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页/17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回复:17 阅读:10218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

xclbljys 离线

帖子:5253
粉蓝豆:224
经验:7005
注册时间:2008-11-21
加关注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01-31 15:58|举报|关注(12)
浏览排序[ 顺序 逆序 楼主 支持 精彩 ]  快捷回复
姓    名: ××× 性别:   年龄:  
标本名称:  
简要病史:  
肉眼检查:  

给各位关心本栏目的网友拜年了!

祝大家春节愉快!兔年吉祥!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
    图1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2
    图2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3
    图3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4
    图4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5
    图5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6
    图6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7
    图7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8
    图8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9
    图9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0
    图10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1
    图11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2
    图12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3
    图13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4
    图14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5
    图15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6
    图16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7
    图17
  • 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图片)图18
    图18
标签:
本帖最后由 于 2011-01-31 16:08:00 编辑
0
signature
许春雷
添加参考诊断
×参考诊断
  

xclbljys 离线

帖子:5253
粉蓝豆:224
经验:7005
注册时间:2008-11-21
加关注  |  发消息
1 楼    发表于2011-01-31 16:0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女性生殖系统(图片)2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 图6
  • 图7
  • 图8
  • 图9
  • 图10
  • 图11
  • 图12
  • 图13
  • 图14
  • 图15
  • 图16
  • 图17
  • 图18
0
回复
signature
许春雷

xclbljys 离线

帖子:5253
粉蓝豆:224
经验:7005
注册时间:2008-11-21
加关注  |  发消息
2 楼    发表于2011-01-31 16:01: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女性生殖系统(图片)3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0
回复
signature
许春雷

xclbljys 离线

帖子:5253
粉蓝豆:224
经验:7005
注册时间:2008-11-21
加关注  |  发消息
3 楼    发表于2011-01-31 16:05: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相关知识导读】

· 青春期后卵巢发生了哪些变化?

· 生产卵子的“车间”是怎样制造卵子的?

· 一个小小子宫,在怀孕间却能装下偌大的胎儿及其附属结构,你知道其奥妙之处吗?

·月经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怀孕的妇女没有月经?

·为什么子宫颈外口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临床进行阴道涂片检查的组织学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乳腺炎和乳腺癌?乳腺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女性生殖系统(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由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组成。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卵巢为女性生殖腺,可产生卵细胞、分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生殖细胞,也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产生月经、孕育胎 儿的器官。此外,乳腺虽不属生殖器官,但其腺组织的功能与女性激素密切相关,故亦在本章叙述。

一、卵巢

卵巢表面被有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称表面上皮(superficial epithelium),与腹膜脏层的间皮相延续。上皮下方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称白膜(tunicaalbuginea)。卵巢实质位于白膜下,其周围部为皮质,中央部为髓质,两者分界不明显。皮质较厚,由发育不同联阶段的卵泡、黄体、白体及结缔组织构成。此外的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多的网状纤维和梭形的基质细胞(stroma cell)。髓质较小,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较多的弹性纤维和较大的血管。近卵巢门处的结缔组织内有少量平滑肌束及门细胞(hilus cell),电镜下,站细胞具有可分泌雄激素,其增生或发生肿瘤时,患都可出现男性化症状。

(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卵巢的结构有明显的年龄变化,位于卵巢皮质的卵泡从胚胎时期已开始发育,出生前,双侧卵巢约有700万个原始卵泡;出生时,约有100~200万个;青春期时约有4万个;至40~50岁时仅剩几百个。从青春期至更年期,卵巢在脑垂体周期性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影响下,每隔28天左右约有一批卵泡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1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1个卵细胞,左右卵巢交替排卵。女子一生中两侧卵巢共排卵约400余个,其余均在发育的不同阶段退化。绝经期后,卵巢停止排卵。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分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孰卵泡四个阶段(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又合称生长卵泡)。每一阶段的卵泡均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绕在其周围的许多个卵泡细胞构成。

1、原始卵泡  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卵泡,数量多,体积小,位于卵巢皮质的浅层,由中央的一个大而圆的初级卵母细胞(primordial follicle)是处于静止的状态的卵泡,数量多,体积小,位于卵巢皮质的浅层,由中央的一个大而圆的初级卵母细胞(primarg oocyte)和周围一层小而扁平的卵泡细胞(follicular cell)组成。初级卵母细胞直径约30~40μm,胞质嗜酸性,核大而圆,染色质稀疏核仁明显。电镜下,胞质含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成层排列的滑面内质网。初级卵母细胞是在胚胎时期由卵原细胞分化而成的,其随即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并长期停留在分裂前期,直到排卵前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卵泡细胞与周围结缔组织之间有较薄的基膜,卵泡细胞对卵母细胞有支持和营养作用。

