中间试验,得不到预期结果,不能再放大重复,只能停滞在原来的水平上;这样就可以避免一步发展到生产规模所遭受的损失,所以中试是转化的一般步骤。因为它是一种减少风险的好办法。当然它还不是减少风险的唯一办法。对创新进行客观的论证,评审和评估等也是办法,但是最可靠的办法还是中试放大。


(四) 期盼自己的工作经得起重复
一位科学工作者,从发表自己的论文开始,就希望他自己的成果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推动公认最有力的事,莫过于他的论文和结论能得到其他人的重复。世界上有许多成就,是两个以上的实验室,在互不通气的情况下同时或先后发表的,这就是最有力的相互重复,相互支持,因此这种结论也最容易得到公认。
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方便重复,所以在写论文时,一般要求把材料与方法写得尽量详尽,详尽的程度使人能按照介绍的材料与方法,将你所得到的结果重复出来。甚至连你使用的试剂来源都要标明,以便人了解你所用的材料是否可靠。假若你用的方法,与某个文献的完全相同,你就说方法采用谁的文献即可,以避免过多的累赘,如果你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就只需把你改进的地方详细描述。最不应该的而最常出现的情况是,既叙述引用的文献,又说了自己有所改进,而且没有将两者分别说清,以致使人们分不清是谁创造的方法,也得不到详尽的方法,因此不能重复出你的工作。为了保证成果及论文的可重复性,即使经过多次引用也不会发生歪曲。论文中引用的文献(甲),都应该是亲自阅读过的,未看过原始文献(甲),只是在其他作者的论文(乙)中看到过引用材料,在参考文献中只能写成引自(乙)。这样就不致因多次相互引用,而丢失了“庐山真面目”,发生偏离和歪曲。


(五) 不能重复的成果
真正的创新在形成过程中就经过重复,但是也会有些成果如专利、新工艺、新技术、新规律、新发现经不起重复,也就是按介绍的条件、材料与方法,得不到预期结果,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1、没有按原来介绍的要求重复,重复者没有严格按照原来介绍的条件、材料与方法重复,因此得不到预期结果。问题出在重复者身上,这可能是由于后者的工作粗疏或者其它问题导致的。
2、原始工作粗疏,尽管创新者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做出可靠的结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所得到的论文不符合客观事实。如使用的试剂不合规格,方法本身不够完善,方法好但掌握不够熟练,观察的标本数量不足,收集的数据不尽可靠,统计处理不够准确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成果经不起重复。


3、“刨光”“渗水”,弄虚作假
少数科学工作者,有意识地对其成果“刨光”,“渗水”,弄虚作假,甚至无中生有。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的效果如何是客观存在的,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某些人会删去少量不利的数据,补充一些缺乏根据的材料,使自己的论文、成果人为地完善起来,使之无暇可击。严重者在主要的方面,主要的结果及结论都是抄袭的捏造的。这种人害怕重复,逃避重复,他们的工作当然经不起重复。有些人认为科学的殿堂里是不会出现弄虚作假的事,但是社会上有这样假,那样假,假得广泛,假得触目惊心,稀奇古怪,凡是有重利的物和事都可能有假,因而“假”也难免反应到科学技术队伍中来。这些乍看起来是科学,是科学产品,但实质上都是披着科学的外衣掺假或假的科学,可以统称为假科学或伪科学,这与邪教的歪理邪说有所不同,后者一般是不伪装的,是与科学对着干的,是反科学。


许多人认为院校及科学技术单位是“清水衙门”,不会有好多腐败,这是从贪污、受贿等直接经济范筹来理解的,这里有没有腐败呢?也是会有的。但是表现在不事实求是,甚至弄虚作假的腐败,虽然还属少数,但却不是个别的,是否可以认为这种类型的腐败是院校、科学技术单位腐败的特点。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警惕。


分析腐败的原因,主要是有些人经不起名利、金钱的诱惑。一种人从科学生涯的一开始就心怀弄虚作假的动机,这种人是极少数。另一种承受不了崎岖道路的各种困难,特别是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竞赛的引诱下,没有论文、没有成果,就面临“覆灭”的命运。长时间作不出结果来,眼看几年努力的学位就要落空。职称晋升即将杳无音信,意志薄弱的人就可能“被迫”用见不得人的小动作蒙混过关。一次的投机取巧,就难免一而再,再而三。所以错误一开始就意味着对科学的背叛。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基本路线,从政策上看,严肃科研纪律,惩除造假者是有明文规定的,有的单位纪律严明,一旦揭发证实,领导处理坚决,正气浩然;也有的单位其中有的学术指导者往往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领导管理者本位主义护短,认为不能败坏单位声誉,不能有损领导的政绩。有的还认为这些人虽然浮夸不实,但为单位争取了不少经费。所以即使发现这种腐败现象,听之任之,致使这种人青云直上,实际上支持了腐败打击了正气,形成的是“泡沫科学”。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引起人们的重视,重视科学作风,科学道德的培养,严肃科学经纪律,奖罚分明,其次也要在选拔指导教师、行政领导上,重视德才兼备,选拔重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人。


