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性别 | 女 | 年龄 | 45 | 临床诊断 | |
---|---|---|---|---|---|
一般病史 | 无 | ||||
标本名称 | 内膜 | ||||
大体所见 | 少许内膜,是分泌早期还是增生晚期的,纠结中,请老师看一下,谢谢! |
蝴蝶兰dali2003 离线
增殖期子宫内膜。
复习:
增殖期子宫内膜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约第4天,在生理情况下可以波动在10-20天之间。因此不可能按天划分增殖期,只能分为早期增殖期、中期增殖期和晚期增殖期三个阶段。早期增殖期子宫内膜的特点是:子宫内膜低矮,基本上是一个刚刚被上皮覆盖的基底层,腺体稀少狭窄而直,埋于疏松的梭形细胞间质中。再生的表面上皮扁平,腺上皮细胞低柱状,核小,卵圆形,染色质浓密,核仁不明显。间质全部是梭形,附着于网状纤维上,胞核的染色质浓密,胞浆稀少。中期增殖期子宫内膜的特点是:子宫内膜厚度大大增加,腺体长而弯曲。腺上皮细胞被挤压呈高柱状,核大,卵圆形,染色质浓密,核仁开始变明显。子宫内膜表面上皮细胞也呈高柱状。间质水肿,细胞分散,梭形,附着于网状纤维风上,胞浆稀少,胞核呈梭形,增大,通常核分裂象很多。晚期增殖期子宫内膜的特点是:子宫内膜间质水肿的消退标志着中期增殖期子宫内膜已转入晚期增殖期子宫内膜。水肿消退,腺体更为弯曲。腺上皮细胞紧密堆积,使核处于不同平面而形成假复层。这时所有的细胞仍同基底膜相连,有时候只通过一条很细的细胞浆与基底膜相连,形态上好象是复层。细胞顶端极为整齐和平滑,腺腔看上去好象打孔机打出来的孔。核增大,仍呈梭形,含数个小核仁。
从排卵后第1天,经期进入分泌期。正常周期中的分泌期持续约14±天,如误差超过2天,则应考虑有功能紊乱。由于在孕酮的影响下,每一天子宫内膜的表现均不同,因此可以对其进行精确的定时。排卵第1天:在晚期增殖期的基础上某些腺上皮细胞中可出现散在的小空泡。排卵第2天:腺上皮中出现许多基底空泡,但是子宫内膜至少要有50%以上的腺上皮中出现基底空泡,方可认为是排卵第2天即经期16天。排卵第3天:空泡增长把所有的胞核推到细胞顶端,围绕管腔形成整齐的一圈。排卵第4天部分核又回到基底部,而这些核两边的糖元向管腔移动。排卵第5天:大部分核已经回到细胞底部,核圆呈小泡状,染色浅或透明,核仁明显增大,间质轻微水肿。排卵第6天:腺腔开始扩大,腺细胞低矮。由于顶浆分泌使顶端边缘呈碎片状。排卵第7天:腺腔中发现糖元,腺细胞立方形,间质水肿明显。排卵第8天:间质水肿达到高峰。排卵第9天:间质水肿开始消退,螺旋动脉群逐渐变明显,变长,变厚,并呈螺旋状扭曲。间质细胞呈圆形。排卵第10天:动脉周的间质细胞变为前蜕膜细胞,形成阔厚的前蜕膜细胞外衣,核大,圆形,透明。腺上皮呈显著的锯齿状,腺腔内有残余的分泌物。排卵第11天:紧靠着表面上皮的致密层的间质细胞分化,成为前蜕膜细胞作颗粒细胞。排卵第12天:整个致密层的间质细胞全部分化。排卵第13天:子宫内膜皱缩,腺体塌陷呈锯齿状,前蜕膜性间质变得极致密。排卵第14天:出现明显的出血和坏死。
月经期子宫内膜:月经第1天的特点是表面间质出血,间质细胞分离,仍然呈现前蜕膜改变。颗粒状细胞失去颗粒,表面上皮完整。塌陷的腺体还可能见到有残留的分泌物,据此来判断排卵已经发生。低倍镜下仅表现为皱缩,看不到腺体和间质崩解。月经第2天,多数基底层内膜保持完整,未凝固血液内可见散在退化的间质细胞和残留的腺上皮,伴有多形核细胞聚集。
诚信 敬业 博学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