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泌尿生殖系统病理病例2(黄教悌老师提供 )
中英文病史:
75岁男性,血尿;膀胱镜检查在尿道前列腺部见息肉样物;临床考虑尿道的尿路上皮乳头状癌;所见为切除活检
year old man with history of hematuria. Cystoscopy reveals a Polypoid tumor in prostatic urethra. Clinician was suspecting a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urethra. The slide contains the resected urethral tumor
截图:
本例最终诊断:
前列腺导管腺癌。
前列腺导管腺癌于1967年首次报道,由于肿瘤的组织学形态为假复层高柱状细胞排列的乳头、筛状和管状结构,与女性的子宫内膜癌类似。大部分患者呈息肉状突出于前列腺的尿道内,引起患者排尿困难。曾一度被认为来自前列腺囊的男性苗勒管残余,因此命名为子宫内膜样癌。而随后的有关睾丸切除术后有良好效应的研究、超微结构研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研究均证实该肿瘤来源于前列腺。因此不使用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样癌的名称,而使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名称。
镜下观察:
导管腺癌的特点是肿瘤细胞呈高柱状,胞浆丰富,嗜双色性。细胞呈单层或假复层排列,与子宫内膜癌相似。导管腺癌的细胞浆常呈嗜双染性,有时胞浆透明。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非典型性。位于外周区的导管腺癌常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免疫组化:
导管腺癌PSA、PAP、AMACR呈强阳性,基底细胞特异性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如34βE12)染色呈阴性,但残留的基底细胞34βE12呈阳性(部分导管腺癌沿着导管或腺泡浸润,因此基底细胞可以保留并呈阳性),尿路上皮标记物,如P63、K903和Uroplakin等均阴性。
1、前列腺腺癌
前列腺癌腺体呈不规则的方式生长,腺体彼此方向不一,腺体被平滑肌束不规则分隔是浸润性生长的标志。可见较多的淀粉样小体。癌细胞可以呈多样性,异型性不定,虽然部分细胞可以呈柱状,但是前列腺腺癌的细胞不形成高柱状(HE常规切片的鉴别要点)。免疫组化鉴别的意义不大。
2、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乳头状生长,具有纤维脉管轴心。尿路上皮表现为浸润性、有粘聚力的细胞巢,大部分细胞排列较规则,如果分化低,则失去极向,层次增多。肿瘤细胞具有中等量至大量的双嗜色性胞质和大的富含染色质的细胞核。肿瘤细胞的核形状多样,常成角、不规则,可具有单个或多个小核仁,也可见呈灶状分布的显著多核细胞。本例虽然可见到肿瘤与尿路上皮的移行区,其特点是范围小,此移行区正是前列腺导管尿道开口处,是肿瘤沿着前列腺导管侵犯尿道的位置,并将部分尿路上皮癌化,因此导管腺癌常表现为前列腺尿道部的乳头状肿块。此区域的肿瘤细胞与导管腺癌的细胞一样,均为高柱状。免疫组化PSA、PSAP、 CK7、CK20、P63、K903和Uroplakin可以帮助鉴别。
3、前列腺尿道部内翻性乳头状瘤
呈实性巢状和小梁状生长的尿路上皮特征性向下生长,细胞小而一致,无细胞学上的非典型性,核分裂像不明显,表层尿路上皮完整。肿瘤可以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但是尿路上皮细胞表现为显著的良性特征。本例细胞的异型性明显,已经具有恶性细胞学特征。免疫组化CK7、CK20、PSA、P53、Ki67可以帮助鉴别。
4、神经内分泌肿瘤
瘤细胞呈团块状、条索状、小梁状、腺管状或菊形团样排列。肿瘤细胞较小、大小和形态较一致,立方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细胞质略嗜酸性,部分呈透明状或粘液变,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染色质较细致。间质血管丰富,常有透明变性。本例细胞少数细胞也具有空泡,间质也具有丰富的血管,但是细胞呈高柱状,细胞浆呈双嗜色性。HE上通过细胞形态可以做鉴别。免疫组化CgA、Syn、NSE、CD56可以帮助鉴别。
5、基底细胞癌
来自腺体的基底细胞,细胞小,排列呈片状的实性细胞巢或条索,仅在癌巢中央偶有腺腔形成。基底细胞癌34βE12染色呈阳性,证明其与前列腺基底细胞有关。约50%的肿瘤细胞S100呈阳性。基底细胞癌Bcl-2和Ki67强阳性,而前列腺标志物阴性。
本例患者临床医生认为是尿路上皮乳头状癌,认为手术切净了。当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导管腺癌后,再次安排手术,术中发现肿瘤已经侵犯膀胱和直肠,因此中断手术。说明肿瘤已经到了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