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
---|---|
名称: | |
描述: | |
患者女性,25岁。发现左侧乳腺肿块2年,皮肤破损2天。
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标本,大小11cm×8cm×7.5cm,切面灰白灰黄,见大小不等的结节性病变,大者5cm×4.5cm,灰黄质地均一,部分区域呈小结节状或分叶状,直径0.6cm-3.5cm 不等,切面灰白灰黄,部分囊性变。切片组织选自灰白区。
华夏病理/粉蓝医疗
为基层医院病理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努力让人人享有便捷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服务。
yumaoqiu715 离线
各家讨论意见:
1:恶性叶状肿瘤,间质可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成分
2:恶性叶状肿瘤
3:伴异源成份的高级别恶性叶状肿瘤
4:恶性分叶状肿瘤,需做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认是否伴异源性横纹肌肉瘤分化
5:恶性叶状肿瘤伴横纹肌肉瘤分化
6:梭形细胞化生性癌
7: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with sarcomatous stromal overgrowth, containing osteoid, rhabdoid and liposarcomatous components
8:Malignant PT with stroma overgrowth
9:恶性叶状肿瘤(含横纹肌肉瘤)
10:肉瘤样癌或肉瘤
11:恶性叶状肿瘤伴横纹肌肉瘤分化
12:恶性叶状肿瘤(可疑有异源性成分)
13:malignant phyllodes tomor (with rhabdomyosarcoma differentiation?)
15:化生性癌,间叶来源恶性肿瘤
16:恶性叶状肿瘤
17:肉瘤,横纹肌样。鉴别:纤维瘤病、肌纤维母细胞瘤,结节性筋膜炎
18:1.神经内分泌癌,鉴别肌上皮癌/瘤;2.肉瘤样癌;3.导管周间质肉瘤。
19:恶性叶状肿瘤,鉴别梭形细胞癌
20: 横纹肌肉瘤,有可能是转移
21:交界性分叶状肿瘤
22: 肌原性分化肉瘤,或化生性癌
23:化生性癌,鉴别恶性叶状肿瘤
24:(左)乳腺分叶状肿瘤;低度恶性导管周围间质肉瘤。
25:1.癌肉瘤。2.横纹肌肉瘤,建议免疫组化。
26: 切片无法打开
27:①小叶癌,②恶性叶状肿瘤
28:①高级别叶状肿瘤,梭形细胞有横纹肌细胞样分化伴上皮鳞化②化生性癌,伴上皮鳞化
29:恶性叶状肿瘤伴异源性肉瘤分化
30:1、导管周围间质肉瘤;2、恶性叶状肿瘤。
31:粘液型恶纤组 畸胎瘤伴横纹肌肉瘤
32:恶性分叶状肿瘤伴异源性肉瘤分化,需与化生性癌鉴别
33:乳腺高度恶性肿瘤,间叶来源可能性大,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不除外转移。需与化生性癌等鉴别。
34:恶性肿瘤,需鉴别化生性癌、癌肉瘤伴横纹肌肉瘤分化或肉瘤如横纹肌肉瘤等
35: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应全面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转移。并建议广泛取材,以除外其它肿瘤(如恶性叶状肿瘤等)的异源性成分。
36: 腺肌上皮癌或化生性癌
37:恶性叶状肿瘤(高级别);导管周间质肉瘤(高级别)
38: 恶性叶状肿瘤 鉴别:化生性癌
39:恶性叶状肿瘤
40:高级别叶状肿瘤,伴肌源性分化
41: 恶性叶状肿瘤
42:恶性叶状肉
43: 软组织肉瘤,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44:恶性叶状肿瘤,恶性间质成分为横纹肌肉瘤
45: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46:乳腺叶状肿瘤 Ⅲ级
47:叶状肿瘤,恶性
48:化生性癌
49: 纤维瘤
50:高级别叶状肿瘤,化生性癌
51:恶性叶状肿瘤伴异源成分
52:恶性分叶状肿瘤
53:恶性分叶状肿瘤
54: 叶状肿瘤、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梭形细胞肉瘤
55: 倾向于化生性癌(梭形细胞癌),不除外恶性叶状肿瘤,需免疫组化证实
56:1.恶性腺肌上皮瘤;2.间质肉瘤;3.化生癌。
57: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上皮样血管肉瘤;恶黑。
华夏病理网讨论意见:
1. 梭形肿瘤性细胞弥漫排列,组织样细胞较多,病理性核分裂像可见,考虑⑴、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⑵、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待免疫组化)
