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 阅读:8254
2014年WHO外阴肿瘤(中文翻译)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方三高

诺贝儿 离线

帖子:1045
粉蓝豆:0
经验:1856
注册时间:2007-10-12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5-06-23 21:32|举报|关注(1)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性别年龄60临床诊断外阴肿瘤
一般病史什么都有,但有的变了名称
标本名称外阴肿瘤
大体所见文字不如图片直观

第九章 外阴肿瘤WHO分类


 

 

1、上皮性肿瘤

鳞状细胞病变

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度鳞状上皮内性病变 8077/0

高度鳞状上皮内性病变 8077/2

分化型外阴上皮内肿瘤(瘤变)8071/2*

鳞状细胞癌 8070/3

角化型8071/3

非角化型8072/3

基底样 8083/3

湿疣性8051/3

疣状 8051/3

基底细胞癌 8090/3

良性鳞状上皮病变

尖锐湿疣

前庭乳头状瘤 8052/0

脂溢性角化病

角化棘皮瘤

腺上皮病变

Paget病 8542/3

Bartholin腺及其他阴肛部特化腺体发生的肿瘤

Bartholin腺发生的癌

腺癌 8140/3

鳞状细胞癌 8070/3

腺鳞癌 8560/3

腺样囊性癌 8200/3

移行细胞癌 8120/3

乳腺型腺癌 8500/3

Skene腺起源的腺癌 8140/3

叶状肿瘤,恶性 9020/3

其他类型腺癌

汗腺型腺癌 8140/3

肠型腺癌 8140/3

良性肿瘤和囊肿

乳头状汗腺瘤 8405/0

混合瘤 8940/0

纤维腺瘤 9010/0

腺瘤 8140/0

腺肌瘤 8932/0

Bartholin腺囊肿

结节性Bartholin腺增生

其他前庭腺体囊肿

其他囊肿

神经内分泌肿瘤

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8041/3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8013/3

Merkel细胞肿瘤 8247/3

2、神经外胚层肿瘤

Ewing肉瘤 9364/3

3、软组织肿瘤

良性肿瘤

脂肪瘤 8850/0

纤维上皮性间质息肉

浅表血管粘液瘤 8841/0*

浅表肌纤维母细胞瘤 8825/0

富细胞性血管纤维瘤 9160/0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8826/0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8841/0*

平滑肌瘤 8890/0

颗粒细胞瘤 9580/0

其他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横纹肌肉瘤

胚胎性 8910/3

腺泡状 8920/3

平滑肌肉瘤 8890/3

上皮样肉瘤 8804/3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9581/3

其他肉瘤

脂肪肉瘤 8850/3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9540/3

Kaposi肉瘤 9140/3

纤维肉瘤 8810/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8832/1*

4、黑色素细胞肿瘤

黑色素细胞痣

先天性痣 8761/0

获得性痣 8720/0

蓝痣 8780/0

生殖道型非典型黑色素细胞痣8720/0

异型增生痣 8727/0

恶性黑色素瘤 8720/3

5、生殖细胞肿瘤

卵黄囊瘤 9071/3

6、淋巴和髓系肿瘤

淋巴瘤

髓系肿瘤

7、继发性肿瘤

 



 

1、上皮性肿瘤

1.1鳞状细胞病变

1.1.1鳞状上皮内病变

01.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定义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是由HPV感染导致的、在临床和形态学上表现为鳞状上皮内病变,它们复发和转化为恶性的风险很低。详见宫颈LSIL。

ICD-O编码 8077/0

同义词

外阴上皮内瘤变1级(VIN 1);普通型VIN 1级;轻度鳞状上皮异型增生;扁平湿疣;非典型挖空细胞;挖空细胞形成。

图9.01 LSIL(VIN 1) 表现为平坦的HPV相关性病变,伴轻度副基底细胞密度增加,出现非典型挖空细胞。

流行病学

病变与各种低危型和高危型HPV具有广泛的相关性,最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大体检查

病变呈斑疹、丘疹或出现过度角化。

组织病理学

上皮增生、核大小形态不一、角化不全、过度角化和各种非典型挖空细胞均可见到。一些病变类似脂溢性角化病,其他表现出凋亡。有些表达p16,染色只有呈连续线性水平而不是垂直累及基底细胞层,也称为“大块阳性”,才判读为阳性。单个细胞微弱或斑片状染色应视为阴性。详见宫颈LSIL。

预后和预测因素

病变通常可逆转,进展为癌的危险性极低。

02.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定义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本质上是克隆性增生,如果不予治疗,具有显著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详见宫颈LSIL。

ICD-O编码 8077/2

同义词

外阴上皮内瘤变2级(VIN 2);外阴上皮内瘤变3级(VIN 3);普通型VIN 2级;普通型VIN 3级;中度鳞状上皮异型增生;重度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原位癌;Bowen病;鲍温样异型增生。

流行病学

绝经期前妇女发病率增加。与宫颈癌或肛管肿瘤风险增加有密切相关性,HPV感染使发病率增加了三倍。几乎所有这些病变均含有HPV 16型。

大体检查

病变表现为斑疹、丘疹或尖锐湿疣状。它们可能呈现醋酸白实验阳性或色素沉着,2/3为多灶性。年轻妇女发生多灶性小的色素沉着性病变,临床上往往伴有鲍温样丘疹综合症。

组织病理学

可见HPV感染导致的各种细胞病变:上皮细胞核深染,拥挤,核形态大小不一,形成棘皮症,出现角化不全及角化过度。病变的1/3累及皮肤钉突,类似浸润。根据成熟程度分级,基底样型及湿疣型均为高级别。p16呈大块阳性,即弥漫性表达。

预后和预测因素

图9.03 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表皮突延长,其上方表皮过度角化,基底细胞异型性和异常角化。

年老患者和那些病变范围较大、临床症状明显的,与伴发癌的风险增加(20%),甚至进展为浸润性癌。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消融或药物治疗,如外用15%的咪喹莫特(imiquimod)。若切缘累及,完整切除后约50%患者复发。年轻妇女的多灶性色素沉着性病变(所谓的鲍温样丘疹病)可自发消退。复发病例常与吸烟、病变范围广及切缘阳性有关。

图9.02 HSIL(VIN 2/3)。A:接近全层细胞的异型增生,细胞密度增加,核深染、大小不等,并出现异常核分裂;B:病变显示胞质与核p16呈弥漫性阳性。

03.  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

定义

HPV 阴性的鳞状上皮内增生伴异常角质细胞分化和基底细胞异型性。

ICD-O编码 8071/2

同义词

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单纯型原位癌。

流行病学

此型HPV呈阴性,多发生于老年妇女,伴硬化性苔藓或偏平苔藓,常并发角化性癌。随着年龄增加和慢性肛门生殖器炎性皮肤病的持续,形成癌症的风险亦相应增加。

病因学

基因突变(可能为TP53)与该型慢性外阴疾病的发病有关。炎性反应和克隆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尚未知晓。

临床特征

伴瘙痒、刺激和疼痛的慢性外阴炎性疾患或硬化性苔藓均有报道。

大体检查

病变可以呈过度角化、白斑或红斑,而且多为单发。多中心病灶见于先前患有外阴癌伴肛门生殖器慢性炎性皮肤病残余的妇女。

组织病理学

图9.04 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基底细胞异型性伴异常角化。

在基底层,基底细胞异型性伴核深染,出现巨核及显著的核仁,非典型核分裂。表皮突异常角化、拉长、相互吻合。常有正常的终末分化(角化)现象,但也有角化不良和单个细胞内角化。几乎总有角化过度。p16染色呈阴性(弱显色或斑片状显色)。尽管p53可阳性,但变化较大,一般无诊断价值。基底层和副基底层Ki-67染色明显,但不像HSIL(VIN2/3)那样扩展到上皮全层。分化型VIN可因形态肥厚而与良性增生、硬化性苔藓和扁平苔藓等皮肤病变相互重叠而难以判读。