2、初级卵泡 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le):由中央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多层卵泡细胞组成(图18-1,图18-2)。从青春期开始在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作用下,原始卵泡开始发育转变为初级卵泡。其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电镜下,胞质内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等增多,并在靠近质膜的胞质中出现高电子密度的由溶酥体形成的皮质颗粒(cortical granule),其内含有酶类物质,与受精有关。②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变成立方形或柱状,由一层增殖为多层。③紧靠卵母细胞的一层卵泡细胞逐渐变成柱状细胞并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放射冠(corona radiata)。④在卵细胞由扁平变成立方或柱状的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富含粮蛋白的均质状、折光性强的嗜酸性膜,称透明带(zona pellucida)。透明带蛋白(zina protein.ZP)由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分ZP1ZP2ZP3三种,其中ZP3为精子受体,与精卵结合有关。电镜下初级卵母细胞的微绒毛和卵泡细胞的突起伸入透明带,两者之间以桥粒和缝隙连接相连。这引起结构有利于细胞间离子、激素等物质交换和功能协调,也有利于镦泡细胞向卵母细胞输送营养。

3、次级卵泡  次级卵泡(secondary follicle)由初级卵泡发育而来,其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随着卵泡继续生长,卵泡细胞分裂增殖到6~12层时,卵泡细胞间出现大小不等的腔隙,逐渐汇合成大一个大的腔,称卵泡腔(follicular antrum)。此时的镦泡又称囊状卵泡(antral follicle)。卵泡腔内充满由卵泡细胞分泌以及血浆渗入而成的卵泡液,其内含有脑垂体和卵巢分泌的激素及透明质 酸酶等。②由于卵泡腔扩大,卵泡液增多,将初级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透明带、放射冠和部分卵泡细胞挤于卵泡腔的一侧,形成一个突入卵泡腔的贺形隆起,称卵丘(cumulusoophorus)。③分布在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排列密集呈颗粒状,故称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卵泡细胞改称为颗粒细胞,构成卵泡壁。④卵泡周围结缔组织内的梭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卵泡膜(theca folliculi)。卵泡膜分化成内、外两层、内层含有较多的血管和由基质细胞分化形成的膜细胞(theca cell)。膜细胞呈多边形,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外层含较多的纤维,少量血管和平滑肌。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透过基膜进入颗粒细胞,在芳香化酶第的作用下转变为雌激素,矿雌激素是由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合成的,称为“两细胞学说”。合成的雌激素大部分释放入血,调节子宫内膜等靶器官的生理活动,小部分进入卵泡腔。

4、成熟卵泡  成熟卵泡(mature follice):是次级卵泡发育到最后阶段的卵泡。其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卵泡体积很大,直径可达2cm,占据皮质全层并突向卵巢表面。卵泡液继续增多,卵泡腔变得很大,颗粒层的细胞停止增殖而相对变薄,卵丘概况的卵泡细胞间出现裂隙。②在排卵前36~48小时,初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很小的第一极体(first polar body),极体位于卵母细胞和透明带之间的卵周间隙(perivitelline space)内。继之,次级卵母细胞迅速开始第二次成熟分裂,并停在分裂中期。

(二)排卵

成熟卵泡的卵泡剧增,卵泡的体积更大并进一步突向卵巢表面,使局部泡壁、表面上皮和白膜变薄缺血,形成半透明的卵泡小斑(follicular stigma),接着小斑处的组织被胶原酶、透明质酸等分解和消化,同时,卵泡膜外层的平滑肌收缩,导致卵泡小斑破裂。随即,从卵泡壁脱落的次级卵母细胞边同透明带、放射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这一过程称排卵(ovulation)。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排出的次级卵母细胞若受精,其继续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单倍体(23X)的卵细胞(ovum)和一个第二极体;若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则退化消失。

(三)黄体的形成与退化

1、黄体的形成   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卵泡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也伸入颗粒层,这些结构在黄体生成素(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体积较大、富含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corpus luteum)(图18-1,图18-7)。其中的颗粒细胞分化成颗粒黄体细胞(granular lutein cell),而此时的膜细胞改称为膜黄体细胞(granular lutein cell)。颗粒黄体细细胞位于黄体的中央,数量多,胞体大,染色浅,可分泌孕激素和松绌素;膜黄体细胞位于共同黄体周边,数量少,胞体小,染色深,主要分泌雌激素。这两种黄体细胞都具有分泌类固醇素细胞的结构特征。

2、黄体的退化  黄体的发育取决于排出的卵是否受精。如卵未受精,黄体维持两周左右即退化,称月经黄体(corpus luteum of menstruation);如卵受精,则在黄体生成素和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作用下,黄体继续发育增大,直径可达4~5cm,维持六个月左右退化,称妊娠黄体(corpusluteum of pregnancy)。退化后的黄体逐渐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取代,称为白体(corpus albicans)。