2. 首先考虑恶性叶状肿瘤伴间叶成分过度增生。只是患者年龄太轻。
3. 恶性叶状肿瘤伴异源性肉瘤分化(横纹肌肉瘤)
4. 导管周间质肉瘤
5. 腺肌上皮癌;化生性癌
患者女,46岁,发现右侧乳腺肿物,第一次手术时,送检部分肿瘤组织行冰冻切片检查,冰冻诊断考虑为交界性叶状肿瘤,遂行右侧乳腺区段切除术,送检乳腺组织大小5cm×4cm×2.5cm,其内可见一质硬结节,约2.2cm×2cm大小,切面灰白,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不清。5个月后肿瘤复发,再次施行乳腺单纯切除手术,乳腺组织约20cm×20cm×3cm,内见灰白、质硬区,直径约2cm大小,界限不清。手术后行局部放射治疗,至今2年,随访无复发。
1:化生性癌(梭形细胞型)
2:化生性癌:梭形细胞癌,局部似有腺肌上皮癌成分
3:梭形细胞化生性癌
4:梭形细胞肿瘤,需做免疫组化鉴别低级别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和交界性分叶状肿瘤
5:肌纤维母细胞瘤或纤维瘤病
6:梭形细胞恶性肿瘤,考虑化生性癌
7:fibromatosis-like metaplastic carcinoma
8:Fibromatosis-like lesion, r/o metaplastic CA
9:梭形细胞癌;恶性肌上皮瘤;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10: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韧带样瘤待排)
11:梭形细胞肿瘤,考虑为间叶源性,建议CK标记,除外梭性细胞癌
12:①化生性癌(梭形细胞型)②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纤维瘤病
13:fibromatosis-like spindle cell carcinoma
14:梭形细胞肿瘤,考虑化生性癌,纤维瘤病型
16:交界性叶状肿瘤
17:纤维瘤病。鉴别:肌纤维母细胞瘤
18:间叶源性肿瘤,鉴别肌上皮肿瘤与肌纤维母瘤
19:纤维瘤病型梭形细胞癌与纤维瘤病鉴别
20: 导管周围间质肉瘤,低度恶性;伴周围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
21:低度恶性肿瘤,考虑为纤维瘤病,区域上皮轻-中度非典型增生
22: 交界性分叶状肿瘤,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23: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
24:(右)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纤维瘤病。
25:叶状囊肉瘤伴腺体普通增生
26: 切片无法打开
27:肌上皮癌
28:化生性癌,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
29: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交界性或低度恶性)
30: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肿瘤:1、肌纤维母细胞肿瘤;2、纤维瘤病。
31:盲管腺病(部分导管普通型增生)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交界性叶状肿瘤未取到典型恶性病变导致复发
32:交界性或低度恶性叶状肿瘤
33:乳腺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包括:1、低级别化生性癌。2、乳腺纤维瘤病。3、乳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34:考虑肌纤维母细胞瘤,需除外化生性癌
35:梭形细胞化生性癌
36: 浸润性梭形细胞乳腺病变,考虑化生性癌、纤维瘤病
37: 化生性癌
38:低度恶性叶状肿瘤 鉴别:梭形细胞癌、术后梭形细胞增生
39:乳腺纤维瘤病;鉴别:1交界性叶状肿瘤,2梭形细胞癌(化生性癌)
40:低级别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
41: 恶性叶状肿瘤
42:梭形细胞肿瘤,考虑:叶状肿瘤。
43:叶状囊肉瘤
44:1、结合病史,符合恶性叶状肿瘤 2、化生性癌或肌上皮癌
45:导管周围间质肉瘤,除外交界性分叶状肿瘤
46:1.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叶状肿瘤Ⅱ级。
47:1、叶状肿瘤,交界性;2、淋巴瘤;
48:肌纤维母细胞瘤
49:肌纤维母细胞瘤
50:高级别叶状肿瘤伴横纹肌分化
51:纤维瘤病
52:肌纤维母细胞瘤
53:恶性梭形细胞肿瘤
54: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55: 1.侵袭性纤维瘤病 2.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56:1.化生性癌(梭形细胞癌)2.梭形细胞肉瘤 3.恶性肌上皮瘤。
