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俞敏洪:中国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留学生戚成纯突然去世,令人悲伤。我的朋友祁斌在证监委工作,戚成纯在他手下实习过,写了这篇纪念文章。希望同学们在为前途拼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
悼念一位年轻的同事戚成纯(ZT)
(祁斌,2012-2-29)
就像很多不幸的来临,没有任何征兆,今天成为了一个悲伤的日子。上班不一会儿,两位同事慌慌张张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欲言又止,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Arthur去世了”。
“不可能!”,那一刻的失声惊呼可能是再自然不过的反应了。
Arthur 的中文名字叫戚成纯,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读金融硕士,去年十月,长江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推荐他来实习,正好研究中心人手严重不足,大家见过他后,印象非常好,当天就留下开始工作了。说是实习,其实并没有报酬,完全是义务劳动,只能提供每天食堂的饭票,大家都很忙,也没有人会特别眷顾实习生在干什么,能不能参与得进来,能有多少收获,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因其勤勉和热心,Arthur很快融入了研究中心,非常自然地成为了这个忙碌群体中一员。不多久,他就和一位同事完成了第一篇研究报告:《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分红情况及特征分析》。
因为他的名字有点绕口,大家都叫他“Arthur”,像港片中“阿Sir"的发音,有点喜剧效果,他确也是个见人就笑的小伙子,戴着一付余则成式的大眼镜,而且很有一些《阿甘正传》里主人公的憨劲,经常会独自陷入沉思,有时候大家讨论问题说了很多话,自己都记不太清楚了,他过了很久还来向你求证他的理解是否正确。偶尔在楼道里看到他,简单问问情况,知道他正在帮着各位研究员在找数据,做分析,还帮着维护我们内部的研究网站,也经常碰到他和几个同事去食堂吃过晚饭回来加班,在楼道里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真正了解Arthur,是十月底去纽约参加一个论坛,临行前的晚上,我在办公室加班准备PPT,将近十点,任务仍然繁重,发现另外一个办公室里Arthur还在,就叫过来帮忙。英文的语境和遣词造句与中文有很大的不同,两个人一边讨论,一边修改,一直忙到深夜两点钟,他的认真、执着和悟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后还有不少收尾工作,他说他全包了,带回去做。第二天,我飞纽约,下了飞机,进了宾馆,打开邮件,下载了Arthur发过来的最新版本,比前一天晚上的又改进了很多,文字严整,图表优美,心中暗暗感叹,真是个优秀的年轻人。
由此便经常找Arthur来帮忙,查个数据,做个分析,画个图,他从来都是二话不说,埋头干起,交过来的文稿或图表,往往都会超出你的预期,追求尽善尽美似乎是他的习惯。后来发现,不管是谁交给他任何任务,他都几乎是很感激地点点头,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不折不扣地全部完成,经常一声不吭地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开会时,发现他又来了。临近春节,研究中心准备搞一个聚会,大家在一起讨论出了一个年度报告的创意,回顾2011,盘点国际国内,展望2012,以Arthur为主力的几个年轻人加班加点,有一点搞到凌晨五点,几天的时间,竟然弄出了一个集视频音频图片油画于一身的美轮美奂的PPT,在聚会上播放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以此为基础做成研究中心的电子贺卡,春节前通过邮件发给了全系统,看到这个PPT的同事都问我,这么漂亮的PPT是谁做的,我说是我们部门的一帮年轻人,其中有一个从伯克利来实习的叫Arthur。
那天的聚会,曾经在研究中心和其前身政研室和规划委工作过的老同志都来了,有八九十人,盛况空前,大家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话,很晚才散。Arthur等几个年轻人一直忙前忙后,曲终人散,我们一起走回办公室。深冬的北京,冷得几乎可以在夜空中看得见嘴里呼出的白气,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是热乎乎的。到了办公室,Arthur过来找我,告诉我这是他实习的最后一天,马上要回伯克利去,三月份就要毕业了,想就毕业后的去向问问我的意见。我问他,到伯克利读书是不是花了父母不少钱,他说以前工作攒了些钱,但读书确是花了不少钱。我告诉他,我欢迎他加入研究中心,但是证监会的收入太低,建议他还是先去业界工作一段时间,把父母的钱还了,自己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到我们这里来,我们随时欢迎。我还建议他尽量在美国找一个工作干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那边金融市场的运作,如果找不到,就回到香港或国内市场来找。他眨着眼睛点点头的样子,至今还历历在目。春节期间,收到一个Arthur打来拜年的电话,问了一下他找工作的情况,他说正在努力找。记得当时周边环境很嘈杂,匆匆聊了两句就挂掉了,不曾想这竟是最后的通话。