(四)卵巢的闭锁与间质腺

在卵泡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卵泡不能发育成熟而在不同阶段退化,退化的卵泡称闭锁卵泡(atretic follicle)。卵泡的闭锁可发生在卵泡发育的任何阶段,形态结构也不一致。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退化时,卵母细胞变为不规则形,卵泡细胞变小而分散,最后变性消失。次级卵泡退化时,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萎缩溶解,透明带皱缩、碎裂消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卵泡膜内层的膜细胞增生肥大,形似黄体细胞,被结缔组织和血管分隔成分散的细胞索团,称为间质腺(interstitial gland),间质腺能分泌雌激素,人的间质腺不发达,兔和猫等动物的间质腺较发达。

二、输卵管

输卵管的客壁由内向外分三层,即黏膜、肌层和外膜。黏膜向管腔突出形成许多纵行有分支的皱襞,以壶腹部最发达,因而横切面上管腔很不规则。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单层柱可望而不可及上皮,由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纤毛细胞在漏斗部和壶腹部最多,,峡部和子宫部逐渐减少,纤毛向子宫方向的摆动有助于卵子的运送。分泌细胞夹在纤毛细胞之间,有微绒毛,其分泌物构成输卵管液,在纤毛表面形成黏稠的膜,可营养卵细胞,防止病菌侵入并有助于卵子向子宫输送。输卵管黏膜上皮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内含较多的血管和少量平滑肌。肌层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漏斗部最薄,峡部最厚。外膜为浆膜。

三、子宫

子宫为腔小壁厚的肌性器官,子宫壁的结构由外向内可分外膜、肌层和内膜三层。因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的结构有所差异,故分别叙述。

(一)子宫底部和子宫体部的结构

1、外膜(perimetrium)为浆膜。

2、肌层(myometrium)由平滑肌和肌纤维间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中除了一般细胞成分外,未分化间充质细胞非常丰富。子宫的平滑肌特点:①很厚,自内向外大致可分三层,即黏膜下层,中间层和浆膜下层。黏膜下层和浆膜下层由纵行的平滑肌束组成;中间层较厚,由环行和斜行肌束组成,有丰富血管。②富于伸展性,一般情况下子宫平滑肌纤维约长20μm,妊娠时在卵巢激素作用下肌纤维增生肥大,可增长数十倍,约达500③μm,层数也增多。在此,雌激素可促使平滑肌细胞数量增加,孕激素能使平滑肌细胞体积增大,并可抑制平滑肌收缩。新增的平滑肌纤维未化间充质细胞或平滑肌自身的分裂。分娩后,子宫平滑肌纤维可逐渐恢复原状,部分平滑肌纤维自溶分解而被吸收。③肌层的收缩有助于胎儿娩出,精子运行和经血排出。

3、内膜(endometrium 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图18-9)。上皮的细胞有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固有层较厚,有较多的子宫腺(uterine gland)和丰富的网状纤维、血管、淋巴管及神经、还月大量低分化的梭形或星形,可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并随妊娠及月经周期变化而增生与分化;子宫腺是上皮下陷而成的单管状腺,其末端分支可达肌层。腺上皮主要为分泌细胞和少量纤毛细胞。

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又可分深浅两层:浅层为功能层(functional layer)较厚。青春期开始,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作用 ,随着月经来潮而发生周期性脱落出血。妊娠时,胚泡也在此层植入;深层为基底层(basal layer),较薄,不随月经而周期脱落,有较强的增生和修复能力,以修复脱落的功能层。

子宫内膜的血管来自子宫动脉的分支。子宫动脉进入子宫壁后,分支行走至肌层的中间层,呈弓形走行,并发出许多与子宫腔面垂直的小动脉,在进入内膜之前,每条小动脉分为两支:一支短而直、营养基底层,称基底动脉;不受性激素的影响,另一支为主支进入功能层呈螺旋状走行,故称螺旋动脉(soilled arety)(图18-10)。螺旋动脉对性激素的刺激敏感,在行至功能层浅层时形成毛细血管网和窦状毛细血管,然后汇入小静脉,经肌层汇入子宫静脉。

(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自青春期开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下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隔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和修复增生过程,称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每个月经周期是从此次月经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月经周期可分三个时期,即增生期、

分泌期和月经期(图18-11)。

1、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指周期的第5~14天。此期卵巢内的若干卵泡开 始生长发育,故又称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在生长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的基质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大量的纤维和基质,剥脱的子宫骨膜由基底层增生修补,并逐渐增厚到2~4mm(图18-11)。增生早期,子宫腺少,短而细:增生中期,子宫腺增多,增长而稍弯曲,腺细胞质内 出现糖原;增生晚期,子宫腺继续增长弯曲,腺腔扩大,腺细胞顶部有分泌颗粒,核下区糖原集聚,故在染色切片上因糖原被溶解而显示核下空泡的特点(图18-12)。继之,子宫腺开始分泌,腺腔变宽,同时螺旋动脉伸长和弯曲。此时,卵巢内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子宫内膜随之进入分泌期。