遗传学特征

据报道TP53可发生突变,免疫组化表达变化多端,可强阳性,也可失表达并出现非整倍体。

预后和预测因素

这些病变与癌密切相关,通常并发癌而不是进展为癌。进展至浸润性癌的风险目前还不清楚,但可能快速进展,通常<6个月。治疗目的是彻底清除。

1.1.2鳞状细胞癌

定义

一种由不同程度鳞状细胞分化细胞组成的浸润性上皮性外阴肿瘤,伴或不伴HPV感染。详见宫颈HPV相关性鳞状细胞癌。

ICD-O编码

鳞状细胞癌 8070/3

角化型8071/3

非角化型8072/3

基底样 8083/3

湿疣性 8051/3

疣状 8051/3

流行病学

鳞状细胞癌是外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病因学

图9.05 外阴鳞状细胞癌。肿瘤显示单个细胞角化,核分裂活性通常在鳞状上皮巢的四周更明显。

病变首先与高危型HPV感染、吸烟和HSIL(VIN 2/3)有关,其次是慢性外阴炎性病变(苔藓样硬化,约占15~40%)、扁平苔藓及分化型VIN。高达6%的患者由具有临床表现的苔藓样硬化而来,进展为癌的危险度比有症状的绝经期后妇女更高。伴苔藓样硬化的增生可增加病变进展。第三,疣状癌,偶尔与低危型HPV6和11有关,但大多数病例呈HPV阴性。一些病例与分化改变的鳞状上皮增生有关。

临床特征

鳞状细胞癌可出现溃疡、结节、斑点或带蒂肿块。晚期患者可出现阴道排液、出血及疼痛,产生臭味及自我触摸到包块而就医。

组织病理学

如同其他部位的同名肿瘤,鳞状细胞癌由浸润性恶性鳞状细胞岛组成。HPV阳性肿瘤常为基底样型,由大小一致、类似HSIL(VIN 2/3)的不成熟基底样鳞状细胞构成。疣性癌(尖锐湿疣样)有明显的表皮细胞异型性,类似于HPV感染上皮所见。包括角化型在内的各种亚型可混合存在。HPV 16和p16通常阳性。

角化型癌

伴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可见角化珠形成,而不成熟性角化细胞p53呈强阳性。大多数肿瘤倾向于高分化,其表面常显示轻微的细胞学异型性,即使已经发生深部浸润也是如此,故浅表活检组织不能诊断浸润性癌。尽管这些肿瘤可能与HPV感染相关,但HPV和p16通常阴性。邻近表皮可有分化型VIN,可伴苔藓样硬化和扁平苔藓。

疣状癌

图9.06 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浸润性巢伴不规则生长方式。

呈高分化疣状及程度不同的角化,上皮突形成球茎样浸润,具有推挤性边界,仅有轻微的细胞异型性,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分裂象正常,缺乏p53或p16表达。根据上述标准,具有明显的非典型挖空细胞、HPV阳性者,最好归类为巨大尖锐湿疣。

罕见的变异性癌包括那些梭形细胞为主的癌或伴有巨细胞的癌,二者均可能与恶性黑色素瘤混淆。

遗传学特征

主要分子事件是高危型HPV感染和p53功能异常,除了启动子甲基化改变和基因表达的缺失,尚有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报道。预后不良与p14ARF和胞质内ER表达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罕见。

预后和预测因素

肿瘤浸润深度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而淋巴结状态和预后最相关。至于HPV状态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楚。伴有分化型VIN的癌可能具有更高的复发率。

图9.07A:外阴基底细胞癌。肿瘤含有界限清楚、起源于表皮-真皮连接处的栅栏状基底细胞巢;B:基底-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伴显著角化。

1.1.3基底细胞癌

定义

主要由类似于皮肤基底细胞组成的浸润性肿瘤。

ICD-0编码:8090/3

临床特征

一种生长缓慢的溃疡或结节性病变,常见症状是瘙痒,偶见明显的色素沉着。

组织病理学

肿瘤由密集而形态一致、外周呈栅栏状排列的基底细胞构成。瘤巢中央可发生鳞状细胞分化。半数病例发生浸润,少数病例含有腺样结构(腺样基底细胞癌)。那些含有浸润性、恶性形态的鳞状细胞的病例,可诊断为变异型基底细胞癌或基底鳞状细胞癌(basosquamous ca),应按鳞状细胞癌处理。病变必须与基底样型鳞状细胞癌(SCC,basaloid type)鉴别,还要鉴别良性毛源性肿瘤(毛发上皮瘤)。

组织起源

肿瘤起源于表皮或毛囊的基底细胞。

预后和预测因素

外阴基底细胞癌通常采取局部切除,但也有腹股沟转移的报道。

图9.08尖锐湿疣。棘皮瘤病及乳头状瘤病,仅局部显示病毒细胞病理学效应(靠近表面的右侧中央)。

1.1.4良性鳞状上皮病变

01.  尖锐湿疣

定义

一种与HPV感染相关的乳头状良性疣状病变。

同义词

病毒疣;生殖器疣;病毒性乳头状瘤;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伴湿疣特征。

流行病学

好发于年轻女性的性传播疾病,每年大约影响0.1~0.2%的妇女。90%到95%含有HPV 6或11型感染,少数含有高危性HPV病毒。理论上超过90%的患者可经注射四价HPV疫苗预防。

大体检查

阴蒂、阴唇、会阴及其黏膜可见丘疹或疣状病变,可引起瘙痒。

组织病理学

多发性棘皮瘤、多发性乳头状瘤、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副基底层增生、延迟成熟以及不同程度的浅表细胞异型性(挖空细胞)均可见到。如果出现其他标准,角化上皮内不一定非得出现非典型挖空细胞,才予以诊断。伴HPV 6型感染的年轻妇女,可呈现病原学相关病变,包括脂溢性角化病样病变和类似于纤维上皮性乳头状瘤的病变。

预后和预测因素

疾病治疗方法包括观察、局部切除、外用咪喹莫特(imiquimod)或三氯乙酸(trichoroacetic acid),较大病变可采取电烙术或表面冷冻术。随着病变清除,绝大多数会自发消失,无复发。那些尖锐湿疣伴HSIL(VIN2/3)共存的免疫抑制患者,复发率更高。

02.  前庭乳头状瘤

定义

一种良性上皮性赘生物,具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被覆鳞状上皮性黏膜。

ICD-O编码 8052/0

同义词

阴唇微乳头状瘤病;前庭微乳头状瘤病;生殖器珍珠样丘疹病(当呈现大量的叶状赘生物时可用此术语)。

临床特征

可能为孤立性病变,但通常多发,成簇出现于处女膜环附近或位于外阴前庭内,又称为阴唇微乳头状瘤病和前庭微乳头状瘤病,它们不表现为棘皮瘤病,细胞无异型性,不可误认为尖锐湿疣。

组织病理学

这些病变有乳头状结构,表面光滑,无棘皮瘤病或非典型挖空细胞,缺乏尖锐湿疣那样的复杂乳头状分支。

组织起源

病变与HPV感染无关。可能只是外阴前庭黏膜的一种解剖学变异。

03.  脂溢性角化病

定义

以鳞状上皮副基底层细胞增生为特征的一种良性肿瘤。

预后和预测因素

可见棘皮瘤病、角化过度及角蛋白填充形成的假性囊肿。有一种亚型称为内翻性毛囊角化症,包含明显的鳞状漩涡。伴脂溢性角化病形态、含有HPV(通常为6型)的病变,应诊断为尖锐湿疣(见上文)。

04.  角化棘皮瘤

定义

据认为起源于毛囊上皮角化细胞的一种肿瘤。

临床特征

据报道,有先前创伤史的患者,部分迅速发生了角化棘皮瘤。

大体检查

肿瘤通常表现为非溃疡性肿块或结节,一般直径1~2㎝。

组织病理学

角化棘皮瘤为非连续性、内翻性病变,分化良好的角化细胞类似假上皮瘤样增生,形成火山口样。

预后和预测因素

一些病例可自行消退,大多数外阴病变具有平稳的预后。然而,据报道,许多曾经归类于角化棘皮瘤的病变,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异型性并出现转移,这种肿瘤称为角化棘皮瘤型鳞状细胞癌。

1.2腺上皮病变

1.2.1外阴Paget病

定义

具有大汗腺或小汗腺特点的表皮内肿瘤,其胞质丰富的独特大细胞称为Paget细胞。也可能来源于皮肤下方附属器腺癌、肛周直肠癌或尿道癌。

流行病学

原发性皮肤Paget病是一种少见肿瘤,一般见于绝经后高加索(白人)女性,约10%~20%的外阴Paget伴有浸润性癌或下方皮肤附属器腺癌。大部分肛周Paget病与浸润性癌有关。

