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zhongshihua 离线
病理诊断建立思路是很重要的,
普通导管增生与低级别导管内癌的免疫组化鉴别有以下思路:
1. CK5/6(+)、34BE12(+)、CK14/17(+),支持普通导管增生
2. CK5/6(-)、34BE12(-)、CK14/17(-),支持低级别导管内癌
3. CK5/6(-)、34BE12(+)、CK14/17(+),可能低级别导管内癌
4. ER.PR染色的单克隆性(弥漫强阳性),支持低级别导管内癌
5. 肌上皮低级别导管内癌可缺失,但常和普通增生一样有完整肌上皮
美女和帅哥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她/他都是导管内乳头状癌很小的一部分,
美女是低级别核,低级别核诊断导管内癌一定要看结构,低级别导管内癌的结构特点是呈微乳头(常表现为小动物和各种造形)、索状、拱形桥,筛状、实性构型。但也要看量多少,如果只局限一个导管或只是一些导管的一部分(病变范围<2mm),可诊断不典型导管增生。
帅哥是高级别核,高级别核诊断导管内癌不看结构,只有一个导管也能诊断。
诊断导管内癌一定要分级(低、中、高),他们发展为浸润癌比率不一样,治疗也不一样。
和大家共同讨论,意见供参考?!
引用: zhongshihua
考虑“美女”和“帅哥”为同一战壕的战友。要说有什么差别的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美女”更轻;而“帅哥”则更重。
我认同这个观点。
低级别DCIS,诊断有个很重要的标准,单一性,一致性圆形细胞,细胞核呈等距离或极规则分布,也就是说细胞形态和结构异性性不是很大而且比较一致。而帅哥的细胞的形态和细胞核的形态不符。
两张图最大的区别我认为主要在美女核有极向,而帅哥核无极向且帅哥的核异性性相对较大。
zhongshihua 离线
不典型乳头状瘤
新版WHO将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央型乳头状瘤、外周型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并指出应该避勉使用“乳头状瘤病”这—容易引起混乱的名词,类似病变可归入普通导管增生和多发性乳头状瘤中。不典型乳头状瘤是指乳头状瘤的局部有不典型上皮增生(具有低级别核形),其形态可和不典型导管增生、小灶性低级别导管内癌相似。局部亦有肌上皮缺失,周围也可有不典型导管增生。伴有周围不典型导管增生的不典型乳头状瘤发展为浸润癌的危险性高(中-高度)。有人对不典型乳头状瘤划定了一个“量” 的界限,即<1/3的区域有低级别导管内癌的形态。新版WHO不典型导管增生和不典型乳头状瘤的概念是一致的,不典型病变是具有普通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内癌两种形态的病变。有人认为用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导管增生或乳头状瘤伴导管内癌的诊断名称更能反映病变的过程。笔者认为为避免临床过治疗,应用不典型乳头状瘤似乎更为适当,而且对病理医生来讲也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上面是丁教授对乳腺不典型乳头状瘤的精辟论述。
自己可能学艺不精,考虑“美女”和“帅哥”为同一战壕的战友。要说有什么差别的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美女”更轻;而“帅哥”则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