57:间叶源性肿瘤,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华夏病理网讨论意见:
1. 从间叶细胞的异型性及核分裂相上不够恶性间叶瘤标准,上皮细胞形态温和,可见双层结构,癌也不支持。考虑纤维瘤病或肌纤维母细胞瘤等
2. 本例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同时分叶状结构不清,所以肯定不是纤维腺瘤,也不考虑状肿瘤,本例可见双向分化,间叶部分有异型,故考虑滑膜肉瘤
3. 梭形细胞癌
4. 梭形细胞肿瘤合并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平坦型非典型增生?),低倍镜多角形腺体穿插、数目稀少的分布于纵横交错梭形细胞间,可能是在乳腺纤维腺瘤基础上的发生的间叶肿瘤,肿瘤边界清楚,两年未复发,考虑为良性或低度恶性潜能未明
5. 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低度恶性
6. 间叶组织细胞来源肿瘤,但缺乏叶状肿瘤的典型特征,考虑纤维细胞或者是纤维组织细胞来源肿瘤,比如梭形细胞肿瘤;肿瘤细胞呈流水状排列,细胞异型性不大,看不到核分裂相,但是可以看到双相分化的特征,所以滑膜肉瘤也是不能排除
7. 考虑化生性癌
8. 间质组织中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排列多样,首先要考虑梭形细胞癌,排除梭形细胞癌后在考虑肌纤维母细胞瘤,滑膜肉瘤病变等,因此首先标记MCK,CK5,P63,VIMINTIN,34BE12看看,单凭组织学不好定
9. 不考虑恶性,中间型间叶来源肿瘤
出片单位:免疫组化
抗体 |
例1 |
CK |
++ |
CK5/6 |
+ |
34βE12 |
++(图7) |
EMA |
- |
p63 |
+(图8) |
Vimentin |
+ |
SMA |
+ |
Desmin |
- |
ALK |
- |
S-100 |
- |
CD34 |
- |
ER |
- |
PR |
- |
CerbB-2 |
- |
Ki-67 |
40%+ |
患者女,68岁,1年前自我体检时发现左乳外象限包块,约拇指大小,不伴疼痛,无发热。
查体:左侧乳房内上象限可扪及一个大小为2.00cm×
巨检:(左乳腺肿物)冰冻送检:灰红组织一,大小4.0cm×3.0cm×
各家讨论意见:
1:神经内分泌癌
2:浸润性导管癌III级,神经内分泌分化?基底样?
3: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4:浸润性乳腺癌,基底样乳腺癌(basaloid carcinoma,不是所谓的basal type 乳腺癌),做免疫组化排除神经内分泌癌
5:神经内分泌癌
6:神经内分泌癌
7: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with associated DCIS (need to confirm with NE markers)
8:Poorly differentiated invasive CA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9:神经内分泌癌
10:神经内分泌癌
11:腺样囊性癌(实体型),建议免疫组化染色,排除神经内分泌癌
12:浸润性癌,是否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待IHC
13: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14:恶性肿瘤,考虑神经内分泌癌,需IHC
15:神经内分泌癌,腺肌上皮
16:神经内分泌癌
17:神经内分泌癌
19:神经内分泌癌
20: 髓样癌
21:浸润性癌,考虑为淋巴上皮瘤样癌,不排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
22: 神经内分泌癌
23:神经内分泌癌
24:(左)乳腺神经内分泌癌
25:髓样癌
26: 切片无法打开
27:神经内分泌癌
28:神经内分泌癌
29:癌,倾向为浸润性小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30:实体型导管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原发或者转移)。
31:低分化或非典型的 神经内分泌癌 浸润性小叶癌(实体型)
32: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33:首先考虑为乳腺基底细胞样癌,待免疫组化证实,包括:ER, PR, HER2, CK5/6, EGFR, Calponin, P63, SMA, S-100等。
34:DCIS伴浸润
35: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建议染肌上皮进一步证实。
36: 乳腺浸润性神经内分泌癌,部分区域伴实性乳头状癌形态特征
37: 实性乳头状癌
