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3 阅读:2885
【ZT】危险的空气

Rebecca 离线

帖子:2771
粉蓝豆:52
经验:3408
注册时间:2006-09-25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3-02-07 10:19|举报|关注(0)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纽约时报中文网编辑詹涓 2013年02月06日


浓雾中的[***]广场升旗仪式。

1月20日,育儿网站“妈妈育果网”的创始人郭勤看着北京的窗外一片雾蒙蒙,她感觉已经到了自己的承受极限:“家里不到两岁的宝宝已经连续十天没有出门了,不敢让她出门。每天都对她说,明天空气变好了就出去玩,可空气一直没变好。”郭勤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医学世家,三代人行医,她原本也是北京一所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医生,因此深知这样的空气质量会给人带来多大的健康危害。

雾霾最严重的一年

据北京市气象台统计,今年以来,北京市的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截至1月31日,2013年1月份只有5天不是雾霾天。而北京并非中国雾霾唯一的重灾区,根据环境保护部卫星中心遥感监测,1月29日,灰霾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南、江苏等地区,灰霾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而在此前一天,环保部表示,受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灰霾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

面对恶劣且持续的雾霾天气,北京市启动了刚刚于2012年12月14日公开发布的《应急方案》,实施了诸如重污企业停工,30%公车停驶,中小学、幼儿园停上体育课等户外活动的举措,武汉、烟台等城市也计划实施类似的应急方案。气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1月28日14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这是中央气象台首次就霾单独发布预警信号。此次修订将霾预警分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级,分别对应中度霾、重度霾和极重霾,反映了空气污染的不同状况。在预警级别的划分中,首次将反映空气质量的PM2.5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并列为预警分级的重要指标,使霾预警能更充分地体现空气污染或大气成分的状态。

PM2.5、霾这些陌生的术语和汉字,就这样在一片苍黄的天空中,闯入了人们的视野。

英国医学期刊“Case Journal”的总编辑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Smith)于2008年5月在该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北京咳》(Beijing Cough)的文章,他这样形容刚刚离开机场进入市区时眼前的情形:“在车上时,我注意到空气‘雾蒙蒙’的。我不知道当中有多少是大气,有多少是污染物。我一早就注意到,我能闻到甚至‘尝’到这种空气——连在酒店的房间里也不例外。这是煤炭的气味。”

作词人唐恬是癌症康复者,曾因鼻咽癌接受过34次局部放疗,今年1月,当她闻到室外的空气时,起初以为是放疗导致嗅觉失常,她忍不住问朋友们:“是只有我觉得空气从鼻腔吸进去后有呛人的感觉么?我上周坐在咖啡馆写东西时候以为外头谁在烧东西,还在狐疑,是不是我鼻腔受损过的缘故导致嗅感不准。到了今天已经咳到不行,并且觉得空气就是呛人的,喉咙很痒,吸一口气进去就有被呛到要咳嗽的感觉。是我错觉了么?我是一个人么?”1月30日这天,她在室外时摘下了口罩,打了15分钟电话,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反应:呼吸痛,鼻涕流了三天,而且感觉气短、晚上咳得睡不着觉,“难道是我生病后鼻子太脆弱了?”唐恬觉得简直难以置信。

这种可以让人闻到、尝到、多吸几口就咳嗽流涕的雾,其实严格来说不是雾,而是霾。霾和雾的区别是,雾主要由水分子组成,霾主要由颗粒物组成,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办公室主任李亮医生的话来形容,雾一般比较湿,而霾比较干,以肉眼来看,雾一般接近乳白色,而霾一般呈灰色或黄色。霾里面除了有包括PM2.5在内的颗粒物,还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等物质,是一个综合体。

中国长期以来并没有监测PM2.5,在公布的API(空气污染指数)中重点监测的是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而美国自1997年起就开始提出了这一标准。2011年,美国驻华大使馆开始通过Twitter实时更新使馆内空气监测仪测得的PM2.5指数,于是关注空气质量的民众发现,当美使馆测量的的PM2.5指数已经远超300时,北京市官方公布的API往往只是“轻度污染”。但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来说,PM2.5的威力要远大于PM1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可直接到达肺底部,也就是肺泡中,无法排出。