临床特征

病变通常呈红色、湿疹样,表现为瘙痒,临床上类似皮炎。直肠肛周腺癌可能形成肛周和外阴附近的黏膜及皮肤的Paget病。肛门直肠起源的Paget病累及相邻的外阴及肛周皮肤黏膜。典型的外阴Paget病位于大阴唇及小阴唇。大多数为非侵袭性病变,进展期病变可蔓延至外生殖道皮肤或阴道。外阴Paget病复发率较高,即使首次完整切除。浸润性病变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组织病理学

大而圆的Paget细胞具有显著的淡染胞质及明显的中位核,不论单个细胞,还是不同程度聚集成簇,均与上皮细胞截然不同。病变常向皮肤附件扩展。细胞质含有PASD-阳性物质。

免疫组化

图9.09 A:Paget病。Paget细胞呈簇状散布于表皮,伴大核仁和显著的嗜酸性胞质。B: Paget病伴下方浸润性癌。

原发性外阴Paget病恒定表达CK7、CAM 5.2、CEA、GCDFP-15(一种大汗腺细胞标记物)、HER2、CA125和AR,不表达ER和PR。继发于尿路上皮癌的Paget病(Paget样尿路上皮内瘤变,PUIN)表达Uroplakin-III、CK7和CK20。肛门直肠癌并发的Paget病表达CK20、CDX2和MUC-2(而不是CK7)。原发性外阴Paget病的表皮内成分过表达p53蛋白与浸润性癌相关。淋巴管新生(lymphangiogenesis)预示着淋巴结转移。原位恶性黑色素瘤为重要鉴别诊断,Paget细胞S-100可呈阳性,而其他黑色素瘤标记物,如HMB-45、Melan A等可用来解决其鉴别诊断问题。

组织起源

Paget病起源于表皮多能干细胞,后者定植于毛囊表皮和毛囊-大汗腺-皮脂腺单位。也可起源于皮肤下方的附件腺癌,或肛门直肠癌,或尿路上皮癌。

遗传学特征

有关乳腺外Paget病的遗传特征资料有限。HER-2基因扩增更多见于侵袭性和转移性外阴Paget病(但不多见)。其他染色体异常的病例报道当中,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XRCC1)基因(Arg194Trp位)、异常DLC1甲基化及PIK3CA突变基因中均表现为单个核苷酸多态性,7号染色体拷贝增加而X染色体拷贝丢失。另一项研究发现染色体Xcent-Q21和19常扩增,而10q24-qter常缺失。

预后和预测因素

至少1/3的病例复发,特别是病变累及切缘,也可复发于移植后皮肤。报道显示1~20%的病例同时或随后发生浸润,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展为浸润性癌的少见。总体而言,疾病相关的死亡率远远低于10%。真皮浸润及其深度是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年老及疾病晚期显著缩短了疾病相关性生存率。大约有40%的肛周Paget病病例都与潜在的肛管直肠癌相关。

1.2.2 Bartholin腺等阴肛部特化腺体发生的肿瘤

01.  Bartholin腺发生的癌

定义

起源于Bartholin腺(前庭大腺)的浸润性上皮性肿瘤。

ICD-O 编码:

腺癌 8140/3

鳞状细胞癌 8070/3

腺鳞癌 8560/3

腺样囊性癌 8200/3

移行细胞癌 8120/3

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这些罕见肿瘤可发生于中年至老年妇女。它们出现表现为Bartholin腺区无痛性肿块,可能易与Bartholin脓肿或脓肿混淆。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各自占Bartholin腺腺癌的40%,腺鳞癌约占5%。大约15%的Bartholin腺腺癌为腺样囊性癌。移行细胞癌罕见。

组织病理学

腺癌

这些可能是黏液型或具有乳头状结构。透明细胞腺癌也有报道。偶尔有Bartholin腺腺癌伴外阴乳腺外Paget病的报道。

鳞状细胞癌

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类似于那些起源于其他部位的鳞状细胞癌。

腺鳞癌

类似其他部位起源者。这些肿瘤成于恶性腺体和鳞状成分。

腺样囊性癌

组织病理学特征类似于那些其他部位起源者。由基底膜样物质构成的玻璃样变间质中出现形态一致的圆形和筛状上皮细胞岛。细胞遗传学分析揭示Bartholin腺的腺样囊性癌具有涉及染色体1,4,6,11,14和22的复杂核型。

移行细胞癌

是一种具有移行细胞形态的细胞组成的浸润性癌,可出现少量鳞状细胞或腺样分化区域。伴HPV16或18型感染的病例亦有报道。

其他癌

Bartholin腺起源的其他罕见类型癌包括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Merkel细胞癌,以及肌上皮癌、上皮-肌上皮癌、涎腺型基底细胞腺癌、淋巴上皮瘤样癌和未分化癌。

预后和预测因素

可经外科手术、放疗、化疗或单独放化疗,或基于肿瘤的分期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经证实,大约20%的病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在一项为期5年的系列研究中,平均随访73.5个月,67%的患者存活,54.5%的患者复发。另一项研究认为,化疗后行广泛的局部切除是治疗进展期Bartholin腺原发癌的最佳方法。

02.  乳腺型腺癌

定义

显示乳腺腺癌形态学特征的原发性浸润性上皮性肿瘤。

ICD-O编码 8500/3。

同义词

伴乳腺癌特征的外阴腺癌。

流行病学

大多数患者平均年龄大于60岁,范围45到80岁以上。

大体检查

肿瘤通常表现为单个皮下结节,大多数累及大阴唇。乳腺型腺癌可能并发外阴乳腺外Paget病。

组织病理学

尽管罕见,已报道几种类型的原发性外阴乳腺样癌。使用乳腺原发腺癌的术语,这些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包括乳腺样导管癌、小叶癌、混合性导管-小叶癌、小管-小叶癌、黏液癌和腺样囊性癌样腺癌。这些癌的形态学特征类似于相应的乳腺癌。

组织起源

可能起源于外阴部特化的阴肛型乳腺样腺体,而非起源于异位乳腺组织,但鉴别诊断总是要考虑到转移性乳腺癌。

预后和预测因素

据报道,大约60%的病例出现深部累及和局部淋巴结转移。通常主要采取根治性、部分性或深部外阴切除术,伴或不伴放化疗。肿瘤细胞ER和PR可阳性,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抗雌激素治疗可能有一定作用。

03.  起源于Skene腺的腺癌

定义

一种起源于Skene腺的浸润性腺上皮肿瘤。

ICD-O编码 8140/3

同义词

类似于前列腺腺癌的Skene腺腺癌

流行病学

罕见,仅见数例报道。

临床特征

肿块可能出现在尿道周围或阴道前部黏膜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可能为首发临床表现。

大体检查

肿瘤主体通常临近尿道或与之紧密相连。

组织病理学

Skene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类似于前列腺腺癌。通常表达PSA,可用免疫组化检测,某些病例可用血清学检测。

组织起源

肿瘤起源于尿道旁的Skene腺。在女性,这些腺体相当于男性的前列腺,表达PSA等相关产物。

预后和预测因素

对这些肿瘤尚无足够认识,但累及区域淋巴结表明更为晚期,预后更差。

04.  叶状肿瘤

定义

叶状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由低或高级别乳腺样上皮伴围绕导管周生长的分叶状间质组成,部分区域富于细胞伴核分裂活性。肿块与邻近正常组织存在推挤式界面。

ICD-O编码 恶性叶状肿瘤 9020/3。

大体检查

大体与纤维腺瘤相似,但叶状生长方式更明显。

组织病理学

由高、低级别乳腺样导管上皮和占主体地位的分叶状间质构成,导管周富于细胞,核分裂多见,带状分布,可突入腺腔。叶状肿瘤具有腺样成分,被覆乳腺样上皮,叶状间质可突入腺腔生长。肿瘤分级取决于间质的丰富程度及细胞异型性,形成的肿块与邻近正常组织存在推挤式边缘。低、高级别肿瘤的间质区域变化多端,典型者有带状细胞密集区,上皮周围成分的核分裂活性增加。

