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FEA见我以前发的贴子
由于图片多,这里只发文字,图片分开上传
==================================
1、定义:以均匀分布的单形性细胞增生形成的导管内肿瘤性病变,进展为浸润癌的危险性轻度升高。
2、镜下表现:
(1)单形性细胞增生,均匀分布,核圆形或卵圆形;
(2)增生细胞排列呈拱形、微乳头、簇、僵硬的细胞桥、实性或筛状结构;
(3)ADH的细胞学表现同低级别DCIS;
(4)当UDH的生长方式内出现上述特征的细胞时,或具有低级别DCIS特征的细胞部分累及TDLU时,诊断为ADH;
(5)ADH与DCIS的量化区分标准还不统一。
(6)与UDH不同,ADH不表达高分子量CK,如CK5/6,CK14和34βE12。
1、病理报告中应包括的内容:
(1)DIN分级(核级,有无坏死);
(2)DIN类型(粉刺型、筛状型、微乳头型、实性型、大汗腺型等);
(3)DIN范围(直径或分布情况);
(4)边缘情况;
(5)有无微钙化。
2、分型:
(1)粉刺型:特征性的表现为大量腔内坏死(坏死碎片及大量凋亡小体),重度核异型,细胞黏附性差。可有大量核分裂,可出现管周纤维化或显著的管周淋巴浆细胞浸润。注意:①当有显著的反应性或促结缔组织反应时,要注意排除有无浸润(深切蜡块或辅以免疫标记);②当细胞层次非常少(高级别平坦型DIN)易漏诊。
(2)筛状型:一致的瘤细胞增生形成筛状结构,次级管腔程不同程度的圆形结构,上皮细胞桥僵硬(罗马桥)。典型特征为粗或僵硬的小梁状结构:细胞行内的细胞核与行的长轴垂直排列,核圆形或卵圆形,均匀分布,可有轻微重叠,细胞边界一般明显,核异型性轻微,罕见的筛状型DCIS可有中央坏死或显著的核异型性(2-3级),次级管腔内可有明显的钙化。
(3)微乳头状型:与筛状型相似的瘤细胞形成上皮簇伸入管腔内,这些突起物内无纤维血管轴心。当出现明显的中央坏死或显著的核异型性时,分级为2-3级。与其他亚型相比,微乳头型常为多灶性,甚至多中心性。罕见情况下,细胞增生可非常明显,以致于细胞相互重叠,甚至看不到胞浆,不要与微乳头状的导管内增生(UDH)混淆。
(4)实性型:腔内瘤细胞实性增生,核异型性可轻可重,残留的次级管腔不规则呈裂隙状。有时容易误诊为UDH,可辅以免疫标记来确定增生的细胞是同质性还是异质性细胞群。
(5)乳头型:
(6)透明细胞型:指细胞边界清楚,胞浆透明的DCIS,可见于任何形式的DCIS(多为筛状型和实性型);
(7)梭形细胞型:多呈实性生长,易误诊为UDH,但细胞为同质性,不表达高分子量CK。
(8)黏附性癌:癌细胞层次少,管腔内几乎无任何内容物,此型DCIS主要为细胞学改变,而无结构上的异型性,常与其他类型DCIS混合存在,当完全由此种结构构成时,容易漏诊。
(9)大汗腺型: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状,中到重度异型性,常可见中央坏死。可为实性、微乳头状或筛状结构。大汗腺化生常见于纤维囊性变,因此,在缺乏坏死和显著的核异型性时,不要轻易诊断大汗腺型低级别DCIS。瘤细胞表达高分子量CK,ER、PR阴性,AR阳性。
(10)囊性高分泌型:易与纤维囊性变、导管扩张或导管增生混淆。腔内可见深嗜伊红色胶样分泌物,仅被覆数层非典型细胞。与囊性高分泌性导管增生不同在于瘤细胞不表达高分子量CK。
(11)印戒细胞型:见于实性或乳头状型。小叶上皮内瘤也可有印戒细胞。
3、分级:
DCIS分级依据核的异型性及有无腔内坏死。
重度异型性+腔内坏死:G3
重度异型性,无坏死:G3
轻度异型性,无坏死:G1
轻度异型性+坏死:G2
中度异型性,有或无坏死: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