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页/6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回复:6 阅读:1318
潮汕美景之潮州

stgowest 离线

帖子:237
粉蓝豆:2404
经验:1131
注册时间:2008-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3-07-24 20:00|举报|关注(0)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潮汕美景之潮州图1
名称:图5
描述:潮州开元寺
 
潮汕美景之潮州图2
名称:图6
描述:潮州开元寺

 潮汕美景之潮州图3

名称:图1
描述:韩湘子知道吧,八仙之前。此桥为湘子桥。不是巧合,就是跟韩愈,韩湘子有关。
潮汕美景之潮州图4
名称:图2
描述:湘子桥。
潮汕美景之潮州图5
名称:图3
描述:潮州工夫茶
潮汕美景之潮州图6
名称:图4
描述:民俗:賽大猪
 
标签:
本帖最后由 Lily 于 2013-07-27 20:31:06 编辑
0

stgowest 离线

帖子:237
粉蓝豆:2404
经验:1131
注册时间:2008-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1 楼    发表于2013-07-24 20:01:18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潮州开元寺大悲殿

  2000年2月19日,开元寺大悲殿举行奠基仪式,2001年2月9日正式鸠工启建,2005年4月历经四年精心构筑的巍峨大悲殿竣工。 大悲殿在开元寺东侧(历史的原因,这里曾成了小商品市场和群众电影院),重檐歇山,红墙碧瓦,面阔30米,进深25米,(连脊)高12?85米,总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工程造价3300万元,海内外善信捐资900万元,开元寺自筹2400万元。殿身面宽5间,进深4间,面积800平方米。山门、回廊、僧舍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匾额“大悲殿”,为香港国际潮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所书。殿外周墙10幅青石浮雕、通雕和圆雕,其内容是《观经》里234个佛经故事,殿周有18根蟋龙大青石柱,荟萃了佛教文化特色和地方建筑、雕刻艺术,丰富了开元寺的景观,又为海内外信众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新的朝拜观光的胜地。

  开元寺大悲殿内供奉的86尊应身化像,是国内第一座供奉86尊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大悲化身像的殿阁,是国内佛教汉白玉观世音化身像最多的殿阁。

  大悲殿的艺术装饰,风格古朴敦厚,造型秀美,色彩绚丽,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地方传统技艺,是古人智慧与现代智慧相结合的结晶。

  潮州开元寺泰佛殿

  广东潮州开元寺泰佛殿,位于韩江大桥东侧,慧如公园对面。是开元寺方丈定然法师发启,旅泰侨领、大慈善家谢慧如(1913—1996)捐巨资敬建,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由潮州市自行设计、施工的中国大陆首座规模宏大的泰国式佛教梵宇,于1992年元宵落成剪彩,4月11日又举行泰式铜铸大佛开光法会。这是中泰友谊的一朵新花,中外佛教交流的硕果,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添彩。

  泰佛殿位于东山路慧如公园对面山麓,泰佛殿门额“开元寺泰佛殿”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泰国的寺庙有泰国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在名城潮州建成的这座仿泰国云石寺的建筑物,极富泰国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顶装鱼鳞瓦、封檐板装向上的黄色图形,柱头翘角是龙凤呈祥之意,山墙的装饰、门窗的顶尖形集中了泰国古代的造型艺术,充分体现了雄奇、精巧的异国情调。对于中国人,足不出国就能领略异国风采;对于侨居泰国的潮人更有一番情趣。

0
回复

stgowest 离线

帖子:237
粉蓝豆:2404
经验:1131
注册时间:2008-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2 楼    发表于2013-07-24 20:02:09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潮州功夫茶[1]是指流传于潮州一带的饮茶习惯,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

有关潮州功夫天茶的主要著述有:黄挺《潮汕文化源流·潮汕工夫茶》、陈香白《潮州工夫茶概论》、曾楚柄(潮州工夫茶)等。还有其他作者的专文见之报刊或丛书。而在此前,另一重要著述,潮籍学者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功夫茶》,在茶界中却鲜为人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近几年有黄挺等几位作者在专著中引为附录,才为世人所知。
翁辉东(1886-1963),广东海阳县金石人,字子光,曾任潮州韩山师范学监,代校长,后专心于著述。编有乡土教材《潮州乡土历史》、《潮州乡土地理》;著《潮州民俗志》、《潮州文物图志》、《潮州金石考》等。《潮州茶经》,作于1957年清明,以抄本行世。
翁氏《潮州茶经》,较为全面反映潮洲功夫茶的概貌,吸收唐、宋 以降历代先贤论茶精苹,融大潮地产茶铭区、嗜茶品类、取水掌火、茶 具、冲泡、啜饮、寻韵等基本内容,总结成简洁的文字。规范的程式。 功夫茶就是从择茶到冲泡全过程“求粗、求工”,并由此体味功夫茶的“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三昧”境界。
潮州功夫茶 可以说它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在潮州,不论嘉会盛宴,或是闲处逸居,乃到豆棚瓜下,担侧摊前,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幅幅提壶擎杯长斟短酌,充满安逸情趣的风俗图画。潮州功夫茶讲究茶具器皿配备之精良和烹制之功夫。茶壶、茶杯、茶盘、茶垫、水瓶、泥炉、砂铫、榄核碳等是必备的茶具。而严格的烹制又需按泡器、纳茶、侯汤、冲点、刮沫、淋罐、洒茶等程序进行,方能得到功夫茶之“三味”。正是这些特别的器皿和烹法,使功夫茶独具韵味,扬名天下。真可谓一茶入口,甘芳润喉,通神彻窍、其乐无穷。
0
回复

stgowest 离线

帖子:237
粉蓝豆:2404
经验:1131
注册时间:2008-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3 楼    发表于2013-07-24 20:03:13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的东门外,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赵州桥、 泉州洛阳桥、北京芦沟桥 并称 中国四大古桥。

0
回复

stgowest 离线

帖子:237
粉蓝豆:2404
经验:1131
注册时间:2008-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4 楼    发表于2013-07-24 20:03:43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

湘子桥

  湘子桥

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
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
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的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 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0
回复

stgowest 离线

帖子:237
粉蓝豆:2404
经验:1131
注册时间:2008-03-21
加关注  |  发消息
5 楼    发表于2013-07-24 20:05:31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 ,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横”状广度, 
  “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0
回复

Lily 离线

帖子:59
粉蓝豆:2
经验:83
注册时间:2009-03-30
加关注  |  发消息
6 楼    发表于2013-07-24 20:22:07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本帖最后由 Lily 于 2013-07-24 20:40:04 编辑


开元寺好漂亮!像泰国庙宇建筑风格。 果然是开元寺的泰佛殿(外形与曼谷云石寺有些许相仿)。

 

0
回复
回复:6 阅读:1318
共1页/6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