忙忙碌碌的一天结束,喧嚣褪去,世界一片寂静,突然觉得悲伤从这深夜的各个角落袭来,无处不在,几乎要令人窒息。我在网上搜索着每一条关于他的消息,看到了他以前一位同学的博客,回忆自己有一次表演音乐,自觉弹得很差,下台,Arthur跑过来笑眯眯地问道,你怎么能弹得这么好?于是心中的郁闷一扫而光。Arthur的确是这样一个人,永远真诚,永远乐观,永远知足,永远一副笑眯眯地样子,简单,纯净,通达,美好。
在网上找到了Arthur的博客,里面有他写的一篇优美的泸沽湖游记:“冬天里,八点才天亮。如果起得早,能看得见水面上霞光万丈,水里有水鸥,岸上有犬吠,到处没有人。随便走着,理解了中学语文关于通感的定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天晚上,走在湖边的路上,突然停了电,四下里本就不多的亮点全黑了。第一次:知道夜空原来不是一片毯子的黑幕。而是极深极沉、深远厚重着却又明净通透的靛蓝;夜色里,纵深下去的蔓延开来的包裹着星星、湖水和路;没有风,星星在抬头仰望的不远处、很远处和极其远处,虚虚实实的,遮掩着,明亮着,看不尽更数不清的层层叠叠。我下定了决心:有天要带个姑娘回来,一起看日出,一起看星星。”
他的另一篇博客里,还有这么一段话:“有什么事能比原先豪情万丈的年轻人变成曾经自己最不齿不屑的中年人更让人能感慨人生的残忍无常?有什么悲伤能更大过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回望往昔却发现因为/存在或可为之却未尽全力的惶恐/疑惑? 气若是泄了,繁花似锦,一转眼也就败了。所以,奔跑吧。”Arthur从一个不是最优秀的学校读英语专业开始,一直在尽力地奔跑。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以跻身于一流金融机构,读了长江商学院,觉得还想多学点东西,毅然报考一般人望而生畏,俗称“火箭科学家”才敢染指的金融工程专业,远渡重洋,离开家人和亲友,开始攻读全美排名前三的伯克利大学的金融工程学位,每日孜孜不倦地徜徉在无边无尽的公式和方程的海洋中,经常加班到夜里三四点,临毕业只剩两周的时候,太累了,躺下休息了一会儿,就再也没有醒过来,书还放在床边。
正在申请签证去美国参加毕业典礼的老母亲,因为一个无法接受的理由,提前拿到了签证。踌躇很久,发了一个短信给Arthur的母亲,写了这样的话,“我们都是Arthur的兄弟,我们都是一家人”。接到老人的电话,电话的那端已是泣不成声。这偌大的世界,有什么能够承受得起这位老人的悲伤和痛苦?
想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我想,人生无论长短,在历史的长河里,终若白马过隙。Arthur的一生,不幸其短暂,但确如夏花般绚烂。
【短讯】
在柏克莱加大临近毕业及快要生日之际,中国留学生戚成纯(Arthur Qi)被发现在宿舍去世,据网上资料显示,他可能是过度疲劳致死;戚成纯在中国的女友及亲人原本正要过来参加其毕业典礼,现在却是过来处理他的后事。
MFE Student Passes Away
02/27/2012
悼念一位年轻的同事戚成纯Arthur Qi, a student in the Berkeley-Haas Master’s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MFE) Program, passed away suddenly over the weekend.
Qi was about to graduate from the program on March 16. His classmates alerted the MFE Program and the authorities after Qi had missed their group lunch and hadn’t been seen all weekend.
“He was a gentle soul, kind and extremely polite, and always smiling,” said Linda Kreitzman,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MFE program. “Our hearts go out to his family and to his girlfriend in China.”
Qi is a Chinese national who attended Haas on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visa. Prior to enrolling in the MFE program, he completed his MBA at 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obtained a bachelor of economics degree from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 started his career with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as an account manager and later worked in asset management at AEGON-Industrial Mutual Fund.
He also served as academic manager at CKGSB in 2009, where he headed two departments and several extensive projects. He is the sole author of the case “BAIDU: Searching for Truth,” which is widely used by business schools in China and in the U.S.
【节转】金融危机了,商学院涨价了,去读商学院?