38:神经内分泌癌
39:实性乳头状癌
40: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乳腺浸润性癌
41:导管内癌
42: 神经内分泌癌。
43:乳腺癌,考虑浸润性小叶癌
44:神经内分泌癌
45:小叶原位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除外神经内分泌癌
46:1.神经内分泌癌;2.浸润性导管癌。建议行CK.CD34.CgA.SYN等。
47:1、神经内分泌癌;2、小叶癌
48:神经内分泌癌
49:多形性腺瘤
50:肌上皮癌,化生性癌
51:1.神经内分泌癌,2.实性乳头状癌,3.考虑转移性肿瘤;
52:考虑腺肌上皮瘤
53:多形性小叶原位癌
54: 神经内分泌肿瘤
55: 考虑神经内分泌癌
56:1.实体性乳头状癌。2神经内分泌癌。
57:神经内分泌癌
华夏病理网讨论意见:
1. 细胞大小相当一致,做免疫组织化除外神经内分泌癌
2. 做免疫组化HW-CK,P63,SMA,等,除外肌上皮增生
3. 实性乳头状癌
4. 细胞学有的区域单一、总的来说不是很单一像基底细胞,可能还是考虑为皮肤附属器的肿瘤
出片单位:
A. HE:
B. IHC:
P63 内对照 P63
ECD Ki-67
CgA 对照 CgA
Syn 对照 Syn
CD56对照 CD56
浸润癌细胞周边P63(-)及SMA(-),癌细胞ECD(++),Bcl2(+/-),CK5/6(+),CK8(+-++),EGFR(+-++),Syn(-),CgA(-),CD56(-),Ki67约25%(+)。
讨论:形态学上本例肿瘤细胞密集,大小较一致,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状,或菊形团样,部分胞浆透亮,核仁不明显;间质可见纤维血管分隔。形态学上很类似乳腺的实性神经类分泌癌。然,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及CD56均阴性。故最后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OS。
诊断心得:非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浸润性癌中最大的一组病变,组织学形态差别很大,部分病例类似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浸润癌,有必要借助免疫组化或其它辅助技术去进一步证实或排除。当然,如此例形态学上很类似神经内分泌癌,但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是阴性则更需要良好的对照去确保免疫组化结果的可靠与准确。
患者女,44岁,因“发现右乳肿物6天”入院,高龄婚育,有家族恶性肿瘤病史。
外院乳腺彩超提示:1.右侧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Ca可能性大;双侧乳腺多发性囊性肿块,考虑囊性增生并囊肿形成声像;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可能性大。
我院钼靶检查提示:1.混合型IVb(纤维囊性增生);2..多发囊肿;3.高度疑右乳Ca,不排除淋巴结转移。
查体:右乳酒窝征(+),右乳头9点位孔被动溢液,棕黄色,量多,右乳晕外侧缘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5cm×2.5cm,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性欠佳,质硬。
巨检:送检大小约5.5cm×6.0cm×2.0cm组织一块,切面可见一直径3.0cm肿物,界不清,质硬。
各家讨论意见:
1:浸润性小叶癌合并导管原位癌
2:以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
3:乳腺原位癌+来源有待证实的印戒细胞样癌
4:浸润性癌,部分为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周边可见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5:浸润性导管癌(部分为导管原位癌)
6:浸润性导管癌
7:IDC, high grade with associated DCIS, separate focus suspicious for pleomorphic lobular carcinoma
8:Invasive mammary ca G2-3 with lobular feature
DCIS, solid and micropapillary
9:浸润性小叶癌,局部为低至中级别导管原位癌伴小叶癌化及微小浸润癌
10:高级别浸润性癌(导管小叶癌)
11:中级别导管内癌并浸润性癌成分,浸润癌图像符合浸润性小叶癌,建议免疫组化标记E-cad, P120确定浸润癌组织类型
12:浸润性癌(导管源性可能性大)伴导管原位癌成分,局灶疑有小叶肿瘤。浸润性癌是否为小叶源性待IHC
