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0 阅读:2041
ZT: 我的双语危机

Rebecca 离线

帖子:2771
粉蓝豆:52
经验:3408
注册时间:2006-09-25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3-01-15 15:05|举报|关注(0)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我不会正常的说中文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留学生的中文对话里开始夹杂大量的英文单词,比如说par车,赶deadline, 大deal, literally。(我现在努力地在克制自己不使用just to name a few来结束上面这句话)如果说这只是入乡随俗,那么更可怕的是网络词汇也在不知不觉中占领了口语的半壁江山。最常用的几个是,给力,伤不起,晕,屌丝。于是乎,几个留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成了这个样子。 

A:明天outlets有很多大deal, 真心给力啊!要不要shopping去啊?早点去啊,否则不好Pa车。
       B:给跪了高帅富!哪像我们这种屌丝还要悲催的各种赶deadline啊。 尼玛伤不起啊亲。
       A: 晕!Good luck! Talk to you later…

不伦不类么?我自己看到都有点hold 不住(我没救了…我应该说“我看到了这种不伦不类的表达方式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但是,真的让我再换一种说法,头脑中却是一片空白,说什么?怎么说? 

突然之间,我脑海中出现了荒诞的一幕:在高考语文的作文答题纸上,我能够写下的只有。

给力的一天
       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
       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

又或是在十年后翻看今天的日志,有的只是。

伤不起的我
       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

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闷郁郁闷郁闷郁闷郁

这些自以为个性化的表达,终究只是千人一面的陈词滥调;既不能表达内心深处的微妙情绪,又不能勾起读者心中的共鸣,充其量是空荡荡的感情宣泄,如国骂一般,说起来顺嘴过瘾,听起来却生涩刺耳,想起来更是空无一物。曾经似水的语言,细腻的感情早已荡然无存。那些唇齿留香的成语和诗词更不知道躲到哪个角落里去了。我,这是怎么了?

若只是中文荒疏,我还可以安慰自己这是英文流畅所必需付出的代价。可是悲哀的是,我的英文只能说是半吊子。可以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但遣词造句仅能达意,远远称不上地道,对于稍微深入一点的话题就常常有捉襟见肘之感。至于专业内容,离了发言稿就不知所措,还比不过一个美国的小学生。有关时政经济的表述,甚至只能听个似是而非。 用“提笔忘字,落笔错字,看见中国人说外语,看见外国人不开口,外语不精通,中文不流畅”来形容我,真是一点都不冤枉。 

德国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尔在 《人,诗意的安居》中写道:“语言的荒疏是人的本质之被戕害,是人与语言的关系出了问题。”我的双语危机,或可看做是对于我夹在两国文化中,精神世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状况的写照。对于中文,我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精读好的文学作品了。说来惭愧,记忆中大量阅读名著名篇的时候早已远在初中高中。而现在在电脑前,流连的则是一些不费脑子的网络小说、新闻,以及社交网络上分享的猎奇文章。很明显,这些地方精品凤毛麟角,反倒是网络语言的重灾区。对于英文,我现在读得最多的就是和专业相关的课本和习题,充其量再看一些杂志,TED讲座和美剧,而根本没有任何欲望去阅读其他的英文文章,更遑论经典著作了。这种令我汗颜的阅读水平,实在是对自己高等教育背景的极大讽刺。这种精神世界匮乏而“有知识,没文化”的恶果就是以上所描述的双语危机。

痛定思痛。如果我连如行云流水般的活用两国语言都做不到,谈何实现自己沟通中西,博采众长的梦想?心田将芜,胡不归。2013新年伊始,我希望能够努力跳出阅读的局限,找回中文的地道,探索英文的美丽。

 

(转自人人网)


 
 

标签:
本帖最后由 Rebecca 于 2013-01-15 15:07:13 编辑
0
signature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
回复:10 阅读:2041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