2、分泌期(secretory phase)指周期的第15~28天。此期因排卵后卵巢内黄体形成,故又称黄体期(luteal phase)。在黄体分泌的孕激素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生变厚,可达5~7mm(图18-11)子宫腺更加增长弯曲、腺腔膨胀,糖原由腺细胞核下区移到细胞顶部核上区,并排入腺腔,腺腔内充满含有糖原等营养物质的分泌物(图18-13)。同时,固有层内组织液增多呈水肿状态。螺旋动脉继续增长变得更长而弯曲并伸入内膜浅层。基质细胞继续增殖肥大,胞质内充满糖原和脂滴,改称前蜕膜细胞。此时,卵若受精,此细胞继续发育增大变为蜕膜细胞(decidual cell)若卵未受精,卵巢内的月经黄体退化,进入月经期。

3、月经期(menstrual phase)指周期的第1~4天。由于卵巢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使功能层的组织细胞萎缩坏死。而后螺旋动脉又突然短暂的扩张,导致功能层的血管破裂,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内膜表层崩溃(图18-11),血液及坏死组织块一起进入子宫腔并经阴道排出,即为月经(menstruation)在月经期末,功能层全部脱落,基底层残留的子宫腺上皮开始增生,使子宫内膜表面上皮逐渐修复,进入增生期。正增生,使子宫内膜表面上皮逐渐修复,进入增生期。正常一次月经血的排出量约为35ml。因内膜含激活剂,可使纤维蛋白溶解,故月经血是不凝的。

     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变化,同时,卵巢的功能又受腺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表演的调节,而腺垂体直接受下丘脑分泌的促进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调控。因此,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功能与垂体和下丘脑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子宫颈

子宫颈壁由外向内也分外膜、肌层和黏膜三层(图18-14)。外膜为纤维膜,由纤维性结缔组织组成。肌层为散在的平滑肌,其间结缔组织较多,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并形成许多大而分支的皱襞,相邻皱襞之间的裂隙形成腺样的隐窝,在切面上形似分支管样腺,称子宫颈腺。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少量纤毛细胞和较多分泌细胞及储备细胞(reserve cell)构成。宫颈黏膜无周期性剥落,但其分泌物的性质却随卵巢活动而发生周期变化。雌激素使分泌细胞的分泌增多,分泌物黏稠度低,清亮透明,有利于精子穿过。孕激素则使其分泌减少,分泌物黏稠度高呈凝胶状,使精子难以通过。妊娠时,其分泌物的黏稠度更高,起到阻止精子和病菌进入子宫的屏障作用。纤毛细胞游离面的纤毛朝阴道方向摆动,可促使相邻分泌细胞的分泌物排出并流向摆动,散在于柱状状细胞为干细胞,较小,圆形或椭圆形,散在于柱状细胞和基膜之间,化化程度较低,参与上皮的更新的损伤的修复 。储备细胞在慢性炎症时可增殖化生为复层扁平上皮,在此过程中也可发生癌变。宫颈阴道部的黏膜光滑,上皮为复层扁平,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宫颈外口处,单层柱状上皮移行为复层扁平上皮(图18-14),此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四、阴道

阴道壁由内向外为黏膜、肌层和外膜。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黏膜向阴道腔内突形成许多横行皱襞。上皮较厚,为非角化型复层扁平上皮,排卵前后、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内聚集大量糖原。浅层细胞脱落后,糖原在阴道杆菌作用下转变为乳酸,使阴道液酸性,能抑制病菌生长。老年或某些原因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时,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减少,阴道液变为碱性,细菌容易生长繁殖而发生阴道感染。阴道上皮的脱落和新生与卵巢活动周期关系密切,因而根据阴道脱落上皮细胞类型的不同可推知卵巢的功能状态。故临床上常将阴道涂片法做为生殖道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的检查方法之一。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富含弹性纤维和血管,浅层致密,深层疏松;肌层由内环外纵并相互交织的平滑肌构成,富有扩张性。阴道外口处有骨骼肌构成的括约肌;外膜为纤维膜,为致密结缔组织,内有许多弹性纤维。

五、乳腺

乳腺(mammary gland)由腺泡、导管及结缔组织组成,于青春期在卵巢激的作用下开始发育,其结构因年龄和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差异。妊娠期和授乳期的乳腺有泌乳活动,称活动期乳腺;无分泌功能的乳腺,称静止期乳腺。

(一)乳腺的一般结构

乳腺的结缔组织呈放射状将腺体分隔分15~25个锥形腺叶,每个腺叶又被分隔成若干小叶,每个小叶为一个复管泡状腺。乳腺的腺泡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腺腔很小,腺上皮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导管包括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输乳管)。小叶内导管多为单层立方或 柱状上皮,小叶间导管则为复层柱状上皮,总导管管壁为复层扁平上皮、与乳头表皮相连续并开口于乳头。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脂肪细胞。