科学的创新与重复
三、营造宽松而严格的具体环境
什么是影响科学创新的环境?既有影响科技创新的大环境,又有影响科学创新的小环境。就大环境而言,社会生产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动力,而且也可以为之提供装备与经费,为此,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市场竞争,政治民主,科技政策也都可以对科学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战争与战备无疑也能对科技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所谓小环境,通常是指具体的工作环境。它可以是一个研究室,一个研究所,一个教研室,也可以是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好的、适于创新的具体环境,就应该是一个既宽松,又严格的环境。宽松与严格是对立的统一,既相互矛盾又相互支持。过分的宽松即是松懈,就不能严格要求。而过分的严格,也不可能使所属人员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地努力工作。咎其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分清宽松与严格的场合与方式。


(一)宽松有利于创造
宽松的环境,能使所属人员心情舒畅,思想活跃,有利于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曰民主:民主是多方面的,如:经济民主、学术民主,等等。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学术民主。一个单位不论大小,对学术问题应该是民主的,或者说学术空气是民主的。即不论职位大小、职称高低,对学术问题都可以发表个人意见。特别是应该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力、机会和自由。提倡“百花齐放”,不应学术问题一言堂;提倡有个人主见,不要人云亦云。鼓励为了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可以采用不同方法、途径甚至不同专题。当然自由讨论不等于不要集中、不要纪律,有民主才能有正确的集中。尽管在做出最后决定时,还是要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但是没有学术民主,下级只能无条件服从,不能保留个人意见,甚至错误的意见反而得到实施与重视。这样必须导致学术气氛极度的苦闷与窒息,又有什么创造精神可言呢?


2、曰团结:一个学术单位应该内部团结,气氛融洽,相互支持,彼此帮助,真诚合作,对能使大家把精力、热情及思想集中在完成任务上,开拓进取,探索创新,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反之,如果相互勾心斗角、互挖墙角,制造磨擦,这只能把精力白白地浪费在内耗上。因此,团结也是增强凝聚力,减轻内部不正常的压力,排除不应有的精神负担和顾虑,营造宽松的重要途径。


3、曰公平:一个单位能坚持公平的原则,处理内部事务,评估成员和成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使同类人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能真正优化人才结构,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公平也是促进内部团结,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新力的重要方面,而不公平只能破坏内部团结,增大不正常的压力与紧张。


4、曰减压:一个科学单位,在培养宽松利于创新的环境时,必然会有一定的压力,也就是有必须做好工作的压力,有奋发向上以及要求进步的压力。但如果过大压力,个人不能承受时,意志薄弱的人就会经不起投机取巧的诱惑而走向科学的反面。这时的他需要鼓励,使之在困难的时候看到光明,同时他也需要帮助,引导他在方法上,在条件上改进,走出困境。这种减压可以使人达到一种“山明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 严格有利于重复,有利于创新
在哪些问题上应该严格呢?首先在科学道德上,科学作风上要严格要求。科学道德包括许多方面,如团结协作,淡薄名利,求实奉献,勇于创新。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因为科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从沉痛的历史教训中总结的思想路线。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创造出来的成果才经得起重复,才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科学工作才能有继承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浮夸、吹牛、欺骗行为,对揭发出来的虚假事件要严肃处理。


科学向来有真有假,假科学古今有之,中外有之,8月9日参考消息报导了欧美的实验室的骗子们,我们的媒体也多次报导过国内的科研欺骗行为,拼凑数据的成果,是重复不出来的,早晚会被发现问题是不能让这种现象漫延开来,形成泡沫科学,毁掉个人、单位甚至社会。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做到实事求是,首先要做到在选择科研方向上要上下结合:根据客观需要决定科研方向。要结合创新的思路和先进的方法,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可能性才能成为好的方向。采用什么途径,应用什么方法要依靠群众讨论,不是单纯使用命令就能解决问题。


其次,需要严格准确掌握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会使结果客观地表现并重复出来。许多研究之所以失败,常常是方法掌握得不够精确,条件不够稳定,即使被误认为创新,也不会得到科学的重复。因此,我们应该督促初次参加科学战线的年青人,在技术上下工夫,在方法的掌握与创造上下工夫。


再次,要认真对待原始记录,不但要准确,按时的记录,包括日期,方法,过程,数据,结果以及经验教训和下一步的意见等。而且在遇到与预期结果矛盾的情况下,也不能按主观意见进行修改,原始记录是工作经得起重复的保证,是继续工作的依据。原始记录要经得起上级的检查,是上级对下级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材料,不能马虎从事,所以忠实地作好原始记录是研究者基本品质之一。


最后,论文是体现严格的集中所在。书写科学技术论文要求合乎规范,对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以及文献的引用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咎其核心问题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地反映情况。要分清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应该捍卫的,哪些东西是文献的,属于引用的,不能混淆不清。即使引用一张图,也应注明出处及作者,不能混为自己的创造。