13: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LCIS, DCIS
14:复合性癌,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
15:实性乳头状癌伴浸润
16:导管内癌伴微浸润
17:浸润性小叶癌及小叶癌累及导管
18:IDC
20: 混合型浸润性小叶癌伴低级别导管内癌
21:导管内癌伴早浸,合并浸润性小叶癌
22: 混合性小叶癌
23:小叶原位癌伴灶性浸润,合并导管原位癌
24:(右)乳腺小叶原位癌,伴有浸润性印戒细胞癌
25:浸润性导管癌
26: 小叶原位癌伴浸润
27:浸润性小叶癌累及导管
28:浸润性小叶癌,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性导管癌,小叶上皮内瘤变伴paget样扩散,平坦上皮非典型性,柱状细胞变
29:浸润性小叶癌伴导管内癌,局部浸润
30:导管内癌,局部微浸润,并小叶癌化
31:混合性(实性/粉刺/低乳头型)导管原位癌伴局部浸润
32:浸润性小叶癌伴中级别导管内癌
33:乳腺导管内癌伴坏死,小灶区域腺体形态欠规则,考虑已呈浸润癌形态,待免疫组化证实,包括:CK7、CK5/6、 Calponin、P63、SMA、S-100待。
34:浸润性癌,考虑为浸润性小叶癌,伴有DCIS
35: 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
36: 浸润性小叶癌合并小叶原位癌Paget样累及导管。
37: 浸润性小叶癌伴周边小叶早期浸润癌
38:浸润性多形性小叶癌伴导管浸润
39:小叶原位癌伴浸润性小叶癌及微乳头型导管原位癌
40: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
41:浸润性小叶癌累及导管
42: 小叶浸润癌伴导管内癌
43:混合型乳腺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内癌)
44: 原位癌伴浸润,考虑小叶源性
45:混合性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
46:浸润性小叶癌,部分为导管原位癌伴有微浸润。建议行P120、E-Cadherin、SMA等
47:导管内原位癌(低级别微乳头型及中级别粉刺型)合并浸润性小叶癌。
48:导管原位癌伴浸润及小叶原位癌
49:小叶原位癌
50: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
51:1.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内癌伴微浸润;2. 导管内癌伴微浸润+腺肌上皮瘤。
52:导管原位癌
53:DCISIII级+浸润性小叶癌
54: 小叶性肿瘤、浸润性小叶癌
55: 混合型乳腺癌(浸润性小叶癌、中级别导管内癌伴局部微浸润)
56:(右乳)小叶性肿瘤伴灶性坏死及灶性微浸润,并灶性微乳头状导管内原位癌。
57: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内癌(粉刺癌/乳头状癌)
华夏病理网讨论意见:
1. 乳腺导管内癌伴浸润型小叶癌(图19、20可见印戒细胞)
2. 浸润性小叶癌伴小叶原位癌,周边导管可见非典型增生
3. 乳腺混合癌:浸润性导管癌伴浸润性小叶癌
出片单位:HE:
IHC:
PR E-cad
出片单位意见:乳腺混合型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70%、浸润性导管癌5%、导管内癌20%,小叶原位癌5%)
该病人3年后胃体粘膜活检,具体图片
患者女,39岁。
查体:右侧乳腺外侧肿物发现半个月,大小约5cm×3cm×
巨检:灰白组织一块,大小4cm×3cm×
各家讨论意见:
1:肉瘤样癌(癌肉瘤)
2:化生性癌:癌肉瘤
3:癌肉瘤
4:化生性癌(癌肉瘤)
5:浸润性乳腺癌(基底细胞样癌?)伴肉瘤变
6:梭形细胞化生性癌
7:sarcomatoid carcinoma with area of high grade IDC
8:Metaplastic carcinoma
9:化生性癌(癌肉瘤)
10:化生性癌
11:化生性癌(癌肉瘤)
12:浸润性癌,其周见梭形、多形性细胞(不排除化生性癌成分)
13:metaplastic carcinoma
14:恶性肿瘤,考虑癌肉瘤,需IHC,排除肉瘤样癌
15:髓样癌,基底细胞样癌
16:数字切片看不清,考虑浸润性癌
17:制片质量差,考虑肌上皮瘤。鉴别:小叶肿瘤、肌上皮癌
18:浸润性癌
19:看不清。
21:浸润性癌;
22: 本切片图像不清楚,无法诊断
23: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可能
24:浸润性癌
25:浸润性导管癌
26: 诊断困难:癌?淋巴瘤?
27:片子难以看清
28: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
29:乳腺癌,切片欠清晰
30:浸润性导管癌。
31:制片太差,折叠,细胞稀疏,考虑上皮有异型
32:切片质量太差,色彩光线难以调整!
33:乳腺浸润性癌,分化差。化生性癌?
34:图片模糊,浸润癌?DCIS?