(二)静止期乳腺

静止期乳腺是指性成熟而未孕女性的乳腺。此期乳腺的特点是,腺体和导管稀少,而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丰富。此期乳腺随月经周期有些变化。排卵前后,腺泡与导管略有增生和充血,乳腺也稍增大(图18-15)。

(三)活动期乳腺

活动期乳腺指妊娠期和授乳期乳腺,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乳的腺泡和导管迅速增生,腺泡增大,而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减少(图18-16),妊娠后期,在垂体分泌的催乳激素的作用下,腺泡开始全泌,腺腔内出现分泌物,称初乳。初乳内含脂滴、乳蛋白、乳糖和抗体等,还有吞噬脂滴的巨噬细胞,称初乳小体(colostrum corpuscle)。授乳期乳腺腺体更发达,结缔组织更少,膜腔内充满乳汁。因腺泡入于不同的分泌时期,故分泌前的腺细胞呈高柱状,分泌后的腺细胞呈立方形或扁平形。断乳后,随着催乳激素水平的下降,乳腺分泌停止,腺组织逐渐萎缩,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增多,乳腺又回到静止期状态。

 

【常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组织学基础】

    1、卵巢囊腺瘤  卵巢是常发生肿瘤的器官之一,而卵巢囊腺瘤又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0%~70%)。多发于25-50岁。其组织学发生来自覆盖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可分浆液性和黏液性两种。黏液性囊腺瘤常为单侧,瘤体大小不一,但一般较大,甚至巨大。其囊壁上皮为单层高柱状,类似子宫颈柱状上皮,囊内含稠厚甚至如胶的黏液;浆液性囊腺瘤常为双侧,瘤体较黏液性囊腺瘤小。其囊壁上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类似输卵管上皮,囊内含稀薄透明的浆液。根据组织学及细胞学特点卵巢囊腺瘤可有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发展慢,肿瘤长大后可有腹部不适或压迫症状,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生长快,但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现多属晚期,此病多以手术治疗。

2、子宫颈癌  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在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患病率高。从子宫颈的组织结构看,宫颈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少量纤毛细胞和较多分泌细胞及储备细胞组成,储备细胞在慢性炎症时可增殖化生为复层扁平上皮,在此过程中也可发生癌变。宫颈阴道部的上皮为复层扁平,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在宫颈外口处,单层柱状上皮移行为复层扁平上皮,此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此病可通过宫颈脱落细胞的检查早期发现。

3、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常时,子宫内膜位于子宫的体腔面,但由于某种原因,使子宫内膜组织出现于正常子宫内膜位置以外的部位,称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异位的内膜在组织学结构上,通过镜检发现与正常的子宫内膜相同,不但有内膜腺体,而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在功能上也受雌激素的作用而承月经周期有明显变化,但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响,能产生少量月经。患者如受孕,异位内膜可有蜕膜样改变。在发生部位上,一类发生在子宫以外的组织器官,以卵巢最为常见,称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另一类局限于子宫,其内膜由基底部向肌层生长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们症,又称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及不孕。本病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30~40的妇女。

4、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妇女。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多发生在子宫肌层,亦可在浆膜下层或黏膜下层。多发或单发,小如米粒,大到几十斤重;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环境中,如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况下生长明显,故认为此病可能与过多雌激素刺激有关。组织学研究发现,人类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来自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向平滑肌细胞的分化过程。本病典型症状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继发性贫血。发生在子宫颈的巨大肌瘤可因压迫膀胱而出现尿频等症状。临床多以手术治疗。

5、乳腺癌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因尚不明了,可能与雌激素分泌紊乱、遗传、生活方式及环境、不育和少授乳、纤维囊性乳腺病等有关。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及病理形态复杂,肿瘤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进而扩展,癌组织沿导管累及相应的腺泡,相互联结成更大的肿块,癌组织也可沿结缔组织间隙浸润到脂肪组织,甚至胸肌。因乳腺的淋巴丰富,故常经淋巴转移。病变常发生在乳腺的外上象限,单侧多见。临床表现,早期为患侧乳房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小肿块,一般较硬,不易被推动,患者常于无意中发现。随着癌组织的浸润,肿瘤增大,出现乳头下陷、皮肤橘皮样外观等改变,若有转移多有腋窝淋巴结肿大。此病重在早期发现,治疗主要以手术辅助化疗、放疗等。

6、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是妇女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疾患。因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导致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其组织学改变主要有纤维组织增生、小导管增生并明显扩张形成囊腔、腺泡上皮增生等三种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瘤和肿块,部分病人有周期性,月经前肿块硬,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疼痛减轻或消失。治疗主要是对症、疏肝理气及调理卵巢功能。一般认为本病可能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故应定期复查。

0
回复
signature
许春雷

cellsd 离线

帖子:47
粉蓝豆:6
经验:624
注册时间:2009-04-09
加关注  |  发消息
4 楼    发表于2011-02-04 11:59: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Thanks a lot!
0
回复
signature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guofuqiangjing 离线

帖子:791
粉蓝豆:18
经验:954
注册时间:2010-07-22
加关注  |  发消息
5 楼    发表于2011-02-04 20:30: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谢谢老师!辛苦了!