组织起源

肿瘤起源于具有乳腺组织特征的特化性阴肛腺,但不是发生于异位乳腺组织。

预后和预测因素

外阴叶状肿瘤具有局部复发倾向,若完整切除,预后较好。

1.2.3其他类型的腺癌

汗腺型腺癌

定义

一种原发性浸润性汗腺型上皮性肿瘤。

ICD-O编码 8140/3

流行病学

罕见,病因不明,起源于外阴皮肤汗腺。

临床特征

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皮肤肿块。可能并存皮肤Paget病。

大体检查

原发性肿瘤累及皮肤,可鼓包或形成息肉样。皮肤表面可糜烂或形成溃疡。

组织病理学

汗腺型腺癌可能是小汗腺导管癌、小汗腺腺癌、小汗腺汗孔癌、小汗腺癌或其他类型的癌。已经认识到原发性皮脂腺癌可伴外阴上皮内瘤变。

组织起源

皮肤附件尤其汗腺是这些大多数肿瘤的发源处。

预后和预测因素

预后主要取决于分期。

肠型腺癌

定义

一种原发性浸润性肠型上皮性肿瘤。

ICD-O编码 8140/3

同义词

泄殖腔源性癌;泄殖腔源性腺癌

流行病学

这些肿瘤罕见,病因不明。

临床特征

这些肿瘤通常为孤立性,但也可表现为多发。它们可呈丘疹或息肉状,形成表浅性皮肤包块。

大体检查

原发性肿瘤累及皮肤,可鼓包或形成息肉样。皮肤表面可糜烂或形成溃疡。

组织病理学

镜下通常具有黏液性腺癌的特征。

组织起源

起源于外阴表皮的一种原发性绒毛腺管状黏液性腺癌。

预后和预测因素

预后情况主要与肿瘤分期相关。

图9.10 乳头状汗腺瘤。乳头和腺腔内衬形态单一的分泌型柱状上皮,下部大多数区域具有肌上皮细胞。核分裂活性有时较明显。

1.2.4良性肿瘤和囊肿

01.  乳头状汗腺腺瘤

定义

一种良性肿瘤, 复杂的分支状乳头内衬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外覆分泌性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ICD-O编码 8405/0

同义词

大汗腺乳头状汗腺瘤;乳腺样腺体的腺瘤。

流行病学

最常见的外阴良性腺上皮肿瘤。

临床特征

肿瘤表现为阴唇间沟内或附近的肿块或囊肿。可能伴发上皮性溃疡,或肿块脱垂到表面引起出血,貌似外生性恶性肿瘤。

大体检查

上皮性肿瘤表面完整,位于表皮内,边界清楚。当脱垂时,表面呈现红色、柔软的疣状外观,但与深部软组织界限清楚。

组织病理学

肿瘤具有复杂的分支乳头状结构,乳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束,乳头被覆上皮,上皮细胞的形态一致,柱状上皮性分泌细胞伴肌上皮细胞。常有核分裂活性,偶尔核分裂活跃。这种病变一定要注意与腺癌鉴别。

组织起源

外阴部肿瘤主要起源于特化性阴肛腺,后者主要位于阴唇间沟,但也可能见于从大阴唇到小阴唇之间的任何部位。

预后和预测因素

良性,切除不净可复发。起源于乳头状汗腺瘤的导管原位癌(DCIS)和类似于乳腺DCIS以及低级别叶状肿瘤,均有数例报道。乳头状汗腺瘤起源的浸润性腺癌尽管有报道,但作为一种独立疾病,是否真的存在,已经引起挑战。

02.  混合瘤

定义

一种上皮-间质混合性良性肿瘤。

ICD-O编码 8940/0

同义词

多形性腺瘤;软骨样汗腺瘤

大体检查

肿瘤界限清楚,灰白色,质软或韧。

组织病理学

一种良性上皮细胞性的肿瘤,小管伴软骨样、骨样或黏液样特征的基质。

预后和预测因素

切除不净可复发。

03.  纤维腺瘤

定义

纤维腺瘤是一种双向分化、边界清楚、类似于乳腺同名肿瘤的良性上皮-间质性肿瘤。

ICD-O编码 9010/0

同义词

肛门生殖道乳腺样腺体型腺瘤;异位乳腺纤维腺瘤。

流行病学

主要发生于生育期妇女,但可见于绝经期妇女,罕见于青春期前女孩。

临床特征

病变通常是孤立性、质硬的皮下结节,与其下深部组织无固定。大多数位于阴唇间沟,但除了会阴及其周围区域外,同样见于大阴唇前部或小阴唇前部。妊娠期可增大。乳腺与外阴同时发生纤维腺瘤的罕见例子也曾有报道。

大体检查

外阴纤维腺瘤从<1㎝到6㎝或更大,大多数报道中最大径<4㎝。其切面呈纤维性,可有囊腔形成。

组织病理学

纤维腺瘤被覆乳腺样上皮的腺体成分位于形态相对一致、细胞稀疏、由梭形细胞或型芒状细胞构成的间质内,缺乏核异型。上皮或间质成分罕见或无核分裂。两种成分均表达ER和PR。

组织起源

纤维腺瘤起源于具有乳腺组织特征的特化性阴肛腺,但不是发生于异位乳腺组织。

预后和预测因素

纤维腺瘤为良性肿瘤,如果切除不完全,有可能复发。

04.  腺瘤和腺肌瘤

定义

Bartholin腺腺瘤和Bartholin腺腺肌瘤是Bartholin腺发生的罕见良性肿瘤。

ICD-O 编码:

腺瘤:8140/0

腺肌瘤:8932/0

组织病理学

Bartholin腺腺瘤由小簇状密集腺体和小管构成,被覆柱状至立方上皮,伴胶样黏液分泌物,形成小叶状结构,与Bartholin腺相延续。罕见情况下并发腺样囊性癌。Bartholin腺腺肌瘤非常罕见,含有纤维肌性间质成分,表达SMA和desmin。也有小叶状腺体成分,被覆柱状粘液上皮。

05.  Bartholin腺囊肿

定义

一种Bartholin导管的囊肿。

同义词

Bartholin导管囊肿。

临床特征

Bartholin腺囊肿位于阴蒂后外侧。

组织病理学

Bartholin腺囊肿被覆移行上皮或鳞状上皮。炎症常见,可形成溃疡及脓肿。部分Bartholin腺仍可显示。

组织起源

伴继发性炎症或感染时,导管阻塞,形成囊肿。

预后和预测因素

标准的处置措施需造瘘术及抗生素治疗。

06.  结节性Bartholin腺增生

定义

一种正常Bartholin腺腺体和导管组织的良性膨大。

组织病理学

正常腺泡呈结节状增生但导管正常结构保存。可出现炎症和鳞状上皮化生。

07.  其他前庭腺囊肿

定义

前庭导管的囊肿。

同义词

前庭腺囊肿。

临床特征

前庭腺囊肿均位于前庭。前庭大腺囊肿从它们所在的具体解剖位置认定。

组织病理学、组织起源、预后和预测因素

参见Bartholin腺囊肿。

08.  其他囊肿

定义

偶尔外阴前庭可见黏液性囊肿及纤毛囊肿,据推测可能为泌尿生殖窦起源。其他表现为囊肿的病种包括上皮包含囊肿、尿道脱垂及和Nuck管积水。

预后和预测因素

原文错乱,删除。

1.3神经内分泌肿瘤

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

定义

一种显示神经内分泌分化的高级别癌。

ICD-O 编码: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8041/3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8013/3

Merkel细胞肿瘤 8247/3

同义词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对应于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3级。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对应于神经内分泌癌,大细胞型,3级。

流行病学

就像阴道那样,发生于外阴的“小细胞癌”应当被保留用于小细胞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大多数外阴SCNEC病例其实为Merkel细胞癌,是否像阴道、宫颈和肺那样存在非Merkel细胞瘤,已经遭到质疑,尽管业已报道了几例。外阴Merkel细胞瘤罕见,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HIV阳性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发病率更高。

临床特征

外阴Merkel细胞癌通常表现为皮下结节、皮肤红斑或溃疡。区域淋巴结可受累。已经观察到有的女性患者同时伴有SIL(VIN)或鳞状细胞癌。

大体检查

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内,可有出血、坏死区。紧邻肿瘤的上皮可出现溃疡及硬结。

组织病理学

Merkel细胞癌可显示多向分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形态特征所见如肺内的小细胞癌(肺型)和非肺型(经典型)。后者细胞小,圆形至多角形,胞质稀少,核淡染,染色质细颗粒状,有小核仁,类似于低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见宫颈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但两种类型的差异尚未研究。外阴Merkel细胞癌可伴腺样或鳞状分化。周围鳞状上皮可见Paget病样播散。