2008-12-04 07:30:11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上海)
“如果我能预知金融危机,可能会在决定辞职时多考虑一会儿。”长江商学院2007级MBA戚成纯说—即使目前他并不后悔辞职读书。入学前他在国内一家商业银行从事信贷业务,他去商学院读书的原因是原工作缺乏挑战,他想要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戚成纯辞职曾经遭到来自家庭的强烈反对,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大好,在父母看来,丢掉银行的工作去读书难以理解。
2006年,长江商学院的毕业生平均年薪是27.2万元。“只要努力学一年,达到和超过平均年薪并不难。”戚成纯说。除去奖学金,他在银行工作时也有一定财富积累,能够负担他在长江MBA一年半FullTime(全日制)学习的成本。
人脉并不是戚成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相对于在商学院人脉的积累,知识上的飞跃、思维方式上的提升,弄清楚自己喜欢做、适合做、能做的事,是他在MBA学习阶段最大的收获。
长江商学院的MBA课程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年主要是全英文必修与选修课程,接下来是5个月的撰写论文期—不过学生也可以选择在就业之后进行。戚成纯并不急于找工作,他正在跟会计和金融学教授做有关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利润驱动力的论文,也协助战略学教授做一个百度公司的案例撰写,空闲时间还去一家基金公司实习。
一个月后,戚成纯将决定自己职场的下一步取向。他手头目前有几个看起来不错的机会,在收入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兴趣爱好将决定他最终的选择。
疑“过劳死”留美中国学生亲友微博悼念感慨万千(ZT)
中新网3月2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疑“过劳死”的中国留学生戚成纯的死讯在网上传出后,许多柏克莱大学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及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友,都借着电子邮件及微博表达他们对戚成纯的悼念及慰问。特别在中国流行的社交网络微博上,亲友的沉痛留言络绎不断。大家都希望戚成纯能得到安息。
一名曾在上海认识戚成纯的人留言说:“在上海校区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突然在异国他乡离开了我们,痛惜。”
另外一名友人则怀念戚成纯笑瞇瞇的脸容及他和蔼可亲的幽默感。“有一次,我音乐表演弹得很差,下台,他问我你为甚么弹得那么好?他笑瞇瞇的样子立刻安慰了我。”
此外,大部分留言者仿佛都能感同身受,明白学业负担沉重所带来的辛酸。而戚成纯去年30岁生日后在自己的博客上撰写了一篇博文,目前也得到网友的广泛浏览。从博文中,可隐隐看出戚成纯在追求金融梦想的路途上,确实经历许多个挑灯苦读的夜晚。不过,文中的结尾,他还是表现出乐观的心境。
他写道:“当觉得山穷的时候,当觉得怀疑自己的时候,当觉得形影相吊的时候:其实永远都会有另一扇门,有另一个人;而人生,就是熬着漫长,然后等待下一块巧克力;欣赏,品尝。”
一名应该是戚成纯的堂哥对此响应道:“堂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他的理想,却在接近成功的黎明前倒下了。”
其中一名留言者回复说:“在追逐金融梦想的路上,他燃烧了他的生命,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激情。希望他的文字能给金融路上奔跑的你更多的动力。”
中国留学生戚成纯猝死伯克利加大(ZT) 2012年03月02日 22:09 来源:侨报 作者:刘海平 【侨报记者刘海平3月2日伯克利报道】“每次听《咸鱼》,都觉得这是给我写(照)的歌:比如‘我的人生就是一错再错,错完了再重头’,比如 ‘也许放弃掉一些活得更轻松,我却不再是我’。”这是伯克利加大哈斯商学院金融工程硕士班学生戚成纯(Arthur Qi,)最后的博客内容。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日前猝死在宿舍内,让人们不胜唏嘘。 哈斯商学院硕士班执行主任克里兹曼(Linda Kreitzm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戚成纯是一名有礼貌的学生,见人总是面带笑容,善良而温和。对我来说听到这个消息很可怕,难以想象他家人听到会怎样。 戚成纯作为国际学生2011年进入伯克利加大攻读金融工程硕士,3月即将毕业。他的父母也准备参加3月16日的毕业典礼,顺道庆祝他3月20日31岁的生日,不想却是白发人要送黑发人。 戚成纯是上海人,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本科学位、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毕业。曾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担任客户经理、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务分析师,以及长江商学院课程经理。 警方资料显示,2月26日晚校警局接获戚成纯友人和宿舍管理员报案,在晚间9时10分左右,警员破门而入,发现戚成纯倒在床上,已经死亡,现场无任何可疑迹象。目前阿拉米达县法医正在调查戚成纯的死因。 网友“谭济”2日在网络发表了一篇名为《那些年,我所认识的戚成纯》,详细描述当初在伯克利加大与戚成纯相识的点点滴滴,文字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认真的人。“Arthur的思维非常系统,执着于逻辑上的自洽,同时又注重概念是否直观. “intuitive” 这个单词是他的口头禅。他又注重积累,用他自己的话说, “小样,咱迈小步,咱就不停步—-再慢,咱也总有懂的那一时候!” 他上课都很认真, 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小心地问老师问题。课下他更是用功,经常晚上跑到我寝室来讨论问题。很多问题也很有意思,我也乐得跟他讨论,只是一开始有点不解他怎么那么认真。” (转自美国《侨报》) |
作者祁斌简介: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芝加哥大学商学院MBA和清华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1996—2000年就职于华尔街高盛集团等投资银行。
2000年回国加入证监会,任战略规划委委员。2001年至2005年任基金监管部副主任。2006年至今任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编译出版的《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被多种报刊评为年度最佳金融类或经济管理类图书。2007年,作为写作组组长,主笔《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总结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并对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