好东东收藏了!

0
回复

周宝宝 离线

帖子:456
粉蓝豆:262
经验:764
注册时间:2010-09-02
加关注  |  发消息
6 楼    发表于2011-02-22 19:39: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谢谢老师!
0
回复
signature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僻,友柔善,友便佞,损矣

蔷薇 离线

帖子:846
粉蓝豆:40
经验:1591
注册时间:2007-06-25
加关注  |  发消息
7 楼    发表于2011-02-22 23:58: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这一主题学会了,就一只脚入门了。好好学习一下。
0
回复
signature
超越自我,自由飞翔!

零度 离线

帖子:129
粉蓝豆:1
经验:129
注册时间:2010-10-08
加关注  |  发消息
8 楼    发表于2011-04-17 12:59:0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谢谢老师辛苦了,
0
回复

guofuqiangjing 离线

帖子:791
粉蓝豆:18
经验:954
注册时间:2010-07-22
加关注  |  发消息
9 楼    发表于2011-12-08 23:36:29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一、卵巢

卵巢表面被有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称表面上皮(superficial epithelium),与腹膜脏层的间皮相延续。上皮下方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称白膜(tunicaalbuginea)。卵巢实质位于白膜下,其周围部为皮质,中央部为髓质,两者分界不明显。皮质较厚,由发育不同联阶段的卵泡、黄体、白体及结缔组织构成。此外的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多的网状纤维和梭形的基质细胞(stroma cell)。髓质较小,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较多的弹性纤维和较大的血管。近卵巢门处的结缔组织内有少量平滑肌束及门细胞hilus cell),电镜下,站细胞具有可分泌雄激素其增生或发生肿瘤时,患都可出现男性化症状

(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卵巢的结构有明显的年龄变化,位于卵巢皮质的卵泡从胚胎时期已开始发育,出生前,双侧卵巢约有700万个原始卵泡;出生时,约有100~200万个;青春期时约有4万个;至40~50岁时仅剩几百个。从青春期至更年期,卵巢在脑垂体周期性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影响下,每隔28天左右约有一批卵泡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1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1个卵细胞,左右卵巢交替排卵。女子一生中两侧卵巢共排卵约400余个,其余均在发育的不同阶段退化。绝经期后,卵巢停止排卵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分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孰卵泡四个阶段(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又合称生长卵泡)。每一阶段的卵泡均由个卵母细胞和包绕在其周围的许多个卵泡细胞构成。

1原始卵泡  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卵泡,数量多,体积小,位于卵巢皮质的浅层,由中央的一个大而圆的初级卵母细胞(primordial follicle)是处于静止的状态的卵泡,数量多,体积小,位于卵巢皮质的浅层,由中央的一个大而圆的初级卵母细胞primarg oocyte)和周围一层小而扁平的卵泡细胞follicular cell)组成。初级卵母细胞直径约30~40μm,胞质嗜酸性,核大而圆,染色质稀疏核仁明显。电镜下,胞质含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成层排列的滑面内质网。初级卵母细胞是在胚胎时期由卵原细胞分化而成的,其随即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并长期停留在分裂前期,直到排卵前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卵泡细胞与周围结缔组织之间有较薄的基膜,卵泡细胞对卵母细胞有支持和营养作用。

2初级卵泡 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le):由中央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周围多层卵泡细胞组成(图18-1,图18-2)。从青春期开始在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作用下,原始卵泡开始发育转变为初级卵泡。其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电镜下,胞质内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等增多,并在靠近质膜的胞质中出现高电子密度的由溶酥体形成的皮质颗粒(cortical granule),其内含有酶类物质,与受精有关。②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变成立方形或柱状,由一层增殖为多层。③紧靠卵母细胞的一层卵泡细胞逐渐变成柱状细胞并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放射冠corona radiata)。④在卵细胞由扁平变成立方或柱状的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富含粮蛋白的均质状、折光性强的嗜酸性膜,称透明带zona pellucida)。透明带蛋白(zina protein.ZP)由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分ZP1ZP2ZP3三种,其中ZP3为精子受体,与精卵结合有关。电镜下初级卵母细胞的微绒毛和卵泡细胞的突起伸入透明带,两者之间以桥粒和缝隙连接相连。这引起结构有利于细胞间离子、激素等物质交换和功能协调,也有利于镦泡细胞向卵母细胞输送营养。