免疫组化

研究显示肿瘤细胞表达多种角蛋白,如CAM5.2、CK20及AE1/AE3,许多肿瘤细胞具有核旁胞质点状阳性的特点。通常表达NSE和NCAM/CD56。一些病例CgA和Syn呈阳性,但并非全部。大多数Merkel细胞癌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而HMB-45、S100、TTF1和desmin呈阴性。电镜可证实膜被神经内分泌颗粒。Merkel细胞癌可产生异位ACTH。

组织起源

Merkel细胞癌的组织起源尚不甚清楚。由于肿瘤组织分化的异质性及核分裂后特点,Merkel细胞癌很可能并非起源于已经分化的皮肤Merkel细胞,而是起源于来自神经棘的表皮或皮肤干细胞。研究显示,大约2/3的病例中已经检测出多瘤病毒DNA(MCPyV)。发现。

遗传学特征

已经检测到大量的遗传学异常,包括染色体3p4, 5q, 7, 10和13缺失,但并不能证实为Merkel细胞癌所独有。另外,几种基因突变,包括肿瘤抑制基因ATOH1,编码Merkel细胞所需的一种转录因子;一部分Merkel细胞癌发现PIK3CA,它编码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α异构体)。

预后和预测因素

预后与肿瘤大小和分期相关。肿瘤最大径<2㎝的患者预后较好。生存率较好的患者与遗传学异常较少有关,大约1/3的患者死于肿瘤。诊断时或诊断后可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局部肿瘤采取扩大切除是主要治疗措施,可能需要同时切除区域淋巴结,可放疗。化疗往往用于更广泛病变或复发病例。

2、神经外胚层肿瘤

Ewing肉瘤

定义

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通常由小圆细胞构成,大多数病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外胚层分化及染色体转位。

ICD-O编码

同义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流行病学

骨外Ewing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外阴肿瘤,主要见于生育期妇女,但也有儿童发病的报道。

临床特征

当病变累及外阴,肿瘤通常表现为皮下结节或息肉,可类似Bartholin囊肿。肿瘤表面上皮可形成溃疡。一般报道肿瘤位于大小阴唇,临床表现不一,从皮下小结节到最大径超过20㎝的巨大包块,均可见到。

大体检查

Ewing肉瘤通常质软,呈皮下或息肉状包块,切面相对均质,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外观,边界清楚,可有坏死区,无包膜,但大体切缘与毗邻组织可能不好界定。

组织病理学

这些肿瘤边界尚清,但缺乏包膜,增生的蓝色小圆细胞常分叶状生长。细胞成片生长或实性聚集,偶见菊形团。细胞质很少,核圆形,染色质分散、细颗粒样。

免疫组化

CD99通常呈弥漫强阳性(胞膜模式)。FLI1呈核阳性,AE1/AE3灶性表达。Vimentin通常弥漫阳性,但desmin阴性。

组织起源

尽管其精确起源尚不得而知,这些肿瘤被认为起源于神经嵴节后胆碱能神经元细胞。

遗传学特征

大约90%的病例发生染色体t(11;22)(q24;q12)转位。某些病例可检测到EWS-FLI1融合基因。

预后和预测因素

预后通常较差,许多患者发生肺转移。经完整手术切除及新辅助化疗,也有长期存活(超过3年)的报道。

外阴的其他罕见肿瘤包括副神经节瘤及其他神经内分泌癌,包括一例伴副节瘤样特征的肿瘤,形态学特征类似于其他部位发生的同名肿瘤。

3、软组织肿瘤

3.1良性肿瘤

01.  脂肪瘤

定义

是一种成熟性脂肪小叶组成的良性肿瘤。

ICD-O编码 8850/0

同义词

纤维脂肪瘤(一种变异型,以纤维为主)。

流行病学

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可位于会阴及非会阴部位,外阴较少见。

临床特征

一般发生于育龄妇女,也可发生于儿童。通常表现为现缓慢生长、质软、可移动的无痛性包块。儿童肿瘤多位于外阴右前外侧。

大体检查

肿瘤边界清楚,有包膜,质软,切面呈黄色,均质性。

组织病理学

脂肪瘤通常由成熟性脂肪小叶、大小形态一致的空泡样脂肪细胞构成。纤维性间隔及局部黏液样变均可见,有时很突出。但无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外阴的脂肪瘤亚型包括梭形细胞脂肪瘤和一例外阴良性脂肪母细胞瘤样肿瘤。

组织起源

可能起源于皮下组织的脂肪细胞。

遗传学特征

脂肪瘤大部分细胞遗传学异常累及染色体12q14.3区,也注意到13q14区的缺失。梭形细胞脂肪瘤显示重现性染色体13q和16q重排。脂肪母细胞瘤显示8q11-13的重排。

遗传易感性

家族性多发性脂肪瘤病可能是一种罕见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预后和预测因素

脂肪瘤和梭形细胞脂肪瘤切除后很少复发。脂肪母细胞瘤的浸润性边缘可能预示复发。

02.  纤维上皮性间质息肉

定义

女性下生殖道独特的上皮下间质发生的良性肿瘤,息肉状生长,被覆复层鳞状上皮。

图9.11 纤维上皮性间质息肉。星芒状细胞及多核间质细胞延伸到上皮-间质交界面。

同义词

纤维上皮性息肉。

临床特征

这种息肉大多数发生于阴道,也可发生于外阴,少数发生于宫颈。多为育龄妇女,绝大多数为妊娠期,也可见于绝经后或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症状包括出血、排液及触及包块。

大体检查

通常为孤立性、息肉状或带蒂病变。直径通常<5㎝,切面水肿,灰白色,质软。

组织病理学

病变以边界不清的息肉状间质增生为特征,伴不同程度鳞状上皮增生及中央纤维血管轴心形成。典型的间质由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构成,伴纤细的单极或双极胞质突起。星状或多核间质细胞显得很有特点,常出现于上皮-间质交接区或围绕中心血管分布。妊娠期间质细胞可呈现显著的核多形性、核深染,特别是出现核分裂活性,但并不影响其生物学行为。

组织起源

可能起源于女性下生殖道的激素依赖性上皮下间质细胞。

预后和预测因素

病变为良性。它们可能复发,特别是当切除不完全或持续性激素刺激,如合并怀孕。

03.  浅表血管黏液瘤

定义

是一种具有局部非破坏性复发特征、浅表皮肤及皮下组织多结节状黏液样肿瘤。

ICD-O编码 8841/0。

流行病学

浅表血管黏液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最常见于40多岁,呈缓慢生长,无痛性息肉样肿块。

大体检查

是一种外生性、息肉状包块,典型者直径<5㎝,切面观界限相对清楚,单个或多个分叶状病灶由胶冻状组织组成。

组织病理学

浅表血管黏液瘤边界清楚,但缺乏包膜,由位于真皮和浅表皮下少细胞性黏液样结节构成。肿瘤由细长梭形或星芒状细胞、炎症细胞(特别是特征性的中性粒细胞)和许多密集、薄壁和拉长的血管构成。核分裂罕见。大约1/3的病例,在黏液样结节附近,有明显的内衬的鳞状上皮的囊肿或基底样鳞状上皮芽/条索。

预后和预测因素

如果切除不净,约3%肿瘤具有非毁损性局部复发倾向。

04.  浅表肌纤维母细胞瘤

定义

是一种由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良性间质性病变。

ICD-O编码 8825/0

同义词

外阴-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

流行病学

此种病变并不常见。

临床特征

是一种成年妇女外阴-阴道区肿瘤。大多数病例表现为单侧无痛性外阴肿胀。据报道与使用他膜西芬和激素替代疗法有关。

大体检查

通常为卵圆形及结节状,切面白色,质硬。

组织病理学

孤立性肿瘤,无包膜,肿瘤与表皮之间有一层厚度不一的Grenz带。细胞卵圆形或梭形,波浪状核,细胞质稀少。间质富含纤细胶原,并有多少不等的致密胶原。血管位于中央,壁薄,扩张,常呈鹿角状。核分裂、坏死、细胞异型性及正常结构陷入均不可见。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表达vimentin、desmin和CD99,不同程度地表达CD34、ER及PR,但SMA阴性。

