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我找不到和平,也没有理由打仗;
我又害怕又希望,火热又浑身冰透,
我飞天,却又得躺倒在地上,
我一无所有,却又拥抱全宇宙.
我身陷囫囵,却又半开罗网,
我不受囚禁,却又加上镣铐,
不让我活,也不让我从陷阱脱逃.
我是睁眼瞎,哑口却又在发言,
我甘心沉沦,却又高呼求救,
我恨自己,爱别人却又一片真心.
我靠痛苦活命,泪珠点缀着笑脸,
生固不足惜,死也不必愁;
我弄到这个地步,都是啊,为了夫人!
李斯特的《三首裴特拉克十四行诗》选自《旅游岁月》第二集《意大利游记》。裴特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齐名的伟大诗人,曾获罗马元老院颁发的“桂冠诗人”称号。李斯特的钢琴曲就是根据裴特拉克韵律和谐的十四行定型诗(Sonnette)的启发下写成的,非常抒情而富于美感。其中《第104号裴特拉克十四行诗》最为人赞赏,表现对爱情的渴望与失恋的痛苦,是钢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104号解读:这首作品引子部分的前四小节,在音响结构上是颇具特色的。一方面,音乐整体上是音区逐渐增高,力度逐渐增强,这显然是象征着某种情感的日趋强烈。另一方面,右手部分在音区逐渐增高的过程中,始终隐藏着一个下行的小二度进行,正是这个下行的小二度进行,使得引子部分的强烈情感相对得以明确。从音乐的情感表现来说,下行音程往往与悲伤、渴望、叹息等情绪联系在一起,在这里,似乎是表现了某种不断加剧的痛苦与渴望。与强烈“痛苦”与“渴望”的引子形成呼应的是,这首作品的结尾部分音区逐渐走低,力度越来越弱,似乎是希望的破灭。
《裴特拉克14行诗三首》起先是歌曲,但在最终在1848年仅仅以钢琴曲的形式出现。这个作品是李斯特钢琴艺术中的杰作。李斯特的天才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在音乐根据文字所做的贴切的处理上,因此在这部作品中,音乐能恰如其分得实现出文字所要表达的情形。李斯特在作品改编方面的造诣几乎无与伦比。在早期的歌曲版本中,音乐在基调、情绪、形态上惊人地营造出与诗歌意境相符的转换;而当将这些已经成形的歌曲改编成钢琴独奏作品时,李斯特又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完美的钢琴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李斯特的风格,就可以与《森林的呼啸》 等作品媲美。同时,作品又保持着诗歌押韵词句中的那种炽烈浪漫情感。《裴特拉克14行诗三首》确实在措辞和意境上追随了英国诗人Swinburne的风格,它们自成一体。很难从这三个作品中说出哪一首最好,但或许最动听最成功的是E大调的第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