3、次级卵泡  次级卵泡(secondary follicle)由初级卵泡发育而来,其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随着卵泡继续生长,卵泡细胞分裂增殖到6~12层时,卵泡细胞间出现大小不等的腔隙,逐渐汇合成大一个大的腔,称卵泡腔follicular antrum)。此时的镦泡又称囊状卵泡antral follicle)。卵泡腔内充满由卵泡细胞分泌以及血浆渗入而成的卵泡液,其内含有脑垂体卵巢分泌的激素透明质 酸酶等。②由于卵泡腔扩大,卵泡液增多,将初级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透明带、放射冠和部分卵泡细胞挤于卵泡腔的一侧,形成一个突入卵泡腔的贺形隆起,称卵丘cumulusoophorus)。③分布在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排列密集呈颗粒状,故称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卵泡细胞改称为颗粒细胞,构成卵泡壁。④卵泡周围结缔组织内的梭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卵泡膜theca folliculi)。卵泡膜分化成内、外两层、内层含有较多的血管和由基质细胞分化形成的膜细胞theca cell)。膜细胞呈多边形,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外层含较多的纤维,少量血管和平滑肌。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透过基膜进入颗粒细胞,在芳香化酶第的作用下转变为雌激素,矿雌激素是由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合成的,称为“两细胞学说”。合成的雌激素大部分释放入血,调节子宫内膜等靶器官的生理活动,小部分进入卵泡腔。

4成熟卵泡  成熟卵泡(mature follice):是次级卵泡发育到最后阶段的卵泡。其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卵泡体积很大,直径可达2cm,占据皮质全层并突向卵巢表面。卵泡液继续增多,卵泡腔变得很大颗粒层的细胞停止增殖而相对变薄,卵丘概况的卵泡细胞间出现裂隙。②在排卵前36~48小时,初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很小的第一极体(first polar body),极体位于卵母细胞和透明带之间的卵周间隙(perivitelline space)内。继之,次级卵母细胞迅速开始第二次成熟分裂,并停在分裂中期。

(二)排卵

成熟卵泡的卵泡剧增,卵泡的体积更大并进一步突向卵巢表面,使局部泡壁、表面上皮和白膜变薄缺血,形成半透明的卵泡小斑(follicular stigma),接着小斑处的组织被胶原酶、透明质酸等分解和消化,同时,卵泡膜外层的平滑肌收缩,导致卵泡小斑破裂。随即,从卵泡壁脱落的次级卵母细胞边同透明带、放射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这一过程称排卵(ovulation)。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排出的次级卵母细胞若受精,其继续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单倍体(23X)的卵细胞(ovum)和一个第二极体;若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则退化消失。

三)黄体的形成与退化

1、黄体的形成   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卵泡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也伸入颗粒层,这些结构在黄体生成素(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体积较大、富含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corpus luteum)(图18-1,图18-7)。其中的颗粒细胞分化成颗粒黄体细胞granular lutein cell),而此时的膜细胞改称为膜黄体细胞granular lutein cell)。颗粒黄体细细胞位于黄体的中央,数量多,胞体大,染色浅,可分泌孕激素和松绌素;膜黄体细胞位于共同黄体周边,数量少,胞体小,染色深,主要分泌雌激素。这两种黄体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素细胞的结构特征。

2、黄体的退化  黄体的发育取决于排出的卵是否受精。如卵未受精,黄体维持两周左右即退化,称月经黄体corpus luteum of menstruation);如卵受精,则在黄体生成素和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作用下,黄体继续发育增大,直径可达4~5cm,维持六个月左右退化,称妊娠黄体corpusluteum of pregnancy)。退化后的黄体逐渐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取代,称为白体corpus albicans)。

(四)卵巢的闭锁与间质腺

在卵泡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卵泡不能发育成熟而在不同阶段退化,退化的卵泡称闭锁卵泡atretic follicle)。卵泡的闭锁可发生在卵泡发育的任何阶段,形态结构也不一致。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退化时,卵母细胞变为不规则形,卵泡细胞变小而分散,最后变性消失。次级卵泡退化时,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萎缩溶解,透明带皱缩、碎裂消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卵泡膜内层的膜细胞增生肥大,形似黄体细胞,被结缔组织和血管分隔成分散的细胞索团,称为间质腺interstitial gland),间质腺能分泌雌激素,人的间质腺不发达,兔和猫等动物的间质腺较发达。

复习卵巢的组胚学!温故而知新!谢谢老师!!! 

0
回复

新建 离线

帖子:252
粉蓝豆:14
经验:480
注册时间:2008-07-15
加关注  |  发消息
10 楼    发表于2011-12-09 07:14:19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这么细致的讲解,谢谢了,学习了!辛苦了!