(三)关键在于领导
领导有大有小,大领导掌握一个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无疑也会对科学技术创新起到重大影响。但在这里指是则是具体单位的领导。如:研究室、研究所以及教研室的领导。具体领导有两类,一类是学术带头人,是室、组的主任,一类是高层的行政领导,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是营造既严格又宽松环境的关键人物。


学术带头人:这类人往往要德才兼备。其才是要能够带领大家走到国际科技水平的前沿,其德是在学术上民主,办事公平,实事求是,作风正派,站在单位的利益上为大家创造条件,而不是仅从个人利益出发。有才无德,只会把大家的成果集中在自己身上,而有德无才,不但不能把大家带领到科学前沿,而且在专业妨碍前进的阻和,甚至把大家引向死胡同,所以希望他在德同才上起榜样和表率的作用。一个好的学术带头人应该能掌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既能争取到经费又能具体指导,学术民主,使下属能充分施展本领.但他又决不放任自流,使单位宽松但不松跨,他懂集中,该拿主意该作决定时,他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管而不死。


上级领导:上级领导应该做到既掌握政策,又懂科学规律。他承上启下,也是创造宽松而又严格环境关键人物。最好从下级科研人才中,德才兼备又具较高的行政能力的人选拔出来的。他应该求实正派,能注意该单位的长远建设,而不只顾表面的轰轰烈烈的政绩。好大喜功,不实事求是的人必将把单位引入岐途。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科学的方针政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强调创新,并落实于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的选拔,扩大对科学技术支持的力度等各种措施。所有这些将使我国的科学水平逐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年6月5日,江泽民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届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五届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号召弘扬科学精神,认为弘扬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科学界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各条战线,全党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党中央在强调创新的同时,首先强调了求实。可见创新与求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在全民族、全社会落实,如何把中央的号召变成全体人民的行动和力量,这需要深入地结合具体情况讨论、认识、身体力行。

标签:
本帖最后由 于 2008-03-11 23:21:00 编辑
0
添加参考诊断
×参考诊断
  

平常心2008 离线

帖子:62
粉蓝豆:1
经验:62
注册时间:2008-02-14
加关注  |  发消息
1 楼    发表于2008-03-13 05:23: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很难
0
回复

海浪信使 离线

帖子:1547
粉蓝豆:161
经验:2339
注册时间:2006-09-26
加关注  |  发消息
2 楼    发表于2008-03-16 22:49: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0
回复
signature
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不是选择正确的,而是选择不让你后悔的!

太阳最红 离线

帖子:742
粉蓝豆:36
经验:896
注册时间:2007-11-27
加关注  |  发消息
3 楼    发表于2008-03-16 22:54: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创新首先需要创新的思维。新的思维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踏踏实实地工作。来源于科学观察,物质生产,社会活动等等。”

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啊!

先量变再质变!

0
回复
signature
病理道路永无止境

天山望月 离线

帖子:4902
粉蓝豆:83
经验:5092
注册时间:2007-02-03
加关注  |  发消息
4 楼    发表于2008-03-16 23:04: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So useful for us!
0
回复
signature
广州金域病理

全子 离线

帖子:3318
粉蓝豆:74
经验:3546
注册时间:2006-10-19
加关注  |  发消息
5 楼    发表于2008-03-17 06:56: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高,这还是新兵?
0
回复

小荷 离线

帖子:8546
粉蓝豆:97
经验:12725
注册时间:2006-09-11
加关注  |  发消息
6 楼    发表于2008-03-17 23:18: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0
回复
signature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新手上路 离线

帖子:463
粉蓝豆:5
经验:463
注册时间:2007-02-04
加关注  |  发消息
7 楼    发表于2009-01-03 21:0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不像新兵,像老兵啊
0
回复

laoxiang 离线

帖子:146
粉蓝豆:123
经验:240
注册时间:2006-12-19
加关注  |  发消息
8 楼    发表于2009-03-29 18:01: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就我接触到的有些科研人员,就他们有关病理方面的内容来看,很多是作假的,不是少数是多数。
0
回复

yongping 离线

帖子:352
粉蓝豆:1
经验:363
注册时间:2009-09-17
加关注  |  发消息
9 楼    发表于2009-09-26 08:3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这种情况不会持续,会慢慢好转
0
回复
signature
Look beyond what you see.

xclbljys 离线

帖子:5253
粉蓝豆:224
经验:7005
注册时间:2008-11-21
加关注  |  发消息
10 楼    发表于2010-07-07 17:49: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以下是引用laoxiang在2009-3-29 18:01:00的发言:

 就我接触到的有些科研人员,就他们有关病理方面的内容来看,很多是作假的,不是少数是多数。

0
回复
signature
许春雷

fuyan0810 离线

帖子:309
粉蓝豆:1
经验:375
注册时间:2008-05-11
加关注  |  发消息
11 楼    发表于2010-10-04 16:55: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0
回复
回复:11 阅读:3205
共1页/11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