面对公众的质疑,中国环保部2012年5月24日公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国74个城市在当年10月底前完成PM2.5“国控点”监测的试运行,74个城市中包括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部分城市,以及各省会城市。除了老标准中规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之外,新标准中增加了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的监测。在今年元旦,所有74个城市、496个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实况,包括PM2.5浓度,均可以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实时发布平台查看。上线伊始,污染指数就出现“爆表”,1月9日,中国北部广大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开始出现雾霾,1月12日,北京出现了自去年公布PM2.5浓度数据后最严重的一次污染过程。至当日19时,12个城区环境评价点中,10个站点为六级严重污染,一个站点五级重度污染。这里面有三个站点空气污染指数达到了最上限的500。

满城口罩,满城病患

看到“爆表”的数据,李亮医生跟几个网友请教了该如何发长微博,在这篇微博里,他详细介绍了该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应对空气污染。李医生说,他曾就不同口罩的防护作用做过一些研究:布口罩防护作用大概在30%左右,外科口罩的防护作用大概在20%,只有N95口罩的防护作用大概可以达到95%以上,但前提是要正确佩戴,而且有些患心血管疾病、呼吸病的人戴这种口罩会有喘憋、头晕的感觉。

妈妈育果网的郭勤在重度污染的这几天先后试戴了几款N95口罩。她了解到北京和睦家医院全科医生Richard Saint Cyr在推荐新加坡产的totobobo口罩,因为这种口罩可以非常紧密地护住口鼻,而且可以过滤PM2.5颗粒,她自己试戴了两天觉得效果很明显,“一天下来滤膜都黑了”。于是郭勤在1月13日晚上找到了淘宝的独家代理商,开始从代理商那里买口罩的时候,存货有110多个,她还在跟对方聊天,几句话的功夫,眼见着口罩又被别的买家买走了不少。于是她赶紧直接把货款付了,这种口罩市场价格是280元,淘宝价格是150 元,团购价格是120元,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她一口气拍下100个,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能不能卖完。当天晚上11点多她买下口罩,凌晨12点40分放在育果网上开始团购,结果100个口罩在半夜1点多就全部都卖完了。郭勤说,“当时我还想:‘这些妈妈们都不睡觉吗?’”除了组织了几场口罩团购,她还组织了远大和IQAir空气净化器的团购,净化器的受众群相对更加高端一些,但是几十台净化器同样很快就被团购一空。

但走在北京的街头上会发现,戴上了专门的防PM2.5口罩的人还是少数,格外需要防护的交警、清洁工人、停车场管理员,几乎没有一个戴着口罩。而在西安,交警刘洋(应采访对象要求,此处为化名)自入冬以来,就一直在咳嗽、喉咙痛。他说今年冬天西安的天气总也不见好,只下了一次小雪,后来进行过一次人工降雪,他和同事们每天要在户外工作八小时,咽喉不适的情况一直没有停止过。他没法逃离这座城市,甚至也没法戴口罩保护自己,他看中央电视台新闻上说,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说交警在雾霾等污染天气里可以戴口罩,但查了公安部网站,没看到相关信息,也找不到领导反映情况,“领导在忙着两会,这种事情在领导眼里都是小事,不是大事。”他自己也觉得戴口罩可能不是好主意:“影响城市形象,也耽误指挥交通吹口哨。”刘洋说他下班时戴口罩,不过是普通的,N95口罩让媳妇去买,没买到。

重度污染的大气,让人们的呼吸道、肺部和心血管经受严峻考验。北京999急救中心在1月13、14日两日的数据统计显示,两天共接送51名肺部感染患者、5名气管炎和哮喘患者,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多,两天共计86人,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医生张永明说,最近空气污染和冬季流感恰巧出现了叠加,他在科室明显感觉病人增多。“我遇到过一个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早上出去锻炼身体,回家以后就感觉喉咙不适,开始咳嗽。其实运动的时候呼吸频率更高,像这种雾霾天气是不应该出去锻炼的。我自己前两天没戴口罩,现在也觉得嗓子不舒服想咳嗽,最近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出门了,”张永明医生说。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提供的数据表明,就诊的呼吸系统疾患增加了两成,日均接诊100余名患者,已经占到急诊内科总量的一半。其中既有慢性肺炎患者、脑梗塞症状加剧者,也有被感染的流感患者。而据新华社报道,朝阳医院、协和医院、儿童医院等医院的情况也与中日友好医院类似。