组织起源

肿瘤可能起源于一层独特的间质细胞,从宫颈管延伸至阴道和外阴。

遗传学特征

已注意到染色体13q14缺失,类似于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和梭形细胞脂肪瘤。曾有核RB蛋白缺失的报道。

预后和预测因素

尚无复发病例的报道。

05.  富细胞性血管纤维瘤

定义

纤维母细胞谱系的良性间叶性肿瘤,最常见于外阴。

ICD-O编码 9160/0

临床特征

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表现为无痛性或息肉样病变。

大体检查

肿瘤边界清楚,通常最大经<5㎝,但偶尔可更大。它们呈实性,切面灰白色,质硬,但缺乏独特的大体特征。

组织病理学

图9.12 富细胞性血管纤维瘤。A:肿瘤由细胞性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构成,其内可见不同程度的胶原化基质及大量中等大小的血管,血管壁常伴玻璃样变性;B:偶尔,肿瘤可含有非典型间质细胞。

边界清楚,但无包膜,表面鳞状上皮无特殊。从深部至表面上皮,通常有Grenz带。肿瘤周围常见脂肪组织陷入。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密度一般中等,细胞大小一致,形态温和,位于纤维性间质中。肿瘤浅表部分偶见非典型间质细胞。核分裂象一般稀少,某些病例易见核分裂。可见大量的小-中等血管,常有玻璃样变性的厚壁血管,但并非总是出现。间质可出现肥大细胞。某些病例可见多种改变,包括:细胞稀疏的玻璃样变性区域,血管外皮瘤样血管结构,淋巴细胞聚集,黏液样区域,局部可见明显的核异型性。后者常见与脂肪细胞有关。罕见病例,具有肉瘤样转化。

免疫组化

细胞一般表达vimentin、ER和PR,常表达CD34(约50%)。Desmin和SMA通常阴性,但有时可灶阳。HMGA2为阴性。肉瘤转变区可发生p16过度表达。

组织起源

可能起源于女性下生殖道上皮下存在激素受体阳性的间质区。基于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电镜所见,它们可能形成一个肌纤维母细胞谱系。

遗传学特征

除了RB蛋白质失去免疫活性,这些病变已经显示某些染色体13q14异常,包括缺失和等位基因丢失。发现这种遗传异常,与梭形细胞脂肪瘤、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和起源于女性下生殖道的肌纤维母细胞瘤所见相似,进一步支持这些病变属于一个谱系、形成单一病种(entity)的可能性。

预后和预测因素

这些病变通常良性,可经局部切除治愈,可能偶尔局部复发。偶有肉瘤化转变的报道,但临床上并非显示恶性生物学行为。

06.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定义

由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

ICD-O编码 8826/0

流行病学

图9.13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肿瘤由鳞状上皮之下的上皮样间质细胞构成;B:肿瘤含有大量毛细血管样小血管,上皮样间质细胞成簇聚集于血管周围。注意病变的边界很清楚。

较少见的外阴软组织肿瘤。

临床特征

发生于成年妇女外阴-阴道区,表现为无痛性外阴肿块,常误认为Bartholin囊肿。罕见情况下可出现带蒂包块。

大体检查

大多数体积小,通常<5㎝,边界尚清,具有假性包膜。它们通常呈橡皮样质地,实性,切面灰褐色。

组织病理学

病变边界清楚,细胞密集区与疏松区交替出现,肿瘤由多角形上皮样细胞及小梭形细胞构成,倾向于簇状围绕大量薄壁、管腔中等大小到毛细血管样的血管。细胞异型性罕见,核分裂不多。间质疏松,含有肥大细胞。病变内脂肪组织也可看到,当肿瘤以脂肪为主时,被称为脂肪瘤样变异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desmin、ER和PR,CD34阴性。侵袭性血管粘液瘤偶尔显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样特征的区域。

组织起源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可能起源于具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能力的间质细胞。

遗传学特征

一例肿瘤RT-PCR检测显示HMGI-C(HMGA-2)发生转录。

预后和预测因素

良性,不复发。一例典型的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伴高级别肉瘤发生了复发。

07.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定义

外阴阴道区、会阴及盆腔深部软组织发生的一种低级别、少细胞性、浸润性肿瘤。切除不净可局部复发。

ICD-O编码 8841/0

同义词

深部血管黏液瘤;女性盆腔和会阴侵袭性(深部)血管黏液瘤。

临床特征

图9.14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大的厚壁血管,由大量的高度黏液样变、细胞稀疏的间质所分隔。

最常见于育龄期妇女。通常表现为外阴“囊肿”或包块,但由于浸润性生长,病变不容易“剜出”,因而通常切除不净。临床上常被当做Bartholin腺囊肿。肿瘤较大,无痛性,可产生压迫症状。怀孕期间可迅速生长,影像学检查揭示病变往往比临床体检所见更大更明显。

大体检查

病变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向周围组织不规则扩展。质地呈胶冻状、橡皮样或均匀一致的黏液样,有的病例具有更加明显的纤维样外观。

组织病理学

细胞稀疏,细胞小,形态温和,核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不明显。偶见星状核细胞,埋陷于丰富的黏液样基质中。几乎没有核分裂活性和核异型性。常见红细胞外渗。各种口径的大量血管,从薄壁毛细血管到中等大小血管,再到具有厚壁平滑肌的大血管均可见到。一些病例可见从厚壁大血管发出呈放射状排列的血管周平滑肌纤维。肿瘤边界呈浸润性生长,边缘区域可见陷入的脂肪组织及横纹肌。

免疫组化

细胞通常表达vmentin、ER、PR、desmin,有时表达CD34和SMA。大部分病例细胞核表达HMGA2,但S-100呈阴性。

组织起源

可能起源于女性下生殖道皮下激素受体阳性的间质细胞,来自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家族。

遗传学特征

结构转录因子HMGA2,位于染色体12q15,在一些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病例中发生基因重排。

预后和预测因素

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需完整局部切除。若初次切除不净,则有显著的局部复发倾向。恰如其分的局部切除也许很困难,因为扩散范围远比术前估计的广泛。不宜手术的病例可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疗法,或许能使肿瘤变小而容易切除。

08.  平滑肌瘤

定义

一种显示平滑肌分化的良性间叶性肿瘤。

ICD-O编码 8890/0

流行病学

最常见的外阴软组织肿瘤之一。

临床特征

多为30~50岁,常为无痛性肿块,大多数临床诊断为Bartholin腺囊肿。少数外阴平滑肌肿瘤同时或异时伴有食道平滑肌瘤。

大体检查

皮下包块呈灰白至灰褐色,肿瘤通常边界清楚。一些病变出血,而肿块突出不明显,大多数直径<3㎝。

组织病理学

大多数同女性生殖道任何地方看到的一样,肿瘤由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构成,伴丰富的嗜酸性胞质和两头钝的核。外阴肿瘤常见不同程度的黏液样基质。

图9.15 A:黏液样平滑肌瘤。阴道和外阴平滑肌肿瘤通常具有黏液玻璃样变基质;B:颗粒细胞瘤。由多边形细胞巢构成,伴颗粒样胞质及小而深染的核。

组织起源

肿瘤起源于平滑肌。

遗传学特征

外阴平滑肌瘤病指黏膜下边界不清的多发性平滑肌瘤,常伴Alports综合征。患者可能同时或异时伴有食道平滑肌瘤(食道平滑肌瘤病)。

预后和预测因素

术后多年可局部复发,特别是切除不净者。

09.  颗粒细胞瘤

定义

一种由圆形和多角形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因溶酶体聚集而呈特殊的颗粒样细胞质。

ICD-0编码:9580/0

同义词

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Abrikossoff瘤。

流行病学

外阴颗粒细胞瘤少见。主要发生于中年成人,但也可发生于儿童。多中心肿瘤和家族性肿瘤也有报道。通常发生于头颈部,偶见于外阴,大多数位于大阴唇。

临床特征

患者通常表现为缓慢增大的外阴包块,一般无症状,但可能表现为疼痛或瘙痒。

大体检查

肿瘤边界清楚,质硬,切面灰褐色。

组织病理学

由多角形细胞巢构成,颗粒样胞质,细胞体积大,大小一致,核深染。它们通常有推挤性边缘,但约一半病例边界不清,具有浸润性切缘。肿瘤细胞巢常伴小的神经分支。上方鳞状上皮可显示假上皮瘤样增生。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S100、CD68、NSE、Galectin-3和HBME1,而SMA和desmin阴性。

