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来源:华夏讲堂 廖松林教授
伴嗜酸细胞增多的硬化性粘液表皮样癌
1、甲状腺少见的癌,此癌可见于涎腺及口腔等
2、最主要组织学特点是癌呈上皮样(鳞状上皮)及腺样(粘液上皮及腺上皮)分化,伴有明显纤维性硬化性间质及嗜酸性粒细胞较明显的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常侵及甲状腺外,诊断时大约1/3病例已有淋巴结转移。
3、分泌粘液上皮可呈腺样,也可有粘液湖形成。
4、上皮成分可形成假血管瘤样结构,也可有乳头形成,易诊断为乳头状癌。
5、常见神经侵犯和血管闭塞性变化
6、背景病变可伴桥本及结甲
7、免疫组化:CK(+),CT及TG(-),1/2病例TTF-1(+)。
8、鉴别诊断:甲状腺伴间变的乳头状癌,未分化癌、鳞癌。
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SETTLE)
1、是少见的恶性肿瘤,青少年多见,平均年龄19岁(4-59岁)。
2、常见症状:甲状腺肿大,常有气管压迫症状
3、常为浸润性生长,呈分叶状
4、特征性病变是:分叶状双相分化肿瘤,小叶状结构之间有明显纤维性间隔。腺样成分呈小管状、乳头状、索状、岛状、小囊状、上皮呈立方形、矮柱状、分化较好、有时有粘液及纤毛上皮分化。腺样上皮成分和梭形细胞混合组成,梭形细胞似肥胖纤维及肌上皮细胞或似肠腺上皮细胞。间质淋巴细胞很少,可有血管侵犯。
5、免疫组化:CK阳性(梭形细胞及腺样上皮),梭形细胞肌上皮标记可阳性,TG、CD5、S-100、CT阴性。
6、鉴别诊断:
(1)肉瘤样癌:但此瘤分化较好,分裂像很少。
(2)胸腺瘤:CD5阴性,无TdT及CD1a阳性细胞。
胸腺瘤与胸腺癌
发生在甲状腺的完全与胸腺同类肿瘤相似(形态及免疫组化)的肿瘤,主要与鳞癌及淋巴上皮癌鉴别。
岛状癌
1、可能为低分化滤泡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又称梁状癌,III级乳头状癌,可并存有乳头状癌。具有独特的地方分布,在欧洲及南美洲的一些地方可见。
2、可能属于低分化癌,无独特的生物学意义。
廖松林教授 |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
教育经历:
1959 年8 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
1988 年3 月至1988 年12 月作为访问学者到德国访问学习。
工作经历:
1959 年9 月-1960 年7 月,在北京医学院病理教研组师资班进修学习;
1960 年9 月-2000 年1 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北医三院病理科工作。
研究方向:
肿瘤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学。从事诊断病理学工作50 余年,负责系内病理医师进修培训工作40 余年。主要从事诊断病理学工作,在病理诊断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全国较有经验的诊断病理专家之一。特别在皮肤、呼吸、妇产科、软组织、淋巴组织、骨组织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病理诊断方面较有经验。培养了多名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大量诊断病理学专门人才。
科研成果:
《消痔灵注射液的研究》和《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形态学研究》分别获得国务院及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及病理研究》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经常接受全国及北京市疑难病理会诊(包括远程病理会诊),经常参加全国性及省市病理专业学术会议,经常受邀作有关诊断病理的专题报告。
获奖情况:
《消痔灵注射液的研究》和《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形态学研究》分别获得国务院及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及病理研究》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学术社会职务:
曾任北京市病理学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专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呼吸病理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常务编委;《诊断病理学》杂志副总编;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会诊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系列”图书翻译专家委员会名誉副主任委员。
主要论文:
《下肢红斑结节性疾患的临床及组织学观察》、《吸烟对肺动脉内皮损伤的形态学及形态测量研究》、《P16mRNA 在乳腺癌中的原位杂交检测及临床病理意义》等。在各种杂志上发表文章100 余篇。
著作译作:
主编《现代诊断病理学手册》、《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学》。参编《诊断病理学》、《胃癌》、《老年呼吸病学》、《中华外科病理学》、《胸膜疾病》、《肺部感染》和《临床病理组织学彩色图谱》等近20 本专著和教材。主编及主审《眼科病理学彩色图谱》(主编之一)。主审《近代病理学诊断》。主译 WHO 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系列丛书之《皮肤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主审WHO 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系列丛书之《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