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目前精准医学在病理科应该分二块: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分子基因检测。准确的疾病诊断,是病理医生根据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检测等结果,结合形态和病史作出的最后诊断;而分子基因检测是通过组织、血液、体液等对患者的DNA进行检测,对其扩增的基因信息进行判读而发出的检测报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10月2日发布的《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明确规定了主管技师以上的检测人员都可以签发检测报告,这就给了病理技术员一次发展的机会。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分子基因检测报告必须由病理医生签发,不可否认,病理医生在新技术引进时都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另一个出发点是为了病理科能在与检验科争取检测权中占有优势,但由于分子基因检测的本质是检测报告而非诊断报告,最终没有被卫计委所认可,反而促进了检验学科的发展,他们被允许考执业医师执照,也就是意味着未来他们可能会根据患者血液或体液甚至组织的基因突变诊断疾病。
分子基因检测报告由病理医生签发,事实上病理医生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因为从事分子基因检测操作、判读90%以上都是病理技术人员,任何一步的失误或不注意,都可能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签发报告的病理医生是根本无法发现的,更不要说有的签字医生根本不懂分子基因检测。而患者无论是治疗效果不佳还是死亡以后,都可能会有家属提出要求将样本送到其他医院进行重新检测,如果发现检测有错误,那不仅担误了患者的治疗,也可能使患者承担了昂贵的不必要的治疗费用,这都必须是由签发报告的病理医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病理科,分子基因检测应该是风险最高的工作,因为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客观存在的数据。我真的很佩服那些敢在送到公司检测或公司人员在病理科做检测的报告上签字的医生,你们真的确定这些报告结果一定是正确的?出了事由谁负责?
而从事基因检测的病理技术人员,如果做了检测让医生去签发报告,只能从行业自律上要求他们按规范去做,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法律的约束,缺少责任心和自豪感,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的消退,多多少少会产生抱怨,也会出现随意性。就象开车,如果都是开公家的车,罚款和扣分都由公家承担,又有几个人会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如果一个病理医生一辈子看切片,明明有权签发报告却不让他签发或只签发初检报告,他是什么感受?会好好工作吗?将心比心,医生技术员都一样。
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赋予病理技术员签发报告的权力:谁做,谁签字,谁负责,给基因检测报告人员戴上紧箍咒。当然,这也就要求我们从事分子基因检测的技术员不仅要精通各种分子基因检测技术,而且要有一定的病理学诊断基础(我们科分子基因检测的技术员第一年工作就是进入诊断组,先学一年病理诊断,我个人认为未来病理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也应该加入学习诊断内容,这对做好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基因检测甚至HE都是有帮助的),还要经过培训,获得临检中心发的分子基因检测上岗证(我个人认为如果是病理医生签发基因检测报告,也应该参加培训,获得上岗证书),严格按照PQCC要求,做好室间质控和室内质控,合理合法从事分子基因检测。
分子基因检测虽然给病理技术员带来了一个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所以,需要病理技术员正确、认真地去面对。我们相信,在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和PQCC的正确领导和严格管理下,用法律去约束检测人员,中国病理的分子基因检测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精准医疗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谁做的准确,谁就占领了这个市场。希望广大从事分子基因检测的病理医生和技术员关注PQCC病理质控平台(微信号pqcc_blzk),做好室间质控和室内质控。室间质控的目的不是为了一本证书,一个荣誉,而是为了让你自已看到你的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从面规避分子检测的风险,因此必须正确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