组织起源

大多数病例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均支持Schwann细胞起源。

预后和预测因素

一般呈良性,很少复发,如果出现浸润性边界,尽管完整切除,肿瘤仍可复发。颗粒细胞瘤提示恶性的特征包括坏死、肿瘤细胞呈梭形,核质比增加、伴大核仁的泡状核。

10.  其他良性肿瘤

外阴是多种软组织肿瘤的发生部位,如副神经节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横纹肌瘤。最近描述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及外阴瘤样病变包括“自行车手结节”(cyclist's nodule)、肌上皮性瘤、青春期外阴纤维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缺血性筋膜炎,重度外阴水肿及儿童不对称性阴唇肿大。

一般呈良性形态但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包括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和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译者注:自行车手结节可发生于长期骑自行车的人,戏称为第三只睾丸,病理学称为外阴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

 

3.2恶性肿瘤

01.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定义

呈骨骼肌(横纹肌)分化的恶性胚胎性肿瘤。

ICD-O编码 8910/3

同义词

葡萄状肉瘤。

流行病学

外阴远比阴道罕见。

临床特征

通常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呈外阴肿块,息肉状伴出血或溃疡。

大体检查

常形成多发性息肉,有时呈“葡萄状”。息肉样肿瘤比阴道原发者少见。部分肿瘤含有显著的水肿、出血、坏死和黏液样变。

组织病理学

形态特征类似于阴道肿瘤。常为息肉状病变,部分被覆鳞状上皮,可形成溃疡。低倍镜下,富细胞区和少细胞区可能交替出现。肿瘤细胞具有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核,细胞质一般稀少。部分肿瘤细胞可能含有相对丰富的嗜酸性胞质。少数病例可见圆形或带状横纹肌母细胞,少数病例但不是所有病例的胞质中可见横纹。紧邻鳞状上皮下常见细胞丰富的形成层,由密集排列的细胞组成,具有小而深染的核。偶见多核巨细胞。肿瘤中心倾向于细细稀疏、黏液样变和水肿。核分裂活性高。可有红细胞外渗区。肿瘤细胞通常表达desmin,横纹肌标记物myogenin及myoD1呈灶性核阳性(见219阴道横纹肌肉瘤)。

预后和预测因素

过去,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预后差,现在手术加综合性放化疗使治愈率高达90-95%。

02.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定义

呈骨骼肌(横纹肌)分化和腺泡状结构的恶性肿瘤。

ICD-O编码 8920/3

流行病学

极罕见,远少于阴道肿瘤。

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大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常表现为外阴包块,可伴出血或形成溃疡。

组织病理学

形态特征等同于其他部位发生者。肿瘤细胞形成疏松黏附的细胞巢,被纤维性间隔分开。巢团中央的细胞失去黏附性,自由漂浮,而边缘区的细胞黏附于纤维间隔。可有多核巨细胞。肿瘤通常表达desmin,细胞核可灶性表达横纹肌标记物myogenin及myoD1。后两者阳性程度比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强。

预后和预测因素

预后差。

03. 

图9.16 平滑肌肉瘤。这种肿瘤具有传统的梭形细胞形态,由交错束状排列、明亮嗜酸性胞质的非典型梭形细胞构成。

平滑肌肉瘤

定义

显示平滑肌分化的恶性间叶性肿瘤。

ICD-O编码 8890/3

流行病学

外阴平滑肌肉瘤罕见,却是此部位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

临床特征

患者一般40-50岁,表现为无痛性或疼痛性增大的肿块。

大体检查

肿瘤可为不同大小。常有灰褐色或黄色切面伴坏死区域。

组织病理学

大多数外阴平滑肌肉瘤是传统的梭形细胞型,尽管上皮样和黏液样平滑肌肉瘤也可发生。诊断恶性的标准至少满足以下特征中的三项:大小>5㎝,浸润性生长方式,中-重度细胞学异型性,核分裂活性>5个/10HPF。

预后和预测因素

可局部复发和转移。

04.  上皮样肉瘤

定义

组织起源未定的恶性间叶性肿瘤,由上皮样大细胞构成,常在坏死周围形成肉芽肿样生长方式。近端型(大细胞亚型)好发于生殖区域,侵袭性程度比普通型强。

ICD-0编码:8804/3

同义词

上皮样肉瘤,近端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

流行病学

罕见。

临床特征

患者通常30-40岁发病。肿瘤迅速生长引发相关症状。

图9.17 上皮样肉瘤,近端型。肿瘤细胞大,伴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偏位、呈空泡状,核仁明显。

大体检查

一般<6㎝,可呈多结节状,切面通常灰白色。

组织病理学

肿瘤可呈弥漫性或多结节状生长方式,常伴皮下及深部软组织累及。肿瘤细胞体积大,伴丰富的嗜酸性细胞质及偏心性空泡状核,核仁明显。常见横纹样包含体。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K、EMA和vimentin,而不表达INI-1。大约一半病例表达CD34,肿瘤细胞偶尔表达actin和desmin。

预后和预测因素

近端型较普通型(远端型)的侵袭性更强,更易复发和转移。

05.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定义

组织起源不明肿瘤,由上皮样大细胞组成,胞质呈嗜酸性颗粒样,具有实性或腺泡状生长方式。

ICD-O编码 9581/3

流行病学

非常罕见。

临床特征

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

大体检查

表面常为黄色或灰色,常伴出血坏死区。

组织病理学

肿瘤常有腺泡状生长方式,肿瘤细胞巢显示中心区域细胞失去黏附性,有时可见实性生长方式。明显的窦隙样血管网将细胞巢分开。PAS-D染色显示胞质内Shipkey结晶,电镜也可见。除了TFE3阳性外,没有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物。

遗传学特征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形成t(X;17),导致ASPL/TFE3基因融合。

预后和预测因素

一般来讲,ASPS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可发生转移(通常至肺、脑和骨),最终致死。

06.  其他肉瘤

定义

除了上文已经特别描述的肿瘤,各种各样的其他肉瘤均可能发生于外阴,但都非常罕见,包括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脂肪肉瘤、滑膜肉瘤、血管肉瘤、Kaposi肉瘤、纤维肉瘤和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其形态学特征等同于其他部位发生的同名肿瘤。

ICD-O编码

脂肪肉瘤 8850/3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9540/3

Kaposi肉瘤 9140/3

纤维肉瘤 8810/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8832/1

4、黑色素细胞肿瘤

01.  黑色素细胞痣

定义

发生于外阴的良性黑色素细胞性病变。

ICD-O 编码: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8761/0

获得性黑色素细胞痣 8720/0

蓝痣 8780/0

生殖道型非典型黑色素细胞痣 8720/0

异型增生性黑色素细胞痣 8727/0

流行病学

生殖区域黑色素细胞性病变常见,包括黑色素细胞痣、雀斑、异型增生痣(伴有异常结构和黑色素细胞异型性的痣)和生殖道型非典型黑色素细胞痣(其组织学特点与黑色素瘤重叠)。

临床特征

年龄较广,表现为外阴色素性病变,少见于会阴或阴阜。某些病例为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生殖道型非典型痣最常见于年轻妇女的小阴唇,平均年龄26岁。

大体检查

类似其他皮肤部位的痣。

组织病理学

类似于其他皮肤部位的痣。有多种亚型,包括先天性痣、获得性痣(交界痣、复合痣、皮内痣)、蓝痣、异型增生痣和生殖道型非典型痣。在怀孕期间外阴痣可能生长或发生改变,偶尔真皮内出现核分裂。

生殖道型非典型痣视为特殊部位发生的痣。在一项大型系列研究中,其主要组织学特点是出现雀斑样及巢状交界性/区成分,后者由明显的圆形或梭形巢团构成,常有人工收缩裂隙或/和细胞黏附性差。细胞异型性可呈轻、中(常见)或重度。某些病例可发生Paget病样播散。非典型交界性/区黑色素细胞性增生常伴普通型痣成分。皮肤附件扩散和浅层表皮内黑色素细胞的核异型性相对常见,但是真皮内核分裂少见,所有病例均可有成熟现象。常见浅层表皮内宽带状致密的嗜酸性纤维素化区。