0
回复

angelxiangya 离线

帖子:19
粉蓝豆:997
经验:212
注册时间:2010-08-17
加关注  |  发消息
11 楼    发表于2011-12-11 11:33:38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每天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来这里学习了,谢谢辛苦的老师们!

0
回复

qinsmile 离线

帖子:40
粉蓝豆:388
经验:280
注册时间:2011-12-18
加关注  |  发消息
12 楼    发表于2011-12-25 21:19:09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谢谢老师们!学习了,真好!

0
回复
signature
你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guofuqiangjing 离线

帖子:791
粉蓝豆:18
经验:954
注册时间:2010-07-22
加关注  |  发消息
13 楼    发表于2011-12-28 23:59:3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乳腺

乳腺(mammary gland由腺泡、导管及结缔组织组成,于青春期在卵巢激的作用下开始发育,其结构因年龄和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差异。妊娠期和授乳期的乳腺有泌乳活动,称活动期乳腺;无分泌功能的乳腺,称静止期乳腺。

(一)乳腺的一般结构

乳腺的结缔组织呈放射状将腺体分隔分15~25个锥形腺叶,每个腺叶又被分隔成若干小叶,每个小叶为一个复管泡状腺。乳腺的腺泡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腺腔很小,腺上皮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导管包括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输乳管)。小叶内导管多为单层立方或 柱状上皮,小叶间导管则为复层柱状上皮,总导管管壁为复层扁平上皮、与乳头表皮相连续并开口于乳头。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脂肪细胞

(二)静止期乳腺

静止期乳腺是指性成熟而未孕女性的乳腺。此期乳腺的特点是,腺体和导管稀少,而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丰富。此期乳腺随月经周期有些变化。排卵前后,腺泡与导管略有增生和充血,乳腺也稍增大(图18-15)。

(三)活动期乳腺

活动期乳腺指妊娠期和授乳期乳腺,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乳的腺泡和导管迅速增生,腺泡增大,而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减少(图18-16),妊娠后期,在垂体分泌的催乳激素的作用下,腺泡开始全泌,腺腔内出现分泌物,称初乳。初乳内含脂滴、乳蛋白、乳糖和抗体等,还有吞噬脂滴的巨噬细胞,称初乳小体colostrum corpuscle)。授乳期乳腺腺体更发达,结缔组织更少,膜腔内充满乳汁。因腺泡入于不同的分泌时期,故分泌前的腺细胞呈高柱状,分泌后的腺细胞呈立方形或扁平形。断乳后,随着催乳激素水平的下降,乳腺分泌停止,腺组织逐渐萎缩,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增多,乳腺又回到静止期状态。

 乳腺癌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因尚不明了,可能与雌激素分泌紊乱、遗传、生活方式及环境、不育和少授乳、纤维囊性乳腺病等有关。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及病理形态复杂,肿瘤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进而扩展,癌组织沿导管累及相应的腺泡,相互联结成更大的肿块,癌组织也可沿结缔组织间隙浸润到脂肪组织,甚至胸肌。因乳腺的淋巴丰富,故常经淋巴转移。病变常发生在乳腺的外上象限,单侧多见。临床表现,早期为患侧乳房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小肿块,一般较硬,不易被推动,患者常于无意中发现。随着癌组织的浸润,肿瘤增大,出现乳头下陷、皮肤橘皮样外观等改变,若有转移多有腋窝淋巴结肿大。此病重在早期发现,治疗主要以手术辅助化疗、放疗等。

温习乳腺组织学!谢谢老师!

0
回复

erliu1985 离线

帖子:65
粉蓝豆:19
经验:489
注册时间:2010-12-12
加关注  |  发消息
14 楼    发表于2011-12-30 22:15:5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太好啦。。。。终于找到自己的课堂了。。。。一种小学生找对教室的感觉。。。

0
回复
signature
开心就好。

流水 离线

帖子:1105
粉蓝豆:46
经验:3110
注册时间:2008-11-11
加关注  |  发消息
15 楼    发表于2011-12-31 08:17:30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老师辛苦,学习与收藏!

0
回复

lanyueliang 离线

帖子:678
粉蓝豆:11
经验:1423
注册时间:2008-11-12
加关注  |  发消息
16 楼    发表于2012-09-01 16:16:05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如果有胎盘的组织学图片就更好了

 

0
回复

ths35 离线

帖子:271
粉蓝豆:5680
经验:765
注册时间:2010-04-15
加关注  |  发消息
17 楼    发表于2012-09-04 22:27:04举报|引用
返回顶部 | 快捷回复

谢谢老师讲解

0
回复
回复:17 阅读:10218
共1页/17条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讨论内容仅作学术交流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由此而引起的法律问题作者及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快速回复
进入高级回复
您最多可输入10000个汉字,按 "Ctrl" + "Enter" 直接发送
搜索回复/乘电梯 ×
按内容
按会员
乘电梯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