一些医生估计,眼下的门急诊人数虽然出现了上升,但或许要到雾霾爆发的六七天后才会达到峰值。早在1999年重庆的研究者就做过研究,这项名为《空气中SO2、PM2.5浓度水平与居民每日门诊就诊人次的动态研究》发表在《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第3期,显示空气污染与呼吸道、循环系统疾病有直接联系,而且发病具有一定的延迟效应。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新华医院等单位在2009年联合做过类似的研究,这份题为《上海市霾期间PM2.5、PM10污染与呼吸科、儿呼吸科门诊人数的相关分析》发表在《环境科学》2011年第7期,为了探讨上海市霾期间PM2.5、PM10污染与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的相关性,研究者对上海市6 所大中型医院 2009年全年呼 吸科 、儿呼吸科日门诊人数及霾天PM2.5、PM10的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当日和滞后日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发现,霾发生当日,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50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和0.5%;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34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2%和1.9%。这份报告同样指出,PM2.5、PM10污染对门诊人数影响的滞后累积效应大于当日效应,在霾污染暴发第6天时累积效应达到最大化。

看不见的杀手

PM2.5究竟会怎样影响人群的健康?没有出现症状是否说明它对你没有影响?张永明医生说:“有些人可能会有短暂的喉咙不适或者咳嗽等症状,但是过几天就消失了。多数情况下说明这些人已经对这种空气环境渐渐适应,症状消失不代表身体不受危害了。只要是天气没有改变,那么吸入颗粒物和身体受到的损伤还是持续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乔尔·施瓦茨(Joel Schwartz)曾率先研究发现含铅汽油的危害,并在对1952年伦敦大雾的研究中发现二氧化硫是杀人的元凶。他和其他研究者在1996年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称,当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研究对象总死亡率将随之上升,肺炎、心脏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死亡率上升的效应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病理学、毒理学已经证实PM2.5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肺部或呼吸系统其他部位损害;影响心血管系统;早死率增加;以及增大罹患癌症危险。

肮脏的空气已成为人群中的隐性杀手。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全球,每年至少有200万人因为大气污染而早逝。2011年,由欧洲委员会资助的Aphekom项目发布结果,这项为期3年的研究追踪了12个欧盟国家中25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总计涉及3900万居民,在这25个城市中,PM2.5值最高的城市分别是布加勒斯特、布达佩斯和巴塞罗纳(分别为38.2、33.7和27微克/立方米)。报告指出,如果能将PM2.5值控制到WHO推荐的10微克/立方米以下,欧洲每年将可挽救1.9万人的生命,30岁以上当地居民的预期寿命可延长近2年。

北京大学的潘小川教授近期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指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细小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恶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他自2004年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并与其他研究者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胁,发现当PM2.5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非意外总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别上升0.76%、0.43%和0.67%。潘小川所在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2012年联合发布《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研究分别选取上海、广州、西安、北京作为中国东、南、西、北四地区重点城市的研究安全,计算出PM2.5对这四个城市造成的健康危害,结果认为,如果四城市污染水平与2010年相比无明显改善,2012年四城市因PM2.5而早死的人数将共计达到8572人;如果采取措施有效治理PM2.5污染,在2012年达到WHO标准,则四城市同年因PM2.5早死人数可减少6962人。

经历了这次旷日持久的雾霾,有些人想要离开。1月29日,演员宋丹丹在她的新浪微博里写了这样的话:在北京出生长大生活了五十年,出国潮及各种诱惑都没能让我离开这个可爱的城市。今天,我脑子里一直在转:“我该去哪里度晚年呢?”这段微博,得到了近4万次的转发。2月2日,唐恬走在春节返回家乡的路上,她给记者发来短信说:“我非常非常爱北京,离开半个月我就想回来,但我真的害怕了。如果像我这样爱北京的人都萌生退意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然而一个事实是,在中国已经几乎没有真正洁净的空气,WHO根据PM10浓度,给全球近110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排名,在这个榜单上,空气最好的中国城市是海口,排第814位,广州、上海 、北京则分列第962、978和1035位。

更多人或许已经开始忘记。2月1日,在经过了一场湿滑的冻雨和一夜强劲的北风后,京津冀地区终于告别了阴霾,迎来了这个冬天罕见的蓝天。碧蓝的天空和冬日的暖阳让压抑了一个多月的北京市民极为安慰,有人在微博上说:“好得简直不像真的。”

在1952年12月伦敦那场著名的烟雾事件发生几个月后,从1952年12月到1953年3月,大伦敦地区的死亡人数较正常时高出了13500人。但也就是这次灾难,促使英国在4年后出台了《清洁空气法》。而在美国,1943年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1963年纽约发生的空气逆流事件,催生了1955年的《空气污染防治法》和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美国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认为,《清洁空气法》自1963年得到通过以来防止了40多万人的过早死亡。而中国的《清洁空气法》,将在何时到来?

张茜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标签:
1
signature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
回复:33 阅读:2885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