图9.18 生殖道型非典型痣。特征是形成雀斑样痣和圆形至梭形的交界性巢状成分,细胞巢常显示人工收缩裂隙和/或缺乏细胞黏附性。

组织起源

起源于黑色素细胞。

遗传易感性

异型增生痣可能发生于异型增生痣综合征患者。

预后和预测因素

均为良性病变,可局部切除。尽管组织学形态令人担忧,生殖道型非典型痣具呈良性生物学行为。

02.  恶性黑色素瘤

定义

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ICD-O编码 8720/3

同义词

黑色素瘤。

流行病学

外阴是女性生殖道黑色素瘤最常见部位,也是第二常见外阴恶性肿瘤。大约占全身黑色素瘤3%,妇女生殖道黑色素瘤大约占所有外阴癌症的5-10%,主要发生于高加索(白种)人。日光暴露性皮肤黑色素瘤与外阴黑色素瘤的比例为71:1。

病因学

大多数黑色素瘤由暴露于紫外线引起,但外阴黑色素瘤可能具有不同的独立性起源途径。

临床特征

日光暴露性皮肤黑色素瘤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比外阴黑色素瘤出现大约晚10年。大多数有色素,大约25%无色素。最常见临床症状为瘙痒、出血和肿块相关性症状。外阴无毛区皮肤、阴道及大阴唇为常见部位。

大体检查

通常表现为色素沉积不均匀,病变不对称,边界不规则。类似斑块样、结节或息肉样。肿瘤表面可出现溃疡。

组织病理学

图9.19 恶性黑色素瘤。呈膨胀性垂直生长。注意黑色素有助于确定诊断。

黑色素瘤细胞可呈梭形或上皮样,后者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大,核仁显著。胞质内可见细颗粒样黑色素。水平生长期的黑色素瘤可显示单个或小巢状细胞局部浸润,它们比交界区巢团更小。当出现比交界性瘤巢更大的浸润性巢团,或如果看到真皮内核分裂,可称为垂直生长期。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肢端/黏膜雀斑样、结节型及浅表播散型。黏膜雀斑样黑色素瘤的特征:非典型增生的上皮样黑色素细胞沿着基底层单个或巢状排列,向上呈Paget病样迁移,可能非常广泛。垂直生长时,常引起显著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反应。结节型黑色素瘤显示膨胀性垂直生长,没有显著的“肩膀”(超出肿瘤范围的、上皮内播散)。浅表播散型与结节型黑色素瘤不同,前者有“肩膀”,原位黑色素瘤在上皮内播散并明显超出肿瘤范围。黑色素瘤细胞表达S100、HMB-45和Melan A。主要鉴别诊断包括:异型增生性痣,其Paget病样累及局限于病变中心部位;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缺乏色素,具有细胞间桥,S-100阴性;乳腺外Paget病,细胞更大,包含黏液,S-100常阴性。重要的组织学特征包括:生长期、Breslow厚度、溃疡、核分裂指数、淋巴管血管浸润、微卫星灶或跨区域转移、神经周围侵犯、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消退、Clark 4/5级、切缘状态。

图9.20 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可显示上皮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圆形伴显著核仁。

组织起源

肿瘤起源于表面上皮内的黑色素细胞。

遗传学特征

大多数肢端/黏膜雀斑样黑色素瘤具有RAS通路相关的遗传性改变。c-kit突变可见于外阴黑色素瘤。晚期黑色素瘤过度表达EGFR。

遗传易感性

伴家族性非典型痣-黑色素瘤(FAMM)综合征的患者染色体CDKA/24(家族性黑色素瘤基因)中央区9p21缺失。

预后和预测因素

大宗病例分析,伴局部转移、区域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患者,疾病特异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38.7%和22.1%。临床晚期、Breslow 厚度>1㎜、垂直生长期、溃疡、核分裂指数>1/mm2,都是不利预后因素。微卫星灶和神经周围侵犯预示局部复发率增加。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和消退的预后价值不明。

5、生殖细胞肿瘤

卵黄囊瘤

定义

卵黄囊瘤是原始生殖细胞肿瘤,有多种独特结构,可能向内胚层结构分化,从原肠和间充质至外胚层演化(次级卵黄囊和尿囊)和胚体组织(肠、肝及间充质)。

图9.21 外阴卵黄囊瘤。极少发生于外阴,具有卵巢同名肿瘤的典型形态,网状结构最常见。

ICD-O编码 9071/3

同义词

内胚窦瘤。

流行病学

外阴原发者罕见。

临床特征

患者年龄从1~52岁(平均22岁),表现为快速生长、迅速进展的肿块或大阴唇肿胀(右侧较左侧更易受累)。查体时,病变通常软,可自由移动。诊断时血清AFP水平并不总是升高。

大体检查

肿瘤大小从4㎝到30㎝不等。切面实性,灰白色鱼肉样伴出血、坏死。

组织病理学

肿瘤显示多种结构的混合,其中网状结构最常见。肿瘤细胞质透亮,核大深染,核不规则,核仁明显。常见PAS阳性的细胞内和细胞外透明小球。可见Schiller-Duval小体,类似胎儿肾小球。肿瘤细胞通常表达AFP、glypican-3和SALL4。

组织起源

可能起源于错误迁徙至外阴的生殖细胞。

预后和预测因素

肿瘤≤5㎝预后可能是有利的预后特征。外阴肿瘤优于卵巢。

6、淋巴和髓系肿瘤

01.  淋巴瘤

定义

由淋巴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

临床特征

原发性外阴淋巴瘤罕见。在报道病例中,许多似乎是皮肤原发性淋巴瘤,但很少患者有前庭大腺肿块或阴蒂肿块。成年患者表现为结节样、肿胀或瘙痒或形成外阴硬结。几乎所有的患者为中年或老年妇女。患者很少HIV阳性或医源性免疫抑,但是大多数患者没有淋巴瘤的诱发因素。

大体检查

大多数病变表现为皮下可触及的结节或皮肤/黏膜溃疡。

组织病理学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也报道了其他几种罕见类型,包括滤泡性淋巴瘤和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最好视为皮肤原发性淋巴瘤而不是外阴原发性淋巴瘤。归入皮肤原发性淋巴瘤的外阴肿瘤,包括皮肤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见表1.3)。

累及外阴的继发性淋巴瘤也有多种类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女性生殖器官的霍奇金淋巴瘤非常罕见,但文献中有一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累及外阴伴Crohn病,分期后发现为播散性疾病累及外阴。

预后和预测因素

资料有限加上淋巴瘤的异质性,很难得出外阴淋巴瘤预后的准确结论。但累及外阴的淋巴瘤似乎为相对侵袭性的疾病。

02.  髓系肿瘤

定义

造血系统起源的恶性肿瘤,包括髓系白血病和髓系肉瘤,一种由原始髓系细胞组成并形成肿块的病变。

同义词

髓系肉瘤又称为绿色瘤、粒细胞肉瘤或髓外髓系肿瘤。

临床特征

髓系肉瘤罕见累及外阴。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首发表现,也可能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孤立性复发部位,还可能发生于已经确诊的骨髓异常综合征/髓系增生性肿瘤患者。病变表现为累及阴蒂的红疹,或累及大阴唇或外阴非特殊部位的包块,伴或不伴扩散至阴道和宫颈。

组织病理学

组织学特点类似于其他部位的肿瘤。

预后和预测因素

结果变化多端,预后取决于遗传性异常和疾病范围。

7、继发性肿瘤

定义

起源于外阴之外的肿瘤扩散至外阴。

流行病学

罕见,约占所有外阴癌的5-10%。

临床特征

患者年龄18岁到84岁,平均55岁。大多数形成大阴唇肿块、溃疡或疼痛。初诊后3年发生转移,但罕见情况下,继发性肿瘤为首发表现。

大体检查

大多数肿瘤累及皮肤及皮下,大小从0.5㎝到11.9㎝不等。

发病部位

外阴转移性肿瘤多来自生殖系统原发肿瘤,最常见于宫颈。生殖系统外原发者,最常见为胃肠道及乳腺。

组织病理学

病理形态学特点类似于原发肿瘤。许多肿瘤累及表皮。

预后和预测因素

外阴转移性肿瘤常为全身系统性转移的一部分,可能是临终前事件。孤立性外阴转移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

标签:WHO 外阴肿瘤
1
signature
人如其名
添加参考诊断
×参考诊断
  
回复:1 阅读:8254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