35: 实在看不清。乳腺上皮增生性病变,难以判断具体类型。此外间质内似乎有散在大的异型细胞,不能确定是否有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问题。
36: 化生性癌/鳞癌?(染色淡,看不清)
37: 化生性癌;基底细胞样癌
38:切片看不清
39:看不清
40:乳腺浸润性癌,切片染色太淡
41:癌肉瘤(或浸润性导管癌3级伴有肉瘤样区域)。
43:切片看不清
44:切片质量较差,IDC,特殊类型??
45:考虑髓样癌(切片质量太差)
46:(切片光线太强)考虑浸润型癌
47:恶性肿瘤(切片显示不清)
48:非典型髓样癌
49:血管肉瘤
50: 实体性乳头状癌
51:化生性癌(切片不满意)
52: 片子太差,无法读片
53:浸润性导管癌,基底细胞亚型
54: 切片分辨不佳,考虑浸润性导管癌
55:图像太亮,或组织固定不佳,看不太清,感觉像乳腺导管癌
56:看不清,无法诊断。似浸润性小叶癌
57:神经内分泌癌
华夏病理网讨论意见:
1. 图片看不清,很像导管癌
2. 像是穿刺出来的组织,模糊不清,是组织本身的特点造成的还是制片的原因?考虑化生性癌
3. 基底细胞样癌
患者女,左乳肿块,组织大小6cm×3cm×3cm,切开见一肿块,肿块大小2.5cm×1.5cm×1.5cm,灰白色。
各家讨论意见:
1:恶性叶状肿瘤
2:恶性叶状肿瘤
3:(1)恶性叶状肿瘤;(2)化生性癌
4: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化鉴别恶性分叶状肿瘤和化生性癌
5:恶性叶状肿瘤
6: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化生性癌
7:malignancy phyllodes with stroma overgrowth
8:Metaplastic CA vs.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9:化生性癌;恶性叶状肿瘤
10:恶性分叶状肿瘤
11:恶性叶状肿瘤,CK标记,排除化生性癌
12:恶性叶状肿瘤
13: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14:多形性肿瘤,考虑化生性癌可能性大
15:叶状肿瘤,除外化生性癌
16:肉瘤性病变,考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7:化生性癌或多形性脂肪肉瘤
18:1.肌纤维肉瘤与鉴别化生性癌;恶性分叶状肿瘤
19:恶性叶状肿瘤,鉴别化生性癌
20: 横纹肌肉瘤,或癌肉瘤
21:恶性分叶状肿瘤
23:化生性癌
24:(左)肉瘤,恶性神经鞘瘤?肉瘤样癌?
25:肉瘤,考虑脂肪肉瘤
26: 化生性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7:化生性癌
28:①高级别叶状肿瘤②化生性癌
29:化生性癌
30:恶性肿瘤:化生癌
31: 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导管浸润成分中混有纤维肉瘤或多形性脂肪肉瘤成分)
32:化生性癌,需与恶性叶状肿瘤鉴别
33:首先考虑为乳腺梭形细胞癌(化生性癌),鉴别诊断:1、肌上皮癌。2、转移性肿瘤(询问详细病史)。3、间叶来源肿瘤。
34:恶性叶状肿瘤与化生性癌鉴别
35: 患者年龄不详,首先考虑为化生性癌,除外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MPNST等),需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并应除外转移的可能。
36: 恶性叶状肿瘤
37: 浸润性导管癌,多形性
38:浸润性多形性小叶癌,鉴别:化生性癌、恶性叶状肿瘤
39:恶性叶状肿瘤
40:恶性叶状肿瘤
41:化生性癌
42: 恶性叶状肉瘤
43:癌肉瘤
44:1、化生性癌;2、恶性叶状肿瘤
45:梭形细胞化生性癌,除外恶性分叶状肿瘤
46:乳腺叶状肿瘤Ⅲ级
47: 叶状肿瘤,恶性
48:间叶源性恶性肿瘤
49:间质肉瘤
50:高级别叶状肿瘤
51:软组织恶性肿瘤:1.恶纤组,2.脂肪肉瘤,3.腺肉瘤,4.恶性叶状肿瘤;
52: 恶性分叶状肿瘤
