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细胞学筛查技术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防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传统的巴氏涂片发展到现今以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LBC)技术为基础的伯塞斯达诊断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TBS),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宫颈癌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全球宫颈癌总体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资源、技术和人才的缺乏,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仍比发达国家高许多,少数地区甚至有上升趋势,以细胞学筛查技术为首的筛查模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细胞学筛查作为宫颈病变“三阶梯”筛查模式第一阶梯,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BC技术是目前最优化的细胞学筛查技术,但TBS技术在中国大陆的应用因细胞病理学医师奇缺,而仍存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标准性”等缺憾,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本文将综述目前细胞学筛查技术在中国大陆应用现状及局限性,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讨论。
宫颈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13年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指出,2013年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有48.5万新增病例,23.6万死亡病例,其中约85%的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尽管全球宫颈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在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仍位居第二,且有上升趋势。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宫颈癌发病率高居全球第二,在中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六位[2],且呈上升趋势。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目前公认的病因[3]。然而,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plasia, CIN)发展至宫颈癌是一个大约10余年的漫长过程,如何利用这个时期阻断宫颈癌发生则成为其防治的关键。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筛查、普查方面,细胞学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