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2012年版(第4版)的乳腺肿瘤WHO分类已于6月出版,乳腺肿瘤单独归为一本,不再与女性生殖道肿瘤合本。由五位作者主编(SR Lakhani;IO Ellis;ST Schnitt;PH Tan;MC Van de vijver)。乳腺肿瘤WHO新分类中其中有几处明显的变化,其中对于微小浸润癌有相对较明确的定义,但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说明。本人有幸在第一时间拿到该分类。现在把其中微小浸润癌一章粗略翻译一下,仅供参考。
Microinvasive carcinoma微小浸润癌
1, 定义:
在乳腺间质内存在存在明确的1个或多个显微镜下浸润灶,每一浸润灶直径不超过1mm(小于等于1mm),常见于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组织学背景中。传统上对于乳腺微小浸润性癌的定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某些学者认为定义乳腺微小浸润性癌需要肿瘤细胞浸润越过特化性的小叶间质。然而,这种状况有时很难确定。在某些情况下,存在明确的组织学表现诊断为微小浸润癌,但是恶性细胞或细胞巢并没有明确的越过特化性的乳腺小叶间质。
IDC-O编码:
新版(2012年版)WHO分类并未给乳腺微小浸润性癌分配IDC-O编码
2,流行病学特征:
微小浸润性癌不常见,易于过诊断。微小浸润性癌通常与高级别DCIS有关,有时可伴随小叶原位癌出现,罕见的情况下,存在微小浸润性癌而无临近的原位癌成分。
3,临床特征:
微小浸润性癌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当微小浸润癌起源于高级别DCIS时,临床表现为乳腺X片可探测的微钙化灶,或者少见的情况下表现为不对称的或结构扭曲的肿块性病变。一组小型的系列报告指出,乳腺微浸润性癌超声上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块影。
4,大体特征:
与临床表现一样,微小浸润癌的大体特征取决于潜在的原位肿瘤的表现。仔细检查切开的标本,通常可见边界不清的纤维化区伴粉刺样坏死凸出于切面,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并无大体明显可见的异常。
5,组织学特征:
微小浸润癌最常见于广泛的高级别DCIS背景中,后者常伴有显著的导管周慢性炎症浸润。恶性细胞位于间质中,常表现为不规则成角的细胞簇,少见的情况下为单个细胞浸润。无伴随的肌上皮存在。恶性细胞的本质通常为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当起源于高级别DCIS时,浸润的肿瘤细胞同样表现为高核级特征。其它与微小浸润灶相关的常见特征包括间质水肿,促纤维增生性间质反应以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对于大面积的高级别DCIS应广泛的取材以免漏掉微小浸润灶(或明显的浸润癌)。有报告指出,当微小浸润灶存在时,其往往是多灶性的。因此,当识别一个小的浸润灶病变的时候,应仔细的寻找其它的浸润灶以确保每一浸润灶的最大直径均未超过1mm.应注意避免过度诊断这一病变,特别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事实上,对于诊断为微小浸润癌或可疑微小浸润癌的病变,随后的组织学回顾常会“降低(downdgrade)”这一诊断;在一个研究系列中,109例(诊断为微小浸润癌或可疑微小浸润)中仅有21例(19.3%)最终被证实为微小浸润性癌;强调这一实体病变易于过诊断。虽然微小浸润癌最常见于大面积的高级别DCIS,然而其可起源于任何级别的DCIS,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可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其它前体病变有关,如小叶原位癌。
6,鉴别诊断:
微小浸润癌的鉴别诊断包括单纯的原位病变以及明显的浸润癌(比如>1mm).浸润灶的直径需要以目镜的微米为量度仔细的测量以除外后者。需要确定这一组织学改变并不是DCIS累及TDLU(终末导管-小叶单位)或者先前存在的良性病变,诸如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瘢痕以及复杂性硬化性病变等。
免疫组织化学对于鉴别诊断微小浸润癌可能同样具有作用。肌上皮标记物染色表明浸润灶周围无肌上皮围绕。角蛋白染色对于勾勒出微小浸润灶具有重要的价值。基底膜成分laminin(层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的免疫染色可能存在某些问题,因为原位病变可能显示不同程度的基底膜丢失,同时(微小)浸润灶周围可能至少在局部有基底膜围绕。当患者术前行针刺活检(或者粗针穿刺或者细针抽吸)后,要正确的诊断微小浸润癌可能特别的困难;因为良性上皮(特别是乳头状瘤)或原位癌细胞的错位可非常类似于微小浸润癌;此时应仔细寻找穿刺活检后常见的组织学证据,如肉芽组织,修复性纤维化,邻近的脂肪坏死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当微小浸润癌的诊断存在疑问时,或者可疑的区域在深切片或免疫染色消失的时候,此时推荐诊断为原位肿瘤,无明确的微小浸润或浸润性肿瘤证据。
7,遗传学:
目前尚无乳腺微小浸润癌的遗传学表型的报告。
8,预后及预测因子:
目前仅有少量关于激素受体和HER2状态对乳腺微小浸润癌的预后意义的报道。在微小浸润癌中评估这些标记物看来似乎是合理的,然而,非常常见的情况是,在对某一特定切片进行免疫染色的时候,这些浸润灶就不存在了,此时应该报道相关的原位癌的结果。乳腺微小浸润癌的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几率比较低,因为诊断微小浸润癌的标准的不同,以及处理和评估前哨淋巴结活检方法的不同,很难对文献报道的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转移性疾病的发生率做出准确的评估。据报道,乳腺微小浸润癌的患者中0-20%(平均9.4%)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然而,解读这一指数时需要谨慎,因为大多数的数据来源于非常小型的系列报道。例如,报道的最高比例(20%)来源于一个15个患者的系列。尽管如此,在许多医学中心,对乳腺微小浸润癌的患者还是经行前哨淋巴结的活检。
出于与诊断标准差异一样的历史原因,关于乳腺微小浸润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也不甚清楚。然而,如果采取严格的诊断标准的话,患者的预后可能非常好与相似大小和级别的DCIS并无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乳腺微小浸润癌在临床处理上与高级别DCIS一样,目前尚未发现其预测因子。在TNM/AJCC分期系统中,乳腺微小浸润癌分类为T1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