53:恶性分叶状肿瘤,高级别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54: 癌肉瘤、化生性癌、恶纤组
55:考虑化生性癌
56:(左乳腺)1.间质肉瘤;2.恶性叶状肿瘤。
57:多形性脂肪肉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恶纤组。
华夏病理网讨论意见:
1. 首先考虑1、癌肉瘤,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 恶性叶状肿瘤
3. 化生性癌
4. 癌,纤维肉瘤,还要除外转移瘤
5. 脂肪肉瘤;叶状肿瘤伴脂肪肉瘤;导管周间质肉瘤伴脂肪母细胞分化
6. 多形性脂肪肉瘤
7.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S100(+),VIM(+),P53(+),ALK(+),BCL-2(+),CD34(+),Ki-67(+,30%),34βE12(+),CK7(-),CK(-);(左乳)恶性分叶状肿瘤,肿瘤含有软骨肉瘤成分。
患者女,54岁,体检发现左乳肿块1月。
巨检:灰白灰黄色不整形组织大小6.2cm×4cm×2cm,切面灰白淡黄色,局部区域质地稍硬,最大径约6mm。
各家讨论意见:
1:小叶型透明细胞癌
2:腺病内导管原位癌伴腺管内扩散
3:放射状硬化性病变伴发癌
4:起源于硬化性乳腺病的原位癌,倾向导管原位癌。需做免疫组化确定1.为导管原位癌或小叶原位癌; 2.有无灶性浸润(在切片边缘小区似有散在的上皮细胞)
5:硬化性腺病
6:透明细胞癌
7:DCIS involving sclerosing adenosis
8:Apocrine DCIS involving sclerosing adenosis
9:导管原位癌累及腺病并小叶癌化
10:浸润性癌(上皮肌上皮癌),可能有神经内分泌分化
11:透明细胞型导管内癌,部分为浸润癌
12:DCIS累及腺病
13:microglandular adenosis
14:微腺型腺病,伴癌变
15:腺肌上皮瘤
16:数字切片看不清,考虑小叶原位癌
17:腺病、局部微腺腺病、伴小叶肿瘤
18:1.DCIS累及小叶;2.小叶原位癌。
19:腺肌上皮瘤
20:皮脂腺癌
21:小叶原位癌伴早浸
22: 浸润性小叶癌
24:微管性腺病
25:浸润性小叶癌(腺泡型)。
26: 腺泡细胞癌
27:小叶内瘤变,小叶原位癌
28:浸润性癌伴非典型微腺腺病
29:乳腺ADH,腺肌上皮瘤待排除
30:癌:1、特殊型(富于脂质癌或透明细胞癌);2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
31: 浸润性导管癌(透明细胞型) 富于糖原透明细胞癌
32:腺肌上皮病,合并微腺型腺病及ADH
33:乳腺鳞状上皮化生与鳞状细胞癌待鉴别。
34:图片欠佳,组织人为变态,LCIS与DCIS鉴别,需除外有浸润
35: 导管原位癌Ⅱ级累及腺病。
36:腺肌上皮瘤
37: 浸润性小叶癌(腺泡型);不典型性微腺性腺病
38:非典型微腺性腺病伴腺病内癌,鉴别:小叶癌
39: 中央坏死性乳腺癌
40: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累及硬化性腺病
41:上皮样血管内皮肉瘤
42: 腺肌上皮瘤
43:腺肌上皮增生
44:小叶原位癌累及腺病
45:腺肌上皮瘤
46:富于脂质癌。
47: 1.富于糖原透明细胞癌;2、微腺性腺病,癌变;3、肌上皮瘤,恶变。
48:硬化性腺病(或微腺腺病)
49:透明细胞癌
50:起源于微腺性腺病的导管癌,原位癌?
51:1.腺肌上皮瘤,2.印戒细胞癌+小叶原位癌
52: 腺病?
53:上皮-肌上皮癌
54: 腺病,不除外原位癌
55:考虑为腺肌上皮病
56:(左乳腺)制片欠佳。癌:小叶癌?
57:小叶原位癌;腺肌上皮腺病。
华夏病理网讨论意见:
1. 腺肌上皮瘤
2. 富糖原透明细胞癌
3. 瘤组织呈小管状、小叶状生长,上皮细胞形态多样,大部分呈透明状,部分嗜酸性变,周围可见玻璃样变的纤维分隔,考虑腺肌上皮瘤
4. 上皮单形性,胞浆透明,考虑为DCIS,伴有硬化性病变
华夏病理/粉蓝医疗
为基层医院病理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努力让人人享有便捷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